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简称Ⅲ°AVB)的心电图较难准确地判断阻滞部位,予以合理治疗。希氏束电图(简称HBE)则可明确病变部位及逸搏心律起搏点的位置,为心脏起搏器的安置提供可靠依据。现报告用HBE诊断的5例Ⅲ°AVB病例。一、资料和方法:本文5例均经心电图诊断为Ⅲ°AVB,然后作HBE检查。二、HBE检查方法:在X光室内进行。患者取平卧位,采用经皮穿刺右股静脉法将7F  相似文献   

2.
陈士良  冯胜强  沙杭  张清华 《心脏杂志》2000,12(5):377-378,381
目的 :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房室传导阻滞 (AVB)病变过程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观察 16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并发 AVB的形式和演变过程 ,并结合冠状动脉造影进行分析。结果 :发生 度 AVB1例 , 度 型 AVB3例 , 度 AVB12例。房室传导障碍出现的过程多数为 度、 度 型、 度 型、 度 AVB,发生时间6 4± 45 h;而恢复过程多数为 度、 度 型、 度 型、 度 AVB,恢复时间 2 2 1± 12 7h。AVB发生期 8例中有 7例优势型冠状动脉完全阻塞 ,而 AVB恢复期 8例中仅 2例优势型冠状动脉完全阻塞 (P<0 .0 1)。结论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房室传导阻滞的产生与恢复是优势型冠状动脉阻塞与再通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房室结改良时发生完全性房室阻滞的特征性心电改变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 (RFCA)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时发生完全性房室阻滞 (Ⅲ度AVB)前的特征性心电改变。回顾分析自 1996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RFCA治疗AVNRT放电过程有完整心内电图记录者 486例。放电过程中有室房 (VA)阻滞、快速交界心律 (≥ 16 0bpm)和 /或房室 (AV)阻滞称为特征性心电改变。Ⅰ组 387例 ,任何一次放电过程中无特征性心电改变 ;Ⅱ组 99例 ,有一次或一次以上放电过程中有特征性心电改变。Ⅱ组中有特征性心电改变的放电共 316次 ,即刻停止放电组 (Ⅱa组 ) 2 19次 ,指发现特征性心电改变后 2s以内停止放电 ;延迟停止放电组 (Ⅱb组 ) 97次 ,指发现特征性心电改变 2s后停止放电。结果 :①AVNRT消融总成功率 97.9%(4 76 /4 86 ) ,永久性Ⅲ度AVB 0 .41% (2 /4 86 )。②特征性心电改变中VA阻滞占 72 .5 % (2 2 9/316 )、快交界心律占2 0 .6 % (6 5 /316 )、AV阻滞占 7.0 % (2 2 /316 )。③Ⅲ度AVB(包括一过性和永久性 )发生率为 2 .3% (11/4 86 ) ,其中Ⅰ组为 0 (0 /387)、Ⅱ组为 11.1% (11/99) ,P <0 .0 0 0 1。④Ⅱa组Ⅲ度AVB发生率为 0 .9% (2 /2 19)、Ⅱb组Ⅲ度AVB发生率为 9.3% (11/97) ,P <0 .0 0 1。RFCA改良房室结治疗AVNRT时Ⅲ度AVB均发生在特征性心电改变之后 ,发现特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因房室传导阻滞(AVB)行起搏器植入的50岁及以下患者的病因分布和临床特点。方法该研究为描述性研究, 回顾性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首次植入起搏器的年龄≤50岁的AVB患者, 将入选患者分为操作相关性AVB组和非操作相关性AVB组, 其中非操作相关性AVB组又分为病因已知和病因未明2个亚组, 观察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病因、年龄分布。结果共纳入420例患者, 首次起搏器植入年龄35.0(25.0, 47.0)岁, 其中男227例(54.0%, 227/420), 无症状患者90例(21.4%, 90/420)。AVB类型:三度AVB 257例(61.2%, 257/420), 莫氏Ⅱ型或高度AVB 147例(35.0%, 147/420), 一度或莫氏I型AVB 16例(3.8%, 16/420)。病因:操作相关性AVB 59例(14.0%, 59/420);非操作相关性AVB患者中, 病因已知104例(28.8%, 104/361), 前3位已知病因分别为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及心肌炎。与病因未明的AVB患者相比, 病因已知的AVB患者年龄更小[2...  相似文献   

5.
