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研究颅骨缝与大脑皮层表面的位置关系,进而利用颅骨缝的位置进行神经外科开颅手术定位.方法 用成人尸头10具经行解剖研究,保留颅骨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鳞状缝以及颞上线,将其余脑颅骨骨质磨除,以显露大脑皮层表面与各颅骨缝的位置关系.结果 成人颅骨冠状缝在中央前沟的前方跨过额上回、额中回和额下回的后部,冠状缝上点距中央沟上点约4.45±0.44cm,冠状缝下部距中央沟下点的水平距离约2.36±0.22cm,即冠状缝向后倾斜的角度要比中央沟向后倾斜的角度小;鳞状缝的上部位于外侧裂前部的下方,后转向下,跨过颞中回的中部及颞下回的后部;颞上线的前部盖于额下沟,向后走行靠近中央前回和中央后回的中下三分之一交界处,然后转向下,跨过缘上回、角回以及颞叶后部;人字缝的上部跨过顶叶,向外下走行后跨过顶枕沟后止于星点.结论 熟悉颅骨缝与大脑皮层表面的位置关系有利于神经外科开颅手术中正确的颅骨骨瓣形成,进而达到正确的脑叶和颅内特定部位.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白质纤维及皮质结构的异常改变.方法 对36例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和41名健康对照进行全脑弥散张量成像(DTI)及脑结构成像.通过基于纤维束的空间体积分析(TBSS)比较两组间白质纤维FA值的差异.使用基于表面的分析方法(FreeSurfer)进行两组间皮质结构的比较.结果 TBSS分析显示患者组中双侧上纵束、双侧后扣带束以及左侧皮质脊髓束的FA值减低.FreeSurfer分析显示,患者组皮质厚度减低的区域有:左侧额上回、额中回、眶回、中央前回、颞上回、颞中回、颞下回、顶上小叶、顶下小叶、中央后回、楔前叶、侧枕叶、楔叶、扣带回及右侧额上回、颞中回、颞下回、岛叶、缘上回、中央后回、扣带回;表面积减小的区域有左侧额上回、额中回、眶回、中央前回、颞下回、颞中回、颞上回、顶上小叶、顶下小叶、缘上回、中央后回、岛叶、楔前叶、扣带回及右侧额中回、顶上小叶、颞中回、岛叶、中央前回、额上回.结论 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白质纤维束及皮质结构的多区域异常,且两者在解剖关系上具有相关性;灰质结构异常可能是精神分裂症发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方法比较颞叶癫痫患者和正常人脑灰质的体积,探讨颞叶癫痫患者脑灰质体积的变化。方法收集22例经手术病例证实的颞叶癫痫患者及15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分别行全脑三维结构像扫描,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学(VBM)方法分析病例组及对照组的数据,计算和比较两组脑灰质的体积。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左侧颞叶癫痫患者的右侧小脑前叶、左侧颞中回、左侧颞下回、左侧枕中回、左侧额下回、右侧额下回、右侧颞中回、左侧海马、左侧额上回、右侧尾状叶、右侧额中回、左侧中央后回、右侧中央前回灰质体积减小(P均0.05);右侧颞叶癫痫患者的右侧颞下回、右侧颞中回、左侧舌回、左侧枕下回、左侧颞下回、左侧海马旁回、右侧丘脑、左侧枕上回、左侧颞中回、右侧额上回、左侧中央前回、左侧中央后回、右侧中央前回灰质体积减小(P均0.05)。结论颞叶癫痫患者多个脑区脑灰质体积降低,通过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技术可以反映脑灰质体积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功能磁共振检测实物图和汉语词编码加工相关脑区,研究两者异同点,进一步探讨两者相对特异性脑机制.方法 被试为12名健康成人,实验材料为汉语实义词和实物图,被试执行任务同时进行功能磁共振全脑扫描,利用SPM5软件对功能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 汉语词相对特异性激活额岛叶大脑前部皮层,包括左侧额下回岛盖部和岛叶后部、双侧前额背外侧皮层、右侧额下回后部、额上回内侧皮层、右侧颞极外侧皮层和左侧尾状核.实物图相对特异性激活颞枕叶大脑后部皮层,包括双侧海马及海马旁回前部、顶后皮层、颞枕区皮层和右侧杏仁体.汉语词和实物图加工共同激活双侧前额背外侧皮层、前扣带回、前辅助运动皮层、顶叶皮层、双侧海马及海马旁回后部、右侧额下皮层和双侧颞枕区外侧皮层.结论 汉语词和实物图编码加工共同涉及情景记忆和语义加工相关脑机制;汉语词更多涉及额岛叶大脑前部语言加工相关皮层,而实物图更多涉及颞枕叶大脑后部非语言性空间信息加工相关皮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交替性霍纳氏综合征(AHS)患者脑部度中心性功能连通性变化。方法对1例AHS患者及8名健康受试者进行脑部结构像及静息态脑功能成像扫描。采用度中心性(DC)方法评价AHS患者脑部静息态默认网络结点的中心性度量变化。