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仅报道腰 4~ 5、腰 5骶 1两个椎间盘间隙的侧隐窝、椎间孔 (即神经根管 )正常结构与异常结构改变的CT扫描影像特征 ,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隐窝、椎间孔正好在相邻两个椎体间盘同一水平。腰神经根起始部于侧隐窝。正常解剖结构 ,其横切面构成一个近“等边三角形”。侧隐窝及神经根通道有足够空间 ,神经根一般不会受挤压或刺激。但一旦侧隐窝空间缩小 ,神经根管狭窄 ,就会出现不同程度坐骨神经痛症状。通过CT扫描影像所示 ,结合手术所见有如下诸因素可致侧隐窝及神经根管狭窄。1 先天或后天性椎管骨性畸形。如“三…  相似文献   

2.
曾令斌  王宸 《现代医学》2013,(6):367-372
目的:探讨单侧入路潜式减压手术方式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可行性。方法:分析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10例诊断为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病例资料,均测量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CT各项指标,包括L3/4、L4/5间隙潜式减压侧椎管面积、硬膜囊的横截面积、椎管矢状径、潜式减压侧的侧隐窝矢径、侧隐窝角度、椎间孔上下径、椎间孔矢状径及椎间孔面积;同时评估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功能障碍指数(ODI),对手术前后各项CT测量结果及ODI评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前后各项影像学指标测量显示,术后L3/4间隙椎管面积(潜式减压侧)及硬膜囊面积平均扩大率分别为129%和66.5%,L4/5间隙椎管面积及硬膜囊面积平均扩大率分别为115%和51.3%,可见术后椎管面积、硬膜囊面积、椎管矢状径与术前对比均有明显增加,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L3/4间隙侧隐窝矢状径平均增加2.40 mm,侧隐窝角度平均增加14.5°;L4/5间隙侧隐窝矢状径平均增加2.48 mm,侧隐窝角度平均增加13.9°;术后L3/4间隙椎间孔矢状径平均增加2.44 mm,椎间孔面积平均加大了60.12 mm2;术后L4/5间隙椎间孔矢状径平均增加1.75 mm,椎间孔面积平均加大了58.91 mm2。结果显示侧隐窝矢状径、侧隐窝角度、椎间孔矢状径及椎间孔面积较术前均有相应增加,P<0.05,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椎间孔上下径测量较术前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ODI评分有明显改变,较术前平均降低了43%,临床腰腿痛症状缓解明显,行走能力得到改善。结论:单侧入路潜式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方式可行,术后复查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Epstein认为[1] ,腰椎管狭窄症可因发育性或退变性所致。并指出神经根嵌压于侧隐窝亦可引起根性神经痛。以后 ,人们逐渐认识到椎管狭窄是指各种形式的椎管、侧隐窝、椎间孔的狭窄 ,包括软组织病变引起的椎管容积改变及硬膜囊的狭窄。为探讨腰椎管狭窄症临床表现特点及治疗 ,本文将我院近 5年来手术治疗 34例分析讨论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 本组 34例中 ,男 2 2例 ,女 12例 ,年龄 2 5~ 6 5岁 ,病程 6个月~ 15年 ,有外伤史者 4例 ,伴腰椎间盘突出 14例 ,伴腰椎管 (中央管 )狭窄 6例。1.2 临床表现特点 见附表附表  3 4例患…  相似文献   

4.
腰椎管狭窄包括骨性椎管的绝对狭窄和由于韧带或关节突及椎体后缘增生所引起的相对狭窄。按狭窄部位可分为神经根通道(侧隐窝、椎间孔)与腰椎中央管狭窄[1]。如果再合并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那么临床上既出现腰椎管狭窄的症状和体征,又出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  相似文献   

5.
腰神经根管狭窄是指种经根通道特定部位受压出现其支配区的感觉与运动障碍。回神经根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央椎管狭窄症,各有其不同发病原因,故应是独立病。以往述的椎间孔狭窄、侧隐窝狭窄、小关节下狭窄均不如神经根管狭窄更能表达骨纤维隧道病变。1955年&hledngrr首次提出地方椎管狭窄所致神经根压迫。1987年郭世级研究目神经根通道解剖与腰腿疼的关系(I]。Krhildy一Willis[’]1978年,Chser[’]lr85年提出神经根管狭窄及分区概念,使本病诊治得到提高。我科自1990年至1997年对下田病病人行ChM检查31例,对其神经根管…  相似文献   

6.
李荣成 《河北医学》2005,11(12):1088-1090
目的:描述50岁以上中老年人脊椎狭窄的有关CT表现及测量,探讨中老年人脊椎狭窄的特征.方法:采用CT横断面薄层扫描,并测量硬膜囊矢状径、黄韧带前间隙、侧隐窝宽度,分析它们与脊髓和/或神经根受压的关系.结果与结论:中老年人椎管狭窄多有椎骨小关节及侧隐窝狭窄,而黄韧带前间隙〈5mm是神经根压迫较为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腰椎管狭窄症(iumbar spinal stenosis,LSS)是腰椎管的中央管矢状径、侧隐窝或神经根管狭窄,引起腰椎神经根或马尾神经等受压症状的一类疾病。脊柱退行性病变是临床上引起LSS的主要原因,其中包括腰椎间盘及关节突关节的退变、椎体后缘骨赘增生以及腰椎后纵韧带或黄韧带的肥厚钙化等;腰  相似文献   