射频消融术后发生迟发性房室阻滞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报道射频消融术(RFCA)后发生迟发性房室阻滞(AVB)发生的时间、心电图特征及用大剂量激素治疗的体会。9例迟发性AVB者中7例于放电过程中出现一过性Ⅲ度AVB。每日氢化考的松用量平均为500(300~800)mg,用药时间最短5天、最长15天。9例中8例完全恢复,平均恢复时间为8.3(5~15)天;1例遗留Ⅰ度AVB。平均随访5.6(0.5~9)年,1例出院时有Ⅰ度AVB的患者,于3年后复查显示Ⅱ度Ⅰ型及Ⅱ度Ⅱ型AVB,并安置心脏起搏器治疗。结论:RFCA后发生的迟发性AVB与放电时发生的一过性Ⅲ度AVB有关;经大剂量激素治疗后绝大多数可完全恢复,预后一般良好。  相似文献   

6.
<正>二度房室阻滞部位的诊断和一度AVB相似,二度AVB也属于不完全性AVB,其多数心搏房室传导正常或延缓,仅少数心动周期房室传导发生中断。心电图表现为多数窦性P波(窦P)或其他室上性激动可下传激动心室,仅少数窦P或室上性激动落入房室传导系统的有效不应期(ERP)使传导中断,引起QRS波脱落。二度AVB可进一步分为I型(文氏型)、II型(莫氏型)、2:1AVB和高度AVB等。就阻滞部位而言又  相似文献   

7.
<正> 为了比较冠心病、特发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本文回顾性分析了1979年11月~1989年6月间住院的67例Ⅲ度AVB患者。其中冠心病组36例,特发性组31例。冠心病按WHO标准(其中1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左前降支动脉狭窄>70%)诊断,男21例,女15例,平均年龄68±8(60~76)岁。特发性为排他性诊断:(1)无冠心病及其他器质性心脏病诊断依据;(2)无Ⅲ度AVB的其他病因可查;(3)经x线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心脏大致正常,31例中男16例,女15例,平均年龄64.5±16(48~80)岁。Ⅲ度AVB的诊断均以心电图记录为准。据希氏束电图(HBE)进行定位诊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出现三度房室传导阻滞(AVB)的特点以及三度AVB与房室结血供的相关性。方法入选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接受急诊冠状动脉(简称冠脉)造影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581例STEMI患者,并将581例分为研究组(合并三度AVB,n=27),对照组(未合并三度AVB,n=554),观察罪犯血管分布,以及房室结血供来源情况。将罪犯血管为右冠脉是否出现三度AVB,分为有三度AVB组和无三度AVB组两个亚组,观察三度AVB与右冠脉远端的左室后侧支发出的房室结动脉有无相关性。结果 STEMI患者中三度AVB的发生率为4.6%,研究组中,冠脉造影显示右冠脉优势型96.3%(26例)、均衡性(1例);对照组中,左右冠脉优势型分别为4.3%(24例)、92.8%(514例),均衡型为2.9%(16例)。三度AVB全部发生于单支冠脉急性闭塞时。其中24例为右冠脉(RCA),2例为左前降支动脉(LAD),1例为左回旋支动脉。当一支或两支血管为慢性闭塞病变,另一支为急性闭塞时均未出现三度AVB。急性RCA闭塞时,是否累及房室结动脉(AVNA)与三度AVB的发生没有关系。结论 STEMI时三度AVB均发生于单支血管完全闭塞的患者,多数发生于RCA急性闭塞时,但与RCA发出的AVNA无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室间隔缺损(VSD)介入治疗围术期发生心脏传导阻滞对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以VSD介入治疗术中或术后1周内发生完全性左右束支传导阻滞(CLBBB、CRBBB)、不完全性左右束支传导阻滞(ILBBB、IRBBB)及一度、二度、三度房室传导阻滞(AVB)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术后1、6个月及1、2、3、4、5年各随访1次,复查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观察各型心脏传导阻滞的恢复变化情况.结果 共43例发生不同类型心脏传导阻滞,术中发生26例(CLBBB 4例、CRBBB 5例、ILBBB 2例、IRBBB 10例、三度AVB 5例),术后发生17例(CLBBB 5例、CRBBB 2例、一度AVB 3例、二度Ⅰ型AVB 1例、二度AVB 6例).随访1.0~5.0(2.6±1.3)年,33例(76.7%)于出院时完全恢复正常,术后1、6个月时心电图完全正常者分别为86.1%(37/43)和95.4%(41/43).术后2年仍有CLBBB及CRBBB者各1例.所有患者心脏趟声检查均未见心腔异常增大及心功能不全表现.结论 VSD围术期发生的心脏传导阻滞,经积极恰当治疗,95%以上可完全恢复正常,不影响VSD介入治疗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0.
