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清胆固醇(TCH)和尿酸(UA)的变化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将120例T2DM按照有无并发症患者分为三组(A组为T2DM无并发症,B组为T2DM合并微血管病变,C组为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检测血清胆固醇和尿酸水平,并与10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血清UA含童A、B、C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TCH含量B组与C组水平高于A组和对照组(P<0.01);B组与C组UA及TC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胆固醇和尿酸升高与T2DM血管病变密切相关,检测二者含量对判断T2DM伴血管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胆红素尿酸(UA)和CRP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39例T2DM血管病变患者血清胆红素、CRP及血脂水平,并与30例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T2DM伴血管病变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和间接胆红素(NDBIL)含量明显低于无并发症组和对照组,血清CRP含量显著高于无并发症组和对照组,无并发症组和对照组之间的TBIL及CRP含量无统计学差异;血管病变组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血管病变组三脂酰甘油(TG)含量与无并发症组及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结论低胆红素血症、CRP升高及血脂异常与T2DM血管病变密切相关,检测三者含量对判断T2DM伴发血管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胆红素、尿酸(UA)和血脂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46例T2DM血管病变患者血清胆红素、UA及血脂水平,并于50例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T2DM伴血管病变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和间接胆红素(NDBIL)含量明显低于无并发症组(P<0.01),血清U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大、微血管组TBIL、UA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血管病变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与无并发症组和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则降低(P<0.01)。结论:低胆红素血症、UA升高及血脂异常与T2DM血管病变关系密切相关,检测三者含量对判断T2DM伴发血管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尿酸、胆红素浓度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并比较65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血管病变患者32例)和57例健康者(对照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及间接胆红素浓度和UA水平。结果T2DM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及间接胆红素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U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管病变的患者中血清TBIL〈10μmol/L的例数高于对照组(Х^2=13.2,P〈0.01),尿酸≥430μmol/L的例数高于对照组(Х^2=32.6,P〈0.01)。结论检测T2DM患者血清TBIL和UA水平对预测评估病情及预后T2DM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血尿酸(UA)、血清超敏CRP(hs-CRP)水平的变化和意义.方法:检测68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血清hs-CRP及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水平,其中大血管病变患者36例(A组),无并发症患者32例(B组),另检测30例健康人做为正常对照(C组),比较三组各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患者UA 、hs-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2型糖尿病无并发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UA 、hs-CRP水平较高,提示血清UA 、hs-CRP水平检测对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诊断、预防和治疗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血管病变患者血清腺苷脱氨酶(ADA)活性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日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46例T2DM血管病变患者和30例健康者的血清ADA水平进行检测,同时进行常规血脂水平检测分析。结果:T2DM伴血管病变组血清ADA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也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浓度则有所下降(P〈0.05)。ADA水平与TC、LDL-C行相关分析呈显著正相关。结论:T2DM患者血清ADA水平增高,高浓度的血清TC、LDL-C与T2DM血管病变关系密切相关,故检测血清ADA含量对判断T2DM患者早期伴发血管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微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测定134例T2DM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根据公式non-HDL—C=TC—HDL-C计算出non—HDL—C含量,并与60例体检健康者(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T2DM组TC、TG、LDL—C及non-HDL-C均高于正常对照组,T2DM合并微血管病变患者上述指标均高于T2DM无微血管病变患者(P〈0.05);HDL-C明显低于T2DM无微血管病变患者(P〈0.05)。