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应用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CT)设备对大鼠胃溃疡组织进行在体成像研究,为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在溃疡愈合质量的研究价值进行初步的探讨.方法 应用光学相干层析成像系统对大鼠胃溃疡的不同时期进行扫描,观察在其自然愈合过程中溃疡组织的变化情况,并且对其图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利用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能够很准确地区别正常和非正常的胃组织,并且能够区分不同愈合时期的胃溃疡组织的图像,以及对病变组织进行一定深度的扫描.结论 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能对大鼠胃溃疡实现在体成像,对其愈合质量判定亦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层析成像设备对脾胃湿热证大鼠的舌苔及舌质进行在体的显微层析成像与舌象指标的量化研究,探讨脾胃湿热证模型舌象在显微检测方面的变化规律以及光学相干层析成像于舌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复合因素复制脾胃湿热证大鼠模型,应用自行装置的光学相干层析成像设备,以LabVIEW编写软件操作平台,进行大鼠舌上表面的在体显微成像检测,并对舌苔的相关参数进行量化处理分析。结果从大鼠舌表面显微成像中能够清楚地分辨出舌苔层、舌苔舌体连接层与舌体层结构,与组织学检测大鼠舌显微结构结果显示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脾胃湿热证大鼠的舌象各部位的舌苔厚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舌体部津液则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脾胃湿热证模型的舌象在显微检测上具有特征性的改变,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在大鼠舌象中能进行成像研究,并可能实现一定的量化研究。  相似文献   

3.
应用光学相干层析成像对大鼠舌的在体显微检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自行装置的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CT)设备对大鼠舌苔与舌苔下浅表组织进行在体的显微成像研究,为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在中医舌诊的应用可能性与其价值进行初步的探讨。方法应用OCT,以Lab VIEW编写软件操作平台,将大鼠舌上表面进行显微成像检测,并对舌苔的某些观测内容进行量化处理;同时,与大鼠舌的常规组织切片结果进行对比性分析。结果大鼠舌表面显微成像显示:分辨率为10~20μm,深度约2 mm,能够清楚地分辨出舌苔层、舌苔舌体连接层与舌体层结构,在舌苔苔质的某些观察内容可以实现量化;OCT与组织学检测大鼠舌显微结构结果显示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结论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在大鼠舌诊中能实现成像研究,能实现一定的量化研究,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低剂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方案,给予观察组患者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方案.观察两组患者的扫描图像结果,对其进行分析评价对比.结果 对比两组的平均放射剂量,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低剂量技术不但能够将患者的射线剂量有效降低,并且还能够保证图像的成像质量,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IL-1 β所致胃溃疡复发大鼠为模型,观察健胃愈疡颗粒(Jianweiyuyang Granules,JWYY)对大鼠胃溃疡复发的影响及抗复发机制.方法Okabe乙酸涂抹法制作大鼠胃溃疡模型,腹腔注射IL-1 β制作复发模型.观察JWYY对溃疡指数和溃疡组织病理学的影响.结果健胃愈疡颗粒能明显降低溃疡复发率和溃疡指数,增加黏膜厚度,改善纤维排列状况.结论健胃愈疡颗粒能提高溃疡愈合质量,降低IL-1 β所致的大鼠胃溃疡复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透脓散和托里消毒散对大鼠胃溃疡进行干预,研究托里透毒法对胃溃疡的影响,揭示托里透毒法治疗体内胃溃疡的作用.方法 采用乙酸烧灼型慢性胃溃疡模型,测定溃疡指数,光学显微镜观察病理.结果 大鼠胃浆膜下注射10%乙酸后,可使胃壁组织受损,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中心凹陷,4W微隆起,14d后没有愈合.镜下可见胃溃疡模型胃组织溃疡部位既有炎性细胞浸润期(P《0.001),又有肉芽组织增生及纤维化(P《0.001),还有黏膜再生(P《0.001).给药14d,体现托里透毒法各中药复方对乙酸烧灼型慢性胃溃疡均有不同程度抗溃疡和缩短溃疡修复时间的作用.结论 托里透毒法具有保护胃黏膜和促进溃疡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7.