统计学采用单样本t检验及双样本t检验,采用假阳性率(FDR)校正,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AHS患者左眼发病时DC主要为双侧额中回前部及额盖和岛盖,高于全脑均值的脑区主要为双侧枕叶、颞叶及扣带回,低于正常被试的脑区主要位于左侧颞下回、中央后回,右侧颞上回,枕外侧回及双侧旁中央小叶。右眼发病时DC主要为双侧额上回及额中回前部、顶叶、中扣带回及枕内侧回,高于全脑均值的脑区主要位于双侧枕叶、颞叶及扣带回及双侧额叶眶回、直回,低于正常被试的脑区主要位于左侧缘上回、右侧枕外侧回、旁中央小叶及双侧颞上回。结论 AHS患者脑部改变可表现为多个脑区度中心性功能连接减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帕金森病伴疼痛患者(PDP)与帕金森病不伴疼痛患者(nPDP)在接触性热痛刺激(CHS)下的脑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特点,探索PDP痛觉相关脑网络,为PD疼痛的病理生理机制、临床分型及治疗等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1例PDP(PDP组)与15例nPDP(nPDP组),同期招募17名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成年人为对照组(NC组).所有受试者均接受临床量表评估,右侧前臂背侧行51℃CHS同步fMRI扫描,观察三组间脑区激活差异.结果:与nPDP组相比,PDP组右小脑、右海马旁回、右舌回、右背外侧额上回、右眶部额上回脑区激活程度增强,双侧颞下回、双侧脑岛、左中央沟盖、左顶上回、左顶下缘角回脑区激活程度减弱(P<0.05).与NC组相比,PDP组双侧小脑、双侧中央前回、左颞下回、左中央后回、右海马旁回、右海马、右舌回、左丘脑、左颞上回、右脑岛、右中央沟盖、左颞上回、左补充运动区、右梭状回脑区激活程度增强(P<0.05),未见激活降低的脑区.与NC组相比,nPDP组双侧小脑、双侧中央沟盖、双侧梭状回、双侧脑岛、左顶下缘角回、右颞下回、右海马旁回、左丘脑、左颞上回、左中央前回、左中央后回、右海马、左补充运动区、左颞横回、左顶上回脑区激活程度增强(P<0.05),未见激活降低的脑区.结论:多个脑区共同参与痛觉形成及处理,存在复杂的痛觉相关脑网络.CHS-fMRI可为PD患者痛觉相关脑功能研究提供客观手段,PDP痛觉相关脑网络发生改变,对PDP疼痛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有一定价值,可能有助于为PD患者临床分型、疗效评定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静息态下重性抑郁症首发与复发患者的脑功能特点及其差异.方法 首发与复发抑郁患者各14例及15例健康者参加磁共振扫描.结果 较健康组,首发抑郁组右额下回、左颞上回、左颞中回、左颞下回、左前扣带回腹侧、右后扣带回、左海马、左海马旁回、左尾状核、左豆状核及左屏状核局部一致性(ReHo值)减低,而右梭状回ReHo值增高;复发抑郁组双侧额上回、双侧额中回、左额下回、左颢上回、左颞中回、左颢下回、双侧后扣带回、左海马及左海马旁回ReHo值减低,而左缘上回ReHo值增高.复发较首发抑郁组左颞中回、左颞下回及右眶额皮质ReHo值增高,而右额中回、右楔前叶、右后扣带回及右海马旁回ReHo值减低.结论 首发与复发抑郁患者脑功能均存在异常,两者的异常有共同点,也有各自特征,且首发与复发患者脑功能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轻度认知障碍(MCI)病人情景记忆(EM)编码、提取与其脑静息态功能连接网络变化的关系。方法 MCI组24例,正常对照(NC)组24例,采用GE 3.0T MRI采集静息态脑血氧水平依赖信号,然后行EM编码、提取测试。EM编码和提取成绩与相应功能连接网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NC组比较,MCI组与后扣带回连接明显减弱脑区:胼胝体、左侧舌回、左侧额叶亚区、右侧颞中回、右侧颞上回、右侧舌回及左侧颞中回(t=-4.84~-3.73,P<0.05);连接增强脑区:小脑后叶、右侧颞下回、右侧额中回、左侧枕中回、左侧中央前回、左侧颞上回、右侧中央前回(t=3.49~4.72,P<0.05)。MCI组EM编码、提取成绩均明显低于NC组,差异均有显著性(t=4.60、3.53,P<0.05)。MCI组与EM编码呈显著正相关脑区为右侧颞上回(r=0.66,P<0.05);NC组无相关脑区。MCI组与EM提取呈显著正相关的脑区为右侧楔前叶(r=0.71,P<0.05),NC组为左侧眶部额中额下回(r=0.68,P<0.05)。结论 MCI病人双侧颞中回、右侧颞上回、双侧舌回与后扣带回功能连接显著减弱;小脑后叶、左侧颞上回、右侧颞下回、左侧枕中回、双侧中央前回、右侧额中回与PCC的功能连接增强。MCI病人EM编码、提取功能存在明显障碍,其中编码功能障碍与其右侧颞上回功能网络连接减弱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合谷穴功能的特异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健康志愿受试者扫描序列分为对照序列和针刺序列。对照序列采用合谷穴与非经穴贴皮电刺激,针刺序列采用针刺合谷穴与非经穴贴皮形成电刺激。