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乳腺癌的发生、病程和转移等均受到类固醇激素及其受体的调节,其中主要是受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和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的调节。研究表明乳腺癌患者癌细胞ER、PR的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的发生、治疗及预后都有极为重要的关系,但是类固醇受体在乳腺癌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2.
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是指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表达缺失的乳腺癌,约占乳腺癌的20%~25%。由于缺乏相应受体不能进行内分泌及生物治疗,目前这类特殊类型乳腺癌的治疗仅限于化疗,但效果欠佳,患者的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率较高,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状态在双侧原发性乳腺癌(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BPBC)患者第一癌与第二癌间的异同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1961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本院收治并确诊的565例BPBC患者临床资料,BPBC患者占同期全部乳腺癌患者的2.09%,其中同时性双侧乳腺癌(以6个月为界)198例占35.04%。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进行ER、PR、HER-2检测。采用SPSS14.0中X^2检验比较ER、PR、HER-2在同时性和异时性BPBC表达的一致率及BPBC第一癌与第二癌ER、PR、HER-2的阳性率;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研究BPBCER、PR和HER-2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同时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激素受体表达一致率要高于异时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ER:X^2=5.30,P=0.02;PR:X^2=15.88,P=0,00)。双侧原发性乳腺癌两侧癌灶ER、PR和HER-2的表达没有区别(ER:X^2=2.02,P=0.16;PR:X^2=0.86,P=0.35:HER-2:X^2=0.70,P=0.79)。BPBC两侧ER和HER-2表达状况与其预后相关(ER:P=0.03,HER-2 P=0.03)。结论BPBC两侧癌灶激素受体及HER-2表达状态相仿。同时性BPBCER、PR表达的一致性高于异时性BPBC。两侧乳腺癌均检测激素受体和HER-2的表达对预后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ER(-)PR(+)乳腺癌辅助内分泌治疗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与目的:孕激素受体(PR)状态是雌激素受体(ER)状态预测乳腺癌辅助内分泌治疗的补充,临床上推荐ER阳性(+)或PR(+)患者均可接受内分泌治疗。ER阴性(-)PR(+)肿瘤应用辅助内分泌治疗的疗效如何还存在争议。本研究将探讨辅助内分泌治疗对ER(+)PR(+)与ER(-)PR(+)乳腺癌的疗效,并研究ER(-)PR(+)患者的临床病理特性及预后。方法:回顾了1991年1月-2001年12月间的1863位ER/PR资料可用的可手术乳腺癌患者资料,ER、PR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中位随访48个月,比较ER(-)PR(+)组(205例)和ER(+)PR(+)组(798例)接受或不接受辅助内分泌治疗(3~5年的他莫昔芬)的无病生存(DFS)和总生存(0s)的差异。结果:ER(-)PR(+)患者占全部乳腺癌患者的11.0%,中位年龄49岁,肿块中值大小3.0cm,其中未绝经者比例高达63.9%。ER(-)PR(+)组较ER(+)PR(+)组而言,腋淋巴结转移数高、肿块大、分期晚。ER(+)PR(+)组和ER(-)PR(+)组未行内分泌治疗时,组间生存差异无显著性;内分泌治疗后,两组的生存率均有所提高,但ER(+)PR(+)组的预后比ER(-)PR(+)组更好(DFS:P=0.016,OS:P=0.007)。多因素分析显示对ER(-)PR(+)患者,仅有腋淋巴结状态是独立的预后指标。结论:辅助内分泌治疗对ER(+)PR(+)乳腺癌的疗效优于对ER(-)PR(+)乳腺癌的疗效,ER(-)PR(+)患者能从内分泌治疗中得到一定收益,但较有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良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阳性(+)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阴性(-)(ER/PR+、HER2-)型乳腺癌患者的传统预后模型,满足目前的临床实际需求。方法:选取了2009 年1 月至2009 年12 月上海市黄浦区中心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335 例ER/PR+、HER2-型乳腺癌患者。将97 个变量纳入模型,采用SCAD变量选择的方法,在充分考虑协变量是否存在对数线性关系、非对数线性关系(分段线性关系)临界值的合理确定、共线问题后,构建一个新的ER/PR+、HER2-型乳腺癌患者传统免疫组化指标的Cox回归预后模型,并进一步建立其列线图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术后1、3 和5 年生存概率的列线图;并通过比较模型的区分度(discrimination)和校准度(calibration)来评价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通过乳腺癌预后建立Cox 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患者的预后与组织级别、淋巴结转移、Ki67、PR和年龄等因素有关;其中组织级别和淋巴结转移对风险比的影响呈对数线性关系,Ki67、PR和年龄对风险比的影响呈非对数线性关系,其合理临界值分别为Ki67(60%)、PR(20%)和年龄(55 岁)。该模型术后1、3 和5 年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均高于0.85,说明该Cox 回归模型具有较高的区分度。