三黄胃康汤对胃溃疡大鼠胃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三黄胃康汤荆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作用机制。方法用冰乙酸制备大鼠慢性胃溃疡模型,观察三黄胃康汤治疗胃溃疡的愈合质量,溃疡瘢痕周围组织表皮生长因子(EGF)含量。结果三黄胃康汤组胃溃疡瘢痕周围组织EGF含量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三黄胃康汤能提高溃疡愈合质量。提高溃疡瘢痕周围组织EGF含量可能是三黄胃康汤抗消化性溃疡及其复发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脉络膜是眼球主要的血管组织,其在多种脉络膜视网膜疾病中的作用已被研究。随着技术的发展,增强型深度成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EDI-OCT)、扫描源扫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SS-OCT)以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应运而生,从手动分割到自动分割和二值化方法的逐渐转变促使了脉络膜的三维重建,增加了脉络膜影像标志物的精确性和可重复性。这些标志物提供了对发病机制的更好理解,有助于诊断以及鉴别诊断,并且在未来也可能有助于设计治疗方案。本文主要对OCT及OCTA下的脉络膜影像学标志物进行综述,通过这些标志物对健康和疾病中的脉络膜提供基本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光学相干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这种采集组织浅表断层图像的新技术.分析了血管内0cT技术的成像原理及临床应用优势,文章最后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苦杏仁苷对实验性胃溃疡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苦杏仁苷对实验性胃溃疡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束缚-冷冻应激性胃溃疡模型;大鼠醋酸烧灼溃疡模型;大鼠幽门结扎胃溃疡模型进行试验。结果:苦杏仁苷能够抑制小鼠束缚-冷冻应激性胃溃疡;促进大鼠醋酸烧灼溃疡愈合;减少幽门结扎所致胃溃疡的溃疡面积;降低胃蛋白醇活性。结论:苦杏仁苷具有较好的抗溃疡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在人胃溃疡愈合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实验分4组,正常胃黏膜组,胃溃疡活动期组,胃溃疡愈合期组和胃溃疡瘢痕期组,各2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GF-β1的表达,原位杂交技术检测TGF-β1 mRNA的表达。结果TGF-β1蛋白和TGF-β1 mRNA表达趋势一致,在正常胃黏膜组、胃溃疡活动期组、愈合期组和瘢痕期组中的表达逐渐升高(P〈0.05)。结论在人胃溃疡愈合过程中,存在着内源性TGF-β1表达由弱到强的演变过程,TGF-β1可能参与了胃溃疡的愈合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CR技术在幽门螺杆菌相关胃溃疡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采用PCR技术对64例幽门螺杆菌相关胃溃疡患者进行检测,对比治疗前后不同部位的PCR阳性率和治疗后不同胃溃疡愈合及疼痛水平。结果:治疗后患者不同部位的PCR阳性率均降低,溃疡愈合及疼痛水平均改善,且不同部位之间的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8周时,细菌培养阴性患者中仍可检测到胃活检和胃液PCR阳性,但后者阴性患者中仍可检测到细菌培养阳性。结论:PCR检测阳性率可反应患者治疗情况及恢复情况,但不同部位的检出率不同,与细菌培养相比,胃活检具有较高的阳性率和准确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EGF、VEGF在老年人胃溃疡中的表达及其与溃疡愈合的关系,以指导临床正确选用药物,提高老年人胃溃疡的愈合质量和治愈率。方法选择同期老年和中青年活动期胃溃疡各30例,抽取胃液和活检胃黏膜组织用ELISA法和免疫组化检测EGF、VEGF表达;两组均予常规剂量服用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4周后复查胃镜,了解溃疡愈合情况。统计分析各组数据,探索老年人胃溃疡愈合与EGF及VEGF之间的关系。结果老年组胃液中EGF表达明显低于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老年组溃疡愈合率明显低于中青年组(P<0.001),老年组胃液中EGF和黏膜组织中EGF、VEGF的表达均明显低于中青年组(P<0.001)。结论老年人胃黏膜在溃疡愈合过程中EGF、VEGF低水平表达,可能是老年人胃溃疡愈合质量差和难治愈的主要因素之一,故在治疗老年人胃溃疡时用PPI抑酸药联合促胃黏膜EGF、VEGF表达的胃黏膜保护剂,将提高老年人胃溃疡的愈合质量,解决难治愈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黏膜内组氨酸脱羧酶(histidine decarboxylase,HDC)和H^+,K^+-ATP酶的表达与大鼠实验性胃溃疡自愈过程的关系。方法制备大鼠乙酸性胃体溃疡模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 blot技术,观察溃疡自愈过程中大鼠胃黏膜内HDC和H^+,K^+-ATP酶mRNA及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制模术后1d大鼠胃体出现明显溃疡,3d溃疡最为明显,12d溃疡基本愈合。HDC和H^+,K^+-ATP酶mRNA表达在制模术后1d即开始降低,术后9d恢复正常。HDC和H^+,K^+-ATP酶蛋白表达在制模术后也出现降低,术后6d达到最低,术后12d基本恢复正常。结论在胃溃疡自愈过程中,胃黏膜内HDC和H^+,K^+-ATP酶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其作用是抑制胃酸分泌以促进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黏膜内组氨酸脱羧酶(HDC)和H ,K -ATP酶的表达与大鼠乙酸性胃溃疡自愈过程的关系。方法制备大鼠乙酸性胃体溃疡模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组化法,观察溃疡自愈过程中大鼠胃黏膜内HDC和H ,K -ATP酶mRNA及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制模术后1d大鼠胃体出现明显溃疡,3d溃疡最为明显,12d溃疡基本愈合。胃黏膜内HDC和H ,K -ATP酶mRNA表达在制模术后1d即开始降低,术后9d恢复正常。胃黏膜内HDC和H ,K -ATP酶阳性细胞率及胞质平均灰度值在制模术后也出现降低,术后6d达到最低,术后12d基本恢复正常。结论在胃溃疡自愈过程中,胃黏膜内HDC和H ,K -ATP酶表达下调,其作用是抑制胃酸分泌以促进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16.
