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比较研究Nance弓-横腭杆-双磨牙带环联合支抗与口外弓增强磨牙支抗的效果.方法 临床选择15~26岁安氏Ⅱ1类错患者24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应用口内联合支抗和口外弓增强上颌磨牙的支抗,并对两组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值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矢状方向上,口内联合支抗组的U6A-RL和U6S-RL分别增加1.13 mm和1.64 mm,口外弓组为0.95 mm和1.34 mm,但均未达到拔牙间隙的1/3;两组的磨牙近中倾斜角度的变化均无显著性(P>0.05).口内联合支抗组的U1A-RL和U1E-RL分别减小2.38 mm和4.96 mm,口外弓组为2.69 mm和5.04 mm,两组的上颌切牙唇倾角度分别减小15.22度和13.15度,上颌突度分别减小1.25 mm和1.50 m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垂直方向上,两组的支抗磨牙伸长量、下颌平面角和面高比例变化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口内联合支抗具有与传统口外弓同样的强支抗效果,且戴用不需依赖患者配合,易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用微种植体和传统Nance弓联合横腭杆作为支抗,治疗成人双颌前突,通过对比治疗前后硬、软组织变化,评价2种支抗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平均年龄为20.3岁的双颌前突患者32例,其中微种植体支抗的15例,Nance弓联合横腭杆支抗的17例,均采用MBT滑动直丝弓矫治器进行矫治,对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进行描绘和测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3种不同支抗设计对上颌第一磨牙控制的效果.方法 将67例侧貌较突的拔牙患者分为3组,第1组采用隐适美G6方案矫治,第2组采用直丝弓矫治,设计强支抗(横腭杆联合Nance弓)关闭拔牙间隙,第3组采用直丝弓矫治,设种植体支抗关闭拔牙间隙.测量3组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上颌第一磨牙位置变化量,先用配对t检验分析每组治...  相似文献   

4.
金云寅 《医学综述》2012,18(5):732-734
口腔正畸学中支抗的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正畸治疗成败的关键。口腔正畸常用的加强支抗的方法有口外弓、"J"钩、横腭杆、Nance弓、Ⅱ类颌间牵引和第一、二磨牙双带环及微种植体支抗。其中微种植体支抗的材质、长度和直径、适应证、植入部位、植入成功的临床标准是重点内容。现就以上支抗的特点及其在临床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采用横腭杆Nance弓联合应用增强支抗来治疗安氏ⅠⅡ类错颌拔牙病历88例,男38例,女50例,年龄12-18岁,平均 13.6岁,结果 完全达到强支抗83例(94.3%)达到中支抗5例(5.7 %)弱支抗0例,结果 表明横腭杆与Nance弓联合应用是增强支抗的一种简便而有较好效果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固定式横腭杆口外弓加强上颌磨牙支抗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用固定式横腭杆、口外弓加强上颌磨牙支抗配合方丝弓矫治技术治疗安氏Ⅱ类 1分类患者 ,对其上颌磨牙前移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前者支抗丧失较后者多 ,但两者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固定式横腭杆同样可获得较好的支抗控制 ,且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7.
支抗在正畸矫正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提供支抗的辅助装置可以单独或联合应用,形成不同的支抗特点。目前常用的辅助装置有横腭杆,Nance弓,头帽口外弓,丁形钩。  相似文献   

8.
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畸支抗的设计和控制对于矫正成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通常由口内的牙(组牙)、横腭杆、Nance弓、舌弓或口外的装置来实现.口外弓支抗方法虽然能有效控制磨牙,但其过分依赖患者的合作,而患者对戴用口外弓配合的总体情况并不令人满意[1].随着口腔种植学的发展,利用种植体可以承受一定的持续力量而不会发生移动的特性,将种植体用作口腔正畸支抗[2].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传统强支抗和微螺钉种植支抗对正畸患者治疗结果的影响. 方法 选择双颌严重前突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第一组使用微型种植钉作为支抗体;第二组使用Nance弓、横腭杆和口外弓联合作为强支抗.比较两组总的治疗时间,及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的线距和UI/SN的角度差值. 结果 ①微型种植钉保持稳定而无松动,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健康,无肿胀感染,患者无明显不适.②种植支抗组平均疗程19个月,传统支抗组平均疗程24个月③种植支抗组患者在软组织侧貌得到显著的改善,上下唇相对于审美平面分别内收4.15mm和4.48mm.UI/SN角减小了10.9°,传统支抗组上下唇相对审美平面分别内收3.05mm和3.52mm.UI/SN角减小13.02°.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相比传统支抗技术,微螺钉种植支抗能够更好地控制牙齿移动,缩短整个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0.
