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血清 CPK、GOT、LDH 对心肌炎的诊断有否帮助,主要取决于这三种酶能否很好地区别心肌炎和非心肌炎两类病人。以这三种酶作为一个综合指标,应用 Fisher 判别法检验这个综合指标能否很好地区别这两类病人,可以较准确地评价这三种酶对心肌炎的诊断价值。本文收集了25例心肌炎患儿和68例非心肌炎患儿测定血清 CPK、GOT、LDH 的资料,应用 Fisher 判别法,计算出以血清CPK、GOT、LDH 为综合指标区别心肌炎和非心肌炎两组病人的判别函数,再经过 F 检验,结果显示,该判别函数对心肌炎和非心肌炎两类病人的判别效果不显著,即血清 CPK、GOT、LDH 不能很好地区别这两类病人。因此,检测血清 CPK、GOT、LDH 对小儿心肌炎的诊断帮助不大。  相似文献   

2.
杨志娟  唐任光 《实用医技》2007,14(34):4686-4688
目的:探讨血清酶AST、ALT、ALP、GGT、CK、CK—MB、LDH、HBDH检测在贫血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应用日立706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31例巨幼细胞性贫血(MA)、28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35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30例缺铁性贫血(IDA)及28例溶血性贫血(HA)患者的血清酶类进行检测,并与14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MA、MDS、IDA、HA患者中血清LDH、HBDH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在MDS、HA患者中血清AST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AA患者中血清LDH、HBDH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在所有患者中血清ALT、ALP、GGT、CK、CK—MB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中LDH、HBDH可作为临床贫血疾病诊断的重要生化指标之一,而在MDS及HA患者中血清AST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相似文献   

3.
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烯醇化酶测定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刚  许丽珍 《苏州医学院学报》2000,20(12):1131-1132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烯醇化酶(NSE)与脑梗死灶大小和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39例脑梗死患者起病第1、3、7天血清NSE水平进行了动态测定。结果 脑梗死患者血清NSE浓度在起病第1、3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第3天达峰值,峰值浓度与梗死灶大小及临床预后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血清NSE水平测定对判断脑梗死病变的严重程度、估价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5.
杨志娟  唐任光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4):4686-4688
目的:探讨血清酶AST、ALlT、ALP、GGT、CK、CK-MB、LDH、HBDH检测在贫血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应用日立706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31例巨幼细胞性贫血(MA)、28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35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30例缺铁性贫血(IDA)及28例溶血性贫血(HA)患者的血清酶类进行检测,并与14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MA、MDS、IDA、HA患者中血清LDH、HBDH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在MDS、卧患者中血清AST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AA患者中血清LDH、HBDH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在所有患者中血清ALT、ALP、GGT、CK、CK-MB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中LDH、HBDH可作为临床贫血痰病诊断的重要生化指标之一,而在MDS及HA患者中血清AST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相似文献   

6.
韦莉  欧阳玲莉  冼苏 《广西医学》2000,22(5):972-973
目的:探讨Graves病患者血清酶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对116例Graves病患者进行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测定。结果:甲亢未控制组ALT、AST、ALP、GT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甲亢控制组(P〈0.01);但甲亢控制组ALP、GGT仍较正常对照组高(P〈0.01),且甲亢患者ALT、AST、ALP、GGT与FT3、  相似文献   

7.
目前酶测定的标本多用血清,但在血清分离过程中,红细胞往往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以致影响测定结果。对此我们用血浆和3种不同方法分离血清,对7种酶测定结果的影响作了一些探讨。1 资料与方法1.1 试剂 7种酶测定所用试剂均为美国贝克曼公司产品。1.2 仪器 美国BECKMANCX4全自动生化分析仪。1.3 标本 人民医院随机门诊就诊患者30例,每例取肝素抗凝血1份,不抗凝血3份。1.4 方法 肝素抗凝血于5min内离心分离血浆;血清分离方法Ⅰ(以下简称血清Ⅰ)。不抗凝血于抽血后5min离心5min,玻棒…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参素酶合剂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保护心肌、抗心衰、抗自由基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 病毒性心肌炎并心衰患者 112例 ,随机分为参素酶合剂观察组 5 6例和对照组 5 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 (7岁以下儿童 2ml/岁 ,平均 5~ 10ml/d ;7岁以上儿童 10~ 2 0ml/d)及维生素C(30 0~ 5 0 0mg/kg/d)分别静滴 ,并加辅酶Q10 (1片 /次口服 ,3次 /d)。两组治疗前后行心肌酶学、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过氧化脂质含量检查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症状、体征恢复正常的时间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治疗前两组相比 ,心肌酶、过氧化脂质、超氧化物歧化酶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用参素酶合剂治疗后两组相比血清过氧化脂质各种心肌酶显著下降 (P <0 .0 1) ,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显著升高 (P <0 .0 1)。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参素酶合剂有保护心肌、抗心衰、抗自由基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早期诊断和溶栓治疗时间对疾病的预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长期以米血清酶学改变、心电图改变以及典型的临床症状一直被视为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三大要素,但大约1/2的病人并无典型表现,本文用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氧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  相似文献   

