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品质圈在缩短病人留取大小便标本时间中的应用.方法 成立品质圈,以缩短病人留取大小便标本为活动主题,调查现住和归档病历,查阅大小便常规化验结果单,得出平均每份大小便标本留取化验的时间.通过品质圈方法,制定目标,寻找原因,确定要因,制定并实施对策,遵循PDCA循环分析方法和解决存在问题.结果 通过品质圈活动,病人留取大小便标本时间明显缩短,大便由6.2 d降低3.8 d,小便由4 d到1.2 d,同时也减少了长期卧床病人便秘的发生.结论 品质圈活动在缩短病人留取大小便标本时间中取得较好的效果,护士解决病人潜在和存在问题的意识、能力提高,护患沟通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护理流程再造在降低大小便标本漏检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应用QCC活动进行流程再造的管理方法对大小便标本采集流程在人员配合、分工、质控等工作方面进行改进再造,对流程再造实施前后大小便标本漏检率及留取大小便标本平均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经流程再造后的工作流程大小便漏检率明显低于流程再造前,漏检率由24.14%降至11.62%;留取大便平均时间由5.9 d降至2.8 d;留取小便平均时间由2.3 d降至1.5 d.上述指标实施流程再造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QCC活动护理流程再造降低了大小便标本漏检率,患者留取大小便的平均时间缩短,同时减少了出院病历的不完整性,也提高了医生对大小便标本成功送检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品质圈在缩短病人留取大小便标本时间中的应用。方法成立品质圈,以缩短病人留取大小便标本为活动主题,调查现住和归档病历,查阅大小便常规化验结果单,得出平均每份大小便标本留取化验的时间。通过品质圈方法,制定目标,寻找原因,确定要因,制定并实施对策,遵循PDCA循环分析方法和解决存在问题。结果通过品质圈活动,病人留取大小便标本时间明显缩短,大便由6.2 d降低3.8 d,小便由4 d到1.2 d,同时也减少了长期卧床病人便秘的发生。结论品质圈活动在缩短病人留取大小便标本时间中取得较好的效果,护士解决病人潜在和存在问题的意识、能力提高,护患沟通增加。  相似文献   

4.
品质圈活动在提高24 h尿标本留取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品质圈活动在提高24 h尿标本留取的及时率中的应用.方法 成立品质圈,确立"提高24 h尿标本留取的及时率"为活动课题,对50例病人进行了现状调查,设定目标,然后进行原因分析,制定相应的对策并组织实施.结果 品质圈活动使24 h留取尿标本回单的平均天数由3.04 d降至2.18 d.结论 品质圈活动应用于提高24 h尿标本留取的及时率中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普外科两便标本的及时送检率中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以提高普外科大小便标本的及时送检率为主题,通过品管圈活动步骤,对我科大小便标本完成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大小便标本未及时送检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并实施。结果品管圈活动前后,病人大小便标本送检率由68.2%提高至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便标本及时完成的平均时间由原来(52.9±3.9)h降至(38.1±14.5)h,小便标本及时完成的平均时间由原来(36±1.9)h降至(18.4±1.0)h,急诊小便标本及时完成平均时间由原来(11±3.6)h降至(4.9±2.4)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品管圈活动,可提高提高普外科大小便标本的及时送检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品质圈活动在缩短住院患者标本送检时间,提高标本送检及时率中的应用。方法成立品质圈,确立"提高住院患者标本送检及时率"为活动课题,并运用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循环(PDCA)循环原则,进行现状调查、要因分析、制定实施对策、检验效果、巩固措施等程序,随机对600例住院患者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导致住院患者标本送检时间长的原因,制订相应的对策并组织实施,再进行效果检查。结果实施品质圈活动后,该院住院患者标本送检及时率从82.0%上升至94.0%(P<0.05)。结论品质圈活动在缩短住院患者标本送检时间,提高标本送检及时率中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骨科患者大便标本送检的质量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军 《护理与康复》2008,7(11):863-864
目的探索提高骨科患者大便标本送检率的措施。方法成立质量管理小组,调查归档病案567份,分析大便标本送检率低的原因,确定目标,制定并实施对策。结果通过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使骨科患者大便标本的送检率由75.85%上升至95.51%,平均留取时间由6.4d减至3.8d。结论对骨科患者大便标本送检加强管理,能有效提高大便标本的送检率,缩短留取时间。  相似文献   

8.
