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检测伴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nevoid basal cell carcinoma syndrome,NBCCS)牙源性角化囊性瘤(keratocystic odontogenic tumor,KCOT)中是否存在PTCH2基因的异常.方法:收集15例NBCCS相关的KCOT患者的新鲜病变组织和外周血标本,提取DNA,采用PCR直接测序法进行PTCH2的突变分析.结果:发现2例尚未报道的错义突变(c.323 T>C,c.1319 C>T),分别引起1个氨基酸的改变,另发现9处PTCH2的多态性位点,其中3处为尚未报道的新位点.结论:虽然在NBCCS患者中PTCH2突变不如PTCH1突变频发,但少数NBCCS相关的KCOT患者可发生PTCH2的胚系突变,其病理学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国人颅内海绵状血管瘤(ICCA)CCM1基因8号外显子基因突变的情况。方法收集21例ICCA患者及30例正常健康人外周静脉血,进行DNA抽提、PCR扩增8号外显子后直接测序,并与GenBank比较。结果1例ICCA患者8号外显子在相当于CCM1基因第704、705位碱基G和A之间插入碱基T(704irksT),产生移码效应,使得编码的KRIT1蛋白氨基酸序列在第246位出现终止密码子TAA,肽链合成提前终止。其余检测均无异常。结论国人ICCA患者8号外显子存在CCM1基因的突变,新发现的8号外显子704insT插入突变导致编码的KRIT1蛋白功能缺失,与ICCA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卵巢癌患者BRCA1和BRCA2编码区基因突变频率及位点多态性。方法采用多重PCR技术,对107例卵巢癌患者行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基因BRCA1/2检测,对突变位点进行分析,检测有无单碱基突变、小片段插入及缺失突变以及突变的致病性,计算致病性突变频率,并分析突变基因与肿瘤免疫组化特征的关系。结果 107例患者中共发现BRCA1致病性突变7例,BRCA2致病性突变2例,均为错义杂合突变,总突变率为8.42%。而可能良性突变或意义不明突变共7例,大部分致病性突变为杂合移码突变(n=6),而无义杂合突变3例(2例BRCA2致病性突变均为无义杂合突变),无单碱基突变;携带BRCA1/2基因致病性突变患者的肿瘤标记物表达多为阳性,该基因突变与卵巢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糖类抗原125(CA125)及Ki67的表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癌患者BRCA1/2基因移码突变导致蛋白的翻译提前终止,增加了癌症风险,而突变位点的多态性与卵巢癌免疫指标的表达密切相关,可能是介导肿瘤恶性进展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帕金森病是主要由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缺失所导致的一种常见疾病。已在退行性早发性帕金森病的家族中发现,除parkin和DJ-1基因之外的PTEN诱导激酶(PINK1)基因突变。在177例发病年龄≤60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帕金森病家族成员(主要来自欧洲)中筛查parkin和PINK1基因突变。在7个不相关的家族中,鉴定出10个致病性PINK1突变(5个错义突变、2个无义突变和3个移码缺失突变),其中的8个为新发现的突变,所有突变均呈纯合或复合杂合状态。有趣的是,在1个有2种不同突变的家族中观察到拟显性遗传。12例PINK1突变患者和114例parkin突变患者的临…  相似文献   

5.
Pan GZ  Liu WL  Hu DY  Xie WL  Zhu TG  Li L  Li CL  Bian H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42):2998-3001
目的 研究中国家族性及散发性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的致病基因突变位点的异同。方法 对10个家系中36例HCM患者及50例散发的HCM患者进行B肌球蛋白重链(MYH7)、肌钙蛋白T(TNNT2)及肌球结合蛋白C(MYBPC3)扫描,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测序。结果家族性HCM患者中,3个家系的13例HCM患者发现MYH7错义突变,分别为18号外显子发生G12601A突变(Arg663His)、23号外显子发生G15373A突变(Glu924Lys)、20号外显子发生T13659C突变(Ile736Thr),散发的50例HCM患者中,有1例发现MYH7的20号外显子上T13659C突变。所有HCM患者均未发现TNNT2基因突变。家族性HCM患者中有2个家系共4例发现MYBPC3基因突变:2例为18号外显子上的Arg502Trp、2例为13号外显子碱基插入突变,即在7425~7426间插入CGGCA,导致Arg346fs移码突变;50例散发性HCM患者中未发现此基因突变。结论 MYH7和MYBPC3可能为我国家族性HCM的主要致病基因之一,而我国散发性HCM患者MYH7和MYBPC3基因突变率低;TNNT2可能不是我国HCM患者的主要致病基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4个Currarino综合征(CS)家系中患者的临床表型与遗传学特点。方法 纳入4个CS家系5例患者,收集先证者病历并分析其临床表型特点,完善家属相关检查。采集先证者及其父母的外周血样本提取DNA,通过高通量测序及Sanger测序验证检测MNX1基因致病突变,回顾分析既往携带相同点突变或近似缺失的CS患者临床信息。结果 临床表型分析显示4个CS家系的先证者中3例为散发性病例,1例为家族性病例,家族性病例的母亲也确诊为CS,临床分型5例患者中3例为完全型,2例为轻型,所有患者均有骶骨畸形和肛门直肠畸形表现。高通量测序检出3种来自不同家系的MNX1基因致病突变,包括1个错义突变(p.R293W)为母源性遗传、1个移码突变(p.R19Tfs*37)为父源性遗传和1个位于染色体7q36区域的拷贝数缺失(0.219 Mb)为新发突变。另有1个家系虽未检出MNX1基因致病突变,但检出1个SHH基因的错义突变(p.R163H)。家族性病例中检出的MNX1基因错义突变p.R293W位于高度保守的同源异形盒结构域内。回顾既往CS病例发现移码突变为热点突变,曾在8个CS病例中被报道。结论 4个C...  相似文献   