8.
螺旋CT对正常成人下腰椎侧隐窝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正常人下腰椎侧隐窝的形态和测量方法,探讨对侧隐窝狭窄的诊断?方法:采用尸体标本解剖与螺旋CT多层面容积重建和表面遮掩显示相结合方法对侧隐窝进行观察,选择椎体上1/4横断面作为研究平面,测量120例下腰椎双侧侧隐窝矢状径?椎管正中矢状径,计算椎管正中矢状径与双侧侧隐窝矢状径的比值,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下腰椎侧隐窝分三型:三角型?三叶草型和牛角型;正常成人双侧侧隐窝矢状径不对称,右侧略大于左侧(P<0.05),椎管正中矢状径与双侧侧隐窝矢状径的比率相对恒定(P>0.05),正中/右侧=3.93,正中/左侧=4.03?结论:椎体上1/4横断面为侧隐窝入口平面,利用矢状径比值的方法来判断侧隐窝狭窄具有科学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钦州市正常成年人腰椎椎管及侧隐窝CT表现,测量椎管径线和面积,确定其测量标准参考值,为临床提供更加准确、丰富的影像信息,进一步提高腰椎椎管狭窄的早期诊断准确性.方法 利用本医院现有的螺旋CT机选取无腰腿痛等症状的健康体检者及轻微外伤者,经有关辅助检查完全排除椎管狭窄者共120例(男60女60)作L4、L5椎体水平腰椎管扫描,然后测量椎管横径、矢状径、侧隐窝前后径及椎管截面积,统计分析并确定本市正常成年男女两组下段腰椎椎管横径、矢状径、侧隐窝前后径及椎管截面积的正常参考范围.结果 钦州市正常男女成人L4~L5椎管矢径宽度95%正常参考范围男性分别为13.2~16.0 mm、13.2~16.7 mm,女性分别为12.8 ~ 15.9 mm、12.9~ 16.4 mm;L4 ~L5椎管横径宽度95%正常参考范围男性分别为24.0~31.1 mm、25.1 ~31.8 mm,女性分别为22.0~30.7mm、23.7~31.2 mm;L4~L5侧隐窝宽度95%参考值范围值男性分别为4.6~5.8 mm、4.5~6.1 mm,女性分别为4.1~5.7 mm、3.7 ~6.5 mm;L4~L5椎管面积95%参考值范围男性分别为254.25 ~ 320.11 mm2、261.53 ~330.51mm2,女性分别为238.93 ~ 315.37mm2、253.47 ~318.55 mm2.结论 本研究总结了钦州市正常成年人下段腰椎L4、Ls椎管横径、矢状径、侧隐窝前后径及椎管截面积的CT测量指标,为临床预防、诊断、治疗椎管狭窄提供更加准确、丰富的信息,进一步提高早期腰椎椎管狭窄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胸腰段椎间孔的解剖学观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测胸腰段椎间孔的形态结构特征 ,为临床提供解剖学参数。方法 :对 2 4具正常成年男性尸体脊柱胸腰段椎间孔 (T1~L5)的前后径、上下径及椎间孔长度进行了观测。结果 :前后径 :T1~T4依次增大 ,T5~T8无明显变化 ,T9~T12 依次增大 ,L1~L5依次变小 ;上下径 :T1~L4依次增大 ,L5略小于L4,T1~L5均明显大于其前后径 (P <0 .0 1) ;椎间孔长度 :T1~T4依次明显变小 ,T5~T8无明显变化 ,T9~T12 依次增大 ,L1~L5依次增大 ;脊神经根位于椎间孔上半部 ,椎间孔与脊神经根之间的间隙上下径较大 ,前后径较小。结论 :胸段椎间孔狭窄压迫脊神经根的机率低于腰段 ,椎间孔下半部狭窄不压迫脊神经根 ,椎间孔狭窄自上下方向压迫脊神经根的机率低于前后方向。  相似文献   

