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1 毫秒
1.
稳心颗粒治疗老年心律失常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步长稳心颗粒治疗老年心律失常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2例经心电图检查证实有心律失常的老年病人,服用步长稳心颗粒4周,观察服药前后临床症状及心电图变化.结果服药4周后,62例病人临床总有效率达70.96%.房性、室性早搏明显减少,对窦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改善不明显.结论步长稳心颗粒可明显改善老年心律失常病人的临床症状,对自律性增高的房性、室性期前收缩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风险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2019年8月因冠心病于我院接受PCI的186例老年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老年冠心病病人PCI术后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纳入筛选出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对模型的预测性及准确度进行验证。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心电图J波、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0级、KillipⅣ级及发病至PCI时间是老年冠心病病人PCI术后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均与老年冠心病病人PCI术后并发室性心律失常高度相关。基于糖尿病、心电图J波、冠状动脉多支病变、TIMI血流分级0级、KillipⅣ级及发病至PCI时间6项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老年冠心病病人PCI术后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列线图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验证,预测值同实测值基本一致,说明本研究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使用Bootstrap内部验证法对该列线图模型进行验证,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816[95%CI(0.787,0.845)],说明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精准度和区分度。结论老年冠心病病人PCI术后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较高,糖尿病、心电图J波、冠状动脉多支病变、TIMI血流分级0级、KillipⅣ级及发病至PCI时间是老年冠心病病人PCI术后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关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建立能够提高对老年冠心病病人PCI术后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诊断效能,对临床制定相关防治措施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老年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病人的 QT离散度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选择 32例老年健康人和 90例老年高血压病人进行体表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查 ,作 QT离散度测定。结果  (1 )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组的 QT离散度明显大于健康对照组及高血压非左室肥厚组。 (2 )高血压伴心律失常组的 QT离散度明显大于健康对照组及高血压非心律失常组。 (3)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组其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 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病人的 QT离散度明显增高 ,其心律失常发生率也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减少用药量,寻求综合性方法治疗老年心律失常。方法 对我院50例老年心律失常病人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25例增加康复训练,另25例对照分析单纯药物治疗。结果 康复组病人心律失常有改善;但当有些康复项目是费力时(或憋气活动),动态心电图中有S—T段下移和T波的改变。结论 提示老年心律失常可能与缺氧有关,康复训练能增加血循环,改善心肌缺氧状态。但需要选择适宜的康复类型。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是引起心律失常的首要病因.然而目前的研究发现,在老年病人中高血压所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并不低.有关资料表明,老年高血压组较正常对照组有较高的总房性、室性心律失常及短阵房性心动过速或心房颤动和Lown氏分级≥3级室性心律失常[1],而且老年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者(Left VentricularHypertrophv,LVH),其总房性心律失常和Lown氏分级≥3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不伴LVH者,提示老年高血压LVH与心律失常的发生密切相关[2,3].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血清胱抑素C、hs-CRP预测老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衰)病人预后的效能.方法 收集2016年12月至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96例老年心律失常心衰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后出院随访12个月病人生存情况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比较2组血清胱抑素C、hs-CRP水平,并绘制ROC曲线分析胱抑素C、hs-CRP对老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心律变异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观察组5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对照组40例进行全程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进行心率变异性(HRV)时域指标(SDNN、SDANN、PNN50三角指数)分析。结果: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心率变异时域指标SDNN、SDANN、PNN50及三角指数低于正常人(P<0.01),同时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却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心率变异性越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就越高。  相似文献   