急性下壁心肌梗塞房室传导阻滞机制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急性下壁心肌梗塞(IMI)合并房室传导阻滞(AVB)机制的详细研究不多,本文作者重点研究了氨茶硷对AVB的作用。方法:123例急性IMI经持续心电监护,发现2度以上AVB33例(27%),其中男27例,女6例,年龄39~92岁,诊断急性IMI根据有胸痛等症状,Ⅱ、ⅢaVF有ST段抬高与异常Q波,血清酶值升高。在发病后6小时内入院22例(67%),在24小时内入院29例(88%)。不包括急性期溶栓疗法与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者及死亡前合并的高度AVB。分析AVB出现及消失时间。以改善AVB为目的,19例静注阿托品1mg共35次,6例9次用阿托品无效者经静滴氨茶硷250mg改善了AVB程度。用药后AVB程度改善或心率比用前增加30%为有效。对结果作了统计学处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42例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前、后心电图的改变.方法:42例VSD患者在x线透视、经胸超声的监测下建立股动静脉轨道,经右心系统释放封堵器.对所有患者封堵术术前、术后即刻、3、7 d、直至出院后1,2个月的12导联心电图作连续观察和分析.结果:42例患者术后即刻出现Ⅰ度房室传导阻滞(AVB)4例、Ⅱ度AVB 1例、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IRBBB)3例.3 d出现IRBBB 3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2例、Ⅰ度AVB 4例、Ⅱ度AVB 1例;术后7 d出现IRBBB 4例、CRBBB 3例、出现左束支传导阻滞2例、Ⅲ度AVB 2例.所有AVB经治疗后均痊愈.结论:VSD封堵术过程中可能会对房室传导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合并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的三度房室传导阻滞(AVB)患者应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后发生左心室重构逆转的预测因素。方法:选取2009-01至2015-05在安徽省立医院植入CRT的三度AVB患者65例,收集术前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资料,术后12个月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较术前下降≥15%或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增加≥5%定义为左心室重构逆转。将患者分为逆转组(n=36)和无逆转组(n=29),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用二分类Logisitic回归模型分析CRT逆转左心室重构的预测因素。结果:共入选患者65例,平均年龄(62±14)岁,随访12个月,发生心室重构逆转的患者为36例(55.4%),逆转组女性(P=0.011)、基线QRS时限120 ms(P=0.001)、心室间激动延迟(IVMD)≥40 ms(P=0.027)、心率校正后的心电图Q波起始点距离左心室16节段最小容积点时间间隔的标准差[Tmsv16-SD(%R-R)]≥8.3%(P=0.001)的比例高于无逆转组,二元Logisi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6.228,95%CI:1.561~24.842,P=0.01)、QRS时限120 ms(OR=7.778,95%CI 1.996~30.769,P=0.003)与Tmsv16-SD(%R-R)≥8.3%(OR=8.134,95%CI:2.064~32.057,P=0.003)是心室重构发生逆转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对于合并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的三度AVB患者,女性、QRS时限120 ms及Tmsv16-SD(%R-R)≥8.3%或可作为CRT逆转左心室重构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3.
