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2 毫秒
1.
张西海 《安徽医学》2011,32(8):1153-1153
目的探讨前外侧直线小切口开胸术微创治疗食管癌、食管胃交界部癌的手术方法。方法采用第五肋间前外侧直线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前至距肋弓2 cm,后至背阔肌前缘,拉钩将背阔肌拉向后方,沿前锯肌束方向纯性分开前锯肌,显露第五肋间,进胸手术。结果本组40例,其中胸下段食管癌18例,食管胃交界部癌22例,平均手术时间120 mim,切口长度平均10~12 cm,开胸失血量〈30 ml,术后平均住院9 d,手术出血少,患者术后1-2 d可下床活动,疼痛轻微,术侧上肢无明显运动受限。结论前外侧直线小切口开胸术具有损伤小、显露好、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且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食管胃交界部腺癌合理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10年5月86例食管胃交界部腺癌经腹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人全部经腹手术,食管切缘癌残留10例.结论:食管胃交界部腺癌容易浸润食管下段,术前应重视食管的梗阻程度,术中探查要仔细,根据siewert分型采取合理的手术方式和手术入路.以保证完整切除的肿瘤和彻底淋巴结.  相似文献   

3.
4.
蒋宇 《西部医学》2017,29(4):539-542
【摘要】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食管胃交界部腺癌(AEG)侵犯胃裸区的诊断价值。方法 利用MRI分析2013年11月至2016年10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食管胃交界部腺癌39例,分析食管胃交界部腺癌对胃裸区的侵犯情况,并与手术病理学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手术病理证实食管胃交界部腺癌侵犯胃裸区有31例,其中MRI正确诊断占30例(968%);胃裸区未受侵犯8例,MRI诊断正确占6例(75.0%)。MRI对食管胃交界部腺癌是否侵犯胃裸区的诊断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2.3%(36/39)、96.7%(30/31)、75%(6/8),与病理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0.753,P<0.05)。结论 MRI是判断食管胃交界部腺癌有无侵犯胃裸区的较好办法,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对评估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食管胃端端吻合在食管胃交界部癌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8例食管胃交界部癌行常规近半胃切除及区域淋巴结清扫后,采用食管胃端端吻合重建消化道,并重点观察术后切缘癌残留率、吻合口瘘以及术后3个月胃肠功能,包括吻合口狭窄、胃食管反流、进食量、进食频率、胃排空情况及体重恢复情况。结果:本组48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无切缘癌残留、吻合口瘘、胃排空障碍以及胸胃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后3个月吻合口狭窄3例(6.3%),胃食管反流症状者13例(27.0%),进餐量与术前进餐量之比为(0.83±0.14)kg,每天进餐频率为(4.1±1.2)次,体重恢复到术前的患者占41.5%。结论:食管胃端端吻合在食管胃交界部癌切除手术中安全可行,能降低食管胃切缘癌残留的发生率和全胃切除的可能性,预防术后胃排空障碍,减小术后饭量损失,利于患者树立生活信心,改善术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特别适用于贲门肿瘤较大(胃体侵犯较多)和胃体较小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s)计数与食管胃交界腺癌(AEG)患者临床特征和总生存期(OS)的关系,探讨CTCs检测在AEG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聊城市人民医院2016年7月—2020年6月收治的154例AEG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治疗前1周均采用阴性富集-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行CTCs检测,分析CTCs计数与患者临床特征及OS的关系。结果 在早期(Ⅰ~Ⅱ期)AEG患者中,CTCs阳性率为57.1%(32/56),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9-9、CA72-4的阳性率分别为19.6%(11/56)、1.8%(1/56)、12.5%(7/56)。不同CTCs计数AEG患者脉管内瘤栓(χ2=45.262,P<0.001)、TNM分期(χ2=14.304,P<0.001)、淋巴结转移(χ2=5.158,P=0.0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单因素分析提示,CTCs≥2(χ2=12.486,P<0.001)以及CTCs≥3(χ2  相似文献   

7.