在正畸治疗中,支抗的控制是决定治疗效果的因素之一。传统的支抗控制手段有口外弓、颌间牵引、横腭杆、Nance弓、唇挡、舌弓等,但它们存在不易控制、舒适性较差、依赖患者合作等不足,无法达到没有支抗丧失的绝对支抗效果,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矫治效果,延长了疗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应用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正畸治疗中,上颌第一磨牙和切牙的位置变化,评价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的疗效。方法:研究牙列拥挤、前突16例患者,年龄13~23岁。矫治设计上颌需强支抗,上颌拔除双侧第一前磨牙,在矫治器粘结之前植入微螺钉型种植体。种植体植入于双侧上颌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之间的颊侧牙槽嵴上,位于两邻牙牙根之间。治疗早期应用微螺钉进行尖牙向后结扎,后期以轻力每侧100~150 g力远移上颌尖牙,内收上前牙,排齐牙齿。治疗前后均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并测量切牙和磨牙的治疗变化。结果:应用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的16例治疗后,上颌第一磨牙在前后向和垂直向未发生显著性移动(P>0.05),切牙在前后向发生显著性移动(P<0.01)。结论:微螺钉型种植体是一种稳固、舒适的支抗系统,可以实现理想的支抗控制效果,达到支抗磨牙的稳定,有效治疗拥挤、前突畸形,该方法可广泛应用于正畸治疗中。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与口外弓支抗治疗上牙弓前突的疗效比较,评价微型种植体支抗作用效果。方法将20例严重上牙弓前突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种植体支抗组10例,口外弓支抗组10例,分别应用种植体支抗与口外弓支抗配合MBT直丝弓矫治技术关闭拔牙间隙。通过头影测量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矫治前、后的反映牙、颌、面形态特征的标志点位置变化,并通过成组t检验分析两组牙、颌、面形态变化的差异。结果矫治后在矢状向上,种植体支抗组上中切牙内收(6.56±1.37)mm,上唇突点后移(4.36±0.79)mm,口外弓支抗组上中切牙内收(5.56±0.66)mm,上唇突点后移(3.86±0.73)mm,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上第一磨牙近中移动分别为(0.55±1.36)mm、(1.81±0.8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垂直向上,种植体支抗组上中切牙压低(1.96±0.82)mm,上第一磨牙压低(1.59±1.15)mm,口外弓支抗组上中切牙伸长(0.60±0.74)mm,上第一磨牙伸长(0.24±1.72)mm,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体支抗组U1-SN角减小(16.76±2.85)°、口外弓支抗组U1-SN角减小(20.10±2.0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种植体支抗不仅具备较强的矢状向支抗作用,同时具备有传统口外弓支抗难以实现的垂直向支抗能力,有效压低前牙以利于矫正深覆、露龈笑畸形,压低上磨牙以利于骨性Ⅱ类面型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远中移动棒结合种植体支抗移动上颌牙列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正畸矫治中远中移动磨牙的有效方法。方法:对21例安氏Ⅱ错患者采用远中移动棒与微种植体支抗有机结合,远中移动上颌磨牙的方法,观察其矫治后磨牙关系的改变情况。结果:患者的上颌磨牙均实现有效远移,解除上颌牙列的拥挤,达到Ⅰ类关系。结论:应用远中移动棒结合微种植体支抗可以有效解除牙列的拥挤,为牙列拥挤的非拔牙矫治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李骏 《中国现代医生》2013,(35):127-129
目的比较微种植体支抗与传统支抗在正畸中的差异。方法将132例错殆畸形患者分为微种植体支抗组和传统支抗组。观察两组干预措施前后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微种植体支抗组上颌切牙切缘分别内收4.88mm和4.31mm.磨牙平均前移1.14mm:传统支抗组上颌切牙切缘分别内收3.48mm和3.24mm,磨牙平均前移2.43mm。相对RL线,两组治疗后U1-NA(mm)、L1-NB(mm)、U1-APg和U6-PtPN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6.76、5.34、5.09、10.22,P均〈0.05)。随访6个月,微种植体支抗组患者的微种植体周围软组织轻度水肿。无感染现象发生,患者无明显不适感;传统支抗组出现4例支抗牙伸长、松动、牙龈红肿。结论微种植体支抗能达到临床强支抗要求,微种植体支抗能够更大程度改善患者前牙覆殆覆盖关系,正畸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经MBTTM托槽系统矫正病例的支抗牙--上颌第一磨牙的三维位置变化;比较一步滑动法和两步滑动法对治疗后牙齿的轴倾度、转矩度和扭转的影响;比较横腭杆(TPA)对矫正后上磨牙轴倾度、转矩度和扭转的影响.方法:对37例上颌后牙需最大支抗的患者应用MBTTM托槽系统进行矫正,其中19例应用一步滑动法,18例应用两步滑动法.所有的病例均采用口外弓加强支抗,其中21例还使用了TPA;利用YM-2115三维测量仪和三维测量软件对患者治疗前后的上颌模型进行测量和重叠测算,得出牙齿矫正后空间位置变化.结果:矫正后上第一磨牙平均前移(4.5±1.1)mm,伸长(1.5±0.9)mm;近中舌向扭转(3±7).