T2DM无微血管病变患者HDL-C略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T2DM微血管病变与TC、TG、LDL—C、non-HDL—C等指标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且non-HDL-C与T2DM微血管病变之间相关性优于TG、TC和LDL-C。结论:脂质代谢紊乱的敏感指标non—HDL-C与T2DM微血管病变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下肢血管病变与瘦素(LEP),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方法:对T2DM患者125例进行研究,其中病变组65例,糖尿病组60例,对照组50例,对下肢血管进行B超检测,并测定相应生化指标,结合年龄、病程、踝肱指数(ABI)等进行分析.结果:①病变组病程、血清总胆固醇、载脂蛋白B明显升高,与糖尿病(DM)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病变组ABI明显减低,与DM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病变组LEP,CRP明显高于DM组(P〈0.01);病变组,DM组IL-6,CR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T2DM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存在瘦素及炎症因子的增高.对于T2DM病程长、血脂紊乱的患者应及早检测ABI,CRP,IL-6,LEP水平,以便早期预防T2DM下肢血管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急性初发及复发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AD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以及两者与T2DM及脑梗死的一些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对单纯T2DM患者60例(A组),T2DM合并初发脑梗死患者120例(B组),T2DM合并复发脑梗死患者122例(C组),对照组60例(D组,不伴有脑梗死及T2DM者),分别采用ELISA法及放射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ADP及hs-CRP水平。结果 (1)A、B、C组血清ADP水平明显低于D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D组(均P〈0.05);(2)B、C组血清ADP水平明显低于A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A组(均P〈0.05);(3)C组血清ADP水平明显低于B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B组(均P〈0.05);(4)ADP与hs-CRP水平成显著负相关(r=0.856,P〈0.01)。结论血清ADP水平降低及hs-CRP水平增高均是T2DM合并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均可作为预测脑梗死复发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acid,Hcy)水平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血管病变的关系。 方法 选取T2DM患者51例、T2DM合并血管病变患者50例和健康体检者59例。记录所有研究对象性别、年龄、吸烟、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血压、血清Hcy、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尿素氮(urea nitrogen,BUN)、肌酐(creatinine,Cr)等。根据Hcy水平将研究对象分为正常Hcy组和高Hcy组,分析血清Hcy水平与T2DM血管病变的关系和高Hcy形成的影响因素,并分析T2DM血管病变相关危险性因素。 结果 T2DM组和血管病变组TG、TC、Hcy显著高于对照组,血管病变组Hcy高于T2DM组(P<0.01);血管病变组Cr显著高于对照组和T2DM组(P<0.01)。以Hcy>15 μmol/L为Hcy升高标准,T2DM组和血管病变组血清Hcy升高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高Hcy组中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aemoglobin A1c,GHbA1c)、BUN、TC、TG、Hcy以及血管病变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Hcy组(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 Hcy与FPG、GHbA1c、BUN、Cr、TC、TG呈正相关(P<0.01)。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C 和Hcy是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血清Hcy可能参与T2DM血管病变的发生,是T2DM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范金虎 《当代医学》2014,(32):65-6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管并发症与血尿酸(8UA)的关系。方法选取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2年8月~2013年11月间内分泌科住院及门诊收治的264例T2DM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血尿酸水平分为正常尿酸组(n=202)和商尿酸组(n=62)。对2组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与主要临床指标问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高尿酸组高血压、脑血管病变、冠心病发病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尿酸组(P〈0.05);2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辟(HDL—c)、三酰甘油(TG)以及体质量指数(BMI)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2DM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其并发症血管病变的机率要远远高于正常血尿酸的T2DM患者,必须加强对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的临床监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护骨素(OPG)水平与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含量的相关性,并分析在老年T2DM血管病变中的作用.方法 (1)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20例初诊T2DM患者、20例血糖控制良好(HbA1c <7%) T2DM患者(A组)、20例血糖控制中等(HbA1c7%~11%) T2DM患者(B组)、20例血糖控制较差(HbA1c>1 1%) T2DM患者(C组)及10例糖耐量正常的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EPCs的含量; (2)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上述患者的血浆OPG水平.