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 (AMI)者在住院过程中因排尿困难发生猝死者并不多见 ,现报告 1例于后。患者男 ,71岁。因咳嗽、痰多伴胸闷、气喘 1W ,拟诊慢性支气管炎再感染、冠心病入院。患者有慢性支气管炎 2 0余年、冠心病史 10年、前列腺增生 2年 ,曾多次住院。本次又因支气管感染气喘加重 ,夜间不能平卧并双下肢浮肿入院。住院第 2d上午气喘加重 ,心电图示 :心肌缺血、心内膜下心梗 ,准备转入CCU病房。中午病人上厕所排尿时突然神志不清 ,大汗淋漓 ,烦躁不安 ,心前区不适。心电图示Ⅱ、Ⅲ、aVF导呈心肌缺血改变。经抢救后心率、血压稳定 ,病… 相似文献
2.
DCG用于心律失常的诊断及其药物疗效观察 ,已广为应用 ,具有明确的可信性。本文报道 2例门诊病人常规行DCG检查 ,均在检查期间猝死。经回放证实为急性心肌梗死(AMI) ,发病前有心律失常 ,现分析如下。例 1 男 ,5 5岁。近期无明显心前区不适 ,自行来院检查。据家属口述 ,患者于夜间 1∶0 0左右上厕所后感心前区不适 ,后猝死。DCG显示 :从 8∶4 0佩带开始至 2 4∶0 0 ,均显示正常心电图 ,房性早搏 (PAS) 6次 ,至 1∶31后显示频发PAS172次 h ,短阵性心房颤动 (Af) ,房性心动过速 (AT)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交接区及室性… 相似文献
3.
例 1 男 ,71岁 ,主因喘憋 ,不能平卧 1W入院。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史10年 ,慢性支气管炎病史 2 0年 ,曾多次住院 ,本次又因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不能平卧并双下肢浮肿入院。入院诊断为冠心病、心衰 ,第 2d上午气喘加重 ,心电图示 :心肌缺血 ,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住院治疗 1W ,病情稳定患者自觉病已治好 ,要求下床排便 ,家属劝说无效 ,排大便后回到床上即喘憋、大汗、不能平卧 ,查体 :两肺布满哮鸣音 ,心率 12 0次 /min ,考虑为急性左心衰 ,积极抢救 ,无效死亡例 2 女 ,80岁。主因持续性胸骨后疼痛 6h入院。既往有冠心病史 10余年。… 相似文献
4.
1 临床资料 患者 ,男性 ,85岁 ,因心前区闷痛反复发作 10年 ,加重 3天于 2 0 0 0年 7月 16日入院。心电图提示V1~ 4 呈 QS型 ,ST段弓背向上抬高 ,V5~ 6及 、 a VLT波倒置 ,结合酶谱的动态演变 ,临床确诊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 ,常规给予抗凝、扩冠、缓解心绞痛等处理 ,症状缓解。但住院 10天后 ,反复出现室上性心动过速及夜间陈发性呼吸困难 ,经药物转律及按左心功能不全处理 ,病情逐渐康复 ,症状消失 ,心电图稳定 ,于 2 0 0 0年 10月 2 4日出院门诊治疗。出院第 2 0天上午 8时病人自行去温泉澡堂洗澡 ,期间历经浸泡、擦洗、淋浴 ,… 相似文献
5.
1病历摘要患者男,32岁。因“阵发性上腹痛1周,加重1d”于2007-01-03T10:00入北京航天总医院。患者1周前晨间锻炼时出现阵发性上腹痛,休息后缓解。入院前1d进晚餐时饮酒后再次出现腹痛,疼痛程度较首次为重,患者于凌晨4:13来院就诊。入院查体:T37.1℃,P90/min,R21/min,BP130/80mm Hg(1mm Hg=0.133kPa)。双肺呼吸音清,心率90/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型肥胖,腹软,无肌紧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水肿。腹部X线及腹部超声均提示肠胀气,胰腺因肠胀气干扰显示欠清,心电图未见异常表现。血常规、血淀粉酶、尿…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29岁,于情绪激动时出现胸闷、心悸、头晕伴全身出汗、口唇发绀、四肢厥冷来院急诊,平素体健。体检:BP10/6kPa(75/45mmHg),心界不大,心率约200次/min,律齐,无病理性杂音,两肺无殊。心电图检查(附图)示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即将50mg利多卡因加入25%葡萄糖50ml静脉注射,20min后转为窦性心律(附图略),上述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正常,X线胸片、B型二维超声诊断、脑电图均正常。临床诊断: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原因待查?嘱定期随访心电图。以后大约每隔40天查心电图1次,共计3次,均无室性期前收缩及其它心律失常发现。患者在佩带24h动态心电图期间,2次情绪激动后又出现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附图略),发作时间与日记情绪激动一致。后经大剂量谷维素治疗,随访1年,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未再发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细胞凋亡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时心肌细胞中的意义。方法 用末端原位标记(TUNEL)法、DNA电泳和电镜三种方法检测老年AMI猝死者和心脏正常的车祸死亡者心肌细胞的凋亡。结果 TUNEL法发现,猝死者梗死区的心肌细胞凋亡千分数老年组(663.00‰±117.12‰)明显高于正常对照(34.30‰±20.68‰)(P<0.001);心肌细胞凋亡千分数在冠脉1支病变者(514.28‰±165.12‰)<2支病变者(564.38‰±102.12‰)<3支病变者(668.25‰±127.19‰),虽然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均P<0.01),但三组之间比较则无统计学上的差别(均P>0.05);冠脉2~3支病变者梗死区的心肌细胞DNA电泳可见相差约180~220bp的阶梯片段;电镜发现猝死者梗死区内的心肌细胞核膜完整、染色质浓集、电子密度增加的凋亡特征,有的则出现核膜破裂、染色质溶解成碎屑的坏死现象。