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上段食管癌患者放疗的不同体位固定技术的优缺点,寻找最佳固定技术。方法:40例中上段食管癌患者随机采用头颈肩膜和真空体垫两种不同的体位固定技术,在直线加速器机器上精确放疗,应用锥形束CT(CBCT)观察重复性结果。结果:头颈肩膜固定技术相对于真空体垫固定技术的优点是重复性较好、体位固定好后不易发生变化;缺点是舒适性不如真空体垫,治疗计划需要避开肩膀胳膊,应用范围不及真空体垫广泛。结论:中上段食管癌患者应尽量采取头颈肩膜固定技术固定,可以有效的保持体位的重复性和持久性。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分析体部肿瘤患者三维适形或调强放疗(3DCRT/IMRT)前CT-SIM模拟定位系统标记肿瘤等中心坐标与计划等中心坐标误差产生的原因。方法 采用热塑头颈肩膜、体膜等固定器分别对80例头颈肩部和胸腹部肿瘤患者进行了体膜固定定位,经过CT扫描,传至Elka 系统进行计算,计算出原点到病变等中心X、Y、Z轴移动距离及病变中心到体表的距离,再次通过CT扫描,激光系统移位,将患者体膜原点移至病变中心测量。通过对其分析及重复摆位后,分析摆位误差产生的原因。结果 97.5 %(78例)的患者可以通过3次以下的重复摆位即可将实际治疗中心位置与计划系统治疗中心基本标记一致。头颈肩部用头颈肩膜固定偏差小于2 mm,体部用体膜固定偏差(胸腹部)小于3 mm。2.5 %的肿瘤患者则通过物理师核对计划后,医师、物理师、技师共同修正坐标距离后与计划等中心取得一致。结论 用热塑膜固定患者能准确标记病变的等中心,可以满足精确放疗的要求,从而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头颈肩膜固定体位治疗脑肿瘤的效果评价.方法:脑肿瘤患者用头颈肩膜固定后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包括疗程治疗结束后采集EPID验证片,比较摆位重复性的情况.结果:用头颈肩膜固定对脑肿瘤患者实施IMRT放疗,经验证片与模拟定位片比较基本无误差. 结论:由于头颈部是个多变易动的部位,且脑肿瘤患者大多意识不够清楚,单单头架不足以固定患者体位,患者身体不自主的移动会造成头架的移动,头颈肩膜的使用有助于体位的固定.提高了摆位精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头颈肩真空固定袋和透明头枕在头颈部肿瘤三维适形及调强放射治疗中固定体位时的摆位误差。方法:将2008年至2009年的调强放疗患者随机选取200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均使用头颈肩热塑膜固定体位。第一组患者头枕头颈肩真空固定袋,第二组患者头枕透明头枕。每例患者第一次治疗前均在加速器上拍摄正、侧位等中心验证片各一张,与治疗计划中的DRR片比较,分别计算出X、Y、Z方向的摆位误差。结果:头颈肩真空固定袋组X、Y、Z方向平均误差分别为:X(0.1±0.68902)mm,Y(-0.03±0.73106)mm,Z(-0.99±1.08707)mm,透明头枕组X、Y、Z方向平均误差分别为:X1(-0.16±0.78779)mm、Y1(0.06±1.09931)mm、Z1(-0.4±1.12815)mm。其中头颈肩真空固定袋组X、Z方向的误差均明显小于透明头枕组(P<0.05),Y方向误差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头颈肩真空袋可明显降低头颈部肿瘤三维适形及调强放射治疗的摆位误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利用TOMO自带的MVCT图像引导系统,分析食管癌患者治疗摆位误差,指导计算CTV到PTV外扩间距。方法 随机抽取2016年间64例在我院接受TOMO治疗的食管癌患者,在每次摆位后行MVCT获得图像,并将其与定位时KVCT图像进行配准。记录患者在x、y、z轴平移和横截位旋转(roll)摆位误差并行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利用M= 2.5∑+0.7δ计算PTV的外扩间距。结果 颈段、胸上段、胸中段、胸下段的CTV-PTV外扩间距在x、y、z轴向略有不同;胸上段食管癌患者使用头颈肩膜固定在y轴向平均摆位误差低于体膜固定(P=0.000);体膜固定时第5、6周z轴摆位误差略小于前几周(P=0.036);3种图像配准模式得出的摆位误差相近(x轴P=0.868,y轴P=0.491,z轴P=0.169,roll方向P=0.985)。结论 食管癌患者摆位误差较大,TOMO自带的图像引导系统MVCT可以很大程度减少摆位误差,确保每次治疗精度。同时建议临床上在不同食管癌分段使用不同CTV-PTV外扩间距。胸上段食管癌患者建议使用头颈肩膜来固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热塑头颈肩膜的收缩对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靶区精度及剂量的影响。方法将规格为50 cm×33 cm的热塑头颈肩膜,放入65℃~70℃的热水中,待其变软和完全透明后取出,用毛巾吸干膜上的热水,用手背试膜的温度合适后,将网膜覆在头颈部仿真模体,模拟患者从制作头颈肩膜到放疗的整个过程,测量在治疗的过程中由于头颈肩膜收缩引起的靶区中心位置的偏移及对靶区剂量的影响。