结果 (1)EPCs在T2DM组低于健康对照组,OPG在T2DM组高于健康对照组,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2)C组血浆EPCs的水平低于B组及A组,B组低于A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C组血浆OPG的水平高于B组及A组(P<0.01),B组血浆OPG的水平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外周血中OPG水平与EPCs含量呈负相关(r=-0.354,P<0.0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PG、OPG、EPCs为血管病变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老年T2DM患者中空腹血清OPG水平与EPCs存在一定关系,二者可能在老年T2DM血管病变发生发展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桂西铝工业基地居民血清铝(Al)、锌(Zn)、铬(Cr)、镁(Mg)含量与2型糖尿病(T2DM)慢性并发症的关系,分析其在T2DM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检测居住在桂西铝工业基地的初诊T2DM患者(A组)38例与T2DM并慢性并发症(B组)67例和健康成人(C组)87例的血清Al、Zn、Cr、Mg的含量,通过t检验比较两组间平均水平差异.并通过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Al、Zn、Cr、Mg在T2DM慢性并发症致病过程中的作用.结果 ①与C组比较,B组Al含量均偏高,Zn、Cr、Mg含量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A组和B组Zn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与A组比较,B组的2个亚组的Zn及2型糖尿病并周围神经病变(DPN)组的Cr含量均偏低,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r在B组的2个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将Al、Zn、Cr、Mg纳入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提示Zn、Cr可能为保护性因素.结论 桂西铝工业基地居民血清Zn、Cr水平下降可能与糖尿病并慢性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发展有关.因此,适当补充Zn、Cr可能对防治T2DM慢性并发症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74例2型糖尿病(DM)大血管病变患者(A组),70例2型糖尿病(DM)无大血管病变患者(B组)均检测血尿酸(UA)、C反应蛋白(CRP)、血脂、空腹血糖(F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并与70例健康对照者(C组)比较UA水平,对大血管病变相关危险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A组UA显著高于B、C组,B组UA显著高于C组(P<0.05或0.01),A组TG、TC、CRP、LDL-C水平显著高于B组(P<0.05或0.01);A组HDL-C水平显著低于B组(P<0.01);A组FBG、HbA1c水平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病程与B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2型糖尿病为整体,有无大血管病变为因变量Y(有=1,无=0),以尿酸及其他危险因素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最后年龄、病程、收缩压、尿酸进入回归方程。结果发现,尿酸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独立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比非大血管病变组血尿酸水平明显升高,尿酸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15.
于萍  于涛  王琦 《宁夏医学杂志》2010,32(12):1164-1165
目的探讨IL-6、APN在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中的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观察IL-6、APN在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时的浓度变化。结果血清IL-6水平在无大血管病变组和大血管病变组中明显升高,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APN水平在无大血管病变组和大血管病变组中明显降低,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IL-6与血清APN两者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78,P〈0.01)。结论①IL-6和APN在T2DM及大血管病变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②血清IL-6与APN两者水平呈显著负相关,提示两者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通过一定的方式和途径相互作用和调控,共同影响T2DM及大血管病变发生、发展及结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同型半胱氨酸(Hcy)在2型糖尿病(T2DM)合并代谢综合征(MS)患者中的浓度改变及其与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163例T2DM患者,分为MS组(合并有MS)和DM组(未合并MS),并设立正常对照组(NC组)。测定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2hBG)、血Hcy、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Spearman相关分析以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分析Hcy浓度与其他指标的关系。结果:MS组血Hcy浓度显著高于NC组和DM组(P〈0.05或P〈0.01),HDL-C显著低于NC组及DM组(P〈0.01)。MS组大血管病变发生率显著高于DM组(49.4%vs 24.3%,P〈0.05)。