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生儿梗阻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新生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TAPVC)不同类型矫治手术方法和预后.方法 1999年至2011年,共收治68例新生儿梗阻型TAPVC急诊手术治疗,平均年龄16天,其中心上型21例,心内型8例,心下型36例和混合型3例.心上型和心下型TAPVC是将肺静脉共汇与左心房后壁作侧侧吻合,心内型TAPVC在心房内将扩大的冠状窦去顶将异位的肺静脉隔入左心房.结果 术后早期死亡2例,占2.9%.随访6个月至3年,经超声心动图随访,肺静脉吻合口均无明显狭窄,血液流速1.10 ~ 1.42 m/s.结论 早期的梗阻型TAPVC的纠治中左心房后壁与肺静脉共汇的侧侧吻合远期效果良好,肺静脉的梗阻情况需要远期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TAPVC)术后心律失常的原因和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2年6月TAPVC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心上型16例(61.54%).心内型9例(34.61%),混合型1例(3.85%)。结果 术后早期(30d)死亡2例(7.69%)。术后心律失常为室上性心律失常12例(46.15%),其中窦性心动过缓5例(19.23%),交界区性心律5例(19.23%),房性过早搏动1例(3.84%),Ⅱ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3.84%)。心上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矫治术后的心律失常发生率为56.25%(9/16例)。结论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早期手术疗效满意。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应及时发现和处理。  相似文献   

3.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total 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connection,TAPVC)较少见,自然病程预后差,生后第1年内病死率约为80%,需早期手术治疗[1].心上型TAPVC是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的最常见类型,约占TAPVC总数的50%,其手术治疗的关键是肺总静脉和左心房的吻合口足够大.现总结我们采用"翻盖式"吻合技术矫治44例心上型TAPVC的经验,探讨此技术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应用无内膜接触缝合技术治疗心上型全肺静脉异位引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无内膜接触缝合技术应用于初次心上型全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的外科矫治,以顶防术后肺静脉梗阻发生的可行性.方法 自2007年12月至2008年12月,25例TAPVC病儿接受体外循环下畸形矫治手术,其中心上型TAPVC 9例手术中5例采用无内膜接触缝合技术.男2例,女3例;年龄为2个月~13岁;体重为4.5~21.0 kg,平均(7.9±6.4)kg.手术选择心包斜窦入路,沿共同静脉长轴横向剖开,并将此切口上延至垂直静脉的心包返折处,使用7-0 PDS缝线将左心房后壁切口与共同静脉切口周边的心包组织吻合,通过"控制性出血技术"将肺静脉回流的血液引流进入左心系统;部分结扎垂直静脉.结果 5例采用无内膜接触缝合技术进行外科矫治的病儿全部生存.1例病儿因术前并发双侧肺实变,术后机械辅助呼吸超过7天其他病儿均顺利康复,无并发症.术后行心脏超声随访,随访1~13个月,中位数为7个月,常规随访时间点分别设在出院前、术后3个月、半年及1年.至目前为止,5例病儿肺静脉回流通畅,血流速度0.65~0.85 m/s.结论 在治疗心上型全肺静脉异位引流方面,无内膜接触缝合是一项切实可行、易于操作的外科技术,可以预防术后早期肺静脉梗阻的发生;但其大宗病例的远期疗效,尚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功能性单心室(FSV)合并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的外科治疗及中期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2018年我院12例同时行FSV矫治和TAPVC矫治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男6例、女6例,年龄2.3(1~21)岁.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患者死亡预后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预测新生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total 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connection,TAPVC)矫治术预后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05例接受TAPVC手术治疗的新生儿。心上型42例(40%,42/105)、心内型21例(20%,2...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单心室(SV)合并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患儿的外科手术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7月诊断为SV/TAPVC,并行上腔-肺动脉吻合(Glenn)术的10例患儿临床资料,男7例、女3例,平均年龄(90.33±86.53)个月。10例均为右心房异构,9例合并无脾综合征、内脏异位。其中解剖SV5例;功能SV 5例。TAPVC:心上型9例,心内型1例。全部患儿行单侧或双侧双向腔肺吻合(Glenn)术,3例同时矫治TAPVC。结果术后动脉血氧饱和度(Sa O2)较术前明显升高(86%±6%vs.79%±6%,P0.01)。术后早期低心排血量3例,严重心律失常1例,严重胸腔积液[20 ml/(kg·d),连续3 d]4例,院内感染4例,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癫痫或偏瘫)3例。术后早期出血、肺栓塞死亡1例;晚期低氧血症、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1例。结论 Glenn手术可以作为SV/TAPVC行分期外科手术的方案之一,个体化决定是否同期行TAPVC矫治手术。术前需要明确诊断,术中、术后设计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阜外医院过去10年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术后肺静脉狭窄(PVS)患者行再次手术干预的近中期结果。方法纳入2009~2019年于阜外医院完成手术治疗的9例TAPVC术后PVS患者,其中男4例、女5例,手术时年龄(5.10±5.00)岁。根据肺静脉成形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2组:无缝线缝合(sutureless)组(n=3)和非无缝线缝合(non-sutureless)组(n=6)。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原发TAPVC类型包括:心上型4例,心内型2例,心下型1例,混合型2例。全组患者中位体外循环时间95(63,208)min,中位主动脉阻断时间58(30,110)min,术后中位ICU滞留时间24(24,2 136)h。早期院内死亡1例(11.1%)。1例(11.1%)合并单心室患者发生住院并发症,术后行血液滤过治疗。随访时间11.9(2.2,18.0)个月,随访期间死亡2例,死因分别为肺静脉再狭窄及脑卒中。Sutureless组与non-sutureless组术后结果及随访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科手术是TAPVC术后出现PVS的有效治疗手段,但仍存在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sutureless缝合技术在此类患者中应用的优势仍有待验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新生儿期心上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D)的手术治疗经验,推广心上法在TAPVD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3年8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收治新生儿期心上型梗阻型TAPVD患儿7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8~28(18.3±7.7)d,体重3.1~4.5(3.57±0.47)kg。全部患儿在全身麻醉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上法矫治术。结果 7例患儿术后早期(1个月内)无死亡。随访3个月至4年,吻合口均保持通畅,无明显肺静脉回流梗阻,中期随访无心律失常及死亡发生。结论心上法矫治新生儿期心上型TAPVD可获得较大吻合口,减少心房内操作,有效降低术后死亡率、心律失常及吻合口再狭窄率。  相似文献   

10.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总结 18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的外科治疗经验。 方法 全组均在全身麻醉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 ,11例心上型患者除早期 1例经后径法矫治外 ,其他 10例经右心房切口径路矫治 ;7例心内型采用自体心包片将冠状静脉窦口经扩大的房间隔缺损隔入左心房 ,后 5例用 5 - 0 Prolene线连续缝合房间隔粗糙面后再矫治。结果 无手术死亡 ,2例心内型患者术后 6个月和 8个月再次手术 ,发生心律失常 7例 ,一过性肺水肿 2例 ,经治疗均痊愈。 16例随访 4个月~ 5年 ,心功能正常。 结论 提高手术成功率和远期疗效的关键为 :术中吻合口要足够大 ,术后及时处理心律失常、肺水肿和低心排血量 ,心内型矫治时消除房间隔粗糙面可防止术后肺静脉梗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