心房颤动合并Ⅱ°房室传导阻滞19例电复律后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有人经临床观察,对以往沿循的房颤合并二度房室传导阻滞(Ⅱ°AVB)的心电图诊断标准及临床意义提出质疑。为此,我们根据临床体会进行探讨。1.临床资料:本组19例均系电复律治疗前R~R间距≥1.5秒者,或有结性或室  相似文献   

14.
导管射频消融术中出现Ⅲ度房室阻滞的预后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探讨导管射频消融术中出现的Ⅲ度房室阻滞 (AVB)转为永久性Ⅲ度AVB的预测指标与合理对策 ,回顾性地分析了 10年来遇到的 16例患者。术中终止放电后很快恢复了房室传导而术后次日再次发生Ⅲ度AVB 8例 (A组 ) ,终止放电后直至出院 (住院 30~ 80d)始终未恢复房室传导 8例 (B组 )。并对两组的以下指标进行比较 :①性别 ;②年龄 ;③术中发生Ⅲ度AVB的次数 ;④放电中出现连续非 1∶1结性搏动数 ;⑤终止放电后Ⅲ度AVB的持续时间 ;⑥次日再出现Ⅲ度AVB的持续时间 ;⑦是否使用激素。结果表明放电中连续的非 1∶1结性搏动数及Ⅲ度AVB持续的时间是可靠的预测指标 ,一旦出现必须在 3跳内停止放电 ,观察期为一个月 ,否则应安置永久起搏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导管介入治疗小儿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发生高度房室传导阻滞(AVB)的特点及其处理。方法选择我科年龄小于12岁VSD患者,经导管介入治疗发生高度AVB的患儿,共计9(男4,女5)例,连续观察所有患儿封堵术前以及发生高度AVB后ECG的变化及其处理。结果①术中发生高度AVB5例,分别在AVB后10min~46h恢复正常窦性心律。其中3例为持续Ⅲ度AVB,经处理后2例转为持续Ⅱ度Ⅱ型,1例仍为持续Ⅲ度AVB;间歇性Ⅱ度Ⅱ型和Ⅲ度AVB各1例。②4例在术后12h~10d出现AVB,3例在AVB后1~12d恢复;1例未恢复,给予永久起搏器治疗。其中3例为间歇性高度或Ⅲ度AVB,1例为持续性Ⅲ度AVB。③术后AVB恢复的3例,在高度AVB时,ECG均表现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左前分支传导阻滞。AVB后3~5d,ECG电轴左偏进一步加重,以后电轴左偏逐渐减轻,左前分支阻滞逐渐消失,至恢复时ECG仅遗留右束支传导阻滞。结论小儿膜周部VSD介入治疗有发生高度AVB的危险。对于高危患者,应尽早治疗。  相似文献   

16.