11.
颈椎的应用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测量了重庆地区成年人干燥颈椎100套(男性58套、女性42套)椎体上面的最大横径和矢径,椎孔的横径和矢径,C_3~7侧隐窝的横径和矢径,且观察了侧隐窝的出现率。同时还测量了82套(男性44套、女性38套)C_3~7颈椎椎间管的长度和宽度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手术治疗之腰椎间盘突出症118例,其中合并退变性腰椎管狭窄52例(44%)。由于二者具有共同的发病诱因,故一并讨论其诊断和治疗问题。诊断依据和手术指征是放射性坐骨神经痛、间歇性跛行、神经功能障碍、直腿抬高试验阳性,X线平片提示腰椎退行性改变,CT扫描证实有椎间盘突出,中央椎管矢状径<11.5mm,侧隐窝矢状径<3mm,黄韧带厚度>4mm或伴有骨化以及后纵韧带骨化。手术方式是全椎板切除、半椎板切除,间盘切除同时扩大侧隐窝以使被卡压的神经根获得彻底减压,使其能移动0.5~1cm。除有退变性或椎弓崩裂性滑脱不作融合术。术后随访45例,随访时间3个月~5年,优良率86.5%,无腰椎不稳和腰椎滑脱等并发症。为获得优良效果,作者强调在处理椎间盘突出的同时必须彻底解除侧隐窝狭窄对神经根的压迫,才能彻底根除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揭示正常成人腰椎椎孔随年龄增长的形态学变化规律。方法对200例受检者进行螺旋CT扫描,测量腰椎椎孔横径和矢径、关节突关节间距、侧隐窝矢径及夹角等参数。按性别、年龄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女性40岁~49岁组b、L4、L;侧隐窝矢径,较其余各组减小(P〈0.05);男性L;侧隐窝夹角在50岁~59岁、60岁一组明显减小(P〈0.05),女性则主要表现在30岁~39岁组较大(P〈0.05)。②椎孔矢径与侧隐窝前后径及关节突关节间距呈正的直线相关关系。结论①腰椎椎孔的形态学变化受年龄因素影响;②椎孔径线与侧隐窝前后径及关节突关节间距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唐志宏 《华夏医学》2005,18(4):569-570
目的:探讨椎板开窗加侧隐窝、神经根管减压治疗老年性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并侧隐窝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16例患者中L4L510例,L5S16例,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根受压症状.均用椎板开窗加神经根管减压治疗.结果:随访6~36个月,症状消失,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椎板开窗加侧隐窝、神经根管减压治疗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并侧隐窝狭窄的临床疗效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5.
近年我院开展回植椎板劈开棘突的椎管扩大术 ,治疗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症 2 0例 ,现将护士手术配合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0例 ,男 1 5例 ,女 5例 ,年龄 2 1~ 63岁 ,平均4 7.2岁。下胸椎管狭窄 1例 (T11~T12 ) ,腰椎管狭窄 1 9例 (L1~L2 5例 ,L4 ~S11 4例 ) ,同时有黄韧带肥厚或骨化 6例 ,伴椎间盘突出症 1 1例 ,伴侧隐窝狭窄 1 3例。根据临床表现 ,X线片 ,椎管造影和CT确诊。治疗以扩大椎管中矢径为主要目标 ,同时扩大侧隐窝 ,摘除椎间盘及切除黄韧带等。2 结  果术后 1周内症状减轻 1 3例 ,症状全部消除 5例 ,未…  相似文献   

16.
腰椎管狭窄症的解剖学基础与病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金亮  孙刚  刘新宇 《医学综述》2007,13(4):285-287
腰椎管狭窄症是腰神经组织受压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脊柱每一运动节段的脊椎管道由头向尾端分为三个水平(横断面)分区和由中线到侧方三个矢状断面分区。腰脊神经走行的路径称为腰脊神经根管,腰脊神经在椎管的不同横断面分区和矢状面分区中可能受压而出现临床表现。腰椎管狭窄分为中央型狭窄和侧方型狭窄。中央型狭窄通常发生于椎间盘水平,通常是椎间盘突出、关节面局部过度退变和黄韧带肥厚的结果。侧方型狭窄主要是侧隐窝狭窄,但也有出口狭窄,是关节突骨质增生和纤维软组织退变所致。  相似文献   

17.
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是临床常见的脊柱外科疾病,多由于中央椎管狭窄,引起硬膜囊和(或)神经根压迫的病理改变。该病病理改变以黄韧带增生肥厚,关节突增生内聚,侧隐窝狭窄为主。传统全椎板或大部分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术损伤大,破坏脊柱后柱结构,影响腰椎稳定性,再者术后瘢痕填充粘连,术后远期效果不佳。因此,国内外脊柱外科专家一直在采取不同的方法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治疗效果临床报道不一。  相似文献   

18.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是指腰椎椎管、神经根管、侧隐窝或椎间孔因退行性变,导致骨性或纤维结构形态和容积异常,单一平面或者多平面的一处或多处管腔内径狭窄,引起神经根、  相似文献   

19.
腰椎管狭窄症是由于腰椎椎管、神经根管、侧隐窝、椎间孔因先天性或退行性改变,导致骨性或纤维结构形态和容积异常,单一或多平面的一处或多处神经腔内径狭窄,引起神经  相似文献   

20.
腰椎管狭窄症是因骨性或纤维性增生、移位导致一个或多个平面管腔狭窄,压迫马尾神经或神经根而产生临床症状的疾病。临床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前者主要为先天性因素所致,后者多因退变、外伤、脊柱畸形、炎症、肿瘤、椎体滑脱等导致,其中退变性约占70%左右,退变性又分为中央椎管狭窄和周围部狭窄。中央椎管狭窄影响马尾神经,周围部狭窄影响神经根。退变性狭窄是由于椎间退变与失稳而引起脊柱骨质增生、黄韧带肥厚、后纵韧带钙化、侧隐窝狭窄、椎间盘病变等引起,多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近年来中医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取得较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