针刺受试者左合谷穴或右合谷穴,通过Bold-fMRI观察针刺合谷穴在大脑皮层的激活区域。采集fMRI大脑扫描数据进行分析得出脑功能图像。结果:针刺左侧合谷可激活右侧额内侧回、右侧颞上回、右侧颞中回、右侧岛叶、左侧尾状核,双侧额下回;针刺右侧合谷可激活:左侧额内侧回、左侧颞中回、左侧额下回、右侧辅助运动区。结论:针刺合谷穴可激活大脑皮层语言运用中枢、面部反应区、听觉皮区,与合谷穴功能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老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头颅静息状态磁共振成像(MRI)特点。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9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的老年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于本院进行体检的60例健康老年者作为对照组,均在静息状态下进行MRI扫描获取局部一致性(ReHo)和低频振幅(ALFF)值,并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临床症状,分析ReHo、ALFF与临床症状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ALFF值减低的脑区主要位于左侧中央后回、右侧中央后回、左侧颞中回、左侧楔前叶、右侧颞上回、右侧扣带中间、右侧颞中回、右侧枕下叶和左侧楔叶,ALFF值增高的脑区主要位于左侧眶额部(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ReHo值减低的脑区主要位于左侧额中回、左侧颞上回和左侧中央前回,ReHo值增高的脑区主要位于右侧枕下回、尾状核、左侧中央前回、左侧额下回、右侧楔前叶和双侧额上回(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左侧颞中回和额中回与阳性症状评分呈负相关性,左侧和右侧颞上回与一般病理症状评分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 老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部分脑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建立溶血性贫血(HA)和再生障碍性贫血(AA)两种贫血动物模型,研究HA和AA的发病机理。方法50只杂种健康家兔随机分为两组,25只皮下注射盐酸苯肼制备溶血性贫血(HA)模型;另25只行60Coγ-射线亚致死量全身照射后输注同种异体胸腺淋巴细胞诱发AA型。结果HA组成功率100%,死亡率56%(14/25只);AA组成功率为92%(23/25只)。结论两种模型的发生时间较稳定,实验重复性好,结果可靠,这为HA和AA发病机理的探讨及实验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patterns of bFGF and IGF-I in the growing goats with distracted cranial suture. METHODS: Coronal suture distraction was performed to 12 growing goats. The suture was expanded using a custom-made distractor with a rate of 0.4 mm/day for 8 days. Four goats were killed at 0, 2, and 4 weeks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suture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respectively. The expanded sutures were harvested and processed for immunohistochemistry analysis of bFGF and IGF-I. Two goats without suture distraction were also examined as controls. RESULTS: The coronal sutures were expanded successfully. At 0 and 2 weeks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suture distraction, collagen fiber bundles were strengthened and aligned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distraction. Strong expressions of bFGF and IGF-I were detected in the distracted sutures. Expressions of bFGF appeared in the fibroblast-like cells and the osteoblasts cells. Positive