以往提出房颤合并Ⅱ°AVB的心电图诊断标准是:R-R间距长达1.5s以上或出现结性逸搏。亦有作者认为,心房扑动伴有高度房室比值(4:1)以上多提示有房室阻滞存在,此标准一直为临床及心电图医师所采用。但近年有人发现在房颤合并Ⅱ°AVB以上者在转复为窦律后其房室传导阻滞消失或减轻,从而提出异议。现将我院1984年以来有完整资料的24例27次房颤合并Ⅱ°AVB复律前后的一组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临床诊断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SVT)及房室传导阻滞 (AVB)伴胸痛或心肌缺血患者心肌缺血的病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5 1例 SVT或 AVB伴不同程度胸痛、胸闷、气短或心肌缺血患者 ,在介入检查或治疗的同时行冠状动脉造影和左心室造影术 ,分析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术后诊断及疾病转归情况 ,并将其中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及有病变的部分临床资料对比分析。结果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 37例 (占 72 .5 % ) ,其中女性 2 0例 (占正常者 5 4 .1% )。 SVT 14例 (占所有 SVT病人的 77.8% ) ,AVB 2 3例 (占所有 AVB病人的 6 9.7% )。单纯传导系统退行性 AVB或合并房性心律失常 19例 (19/ 33,占 5 7.6 % ) ,其中 4例伴退行性瓣膜病变 ,6例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AVB伴冠心病者 4例 (4/ 33,占 12 .1% )。SVT病人中 ,冠状动脉造影阳性并确诊为冠心病者仅有 2例 (2 / 18,占 11.1% ) ,而大多数不伴器质性心脏病 (14 / 18,占 77.8% )。大多数 AVB病人在安置起搏器后症状及缺血改善。吸烟、血糖、L DI- C及 L p(a)在冠状动脉造影正常与异常之间差异显著 (P分别 <0 .0 1及 <0 .0 5 )。结论 大多数SVT及 AVB病人缺乏冠心病基础 ,所以有典型心绞痛的 SVT及 AVB病人 ,尤其 4 0岁以上男性 ,才有必要在做介入检查或治疗的  相似文献   

18.
例1:男性,26岁。因手外伤疗养期间发现Ⅲ度1型房室传导阻滞(AVB).于1994年4月来我院。既往健康。体温、血压、血沉、抗℃0”及心肺检查均正常。心电图所示:卧位连续描记l导联,P-P间期0.92秒,示Ⅱ度1型AVB。坐位连续描记Ⅰ导联,P-P问期为0.88秒,房空间呈1:1传导,但P—Rred期0.44秒,示1度AVB。嘱患者在床上起卧活动后,坐位描记Ⅱ导联,P-P间期0.80秒,P-R间期0.16秒,示正常房室传导。例2男性,29岁。入睡前自觉脉搏不齐于1992年9月就诊。体检无异常发现,仅心电图发现Ⅱ°Ⅰ型AVB。坐位描记Ⅱ导联时,房室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常规心电图一度房室阻滞(AVB)并一侧束支阻滞(BBB)的动态心电图(DCC)变化.方法 对29例资料完整者的DCG进行分析.结果 16例常规心电图与DCG诊断无变化;3例除本身心电图特征外,合并极度窦性心动过缓;6例出现二度AVB并一侧BBB;3例出现间歇性左、右束支交替传导;1例出现不全性三支阻滞.结论 对年龄较大同时合并有器质性心脏病者,当心电图上出现一度AVB并一侧BBB时,有潜在发生重症心律失常的风险,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生房室传导阻滞(AVB)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非创伤性心电监测法监测122例心肌梗死患者AVB的发生率及其对药物治疗反应、演变过程和最终预后。结果 122例AMI患者中20例发生AVB(16.4%)。17例发生于下/后心肌梗死者,3例发生于前壁/广泛前壁心肌梗死者。按AVB发生的不同时期分为早发组(发病8 h内,n=8)和晚发组(发病8 h后,n=12),晚发组并发症显著高于早发组(25﹪vs 83.3﹪,P<0.05);早发组对阿托品或山莨菪碱治疗反应较好(P<0.05);早发组Ⅲ度AVB 7例、Ⅱ度AVB 1例,持续时间短。晚发组Ⅰ度AVB 5例、Ⅱ度AVB 6例、Ⅲ度AVB 1例,持续时间长;早发组住院期间死亡1例、晚发组死亡5例,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AMI病人中下/后壁心肌梗死易并发AVB;8 h之内发生的AVB以Ⅲ度AVB为主,早期发生的AVB患者预后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