食管胃交界部腺癌是发生于食管胃交界部上下5 cm之间的恶性肿瘤。目前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其术后并发症较多,生活质量较差,5年生存率较低。由于肿瘤发生部位较特殊,食管胃交界部腺癌患者手术入路的选择、淋巴结清扫范围、消化道重建方式等尚存在较多争议,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反酸、胃灼热等主要并发症普遍存在。影响食管胃交界部腺癌术后生活质量的因素较多,其术后生活质量评估有利于指导手术方案的选择及提高预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EA、CA199、CA724、CA50、CA242、VEGF联合检测在食管胃交界部腺癌患者预后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合理的检验指标。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7年10月安阳市肿瘤医院食管胃交界部腺癌住院患者213例,3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检测其血清中CEA、CA199、CA724、CA50、CA242、VEGF的水平,统计学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食管胃交界腺癌组的CEA、CA199、CA724、CA50、CA242、VEGF的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EA、CA199、CA724的阴性组患者3年生存率高于阳性组患者(P<0.05);CEA、CA199、CA724、CA50、CA242、VEGF在Ⅰ、Ⅱ、Ⅲ期患者中的阳性率无统计学意义;神经侵犯、CEA阳性、CA724阳性是食管胃交界部腺癌患者预后差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EA、CA724在评价食管胃交界部腺癌预后方面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LR4)在胃食管交界部腺癌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血管生成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分析,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43例(其中23例为随访证实已出现复发转移)经病理证实的胃食管交界部腺癌手术切除标本中TLR4蛋白的表达;采用CD34抗体标记微血管内皮细胞,计算微血管密度(MVD)?分析TLR4蛋白的表达?MVD与胃食管交界部腺癌主要临床病理参数以及预后的关系?结果:TLR4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69.8%,其中A组(复发转移组)TLR4蛋白阳性率为82.6%,明显高于对照组B组(55.0%,P < 0.05);有淋巴结转移者的TLR4蛋白阳性表达率(79.3%)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50.0%,P=0.05);TNM分期为Ⅲ+Ⅳ期者的TLR4蛋白阳性表达率(82.8%),明显高于Ⅰ+Ⅱ期者(42.9%,P < 0.01)?TLR4蛋白的表达与MVD呈正相关(P=0.008)?结论:TLR4的高表达与胃食管交界部腺癌的发生发展及患者的预后情况密切相关,可能与TLR4促进肿瘤微血管生成相关?  相似文献   

10.
薛信乐  韩大力 《河北医学》2014,(8):1281-1284
目的:探究不同分型食管癌交界部腺癌(AEG)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规律以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以我院2007年4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58例食管癌胃交界部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经上腹、左胸入路淋巴清扫术,术后对各分型淋巴结转移的规律进行比较分析,并对手术方式的选择予以探讨。结果:158例患者术中共清扫淋巴结2449枚,平均每例清扫15.5枚,其中证实有105例患者伴有淋巴结转移,阳性淋巴结总数转移度711枚,转移度为29.0%,其中胸下段食管旁及下纵隔淋巴结转移以SiewertⅠ型患者为主。AEG患者淋巴结转移与否在肿瘤大小和病理分期方面具有显著差异性(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EG患者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大小和病理分期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Siewert分型,Ⅰ型、Ⅱ型的AEG患者均可选择经上腹左胸两切口,而Ⅲ型AEG患者则可选择单一经腹切口进行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在保证与传统胸部切口相同手术效果前提下,探索保留胸部肌肉的胸部小切口在肺叶切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0年1月至2005年1月连续336例肺肿瘤随机分为胸部小切口组(184例)和传统切口组(152例),胸部小切口长度平均12.7cm,比较两组单肺叶切除手术病人的术中术后资料,包括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输血量、术后止痛药用量、术后离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术后主要并发症等。