signal of IGF-I was mainly localized to the osteoblasts and the newly formed osteocytes. The strongest expressions of bFGF and IGF-I were found 0-2 weeks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the suture distraction. CONCLUSION: Distraction stimulates the production of bFGF and IGF-I, which may contribute to the formation and remodeling of new bones.  相似文献   

13.
显微注射法制备转基因小鼠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形态学方法,观察19例太行山猕猴颅骨的非测量性状,观察形态指标达80项。结果表明,颅形以楔形为主(出现率为52.94%),其次为盾形(35.29%);眼眶多为圆形(63.16%);枕骨大孔的形状变异较大;矢状缝各段均以愈合形出现率较高,冠状缝和人字缝各段主要形态为微波形;额中缝出现率较低(26.32%)。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同源异型盒基因Msx-2在SD大鼠颅缝闭合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择出生后1、2、5、8、12、15、18、22、30和45 d的SD大鼠,采用免疫组化和Real-time PCR法分别检测颅缝不同位点的MSX-2表达.结果 MSX-2表达于SD大鼠发育的颅骨成骨缘、颅缝间质及其下的硬脑膜组织.在后额缝和矢状缝均未闭合期(出生后1~8 d),后额缝和矢状缝复合组织中均出现MSX-2少量表达;在活跃的后额缝闭合期(出生后12~22 d),后额缝复合组织出现较多MSX-2表达,而矢状缝复合组织无明显的表达增加;在后额缝完全闭合期(出生后30~45 d),MSX-2表达在后额缝减弱明显,并持续较低水平,此时矢状缝的表达略高于后额缝.结论 同源异型盒基因MSX-2转录主要发生于颅缝闭合活跃阶段,在后额缝和矢状缝复合组织的表达有不同的时间趋势,提示可能参与颅骨发育和颅缝闭合的调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在大鼠颅缝闭合前、闭合中、闭合后的基因表达。方法选择出生后6、12、16、30d的SD大鼠的后额缝和人字缝,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 mRNA不同时间点在后额缝和人字缝的表达。结果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 mRNA在12、16d的后额缝呈高表达,30d表达消失;而在人字缝的各个时间点都没有表达。结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在调控控缝闭合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生儿颅骨陷窝在64排螺旋CT和1.5T MR的影像学表现及特点。方法用GE optima 64排螺旋CT对17例颅骨陷窝症患儿行头颅CT横轴位扫描、多平面重建(multiple planar reconstruction,MPR)和表面遮盖法重建(surface shaded display,SSD),检查前后2天内行GE Signa MR头颅扫描,并且均于6个月后CT随访,其中6例患儿分别于6个月及1年后随访,对头颅CT影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7例头颅CT横轴位及重建冠状位、矢状位示颅骨有较多的卵圆形骨密度减低区,周围局部颅骨密度增高,主要累及内板、板障,外板骨质变薄,病变部位位于顶骨、枕骨,其中2例尚累及额骨,3例累及颞骨。并有颅缝增宽、轻度脑积水及脑膜脑膨出各1例。SSD示颅骨遍布大小不等的类圆形骨密度减低区,呈蜂窝状。结论本病的螺旋CT影像学表现有特征性,结合MR颅脑影像表现及临床表现,可做出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同源异型盒基因Msx-2在SD大鼠颅缝闭合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出生后1、2、5、8、12、15、18、22、30和45d的SD大鼠,采用免疫组化和Real—time PCR法分别检测颅缝不同位点的MSX-2表达。结果MSX-2表达于SD大鼠发育的颅骨成骨缘、颅缝间质及其下的硬脑膜组织。在后额缝和矢状缝均未闭合期(出生后1~8d),后额缝和矢状缝复合组织中均出现MSX-2少量表达;在活跃的后额缝闭合期(出生后12~22d),后额缝复合组织出现较多MSX-2表达,而矢状缝复合组织无明显的表达增加;在后额缝完全闭合期(出生后30~45d),MSX-2表达在后额缝减弱明显,并持续较低水平,此时矢状缝的表达略高于后额缝。结论同源异型盒基因MSX-2转录主要发生于颅缝闭合活跃阶段,在后额缝和矢状缝复合组织的表达有不同的时间趋势,提示可能参与颅骨发育和颅缝闭合的调控。  相似文献   

18.