该模型Gr?nnesby-Borgan 拟合优度检验统计量值为1.37、对应的P值为0.5,说明该Cox回归模型有较好的校准度。结论:通过改良ER/PR+和HER2-型乳腺癌患者的传统预后模型,建立患者术后1、3 和5年生存概率的列线图,能准确、直观、有效地预测患者的生存概率,对乳腺癌患者临床治疗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雌/孕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progesterone receptor,ER/PR)和癌基因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receptor2,HER2)与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其表达状态是乳腺癌分子分型、治疗方案选择和预后预测的重要依据。为了深入探讨 ER/PR/HER2在乳腺癌发生和恶性演进中的意义及相关机制,拟建立ER/PR/HER-2阴性和阳性乳腺癌的蛋白质表达谱,寻找 ER/PR/HER-2阴性和阳性乳腺癌中差异表达蛋白,为乳腺癌患者提供新的预后预测指标和治疗新靶点。方法应用蛋白质组学同位素相对标记与绝对定量(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tation,iTRAQ)技术建立 ER/PR/HER-2阳性和阴性乳腺癌的蛋白质差异表达谱,鉴定2组乳腺癌的差异表达蛋白,对部分差异表达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包括蛋白功能注释、基因本体论分类分析(gene ontology classification analysis,GO 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 and genome,KEGG)通路分析。结果应用 iTRAQ 蛋白质组学技术对乳腺癌组织进行了蛋白组学分析,鉴定出 ER/PR/HER-2阳性和阴性组间有差异表达的蛋白4999种,以 ER/PR/HER-2阳性∶ER/PR/HER-2阴性≥3为上调标准,确定 ER/PR 阳性组上调蛋白73种。以 ER/PR/HER-2阳性∶ER/PR/HER-2阴性≤0.5为下调标准,ER/PR/HER-2阳性组下调蛋白58种。GO 分析结果显示,ER/PR/HER-2阴性和阳性乳腺癌差异表达蛋白的分子功能、生物过程和细胞定位较为复杂,并且在上调蛋白和下调蛋白上存在分布差异。KEGG 通路分析发现,部分差异表达蛋白涉及200条信号通路。结论 ER/PR/HER-2阳性和阴性乳腺癌间存在差异表达蛋白,这些蛋白涉及复杂的分子功能、生物过程和信号通路,可能与 ER/PR/HER-2的表达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同期腋淋巴结转移病灶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和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补测在激素受体阴性浸润性乳腺癌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观察2012年7月至2013年1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乳腺外科门诊随访及住院患者中补测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同期腋淋巴结转移病灶ER和PR的表达情况,所有标本(包括原发癌病灶及同期腋淋巴结转移病灶)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均由重庆医科大学病理检测中心进行,根据检测报告,原发病灶阴性而腋淋巴结转移病灶ER和/或PR阳性者补加内分泌治疗。   结果   56例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中,同期腋淋巴结转移病灶ER阳性8例(14.3%),PR阳性2例(3.6 %),ER和PR均阳性3例(5.4%),共13例(23.3%)因补查腋淋巴结转移病灶ER和/或PR变阳性而在随访中加用内分泌治疗。肿瘤原发病灶与腋转移淋巴结ER和PR均阴性43例(76.7%),即肿瘤原发癌病灶与腋转移淋巴结ER和PR均为阴性表达的总符合率为76.7%,不一致率为23.3%。   结论   受体阴性浸润性乳腺癌原发病灶与腋淋巴结转移病灶ER和PR表达具有一定的不一致性,对原发癌病灶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患者应检查其同期腋淋巴结转移病灶受体的表达,可能筛查出原发病灶受体阴性而复发转移病灶受体阳性患者,及时加用内分泌治疗,提高该类患者的疗效,亦可解释部分激素受体阴性而内分泌治疗也有一定疗效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ER、PR和EphA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EphA2基因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的关系及联合检测对乳腺癌术后治疗方案的制定和在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30例乳腺癌患者ER、PR和EphA2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乳腺癌组织中ER、PR和EphA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1%、58.4%和72.3%。(2)ER、PR的阳性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年龄、病理组织学类型、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无显著相关(P〉0.05);(3)EphA2阳性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病理组织学类型无显著相关(P〉0.05);而与腋窝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5)。(4)EphA2的阳性表达率在乳腺癌ER/PR阴性组明显高于乳腺癌ER/PR阳性组(P〈0.05)。结论ER、PR和EphA2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联合检测ER、PR和EphA2有助于客观评估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有助于指导临床用药和预测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雌激素或孕激素受体阳性即单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比较两种单激素受体阳性即ER单阳性和PR单阳性乳腺癌患者的不同之处。