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用动态心电图监测高血压病左室肥厚(EH-LVH)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同时检测红细胞内K~+、Na~+、Ca~(2+)、Mg~(2+)的含量,进而分析降压治疗前、后室性心律失常与红细胞内离子含量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单纯高血压病患者比较,EH-LVH患者室性早搏(VPC)及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显著升高,其红细胞内Na~+、Ca~(2+)含量显著增多,与VPC显著正相关;K~+、Mg~(2+)含量显著减少,与VPC显著负相关。提示EH-LVH患者细胞内离子代谢失衡在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理中起重要作用,同时还表明,硝苯地平及卡托普利均能纠正红细胞内离子代谢紊乱及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左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导致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选择50岁-85岁中老年高血压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89例,随机分为左氨氯地平组及卡托普利组,疗程为1年.观察收缩压、舒张压、左室心肌质量指数及室性心律失常数.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降压效果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室心肌质量指数卡托普利组(109.4±15.2)g/m2,低于苯磺酸左氨氯地平组(127.5±16.7)g/m(P<0.05).室性心律失常数苯磺酸左氨氯地平组为(625.7±172.8)/24h,低于卡托普利组的(825.7±207.5)/24h(t=2.407,P<0.05).苯磺酸左氨氯地平组室性心律失常数减少与血压均有下降.结论:钙离子拮抗剂具有选择性Ca(2+)通道阻滞药的降压疗效,而苯磺酸左氨氯地平对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优于卡托普利组.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动态心电图观察了高血压病左室肥厚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与钙通道阻滞剂硝苯地平(硝苯吡啶)对血浆儿茶酚胺活性、红细胞内离子(K~ 、Na~ 、Ca~(2 )、Mg~(2 ))含量、左室重量与厚度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结果表明,卡托普利及硝苯地平均能显著减轻高血压病左室肥厚患者左室重量与厚度,纠正细胞内离子代谢失衡,在逆转心肌肥厚的同时,显著减低了高血压病左室肥厚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卡托普利可显著减低血浆儿茶酚胺活性,硝苯地平则使血浆儿茶酚胺活性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应用十托普利对胺碘酮抗室性心律失常作用的影响.方法 用不同剂量卡托普利和胺碘酮合用,观察比较胺碘酮抗氯化钡所致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结果 随着卡托普利与胺碘酮合用及其合用剂量的显著加大可明显缩短室性心律失常的持续时间(P<0.01).结论 卡托普利使胺碘酮抗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明显增强,这种增强作用具有对卡托普利的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程序电刺激方法研究卡托普利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室性心律失常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S1S2程序电刺激方法记录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卡托普利低剂量组[浓度4 mg/(h·kg)]、高剂量组[浓度8 mg/(h·kg)]及急性心肌缺血对照组的固定强度心室易损期时间窗与有效不应期指标。结果卡托普利可缩短大鼠固定强度心室易损期时间窗,延长有效不应期。卡托普利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托普利可以抑制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正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简称室早)、非持续性与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心室扑动(简称室扑)与心室颤动(简称室颤)。结构性心脏病和离子通道病是室性心律失常的常见原因,但在无结构性心脏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并非少见。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可以毫无症状,也可引起血流动力学障碍,甚至心脏性猝死。一些患者可同时有多种类型的室性心律失常,而在另一些患者,室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卡托普利治疗7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无症状性室性心律失常(治疗组)和常规治疗63例(对照组)的24小时动态心电图、血管紧张素Ⅱ浓度和随访(2.2±0.6年)的情况。结果:①口服卡托普利12.5mg后2小时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浓度明显降低(P<0.01);②口眼卡托普利4周后,治疗组室性心律失常分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③长期口眼卡托普利使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及再次住院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病死串及心源性猝死率亦低于对照组(P<0.05)。这提示卡托普利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及其并发的无症状性室性心律失常有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与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将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梗死组和梗死加卡托普利组,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方法制作急性心肌梗死模型,于结扎前和结扎后40min分别检测AngⅡ的含量,并记录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发生率。