结果 胸部小切口组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传统切口组(P<0.01),小切口组病人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及围术期死亡。结论 胸部小切口对胸部损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缩短、切口美观等优点。该切口能满足肺叶切除手术的需要,可作为肺肿瘤手术的常规切口。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在保证与传统胸部切口相同手术效果前提下,探索保留胸部肌肉的胸部小切口在肺叶切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0年1月至2005年1月连续336例肺肿瘤随机分为胸部小切口组(184例)和传统切口组(152例).胸部小切口长度平均12.7cm,比较两组单肺叶切除手术病人的术中术后资料,包括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输血量、术后止痛药用量、术后离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术后主要并发症等。结果 胸部小切口组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传统切口组(P〈0.01),小切口组病人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及围术期死亡。结论 胸部小切口对胸部损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缩短、切口美观等优点。该切口能满足肺叶切除手术的需要,可作为肺肿瘤手术的常规切口。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伴有食管下端癌和贲门癌在临床特点、手术治疗、病理特点和预后的异同,探讨影响生存的因素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回顾性分析,巢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胸外科2005年1月~2010年12月间收治的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病例资料。对比两组病例的性别、年龄、确诊时间、症状、肿瘤Borrmann分型、术前肿瘤标记物、有无远处转移、手术方式、消化道重建方式、手术根治度、术后病理资料、生存率等之间的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食管下端癌出现吞咽困难者多于贲门癌(P=0.02),淋巴结清扫范围贲门癌大于食管下端癌(P=0.045),手术根治度-贲门癌高于食管下端癌(P=0.008),肿瘤最大径-贲门癌小于食管下端癌(P=0.008),肿瘤浸润层次-贲门癌超过食管下端癌(P=0.043),c-erbB-2的表达-食管下端癌多于贲门癌(P=0.019)。影响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病人预后的因素包括肿瘤病理分期、AEG分型和手术根治度,三者强度依次递减。结论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在症状、免疫组化、肿瘤大小、浸润层次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据此选择相应的淋巴结清扫范围有利于提高手术根治度。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分型、手术根治度和术后病理分期是影响病人预后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微创切口在胸外科手术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微创切口在开胸手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9例胸部手术患者,22例采取腋下纵形、横形微创切口,27例在传统开胸手术下完成,比较两种术式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肺功能和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血清CRP浓度明显升高,第1d达到峰值,微创切口组CRP术后1d(56.1±10.9)mg/L,显著低于传统开胸组(73.8±15.1)mg/L(t=-4.603,P=0.000)。两组术后肺功能每分钟通气量相对值minute ventilation volume,MV、1s用力呼气容积相对值(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下降,术后1周时微创切口组MV为(95.6±16.4)L,显著高于传统开胸组(81.9±12.7)L(t=3.296,P=0.002),微创切口组FEV1为(57.1±5.7)%显著高于传统开胸组(51.4±6.9)%(t=3.105,P=0.003)。结论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微创切口可明显减轻患者的手术创伤,术后肩关节和上肢活动受影响少,恢复快,对肺功能影响小,切口位于腋下隐匿、美观,组织损伤小,尤其适合青少年及女性患者。  相似文献   

15.
宋辉  李昌  沈干  张晓亮  杨荣华* 《基层医学论坛》2012,(28):3675-3677,3809
目的探讨单睑患者美容重睑手术的微创手术新方法。方法于重睑线中段行一点微创小切口,将切口边缘皮肤缝合于睑板前筋膜上,形成重睑。结果187例(374只眼)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形成重睑效果好,1年后随诊,除1例患者左眼重睑线消失外,其余眼睛重睑线形成良好、自然且瘢痕不明显,患者满意度为99.7%。结论应用微创手术切口行单睑患者的重睑手术,可以达到和切开法重睑手术一样的效果,且瘢痕短小较切开法不明显.是一种单睑患者极易接受的美容手术。  相似文献   

16.