结果热塑头颈肩膜的收缩程度在前15 min内最大,纵轴方向约6 mm,在20 min后至5周时间内的一个疗程中由于头颈肩膜收缩引起的中心点的移动度在左右(X方向)、头脚(Y方向)和升降(Z方向)方向分别为(-0.15±0.41)mm、(0.55±0.48)mm和(-0.31±0.27)mm。模拟中心点的移动得出原发肿瘤及重要危机器官剂量变化范围:原发肿瘤大体肿瘤体积(GTV)剂量变化为-0.03%~0.06%,左侧转移淋巴结GTV剂量变化为-0.14%~0.58%,右侧转移淋巴结GTV剂量变化为-0.18%~0.43%,左侧晶体剂量变化为-2.97%~1.77%,右侧晶体剂量变化为-2.04%~3.18%,脊髓剂量变化为-2.26%~3.55%,脑干剂量变化为-3.44%~3.75%。结论为患者制作头颈肩膜时,冷却时间应不小于20 min。在此前提下,头颈肩膜收缩引起的靶区中心位置的偏移及对靶区剂量和危机器官的影响才能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塑形垫结合热塑网膜体位固定方法在放疗过程中较单一热塑网膜或真空垫固定方法能否减少摆位误差。方法: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湘雅常德医院接受放疗的头颈和胸腹肿瘤患者66例,其中头颈肿瘤患者27例、胸腹肿瘤患者39例。15例头颈肿瘤患者使用头颈肩热塑面罩固定(A组),12例使用塑形垫结合头颈肩热塑面罩固定(B组);19例胸腹肿瘤患者使用真空垫固定(A组),20例使用塑形垫结合热塑体膜固定(B组)。对所有患者实施锥形束CT扫描,统计配准后得到左右(left-right,LR)、头脚(superior-inferior,SI)和腹背(anterior-posterior,AP)方向及旋转角度摆位误差值,分析不同体位固定方式间的摆位误差大小。结果:对于头颈肿瘤患者,B组在LR、SI以及旋转角度误差分别为(0.06±0.06)cm、(0.08±0.07)cm、(0.12±0.17)°,小于A组的摆位误差(0.10±0.11)cm、(0.13±0.14)cm、(0.25±0.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P摆位误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胸腹部肿瘤患者,B组在LR和旋转角度误差分别为(0.10±0.08)cm、(0.09±0.18)°,小于A组摆位误差(0.14±0.12)cm、(0.22±0.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SI和AP摆位误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头颈肿瘤和胸腹肿瘤患者放疗过程中使用塑形垫结合热塑网膜的体位固定方式相比于其他单一体位固定方式而言,能够提升患者体位的重复性、稳定性,减少摆位误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局部晚期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中二次CT定位靶区中心位置的变动.方法:对患者进行体部热塑膜、真空垫固定,治疗体位下分别于放疗开始时及放疗中(原发病灶剂量DT 40Gy)进行2次CT模拟定位、影像传输、用治疗计划系统勾画GTV、PTV,制定三维放疗计划,PTV以90%等剂量线包绕靶区,根据两次靶区中心位置确认X轴、Y轴、Z轴的移动范围,判断靶区中心位置的变动情况.结果:对于每位食管癌患者,放疗过程中,食管靶区位置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动.Y轴变动幅度明显大于X轴的变动.结论:食管癌放疗剂量达40Gy时需进行第二次CT定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求图像引导放射治疗过程中不同阶段热塑体膜变形的解决方法.方法:通过对变形的热塑体膜进行修正,利用Elekta SynergyTM 加速器上配备的Cone-beam CT,对用修正后的热素体膜固定行图像引导放射治疗的患者进行CT扫描采集图像信息,利用X线容积影像系统与治疗计划系统给出的CT扫描定位时的参考图像进行匹配,根据得到的摆位误差,进行在线调整,重新确定治疗等中心.结果:5例热塑面膜变紧和2例变松的患者,其中3例因热塑体膜变紧,可重复摆位但患者感觉无法承受,2例第一次治疗重复摆位时由于膜收缩导致无法固定.通过对热塑体膜的修正和在线校正,重新确定治疗等中心,使7例患者顺利进行图像引导放射治疗,并使其摆位误差控制在2mm以内.结论:通过对图像引导放射治疗过程中变形的热塑体膜的修正,利用X线容积影像系统(XVI)进行在线校正,解决了因热塑体膜变形导致的患者无法重复定位或用热塑体膜固定后患者感到过紧无法承受和因热塑体膜相对变松导致的摆位误差增大的问题,节约了医疗成本.  相似文献   

10.
目的:头颈肩膜固定体位治疗脑肿瘤的效果评价。方法:脑肿瘤患者用头颈肩膜固定后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包括疗程治疗结束后采集EPID验证片,比较摆位重复性的情况。结果:用头颈肩膜固定对脑肿瘤患者实施IMRT放疗,经验证片与模拟定位片比较基本无误差。结论:由于头颈部是个多变易动的部位,且脑肿瘤患者大多意识不够清楚,单单头架不足以固定患者体位,患者身体不自主的移动会造成头架的移动,头颈肩膜的使用有助于体位的固定.提高了摆位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