结果结扎前各组AngⅡ含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也未发生明显的心律失常;结扎后40min对照组AngⅡ含量基本不变,也未发生明显的心律失常,梗死组和梗死加卡托普利组AngⅡ含量明显升高,均发生明显的心律失常(P<0.01),梗死组的AngⅡ含量最高,心律失常发生率也较梗死加卡托普利组高(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时AngⅡ增高,可能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云南汉族原发性高血压(EH)左室重构包括左室肥厚(LVH)及左室扩大(LVD)与HLA-DQA1等位基因的相关性。方法对超声心动图诊断的云南汉族中43例高血压合并LVH患者(EH-LVH 组)与48例高血压非LVH患者(EH-LVH-组)、对16例高血压伴左室扩大患者(EH-LVD 组)与75例高血压不伴左室扩大患者(EH-LVD-组)分别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采用PCR- SSP技术对其进行HLA-DQA1等位基因分型。结果(1)EH-LVH 组中DQA1*0302频率明显高于EH-LVH-组(18.8%vs 5.8%,χ~2=6.876,P<0.01;RR=3.73);EH-LVH 组中DQA1*0201频率明显低于EH-LVH-组(5.2%vs 24.4%,χ~2=13.671,P<0.01;RR=0.17);(2)HLA-DQA1等位基因频率在EH-LVD 组与EH-LVD-组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的易患因素是:病程、收缩压、DQA1*0302。结论云南汉族HLA-DQA1等位基因可能与高血压病左室重构中的心肌肥厚有关而与心腔扩大无明显相关。DQA1*0302可能是云南汉族EH-LVH的易感基因;DQA1*0201可能是EH-LVH的保护基因。病程长、收缩压高是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的易患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浆microRNA-590(miR-590)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连续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在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AMI患者240例,根据是否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分为室性心律失常组(146例)和无室性心律失常组(94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运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心功能不全的恶化 ,对各种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影响。方法 选择 2 97例冠心病住院患者 ,根据心功能按纽约心脏病协会 (NYHA)标准分为四组 ,检测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 (Holter) ,分析有无室性心律失常及其类型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心功能 I级组中 1 8例 (4 1 .86% )发生室性心律失常 ,偶发室性早搏 1 4例 (3 2 .5 6% ) ,频发室性心律失常 4例 (9.3 0 % ) ;心功能 级组中 68例 (5 5 .74% )发生室性心律失常 ,偶发室性早搏 45例 (4 4 .2 6% ) ,频发室性心律失常 45例 (3 6.89% ) ;心功能 级组中 3 3例 (5 5 % )发生室性心律失常 ,偶发室性早搏 2 0例 (3 3 .3 3 % ) ,频发室性心律失常 1 3例 (2 1 .67% ) ;心功能 级组中 42例 (5 8.3 3 % )发生室性心律失常 ,偶发室性早搏 2 5例(3 4.72 % ) ,频发室性心律失常 1 7例 (2 3 .61 % ) ,由多格表 x2检验结果看 ,各级别心功能不全组中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除联律和持续或非持续性室速二组外并无显著性的差异。结论 非心肌梗死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作的数量与心功能不全的程度无关 ,但联律和持续性或非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在重度心功能不全患者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12.
左室功能障碍和室性心律失常是慢性心脏病患者较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左室功能障碍症状的患者常同时伴有室性心律失常。反之,有心律失常症状的患者常有明显的左室功能障碍。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死亡率很高,如同时又有左室功能低下者死亡率则更高。心肌梗塞后的室性心律失常冠心病监护室常见的室性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塞(AMI)后6小时至2或3天,80%以上的患者出现室性早搏,约40%的患者发生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VT),原发性室颤的发生率约为2%~3%。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及其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8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80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26例(A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27例(B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27例(C组);继发室性心律失常50例,未继发室性心律失常30例。检测所有患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CD_(40)配体〕水平,并分析其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Lown分级的相关性。结果 B、C组患者TNF-α、hs-CRP、IL-6、CD_(40)配体水平高于A组,C组患者TNF-α、hs-CRP、IL-6水平高于B组,CD_(40)配体水平低于B组(P0.05)。未继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TNF-α、hs-CRP、IL-6、CD_(40)配体水平低于继发室性心律失常者(P0.05)。不同Lown分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TNF-α、hs-CRP、IL-6、CD_(40)配体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TNF-α、hs-CRP、IL-6、CD_(40)配体水平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Lown分级呈正相关(rs值分别为0.767、0.813、0.796、0.396,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继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TNF-α、hs-CRP、IL-6、CD_(40)配体水平较高,临床可通过监测上述指标判断室性心律失常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4.