8.
本文选择非体力劳动老年前期与老年病人500例,先做12导联心电图(12导ECG),然后进行24小时动态遥测心电图(遥测ECG)监护,借以比较50岁以上老年前期与老年病人心律失常的检出情况,并就其性质及临床意义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老年冠心病病人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2016年10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436例老年冠心病病人,经24 h心电图、十二导联心电图等检查共87例病人被确定为心律失常。分析冠心病病人发生心律失常的性别、年龄、病程,是否进行过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或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PCI)、是否存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心病类型、是否存在糖尿病、是否存在高血压、是否存在心脏扩大、是否合并抑郁症、吸烟史,并对冠心病病人发生心律失常的多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年龄70岁、CABG治疗、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存在吸烟史的病人发生心律失常的人数,显著多于年龄≤70岁、PCI治疗、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绞痛、无糖尿病、无吸烟史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治疗方式、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心病类型、合并糖尿病、存在吸烟史是老年冠心病病人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治疗方式、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糖尿病、冠心病类型、伴有吸烟史是冠心病病人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老年人高血压病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本文分析了230例老年高血压病病人各种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以及相关因素,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缓慢心律失常诱发迷走神经反射的危险因素及右室心尖部起搏对其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0月—2015年11月老年缓慢心律失常诱发迷走神经反射病人114例的临床资料,观察前给予病人右室心尖部起搏,运用Logistic分析老年缓慢心律失常诱发迷走神经反射的相关危险因素,同时对发生迷走神经反射病人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老年缓慢心律失常诱发迷走神经反射病人心率下降至45.67次/min±5.74次/min,血压下降至(76.34±7.90)/(36.75±7.40)mmHg,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动过缓占45.73%,窦性停搏占7.45%,缓慢心房颤动占8.43%,结性逸搏心率占14.56%,房室传导阻滞占34.34%。心电图表现ST段压低占15.56%,ST段抬高占3.45%,出现精神淡漠、出汗、胸闷等临床表现。经过Logistic分析发现,老年缓慢心律失常诱发迷走神经反射的危险因素为年龄、既往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留置鞘管、压迫止血时间延长。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鞘管留置时间及压迫止血时间是诱发迷走神经反射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快速右室心尖部起搏、静脉补液、扩充血容量、静脉注射多巴胺、阿托品等及时处理,病人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控制,且治疗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右室心尖部起搏对老年缓慢心律失常诱发迷走神经反射病人房性心律失常的抑制作用疗效明显,为临床起搏位点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紧张环境对CCU病房病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紧张环境对CCU病房病人的影响。方法 对CCU病房20例住院病人在抢救其他死亡病人时的心率及心律失常以及各种突发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在前述紧张环境下90%病人心率升高,30%病人出现心律失常,15%病人出现心绞痛,1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在抢救现场因突然发生室颤死亡。结论 紧张环境河造成病人心律失常甚至致死性心血管事件发生。CCU病房现状应予改进。  相似文献   

13.
稳心颗粒治疗老年心律失常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治疗老年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90例经心电图证实有心律失常的老年病人随机分为稳心颗粒组(治疗组,60例)与普罗帕酮(心律平)组(对照组,30例),治疗4周。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缓解总有效率90.2%,房性早搏总有效率为71.7%,对室性早搏的总有效率为81.7%。且治疗组临床症状缓解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稳心颗粒可明显改善老年心律失常病人的临床症状,对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卡维地洛联合美托洛尔对老年高血压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病人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88例高血压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病人,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治疗。比较两组病人临床疗效,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hs-CRP水平,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舒张压、收缩压、室性心律失常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s-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2,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病人采用卡维地洛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能有效改善病人舒张压、收缩压、室性心律失常及hs-CRP,临床疗效良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12导联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对老年冠心病病人无症状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昆山市第四人民医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病人86例,均给予常规心电图及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种诊断方式检测无症状心肌缺血及各类型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并观察心肌缺血发作时间分布情况。结果 12导联动态心电图的无症状心肌缺血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症状、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作频率最高时间均为06:00~12:00,其次为12:00~18:00。12导联动态心电图的室性心律失常和房性心律失常的期前收缩二、三联律及成对期前收缩、短阵室上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检出率均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12导联动态心电图相比于常规心电图对老年冠心病病人无症状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检测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6.
200439 1350例老年病人心电图分析丁应锷等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3):160,1982 该组心电图有异常改变者1103例,占81.71%,其中心律失常居首位(59.90%),以过早搏动窦性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老年心悸病人的动态心电图改变。方法 通过动态心电图分析老年心悸病人(310例)及对照组(99例)与心律失常及心率变异性之间的关系。结果心悸组SDNN及SDANN值降低(P〈0.05),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检查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律失常与心率变异性时域测值关系显示rMSSD增高,SDNN、SDANN降低(P〈0.01或P〈0.05)。结论 心悸本身并无特异性,但往往提示可能存在心律失常或神经官能症。  相似文献   

18.
老年高血压病与室性心律失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老年人高血压病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本文分析了230例老年高血压病病人各种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以及相关因素,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对象和分组老年高血压病组:230例,按WHO诊断标准,收缩压≥21.3kPa或(和)舒张压≥12.6kP...  相似文献   

19.
稳心颗粒与美托洛尔联用治疗老年心律失常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与美托洛尔(倍他乐克)联用治疗老年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将130例老年心律失常病人随机分为稳心颗粒加倍他乐克组(A组)、稳心颗粒组(B组)、倍他乐克(C组),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心律失常改善情况。结果3组临床症状疗效接近,A组心电图总有效率为94.0%,与B组、C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心颗粒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老年室性和室上性早搏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与倍他乐克联用可提高疗效,减少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本文观察了45例心肌梗塞病人血糖水平的变化,发现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易合并高血糖,而血糖高的心肌梗塞病人的心律失常发生率较血糖正常组高。提示血糖增高可以预测心肌梗塞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