方法2000年9月至2002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Ⅰ~Ⅲ。期单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共112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结果全组患者5年生存率(OS)为89.0%,5年无病生存率(DFS)为79.8%。COX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是全组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P=0.003),脉管瘤栓是淋巴结阴性单激素受体阳性患者DF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38)。PR单阳性组年龄≤50岁(P=0.021)以及绝经前患者(P=0.033)显著多于ER单阳性组。PR单阳性组分级3级、肿瘤直径〉2cm、脉管瘤栓者的比例略高于ER单阳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内分泌治疗可显著改善ER单阳性组患者的OS(P=0.04)及DFS(P=0.000)。内分泌治疗有一定程度上提高了PR单阳性组患者的OS(P=0.271)及DFS(P=0.387)。结论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是全组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内分泌治疗可显著改善ER单阳性组患者的生存,有改善PR单阳性组患者生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绝经前后c-erbB-2、ER、PR受体的表达差异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432例乳腺癌的病理学资料,其中195例患者随访5年,c-erbB-2、ER、PR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结果 (1)绝经前组,c-erbB-2阳性患者的ER阳性率显著低于c-erbB-2阴性患者(P=0.003);绝经后组,c-erbB-2阳性患者的ER、PR阳性率均显著低于c-erbB-2阴性患者(P<0.001,P=0.005)。(2)多因素分析显示,绝经前组的独立预后因素为淋巴结转移、c-erbB-2,绝经后组的独立预后因素为淋巴结转移、c-erbB-2和ER。 结论 绝经前与绝经后乳腺癌c-erbB-2、ER、PR受体表达的临床意义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1.
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是指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均为阴性的乳腺癌。三阴性乳腺癌多发生于绝经前的年轻妇女,具有侵袭性高及预后差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何洋  赵伟鹏  佟仲生 《中国肿瘤临床》2020,47(22):1185-1188
目前乳腺癌已成为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Ki-67表达情况会有不同程度变化,这种变化机制是否会影响后续治疗方案的选择尚无定论。本文将就NAC对乳腺癌ER、PR、HER-2及Ki-67表达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提高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的敏感性,建立雌激素受体与靶基因结合活性的测定。方法:使用凝胶阻滞方法,用[γ-^32P]-ATP标记雌激素效应元件(ERE)作为探针检测89例乳腺癌组织中ER与靶基因DNA的结合活性。结果:890例乳腺癌患者中50例ER( _者中35例ERE(+),占70%;ER(+)、PR(+)的22例中18例ERE(+);而R(-)患者中有7例为ERE(+)占ER(-)患者的18%,结论:依照ERE的测定结果,结合ER,PR状态对临床乳腺癌的预后和抗激素治疗作出预测,并分为二大类:Ⅰ类为ER(+)、ERE(+)、PR(+),这组患者预后较好,可优先考虑抗激素治疗。Ⅱ类ER(-)ERE(-)、PR(-),抗激素治疗无效;ER(+)、ERE(+)、PR(+),这组患者预后较好,可优先考虑抗激素治疗;Ⅱ类为ER(-)、ERE(-),PR(-),抗激素治疗无效;ER(+)、PR(-)组依据ERE(+)归于Ⅰ类,ERE(-)归于Ⅱ类;对于ER(-)PR(+)组ERE(+)为Ⅰ类,ERE(-)为Ⅱ类。经过这样的分类可增加科学 ,减少临床用药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的ER、PR表达对原发性侵袭性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重点研究ER+/PR- 和ER-/PR+ 单阳性表型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0月至2004年5 月间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 054 例原发性侵袭性乳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及随访结果,比较不同的ER、PR表达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明确ER+/PR- 和ER-/PR+ 单阳性表型肿瘤之间存在的差异。计算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 方法,生存率比较应用Log-rank 检验。经COX多因素分析得出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ER+/PR- 表型肿瘤易出现于年长、绝经后的女性,肿瘤直径较小,组织分化程度较高。生存分析显示:ER+/PR+ 组预后优于ER-/PR- 组(OS:P=0.000,DFS :P=0.000),ER或PR单阳组预后介于ER+/PR+ 组和ER-/PR- 组之间。相对于ER-/PR- 表型肿瘤,ER+/PR- 的生存优势强于ER-/PR+ ,ER+/PR- 的无瘤生存优于ER-/PR+(P=0.035),而两者之间总体生存无明显差异(P=0.890)。 不同的ER、PR阳性表达是影响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的无瘤生存的独立因素(P=0.023)。 结论:ER+/PR- 和ER-/PR+ 是两种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完全不同的乳腺癌,ER-/PR+ 肿瘤表现的侵袭性行为更强,应该采取更为积极的治疗措施。ER-/PR+ 表型乳腺癌可能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15.