(一步滑动法和两步滑动法间差异无显著性;TPA组和非TPA组间差异有显著性);近中倾斜(6±4).(一步滑动法大于两步滑动法,差异有显著性);上磨牙平均发生(3±6).冠颊向转矩(一步、两步滑动法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应用MBTM托槽系统行拔牙矫治后,上磨牙出现冠颊向转矩、近中扭转和近中倾斜的趋势.矫治过程中,一步滑动法比两步滑动法更容易造成上磨牙的近中倾斜.TPA对抗磨牙扭转的作用较其它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微钛钉种植体支抗和传统支抗在上颌前突畸形中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莱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上颌前突畸形患者10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支抗治疗模式,观察组采取微钛钉种植体支抗治疗措施.在治疗前后拍摄头颅X线片,观察两组患者上颌前突畸形矫正情况[上中切牙切缘到牙周距离(U1-Y)、下中切牙切缘到Y轴的距离(L1-Y)、上第一磨牙冠近中点到Y轴的距离(U6-Y)、上中切牙长轴与前颅底平面形成的后下夹角(U1-SN)、下中切牙长轴与下颌平面形成的夹角(L1-MP)、上下中切牙长轴之间的夹角(U1-L1)]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所有患者在治疗后,上前牙突出角度和轴倾度均得到较好的矫正,拔牙间隙也得到缩减.两组患者治疗前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U1-Y、U1-SN以及U1-L1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钛钉种植支抗治疗上颌前突畸形能够更好地矫正患者的上颌前突,其临床疗效显著优于传统口外支抗,值得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徐连本  郭涛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4):507-507,535
目的:介绍腭托用于正畸支抗的临床经验,对腭托和口外弓在方丝弓增强支抗方面进行临床评价。方法:在加例需要强支抗的临床病例中,采用随机方法分为2组,每组20例。实验组:选用腭托加强支抗;对照组:选用口外弓加强支抗。比较治疗前后头颅X线侧位片,测量前牙内收和磨牙支抗的变化。结果:实验组:切牙切缘平均内收6.0mm,支抗磨牙平均前移0.5mml对照组:除3例因配合较差改用其它方法外,其余病例切牙切缘平均内收6.2mm,支抗磨牙平均前移0.4mm。均获得磨牙强支抗的效果。结论:腭托能作为稳定的正畸支抗,代替口外力的作用,起到磨牙强支抗的作用。该型腭托具有操作简单,不依赖患者合作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定滑轮原理应用于微型种植体增强磨牙支抗的有效性。方法30例安氏Ⅱ类上颌前突患者,矫治设计均为拔除上颌两侧第一前磨牙,内收前牙阶段的治疗应用微型种植体。实验组应用定滑轮原理,将微型种植体植入于上颌第一恒磨牙与第二恒磨牙颊侧根尖部之间的牙槽间隔内,对照1组微型种植体植入部位同实验组;对照2组微型种植体植入于上颌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颊侧根尖部之间的牙槽间隔内,两对照组牵引钩均直接与微型种植体相连。三组均以每侧120g力滑动法内收上前牙。比较内收前后头颅x线侧位片,测量前牙内收情况和磨牙支抗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拔牙间隙均关闭。实验组上颌切牙切缘内收量大于对照1、2组(P〈0.01),对照1组和对照2组上颌切牙切缘内收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第一磨牙前移量小于对照1、2组(P〈0.01),对照1组和对照2组第一磨牙前移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内收量/前移量比值大于对照1、2组(P〈0.01),对照1组和对照2组内收量/前移量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定滑轮原理应用于微型种植体可增强磨牙支抗。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双颌前突病例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沈阳市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符合纳入标准的双颌前突患者14例,随机分成2组,分别采用微型种植体与传统方法加强支抗,通过术前术后X线头影测量结果变化评价2种支抗方法的临床有效性。结果:2组患者在6~8个月后上下颌前牙内收均达到预定位置,实验组上下颌第一恒磨牙牙冠分别近中移动0、29mm和0.56mm,上下颌切牙切缘分别腭侧移动6.93mm和6.03mm;对照纽上下颌第一恒磨牙牙冠分别近中移动1.36mm和1.96mm,上下切牙切缘分别腭侧移动5.79mm和4.21mm。结论:微型种植体支抗完全可以代替传统支抗方法,满足正畸临床治疗双颌前突的需要,实现前牙最大程度的内收。  相似文献   

20.
徐先绿 《中外医疗》2012,31(11):2-3
目的探讨微螺钉种植支抗远中移动上颌磨牙的临床治疗。方法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配合微螺钉种植支抗对安氏Ⅱ类患者,前牙深覆盖及深覆患者进行治疗,观察上颌磨牙远中移动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患者前牙覆颌覆盖关系和Ⅱ类磨牙关系改变,以及面型凸度的改善程度。结论微螺钉种植支抗结合滑动直丝弓技术可以远中移动磨牙,并且有效而稳定,维持牙弓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