结论 细胞凋亡在老年AMI猝死者的心肌细胞死亡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各种心脏病都可导致猝死,心脏病猝死大多冠心病所引起,而心肌梗死是冠心病中最严重的一类,其病死率高,猝死多。现对我院1995年1月至2005年6月因急性心肌梗死住院发生猝死的回顾性分析,以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猝死的原因,并通过护理干预,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以减少或避免猝死等严重不良后果,降低死亡率。1一般资料1·1调查对象:按1999年WHO标准,根据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肌酶谱学或冠脉造影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而发生猝死的我院心内科住院患者,共32例,其中男23例,女9例,年龄42~76岁,平均年龄66·8岁。1·2猝死情况调查:(1)猝死原因及症状:严…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猝死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猝死与非猝死组患者年龄、性别、梗死部位、心功能状态、并发症、猝死因素及心电图表现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对SCD发生与季节、时间、AMI发病部位、时限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39例猝死患者中男女比为2.55;发病前有情绪应激18例(46.15%),有高血压、脑卒中史为16.15%和66.67%,梗死时有心衰46.15%,梗死时有低血压或休克35.90%,QRS低电压46.15%,室内传导阻滞17.95%,与未猝死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CD发生于秋季10例,冬季9例,多于春夏两季;SCD发生时间00:00~06:00 12例,06:00 ~12:00 15例,高于12:00~18:00和18:00~24:00两个时间段;AMI发病部位:前壁梗死17例,下壁梗死8例,前下壁复合梗死14例;SCD发生于AMI后第1天21例,第2~3天10例,第4~7天8例;6例发生于过度疲劳、饱餐及用力排便后.结论 恶性心律失常是SCD的主要致命性因素,而任何使交感神经兴奋、加重心脏负荷的事情都可成为诱因,包括情绪不稳、精神紧张、过度劳累、夜间突然起床、用力排便、饱餐、寒冷刺激等都能诱发猝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循证护理预防急性心肌梗死(AMI)者发生猝死的效果。方法将符合WHO诊断标准的120例AMI者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60例。B组施行AMI常规护理;A组进行循证,制定护理计划,实施干预措施。结果A组并发症和猝死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平均住院日较B组缩短(P〈0.01),干预措施的有效率高达96%。结论应用循证护理能降低AMI者死亡率,提高其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死猝死心肺复苏后溶栓治疗8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姜新红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2,11(2):173-17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猝死患心肺复苏成功后静脉溶栓治疗的可行性及其治疗效果。方法:对8例AMI猝死复苏成功后无明显机械损伤的患行静脉溶栓治疗。结果;8例猝死型心梗患溶栓后有7例(87.5%)梗死相关冠脉再通,存活。存活的7例患于长期随访中心功能,均有3级以上。结论:对AMI猝死患及时有效地复苏并在复苏成功后行静脉溶栓治疗是有效的,可以改善病人的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死伴束支阻滞及猝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简信照登】郭继鸿主编:您好!呈上疑难心电图1份。患者女,54岁,高血压10年,冠心病3年,因突发心前区不适伴气短入院。入院后心电图(图1):窦性心律,电轴左偏,偶见室早.胸导联可见ST-T改变。次日凌晨突发心前区压榨性疼痛,向左肩放射伴恶心呕吐,烦躁不安,记录的心电图(图2)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ST段抬高,一度房室阻滞伴室早二联律,经扩冠, 相似文献
14.
15.
为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心室复极异常与猝死的关系 ,找出心跳骤停的先兆。资料与方法 :将 6 2例 AMI患者分为两组 ,其中发生心脏骤停的 31例作为观察组 ,年龄 42~ 74岁 (平均 6 2岁 ) ,其中心电图证实为原发性心室颤动 2 1例 ,(9例心跳骤停发生在AMI后 8小时内 )余 10例无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对照组31例 ,年龄、梗死部位与观察组相似 ,但无心跳骤停。两组均测量 Q— T间期 ,应用 Bzzett′s公式计算较正的 Q— T间期(Q— Tc) ,如 Q— Tc间期 >44 0 ms为 Q— T间期延长。观察组测量猝死前最近一次心电图 ;对照组以急性期或… 相似文献
16.