郑方超  袁芃 《中国肿瘤临床》2022,49(11):588-592
细胞周期抑制剂改善了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阳性乳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及预后。ER低表达作为ER阳性乳腺癌的一种类型,不同于ER高表达,其内分泌治疗效果差。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和耐药机制的研究,ER低表达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病理特征以及治疗策略越来越多引起关注,本文将就ER低表达乳腺癌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11例乳腺癌组织中ER、PR、Her-2的表达。结果311例乳腺癌组织中Her-2阳性表达明显低于ER和PR,分别为87例(27.97%)、185例(59.49%)和195例(62.70%)。与非浸润性乳腺癌相比,ER、PR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明显减少(P〈0.05)。ER的表达随乳腺癌TNM分期增加而减少(P〈0.05),而PR和Her-2的表达与TNM分期兀关(P〉0.05):与无腋窝淋巴结转移者相比,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中ER表达明显减少,Her-2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ER、PR、Her-2与乳腺癌的临床特征密切相关,其可能参与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调控,常规检测ER、PR、Her-2的表达可为乳腺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指雌激素(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均为阴性的乳腺癌,约11.2%~16.3%乳腺癌患者属于此类型,常伴随BRCA1突变,是一类侵袭性强,治疗手段有限,预后较差的乳腺癌。由于缺乏有效的靶向内分泌治疗和抗HER-2治疗,因此化疗是该组患者的主要全身治疗选择,但对蒽环类耐药的患者目前尚无标准的解救治疗方案。研究发现多西紫杉醇和卡培他滨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Tao DD  Jiang M  Wu JH  Feng YD  Gong JP 《癌症》2004,23(3):339-341
背景与目的: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和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水平的定性、定量检测,对乳腺癌患者预后判断和内分泌治疗效果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Western blot法和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是蛋白质定性、定量分析的重要手段,但常规Western blot法要求提取新鲜样本的蛋白质。本研究拟建立固定后乳腺癌细胞ER和PR的Western blot检测方法,探索Western blot法和FCM对同批固定样本ER、PR进行同步分析的可行性。方法:取不同乳腺癌细胞株对数生长期新鲜细胞和固定细胞的蛋白提取物,分别用ERα单克隆抗体1D5和PR单克隆抗体PgR636以Western blot法对.ER、PR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与同期固定细胞的FCM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经Westernblot法检测,T-47d、MCF-7、ZR-75-l细胞可见分子量正确的ERα清晰条带,固定T-47d和ZR-75-1细胞的ERα条带较新鲜细胞的条带浓,MM23l细胞ERα检测为阴性;T-47d和ZR-75-1细胞可见清晰且分子量正确的PR条带,固定细胞的PR条带较新鲜细胞的条带浓,MM23l和,MCF-7细胞PR检测为阴性;同期固定细胞ER、PR阳性表达的FCM检测结果与Western blot检测结果一致。结论:不同乳腺癌细胞在经0.25%多聚甲(paraformaldehyde,PFA)和75%乙醇固定后,可用于ER、PR的FCM定量检测,也可用于ER、PR的Western blot分析。  相似文献   

19.
ER、PR及C-erbB-2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ER、PR、C—erbB-2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1568例乳腺癌患者进行ER、PR、C—erbB-2检测,并分析其与患者年龄、家族史、肿瘤体积、淋巴结转移数目、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及预后患者的关系。结果C—erbB-2表达阳性组患者具有年龄较小(P=0.001)、肿瘤体积较大(P=0.001)、组织学分级较差(P=0.002)、淋巴结转移数目较多(P:0.001)、预后较差(P:0.001)等特点;ER,PR,C—erbB-2表达均阴性的患者预后也较差。结论激素受体及C—erbB-2表达水平可作为制定乳腺癌治疗方案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阳性的患者对内分泌治疗有效,预后好。他莫西芬(tamoxifen,TAM)是治疗激素依赖性乳腺癌最成功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是其产生的耐药现象在临床上很常见。对他莫西芬耐药的乳腺癌而言,ER的表达水平并不能反应真正的治疗效果,在ER阳性细胞株中如果ERBB2过度表达就会产生他莫西芬耐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