10.
李华宁  刘傲雪  彭钰茹 《吉林医学》2010,31(19):3031-3032
目的:探讨化学发光法和胶体金方法测定血清肌钙蛋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化学发光法和胶体金方法分别测定63例胸痛患者的心肌肌钙蛋白(cTn)。结果:两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敏感度为87.5%和83.3%,发光法在不稳定性心绞痛(UA)组有17.9%的阳性。结论:医院同时存在两种对cTn的测定方法是不可少的,对胸痛患者同时做cTn的发光法和胶体金法检查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唾液酸(SA)浓度对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意义。方法:应用比色法,对20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30便冠心病(CHD)患和50例正常(NS)人,进行血清SA浓度测定。结果:AMI组治疗前的血清SA浓度(733.95±132.50μg/ml),明显高于CHD组(515.03±74.71g/ml)和NS组(497.74±64.70μg/ml),经q检验表明,AMI组较其它两组差异有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体内铁代谢与冠心病和心肌梗死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菲洛琳比色法、免疫速率散射浊度法分别测定50例正常成人和33例冠心病、3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铁蛋白、铁和转铁蛋白水平。结果:冠心病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的铁蛋白均值高于正常组(217.1μg/L、349.5μg/L、96.8μg/L,P<0.01),升高例数各占本组的23.8%~34.7%;冠心病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的血清铁均值高于正常组(135.5μg/dL、137.9μg/dL、98.4μg/dL,P<0.05),升高例数各占本组的33.0%~56.5%;而转铁蛋白与正常组总体上无显著差异(235.9μg/dL、244.8μg/dL、224.4μg/dL,P>0.05),升高例数各占本组的16.6%~34.7%。经过对冠心病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铁蛋白、铁与转铁蛋白相关性的分析,发现血清铁蛋白与血清铁有明显的正相关(γ=0.78),其次为血清铁与转铁蛋白(γ=0.68),而转铁蛋白与铁蛋白的相关性不明显(γ=0.04)。结论:人体内血清铁的升高会增加冠心病和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提示人们应注意铁的摄入量,防止体内铁储存过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铁水平降低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发生院内急性心力衰竭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87名急性ST段
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整个队列血清铁水平的四分位数将患者分为4组,比较不同血清铁水平组
的院内急性心衰发病率;分析血清铁水平与Hb、BNP、cTnI、hsCRP水平等参数间的关系;比较血清铁水平、BNP、cTnI和hsCRP
等生物标志物与住院期间急性心衰、心源性休克发病率和死亡率等不良后果的关系。结果全部287名STEMI患者的入院平均
血清铁水平是10.20 μmol/L(6.90,14.40 μmol/L),血清铁水平的四分位数:Q1≤6.90 μmol/L,Q2 6.91~10.19 μmol/L,Q3 10.20~
14.39 μmol/L,Q4≥14.40 μmol/L。从Q1到Q4组,院内急性心力衰竭发病率分别是Q1 79.5%,Q2 64.3%,Q3 50.0%和Q4 45.9%(P<
0.001);单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铁水平低于8.95 μmol/L 组患者发生院内急性心衰的危险度(OR)是血清铁高于
8.95 μmol/L 组的近3 倍(OR 3.358,95% CI 1.791-6.294,P<0.001),多变量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OR 2.316(95%CI
1.205-4.453,P=0.012)。结论血清铁水平降低是STEMI患者院内急性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nonary syndrome,ACS)发展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其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4-12月健康体检、不稳定心绞痛(unstableangina pectoris,UAP)、急性心肌梗死、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炎症疾病者肝素抗凝血浆样本.使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MPO的浓度,比较不同患者MPO血浆浓度的差别.结果 炎症疾病组和UAP组MPO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AMI组同时高于正常对照组和UAP组(P<0.05),自身免疫性疾病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中MPO水平与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超敏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肌钙蛋白Ⅰ(troponin Ⅰ,CTnⅠ)、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和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se,LDH)呈低度相关(r<0.4,P<0.05);与缺血性修饰白蛋白(ischemia-modified albumin,IMA)无相关性(P>0.05).UAP组MPO的ROC曲线下面积A=0.795,P=0.000,提示MPO诊断UAP准确度为中等;AMI组MPO的ROC曲线下面积A=0.911,P=0.000,提不MPO诊断AMI准确度较高.MPO诊断临界值为149.2 ng/ml,AMI病例111例,其中MPO阳性101例,阴性10例;正常对照组161例,其中MPO阳性56例,阴性105例;MPO诊断AMI的灵敏度为91.3%,特异度为64.3%,准确度为75.7%,漏诊率为8.7%,误诊率为35.7%;阳性预测值为65.2%,阴性预测值为91.0%.本法与临床确诊结果进行Kappa 检验,P=0.000,说明MPO的检测结果与临床诊断具有一致性.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Wald逐步后退法筛选出MPO、LDH、HCY、IMA和年龄建立预测模型,决定系数(R2=0.922),总正确率为96.80%,提示MPO对AMI的预测价值较高.结论 MPO可有效预测ACS的发生,有利于诊断AMI.  相似文献   