7.
《右江医学》2017,(3):269-273
目的对一例进行性对称性红斑角化症(Progressive symmetric erythrokeratodermia,PSEK)患者GJB2、GJB3、GJB4、GJB6、GJA1及SERPINB7基因突变进行检测。方法采用聚合酶反应(PCR)扩增GJB2、GJB3、GJB4、GJB6、GJA1及SERPINB基因所有的外显子及其邻近的剪切点并进行直接测序。结果 PSEK患者的GJB2基因存在杂合突变,核苷酸序列第608位发生错义突变,碱基由T突变成C,GJB2基因编码的蛋白第203位的异亮氨酸转换成苏氨酸突变;GJB3、GJB4、GJA1、GJB6及SERPINB基因未发现突变;患者家庭成员未发现GJB2基因突变。结论 GJB2基因突变可能是该例PSEK患者的致病基因。  相似文献   

8.
Gu F  Shi Y  Deng J  Jin Z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20):1401-1405
目的 探讨并检测先天性尿崩症患者精氨酸加压素受体 2 (AVPR2 )基因突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临床诊断为先天性尿崩症的 7例患者及 2 4名亲属的血液样本 ,提取基因组DNA ,通过PCR扩增AVPR2基因的 6个片断 ,用单链构象多肽性 (SSCP)进行基因突变的筛查 ,再对异常条带进行DNA测序证实基因的突变。结果 在 7例先天性尿崩症的患者中 ,发现 6例患者存在 5种类型共8个AVPR2的突变点 ,2例患者有AVPR2基因的双点突变 ,其余为单突变点 ,1例患者的母亲为AVPR2基因突变的携带者。其中 4个突变点国际尚未报道 ,它们分别是 :G 4 6 9 4 93del 2 4 ,G 5 4 1insT ,G 4 6 2delC和G 935T >C ,分别导致AVPR2受体蛋白A37 L4 4del(缺失突变 ) ,A6 1G 190X(插入移码突变 ,无义突变 ) ,P34R 36X(缺失移码突变和无义突变 ) ,C192R(错义突变 )。结论 发现了 4种新的AVPR2基因突变类型。采用PCR SSCP的方法可以对尿崩症的患者进行基因突变的粗筛 ,最后经过DNA测序可以做出基因突变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牙源性角化囊性瘤(keratocystic odontogenic tumour, KCOT)中PTCH1基因突变与上皮细胞中bcl 2、丝聚合蛋白和兜甲蛋白表达的关系,探讨PTCH1基因突变对肿瘤上皮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PCR直接测序法筛选出有PTCH1基因突变的KCOT患者及无突变者各20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上皮细胞增殖相关蛋白bcl 2、丝聚合蛋白、兜甲蛋白在KCOT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20例PTCH1基因发生突变的KCOT患者中,bcl 2强阳性12例(12/20, 60%)、中度阳性4例(4/20, 20%)、弱阳性4例(4/20, 20%),非突变组中强阳性4例(4/20, 20%)、弱阳性10例(10/20, 50%)、阴性6例(6/20, 30%),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72, P=0.001)。丝聚合蛋白表达于上皮浅层1~4层细胞,突变组中丝聚合蛋白表达弱阳性11例(11/20, 55%)、阴性9例(9/20, 45%),未见强阳性和中度阳性表达,非突变组中丝聚合蛋白表达中度阳性6例(6/20, 30%)、弱阳性8例(8/20, 40%)、阴性6例(6/20, 30%),无强阳性表达病例,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82,P=0.48)。兜甲蛋白在突变组和非突变组KCOT衬里上皮细胞全层均呈阳性表达,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TCH1基因突变与KCOT肿瘤上皮细胞中bcl 2蛋白的表达水平相关,提示PTCH1基因突变可能促进肿瘤上皮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相似文献   