提高大小便标本留取质量的做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大小便标本留取率,缩短大小便标本的留取天数,提高医生对大小便标本成功送检满意率。方法通过质量管理(QC)小组活动,确定“提高大小便标本留取率”为工作课题,并运用PDCA循环原则,进行现状调查、要因分析、制定实施对策、检验效果以及巩固措施等程序。结果大小便标本的留取率由89%上至98%,医生对大小便标本采集送检满意率由87%上升至97%,大小便的留取天数由原来的9 d缩短至5 d。结论开展QC小组活动,加强了护士工作责任感,提高了医生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也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精神科住院患者大小便标本留取合格率中的应用。方法于2016年3~9月在本院精神四科十三病区开展品管圈活动,确立"提高住院患者大小便标本留取合格率"为本次活动主题,比较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精神科住院患者大小便标本留取合格率情况及圈活动的无形成果。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本科室住院患者大小便标本留取合格率由68.9%提升至91.1%;圈成员的凝聚力、协调沟通能力、活动信心和责任荣誉较前提升。结论此次品管圈活动不仅大幅提高了精神科住院患者大小便标本留取合格率,制定了工作标准化流程,同时护士也学会了用品管圈手法去改善质控,提高了圈员们的能力,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住院患者大小便标本留取合格率中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确立“提高住院患者大小便标本留取合格率”为本次活动主题,通过现状把握、设定目标、分析原因、制订对策,遵循PDCA循环分析方法执行对策,然后进行效果确认、措施巩固、列入标准化等步骤,比较开展此次品管圈活动前后住院患者大小便标本留取合格率情况及圈活动的无形成果。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本科室住院患者大小便标本留取合格率由77.8%提升至90.0%;圈成员的凝聚力、协调沟通能力较前提升至80%。结论此次品管圈活动不仅大幅提高了住院患者大小便标本留取合格率,同时护士也学会了用品管手法去改善质控,提高了圈员们的凝聚力、沟通协调能力,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1.
罗卡 《全科护理》2011,(30):2735-2736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QI)在小便标本采集送检中的应用成效。[方法]分析239份小便标本送检率低(89.1%)的原因,设定预期目标,制定并实施相应的质量改进方案,评价持续质量改进效果。[结果]实施CQI后小便标本送检率达98.4%,小便平均送检时间为1.9d,医生对小便标本送检满意率为97.8%。[结论]实施CQI有效提高了小便标本送检率,提高了医生对小便标本送检满意率,提高了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痰标本未及时送检的原因,利用品管圈活动提高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痰标本送检率。方法由10名护士组成"晨曦圈",确立"提高痰标本送检率"为主题,调查了354份医嘱留痰送检及294份实际送检痰标本的采集、送检过程,分析痰标本送检率低的原因,把握现状,设定目标,分析要因,制定实施对策,与未实行品管圈活动前的痰标本送检情况对比。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切实提高了痰标本的送检率,从改善前的83%提升到95%,完成了目标设定值,提高了痰标本送检率。结论品管圈活动提高了呼吸内科痰标本送检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跨科室构建品管圈,制定详细的痰标本采集及运送操作规程,提高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的及时送检率,并统计对圈员综合能力的影响。在检验科及呼吸科共选择10名圈员组成"自由呼吸圈",分析痰标本未及时送检的原因,明确目标责任分工,制定并实施对策、效果评价及运用,统计圈员综合能力的变化。实施跨科室构建品管圈活动,痰标本平均送检率由49.6%提高至83.5%,标本送检时间(2.2±0.3)d较活动前的(3.2±0.2)d明显缩短;平均住院时间(10.3±0.4)d也较活动前的(16.4±0.5)d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后圈员的团队凝聚力、沟通协调能力、自信心、责任心、积极性、管理意识、解决问题能力较活动前普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用跨科室构建品管圈进行质量改进,可增加科室间协作,有效提高痰标本及时送检率,有效提高圈员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4.