顽固性严重心律失常的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所谓顽固性严重心律失常是指持续性的恶性心律失常 ,常可引起明显的血流动力学后果 (如休克、心衰 )或直接导致患者死亡。它包括持续性心动过缓性心律失常、有明显血流动力学障碍的室上性心动过速 (如预激并房颤 )、潜在恶性 (有预后意义 )的室性心律失常 (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室性早搏或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和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有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 )。对此类患者 ,应进行有效、合理和及时地治疗 ,以挽救患者的生命和提高生活质量。1 严重的持续性心动过缓性心律失常以病窦综合征 (SSS)和高度房室传导阻…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139例OMI患者的DCG和常规ECG资料,以探讨Q-Tc间期延长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发现有复杂室性心律失常者47例,Q-Tc的均值为0.426±0.039秒;而非复杂室性心律失常者92例,Q-Tc均值0.403±0.047秒(P<0.005)。Q-Tc≥0.440秒者34例,其中18例(52.9%)有复杂室性心律失常;Q-Tc<0.440秒者105例,仅29例(27.6%)有复杂室性心律失常(P<0.001)。结果表明OMI患者若Q-Tc延长则易发生复杂室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冠心病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类型、发生率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800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心电图检查,其中243例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311例经冠心病监护病房心电监测.结果 检出各类室性心律失常648例(81%),其中室性早搏(室早)592例(74%),室性心动过速(室速)39例(4.88%)、心室颤动(室颤)17例(2.12%),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随心肌缺血的加重而升高,恶性室性心律失常5年生存率不足10%.结论 冠心病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是冠心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复极离散度与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发生致命性室性快速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对25例自发性致命性室性快速心律失常的CHF患者和57例无室性快速心律失常的CHF患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以QT/JT及QTc/JTc问期最大差值(d)及其变异系数(cv)计算复极离散度。结果单因素分析筛选出2个体表心电图参数(QTc、JTc)和4个复极离散度参数(JTcd、QTcd、JTcv及JTccv)和室性快速心律失常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JTcd和QTc为室性快速心律失常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复极离散度增加是CHF患者发生致命性室性快速心律失常和心脏性猝死危险的标志。  相似文献   

18.
观察老年期与老年前期高血压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及与血浆儿茶酚胺(CA)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老年期高血压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老年前期显著增多;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含量较老年前期显著增高;血浆NE含量与24h室性早搏(VPC)总数显著正相关(r=0.356,P<0.01)。经卡托普利治疗后,血浆NE,E含量均显著下降.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显著降低。本文提示,交感─肾上腺素系统活性增强是引起老年高血压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JT离散度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d)、JT间期离散度(JTd)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方法测量63例AMI患者首次心电图的QTd及JTd,比较有室性心律失常组与无心律失常组的QTd、JTd. 结果AMI有室性心律失常组QTd及JTd显著高于无室性心律失常组,QTd(112.86±33.84)ms对(54.48±24.43)ms,JTd(101.43±36.34)ms对(41.38±19.22)ms,P<0.01. 结论QTd或JTd增大时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可能性增大.  相似文献   

20.
心力衰竭(心衰)是多种心脏疾病的终末期结果,心衰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比例高达30%。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心衰患者生存率较无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低。心衰与室性心律失常互相恶化,恶性循环。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心衰患者,需根据指南推荐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对左室射血分数减小的心衰患者,建议植入ICD,导管消融治疗植入ICD的患者需早期干预。必要时可进行去交感神经节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