骨缝精确标识性颅面骨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骨缝精确标识性颅面骨三维有限元模型,为进一步开展各种正畸一矫形力作用下的颅面部生物力学研究提供一处重要的平台。方法选择替牙晚期10岁女孩干燥头颅骨作为材料供给,要求颅面骨完整无缺损,各骨缝结构保存完好。采用丁氧膏精确定位颅面骨各相关骨缝和标志点的具体位置,螺旋CT扫描获得颅面骨各断层的二维影像,并借助ANSYS程序生成实体模型。根据骨缝标志点的三维坐标确定颅面骨各骨缝结构的空间定位,采用光滑平面简化处理骨缝接触面,骨缝宽度设定为0.2mm。网格划分,力学参数设定,最终建立起骨缝标识性颅面骨三维有限元模型。结果所建立的骨缝标识性颅面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几何形态逼真,与实体标本以及三维CT影像相比具有较高的相似性,模型共包括21480个节点和83688个单元。结论通过在干燥头颅骨上对相关骨缝结构进行精确标识,并在建模时做适当的简化处理将骨缝结构所特有的生物力学性质融入三维有限元模型中,进一步提高了所建模型的仿真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开颅减压手术时应用"滑动骨瓣"术式可行性。方法:将15例原需去颅骨瓣减压者的颅骨瓣埋于骨窗边缘相应的帽状腱膜下,并从骨瓣牵出3根丝线于头皮外,术后5~11d高颅压消退不需要骨窗减压时,牵拉骨瓣至骨窗处,使之完全复位。结果:15例病人均一次复位成功,无1例感染,无并发牵拉部位血肿,骨瓣复位良好,术后半年以上骨性愈合。结论:"滑动骨瓣"术式用于颅内血肿开颅减压手术可免去骨瓣减压术后二期颅骨成形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儿童颧骨碰撞损伤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hang HZ  Hou M  Bai SP  Ma CS  Liu CM  Bu RF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0):1420-1422
目的建立已构建颧颞缝、颧颌缝、颧额缝、翼颌缝的儿童颅面复合体有限元模型,分析颧骨正面撞击时响应过程,探讨儿童颅面创伤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选择7岁女性,采用GE lightspeed 16层螺旋CT对颅面扫描,将CT工作站下载DICOM原始数据转换,建立颅面复合体三维有限元模型,利用MSC、Patran构建骨缝,分析颅面复合体右侧颧骨撞击时响应过程。结果当撞击点落在儿童颅面复合体颧骨正面,撞击区应力集中,46%的撞击负载沿颧骨颞突向颞骨传导,在寰枕关节区应力集中。34%通过颧颌缝向上颌骨传导,20%通过颧额缝向额骨传导。结论儿童颅面复合体在颧骨处撞击时,撞击区和寰枕关节区应力集中,骨缝处可表现较大的应力梯度是容易发生损伤的部位,而骨缝可减弱应力传导,从而减轻后部的深层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