以Hcy〉15.0μmol/L为高Hcy血症进一步分析显示,MS组中高Hcy血症组大血管病变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Hcy组(58.1%vs 35.9%,P〈0.05);DM组中高Hcy血症组大血管病变发生率亦显著高于正常Hcy组(30.8%vs 15.5%,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Hcy与BMI、SBP、DBP、FBG、P2hBG、TG、LDL-C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HDL-C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血Hcy可能参与了T2DM患者MS、大血管病变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瘦素与2型糖尿病(T2DM)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探讨瘦素在T2DM大血管病变形成的作用。方法将89例T2DM患者分为大血管病变组(MVC)45例和非大血管病变组(nMVC)44例,并选37例健康人做对照。采取酶联免疫测定法(ELISA)测定空腹血清瘦素浓度;并测定各组的空腹血糖、胰岛素、尿酸和血脂水平等;用HOMA—IR评价胰岛素抵抗,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及其与大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结果T2DM组血清瘦素浓度(0.94&#177;0.03)ng/ml高于正常对照组(0.63&#177;0.04)ng/ml,T2DM组中MVC组血清瘦素浓度(1.05&#177;0.04)ng/ml明显高于nMVC组(0.83&#177;0.04)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T2DM组瘦素与脂蛋白-B(Apo—B)、低密度脂蛋白(LDL—C)、总胆固醇(TC)、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之间正相关性显著(P〈0.01)。在T2DM组,有无大血管并发症为因变量,各指标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瘦素、LDL、GHbA1c分别进入回归方程。结论瘦素水平的升高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形成有关。瘦素导致的胰岛素抵抗可能是瘦素致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应用彩色脉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2型糖尿病(DM)下肢血管病变的血流异常改变,探讨其对2型DM下肢血管病变的评估价值。方法 A组为2型DM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65例,B组为单纯2型DM患者60例,C组为健康对照组30例。所有研究对象均检测生化指标;对下肢血管均做彩色脉冲多普勒检查,观察频谱形态,测定峰值流速(Vmax)、平均血流速度(Vmean),测定四肢血压,计算踝肱指数(ABI)。结果 (1)A组病程、血清总胆固醇、载脂蛋白B与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2)A组ABI明显减低,与B、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B组Vmax明显增高,与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3)ABI与年龄、病程呈负相关(P〈0.05,P〈0.01)。结论 (1)2型DM较正常人易发生下肢血管病变,并随病程延长而加重。(2)2型DM下肢血管病变时,ABI、Vmax是评估病情程度的重要指标。(3)彩色脉冲多普勒对诊断2型DM下肢血管病变、预防下肢坏疽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水平变化及与其血糖代谢控制、血压(BP)、血脂、体重指数(BMI)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40例T2DM患者及20例查体健康者的血清HGF水平,行常规体质量、腰围、臀围、血压测量,测定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和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Alb/Cr)。结果 T2DM患者血清HGF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2型糖尿病伴有血管病变患者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水平较2型糖尿病无血管病变患者明显增高(P〈0.05);血HGF水平与收缩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54、r=0.53、r=0.59、r=0.71,P值均〈0.01),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r=-0.54,P值〈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HGF增高,2型糖尿病合并血管病变者增高更明显;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可作为反映糖尿病血管病变严重程度指标之一,另外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水平与血压、血糖、血脂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 C)在不同血糖水平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表达以及对老年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预测意义。方法:150例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根据血糖控制情况分为A(FBG〈7.0mmol/L,PBG〈10mmol/L,HbAlc〈7%)、B(FBG〈7.0mmol/L,PBG≥10mmol/L,HbAlc〈7%)、C(FBG≥7.0 mmol/L,PBG〈10 mmol/L,HbAlc≥7%)、D(FBG〈7.0 mmol/L,PBG≥10mmol/L,HbAlc≥7%)4组,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正常人4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对比5组人群血清Cys C水平,分析老年T2DM患者血糖水平与血清Cys C水平的相关性;并根据老年T2DM患者尿蛋白排泄率(UAER)将其分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N组)与非早期糖尿病肾病组(非EDN组),对比两组血清Cys C水平,并分析老年T2DM患者UAER与血清Cys C水平的相关性。结果:4组老年T2DM患者血清Cys 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A、B、C组明显低于D组,A、B组低于C组,A组低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Cys C与血糖水平呈正相关(r=0.724,P〈0.01);EDN组UAER及血清Cys C均高于非EDN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Cys C与UAER呈正相关(r=0.337,P〈0.05)。结论:随着老年T2DM患者血糖水平的增高,血清Cys C的表达逐渐增加,同时通过血清Cys C的检测,能够对患者发生EDN的风险或可能性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