例1,男,51岁,因“胸闷不适3h”就诊,BP160/80mmHg,心电图示:Ⅱ、Ⅲ、avF ST段水平压低0.5 mV,V1、V2 ST段抬高0.1mV,予硝酸甘油0.5mg含化,3min后症状缓解,主动离院,强行劝说留观,并予异舒吉静点。治疗过程中突发肢体抽搐意识丧失,心电监护示:室速,立即予200J非同步直流电复律成功。复查心电图:急性前壁心梗,行急诊PCI治疗,冠脉造影示:LAD中段完全闭塞,植入Firberd支架1枚,术后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17.
正1 病例资料患者,男,55岁,因阵发性胸闷7年,加重12 h急诊入院。患者7年前常于夜间睡眠时出现阵发性胸骨后憋闷感及心前区紧缩性疼痛,含服"速效救心丸"10~20 min可缓解。1个月前因上述症状再发就诊于我院,心电图示:V2-V5导联T波倒置(图1),肌钙蛋白I 0.07 ng/ml,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示右冠脉近段少许斑块影(图2),诊断为"冠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2级(高危组)"。次日患者拒绝其他检查,要求出院,出院后继续给予 相似文献
18.
沈桂芳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9):1576-1577
目的分析比较接受院前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不同结局的影响因素及其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2008年10月—2011年10月我站收治的AMI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将126例患者分为治疗无效组(包括死亡、病情恶化)和治疗有效组(包括病情稳定、症状缓解)进行分析,比较各组中性别组成、年龄结构、基础疾病(3个以上)、有无并发症、发病致救治时间。结果治疗有效组97例(其中病情稳定82例,病情缓解15例),治疗无效组29例(其中死亡5例、病情恶化24例),两组男女比例分别为74/23和22/7(P=0.84),中青年和老年人比例分别为治疗有效组为26/71,治疗无效组为2/27(P=0.04),合并有基础疾病者和无基础疾病者比例分别为25/72和23/6(P<0.01),存在并发症者和无并发症者分别为17/80和24/5(P<0.01),发病致救治的时间分别为(82.3±8.1)min和(172.5±32.6)min(P<0.01)。我站AMI抢救成功率为76.98%。结论高龄、存在基础疾病、早期出现并发症及就诊时间长短是AMI院外急救的成功危险因素,如能控制以上各因素,可提高AMI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足量应用倍他乐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及猝死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不同剂量倍他洛克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疗效及猝死率的影响。将242例AMI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治疗组)给予足量倍他乐克100~200mg/d,分2~4次口服(目标心率50~55次/分);B组(对照组)给予倍他乐克25~50mg/d,比较两组住院期间室性心律失常、梗死后心绞痛、再梗死、猝死及药物的毒副作用发生率。结果:住院期间A组室性心律失常、梗死后心绞痛、再梗死、猝死率均低于B组(P<0.05)。治疗组仅3例出现一过性低血压、头昏等副作用。结论:早期足量应用倍他洛克可以提高对AMI患者的疗效、降低猝死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死猝死者心肌细胞凋亡与Bcl-2和Bax基因蛋白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凤兰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3,11(1):1-4
目的 探讨Bcl 2和Bax基因蛋白在冠心病心脏性猝死 (SCD)者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为冠心病生物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用凋亡原位末端标记检测 (TUNEL)法检测 16例SCD者和 10例心脏正常其它原因死亡者心肌细胞凋亡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cl 2和Bax基因蛋白在心肌细胞中表达水平 ,并探讨其相互关系。 结果 SCD者梗死区心肌细胞凋亡数 (5 4 6 87± 132 10 )个 /10 0 0个 (2 18~ 794个 10 0 0个 )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36 5 2± 2 1 86 )个 /10 0 0 (12~ 87个 10 0 0个 ) (P <0 0 5 ) ;SCD猝死者梗死区心肌细胞中Bax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数为(4 2 3 6 3± 12 8 76 )个 10 0 0个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16 2 0± 2 4 72 )个 10 0 0 (P <0 0 5 ) ,且与梗死区心肌细胞凋亡数成明显的正相关性 (P <0 0 5 ) ;Bcl 2蛋白表达阳性细胞为 (35 35± 4 1 4 6 ) /10 0 0个 ,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10 1 10±72 2 4 )个 10 0 0个 (P<0 0 5 ) ,且与梗死区心肌细胞凋亡数呈明显负相关 (P <0 0 5 ) ;梗死区心肌细胞内Bax与Bcl 2蛋白表达数之间呈明显的负相关 (P <0 0 5 )。不同支数冠状动脉病变猝死者梗死区心肌细胞的凋亡数 1支者(4 13 38± 14 5 88)个 10 0 0个 ,2支者 (6 5 8 37± 95 15 )个 /10 0 0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