呼吸内科患者痰培养标本送检的持续质量改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何晓英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9):1746-1747
目的探讨提高呼吸内科患者痰培养标本送检率的护理措施。方法成立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小组,调查归档病历620份,分析痰培养标本送检率低的原因,确定目标,制定并实施对策,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结果通过持续质量改进,使呼吸内科痰培养标本送检率由72%上升至95.1%,平均留取天数由5.5d减至3.5d。结论对呼吸内科患者痰培养标本送检进行持续质量改进,有利于提高标本送检率,缩短标本留取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骨科患者二便留取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骨科于2017年4月—6月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品管圈活动前的研究对象;选取2017年8月—10月的100例患者作为品管圈活动后的研究对象。成立名为"拾金圈"的品管圈小组,确立"提高骨科患者二便留取率"的主题,对活动前二便留取率不高的情况进行分析并制定和组织实施相关措施,统计开展品管圈后二便留取率的情况。结果经过品管圈活动后,骨科患者二便留取率较活动前明显提高(P 0. 05),大便留取率上升至91%,小便留取率上升至96%。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明显提高骨科患者二便留取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痰培养标本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定以"改进住院患者痰培养标本质量"为活动主题,应用品管圈方法解决住院患者痰培养标本采集中的问题,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痰培养标本的送检率与合格率。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患者痰培养标本送检率与合格率分别由65.9%与45.1%提高到80.2%和81.2%,与活动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改进住院患者痰培养标本留取质量,提高痰培养标本送检率与合格率。  相似文献   

17.
王蕾  王娅丽 《护理学报》2014,(22):19-20
目的探讨流程再造在痰培养标本留取管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调查的方式,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呼吸内科2012年3月—2013年2月的患者1 330例,分析造成患者痰培养标本送检率和阳性率低的原因;针对呼吸内科患者痰培养标本留取流程中存在的问题,选取2013年3月—2014年2月患者1 517例,进行痰培养标本留取流程再造,比较流程再造前后的留取痰培养标本情况。结果流程再造前后呼吸内科患者留取痰培养标本率、痰标本镜检合格率、送检及时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痰培养标本流程再造能明显提高呼吸内科患者留取痰培养标本率、痰培养标本镜检合格率、3 d内痰培养标本送检率,为临床抗菌药物使用提供病原学依据,从而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促进疾病的早日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提高结核科患者痰标本留取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科2014年10~11月需留取痰标本送检的患者作为对照组,2014年12月~2015年1月需要留取痰标本送检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对照组是PDCA循环实施前阶段,研究组是PDCA循环实施阶段。对比两组管理前后的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痰标本留取送检率为94.67%,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DCA循环理论应用于结核科住院患者痰标本留取送检的质量管理,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痰标本留取率,及时为临床提供了诊疗信息,促进了患者的疾病康复,是控制结核病流行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痰标本留取影响因素及对策.方法:采用问卷方式调查我院呼吸内科180例住院患者的痰标本留取情况.结果:造成痰标本未能正确留取的因素主要包括患者因素和医护人员因素,其中患者因素占77.4%,是造成痰标本留取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在患者因素中,以患者无力咳痰或痰少不易咳出致留取不合格最为突出.医护人员因素中以送检不及时、送检时间过长问题最为突出.结论:痰培养留取受患者文化程度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医护人员应当以高度责任心及耐心告知患者正确留取痰标本方法及注意事项,以提高痰培养准确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品管圈活动对提高老年患者24h尿标本留取准确及时率的影响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以提高老年患者24h尿标本留取的准确及时率为活动主题,将品管圈活动干预措施实施之前留取24h尿标本的老年患者设为对照组,品管圈活动干预措施实施之后留取24h尿标本老年患者设为试验组,对活动前后老年患者24h尿标本留取的准确及时率进行比较。结果品管圈活动后,老年患者24h尿标本留取的准确及时率从76.5%提高到95.0%,较活动前改善(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提高老年患者24h尿标本留取的准确及时率,提高了尿标本采集的质量,实现了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