15.
报告了86例青年急性心肌梗塞病例并进行随访。发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青年急性心肌梗塞的主要致病因素,其近期及远期预后好,急性期、5、10、25a的生存率分别为95.3%、81.4%、74.4%及58.1%。  相似文献   

16.
朱平  宋治远  舒茂琴  柴虹  李华康 《重庆医学》2012,41(12):1178-1180
目的 了解酷似急性心肌梗死的重症心肌炎患者的心电图改变、临床表现,探讨其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9年11月至2011年6月期间收治的7例急性酷似心肌梗死的重症心肌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例,女2例,年龄17~70岁,平均41岁,住院0.5~25 d.结果 入院时,7例患者心肌坏死标志物明显增高,心电图呈多导联的ST段抬高,住院期间,6例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1例患者经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排除急性心肌梗死,经积极纠正心力衰竭、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等措施,治愈5例,死亡2例.结论 部分重症心肌炎患者的心电图改变和临床表现,酷似急性心肌梗死,行冠状动脉造影,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梗死相关动脉支架置入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5例年龄≥70岁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12 h以内行梗死相关动脉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加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梗死相关动脉:前降支18例(51.4%),回旋支8例(22.9%),右冠状动脉9例(25.7%).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0级9例,Ⅰ级16例,Ⅱ级10例.结果35例患者中34例介入治疗成功(成功率97.1%),梗死相关动脉共置入支架41个,术中无死亡发生.术后TIMI血流3级为32例(91.4%).术后第2天死亡1例,死于脑出血.临床总成功率为94.3%(33/35).随访32例,1例出现心绞痛,冠状动脉造影示再狭窄,行PTCA加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2例出院后因心力衰竭再次入院治疗;其余29例未再发生心绞痛.结论急诊PTCA加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对老年AMI患者具有理想的即刻和长期疗效.合理选择器械、操作技术熟练和围手术期并发症处理经验是保证老年急诊PTCA加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获得高成功率的3个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AMI)与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AMI)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回顾NSTEAMI与STEAMI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分析二者的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病变血管的支数、狭窄程度及侧支循环情况。结果 NSTEAMI组的多支病变率为63.34%,其中大于75%的严重狭窄率为78.33%,侧支循环率为30.00%,三者均高于STEAMI组,而完全闭塞率为8.33%,低于STEAMI组。两组间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病变血管的构成上组间无差异。结论 NSTEAMI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高于STEAMI,完全闭塞率低于后者,二者具有不同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  相似文献   

19.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无明显冠状动脉狭窄的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患者的临床特点,并进一步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将398例首次AMI患者按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分为冠状动脉造影狭窄纽(直径狭窄程度≥50%)和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纽(直径狭窄程度〈50%),比较分析二纽的冠心病相关危险因素及临床情况。结果398例AMI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31例,占心肌梗死患者的7.79%(31/398)。二组在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冠状动脉造影狭窄组比较,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组的AMI患者在少于40岁的比例(71.0%对46.5%p〈0.005)、吸烟(71.0%对56.5%p〈0.005)和有诱发因素(67.7%对25.9%p〈0.005)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住院期间左室射血分数(LVEF)≥50%的比例较高(70.1%对45.2%,P〈0.05),而梗塞后心绞痛发生率较低(20.1%对40.3%,P〈0.05)。结论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的AMI患者心功能较好,在年轻人及吸烟者相对多见,常伴有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直接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方法及安全性.方法 建立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对2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经股动脉或经桡动脉途径常规方法,行直接PCI,观察梗塞相关动脉的开通率、血流情况、术中并发症,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随访观察预后、再狭窄及再次血运重建情况.结果 呼叫到球囊开通时间为(88±36)min,227例患者成功开通梗死相关动脉.TIMI血流3级(96.2%),9例发生无再流,共植入支架235个.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15例心原性休克患者11例存活(73.3%),5例心肺复苏患者3例生存.住院期间死亡10例,死亡原因为心力衰竭、休克和室颤.随访期间再发心肌梗死7例,死亡4例.87例复查冠脉造影,19例再狭窄,12例再次行PCI术,3例行冠脉搭桥术.结论 直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在有条件的医院可首选PCI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