胸部小切口在胸心外科手术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部小切口在胸心外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疗效。方法在胸心外科手术中,运用腋下小切口52例,切口为7~13 cm;运用胸壁侧切口32例,切口为6~12 cm。结果 84例胸心外科行胸部小切口手术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平均手术时间为(76±24)min,手术全程未再次输血,术后胸引时间为(4.1±1.3)d,术中、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术后24 h后即可轻微活动手术上肢,伤口有轻微痛感。52例患者行腋下小切口手术治疗,术野暴露良好,平均11 cm×15 cm。患者术中出血均少于80 mL,其中37例患者出血量在30 mL以内,开胸时间为8~15 min,关胸时间为14~16 min,开、关胸手术时间均在16 min以内。32例患者胸壁侧切口手术,联合腹腔镜进行辅助手术,有11例患者关胸前充分鼓肺,肺膨胀效果好,未留置胸腔引流。结论胸部小切口手术术野暴露效果好,切口小,便于操作,对神经、血管、肌肉损伤小,瘢痕小,切口隐蔽,美观效果好,愈合快,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7.
尼珍  李甘地 《中国医药导报》2012,9(33):86-88,169
目的分析食管-胃交界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the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探讨贲门腺癌与贲门下腺癌、食管下段腺癌之间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手术治疗且经病理明确诊断为胃食管交界处腺癌的204例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结果贲门腺癌淋巴结转移率为84.8%,食管腺癌淋巴结转移率为87.3%,贲门下腺癌淋巴结转移率为69.0%,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贲门腺癌、食管腺癌、贲门下腺癌患者根治术后3年生存率分别为25.0%、42.9%、52.9%。结论 AEG预后均较差,术后预后主要受肿瘤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等情况影响。  相似文献   

18.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近年来在东西方国家发病率均明显增加,其发生与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等多种因素有关.以手术为基础的综合治疗是进展期AEG的有效治疗手段,但SiewertⅡ/Ⅲ型AEG切除范围、淋巴清扫及微创技术应用尚存在争议.局限于黏膜内的早期AEG可以行内镜下治疗,腹腔镜技术在早期远端胃癌中安全有效,但腹腔镜及机器人手术系统等微创技术应用于进展期AEG其安全性及长期预后尚缺乏足够的循证医学证据.多数研究认为对于Ⅱ/Ⅲ型AEG,手术方式和入路并不影响患者长期预后,而TNM分期、辅助及新辅助治疗以及多学科综合治疗等是影响长期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行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切除术的疗效。方法:对43例进展期AEG患者随机分为全胃切除术(TG组) 22例和近端胃切除术(PG组) 21例。对2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残胃癌综合征及术后1、2年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残胃癌综合征、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1年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胃切除术治疗进展期AEG, 术后生存时间长, 并发症发生率低, 生活质量提高, 可以作为治疗进展期AEG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的临床病理特点、手术治疗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7月实施开腹手术的112例Ⅱ、Ⅲ型AEG病例资料。其中Ⅱ型AEG 77例,Ⅲ型35例;72例行近端胃切除,40例行全胃切除。结果 112例Ⅱ、Ⅲ型AEG患者肿瘤分期较晚、淋巴转移率高。按肿瘤部位分为Ⅱ型AEG组和Ⅲ型AEG组,两组在手术方式选择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有57例(74.0%)和15例(42.9%)行近端胃切除。按手术方式分为近端胃切除组和全胃切除组,两组在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分别为(275.76±27.02)min和(304.12±23.12)min;在术后并发症方面,近端胃切除组有15例(20.8%)患者出现烧心、返酸,有9例(12.5%)患有返流性食管炎;全胃切除组有15例(37.5%)每日进食大于5次。结论Ⅱ、Ⅲ型AEG目前主要经腹手术治疗,根据肿瘤的位置、大小选择行近端胃切除或全胃切除手术,两种术式术后都伴随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