何美蓉  张绍荣  宋于刚  陈学清 《医学争鸣》2005,26(19):1735-1737
目的:探讨肠嗜铬样细胞与大鼠实验性胃溃疡自愈的关系. 方法:通过制备大鼠乙酸性胃体溃疡模型,采用免疫组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放射免疫测定的方法,观察溃疡自愈过程中大鼠胃黏膜内ECL细胞形态、组氨酸脱羧酶(HDC)mRNA和组胺含量的变化. 结果:胃溃疡大鼠胃黏膜内HDC阳性细胞率和胞质平均灰度值在制模术后第1日即开始降低,术后第6日达到最低,随后开始回升,术后第12日基本正常. 胃黏膜内HDC mRNA表达在制模术后第1日开始降低,第3日最明显,第6日开始恢复,第9日后接近正常. 制模术后胃黏膜内组胺含量也出现下调,以术后第6日为最低. 结论:ECL细胞可通过减弱其合成组胺的功能,参与胃溃疡自愈的调节过程.  相似文献   

17.
胃上皮细胞凋亡与消化性溃疡愈合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幽门螺杆菌(HP)阳笥的胃溃疡病人有在溃疡愈合前后胃上皮细胞凋亡及HP检测的情况。方法 采用检测DNA裂解的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TdT)介导的dUTP缺口号档端标记法(TUNEL),在原位标记凋亡的胃上皮细胞。结果 溃疡愈合胃上皮细胞凋亡指数下降,与愈合前相比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溃疡愈合HP全部阴转,HP的检出密度与胃上皮细胞凋亡指数之间呈正相关性(r=0.80,P〈0.  相似文献   

18.
目的:用胃镜定期在愈合中或愈合后胃良性溃疡边缘和基底活检方法评估其胃癌发现率,并与传统胃良性溃疡仅在其边缘活检且好转后放弃活检的方法胃癌发现率相比较。方法:胃镜对456名胃良性溃疡患者进行分组随访对照研究,同时收集临床、病理数据及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结果:456例病人中发现早期胃癌11例(2.41%)。研究组早期胃癌8例中,3例胃癌标本取自溃疡基底,5例取自溃疡边缘。研究组和对照组之间胃癌发现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结论:对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愈合中、愈合后胃良性溃疡定期胃镜在其边缘、基底部活检,可以发现更多早期胃癌。  相似文献   

19.
①目的探讨重用加强胃肠道黏膜防卫功能药物丹参冻干对胃镜下胃溃疡愈合时间和复发率的影响。②方法将220例活动期(包括A1、A2)期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丹参冻干联用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与单用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每周胃镜检查1次,记录每例患者愈合时间。③结果平均愈合时间/A~S期平均时间组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的胃溃疡复发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结论改变传统观念,重视加强胃肠道黏膜防卫功能,可有效地缩短胃溃疡的愈合时间、降低胃溃疡的近期复发率,可以更快、更好地愈合溃疡。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胃镜直视下清创对消化性溃疡愈合的影响。方法:245例消化性溃疡中治疗组125例(胃溃疡58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67例),对照组120例(胃溃疡56例,十二指肠球溃64例)。治疗组在胃镜直视下用细胞刷反复拉刷溃疡创面,直到创面坏死苔清除干净,其后服药治疗。对照组仅用药物治疗。结果:2周后治疗组消化性溃疡愈合率为71%,其中胃溃疡为68%,十二指肠球溃75%,对照组愈合率56%(胃溃疡49%,十二指肠球溃58%)。1个月后治疗组愈合率为96%(胃溃疡94%,十二指肠球溃98.2%),对照组为85%(胃溃疡72%,十二指肠球溃91%)。治疗组的2周及1月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胃溃疡清创后愈合率明显优于十二指肠球溃。结论:胃镜直视下清创能加速溃疡愈合,对胃溃疡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