10.
单羧酸转运蛋白8(MCT8)是一种甲状腺素转运蛋白,其编码基因定位于X染色体上。在无亲缘关系的5例男性患儿中,对MCT8基因的突变是否为严重精神运动迟缓症及血清三碘甲腺氨酸(T3)浓度升高的原因进行了调查。MCT8基因编码序列的分析是采用PCR法和对其6个外显子的直接测序而进行。在其中2例患者中发现了长度分别为2.4kb和24kb的基因缺失,而在另3例患者中证实了3组错义突变,即Ala150Val,Arg171终止密码子,Leu397Pro。由此表明这一新发现的X连锁精神运动性迟缓症的发生是由于T3进入神经元的通道MCT8表达缺失,继而造成T3功能及代谢障碍所…  相似文献   

11.
背景: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病(DSH,M IM127400)是常染色体显性色素异常遗传性皮肤病。最近已证实致病突变位于编码1个R NA合成酶的双链R N A特异性腺苷脱氨酶(D SR AD)基因。目的:明确中国DSH患者D SR AD的基因突变位点。方法:对3例无亲缘关系的中国DSH患者的DSR A D基因进行突变检测。其中2例患者有家族史。扩增所有的编码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并测序。结果:3例患者均为D SR AD杂合子突变,包括1个无义突变、1个移码突变和1个错义突变。结论:在这些中国D SH患者的DSRA D基因上发现2个新突变c.3169delC(L1057fs)和C.3247C…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7个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家系进行基因突变分析。方法:应用RT—PCR技术。对7个患者的ABCD1基因编码区,分4个片段进行扩增并对PCR产物直接测序。应用PCR-限制性酶切或DNA测序等方法分析相应的基因组DNA,进一步确证ABCD1的突变位点。结果:在7名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患者的ABCD1基因上,存在6个不同的碱基置换(709C〉A、807G〉A、1161C〉T、2065C〉T、2113T〉C和2235C〉T)、1个碱基缺失(1801delAG)和1个碱基插入(1126insGCCATCG),分别造成5个错义突变(A141T、R259W、P560L、L576P和R617C)、2个移码突变(fs I246和fs E471)和1个无义突变(S108X)。结论:在中国人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患者中发现4个新的ABCD1基因突变。即S108X、fs I246、R259W和L576P突变。不同家系具有不同的突变位点,且突变类型和表型之间无特殊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16例经典型Fabry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基因突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中国人经典型Fabry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并进行致病基因突变分析以提高国内对Fabry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对16例无血缘关系、经外周血白细胞α-半乳糖苷酶A活性检测确诊的Fabry病男性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总结分析;提取患者外周血DNA,对α-乳糖苷酶A基因(GLA基因)的每个外显子及旁侧内含子序列进行PCR产物直接测序;对所发现的新突变进行保守性分析及群体筛查以确定其致病性.结果 16例患者年龄为11-40岁,均具有Fabry病的典型特征,从发病到确诊拖延4~30年.在16例先证者中检测到14个突变,其中错义突变11个、无义突变1个、单碱基缺失1个、剪接位点突变1个,其中8个为新突变(c.119 C>A、c.275 A>T、c.520T>C、c.547G>C、c.647A>G、c.929T>G、c.1045T>A、IVS1-1G>A).群体酶切筛查均未发现有与患者相同的突变.新的错义突变在不同物种GLA基因中均具高度保守性.结论 Fabry病在国内的误诊率高;中国人GLA基因突变无突变热点;基因突变检测是诊断Fabry病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肺腺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第18、19、21外显子基因突变频率和类型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90例肺腺癌患者肿瘤组织石蜡包埋标本,提取DNA,聚合酶链反应扩增EGFR外显子18、19、21序列,进行基因测序分析,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分析EGFR基因突变频率和类型以及临床特点。结果 90例肺腺癌组织中未检测到18外显子突变;检测到19外显子突变11例(12.2%),其中碱基缺失突变10例,包括2 235核苷酸到2 249核苷酸缺失3例,2 240核苷酸到2 248核苷酸缺失1例,2 240核苷酸到2 253核苷酸缺失2例,2 240核苷酸到2 257核苷酸缺失3例,1例同时检测到2 240核苷酸到2 248核苷酸和2 251核苷酸到2 262核苷酸2个片段碱基的缺失,另1例为P741L错义突变;21外显子突变18例(20.0%),表现为碱基的替换突变,其中14例为L858R,L858M、A722V、K875R、Q787Q各1例。不同性别、年龄、肿瘤直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者之间比较,EGFR基因19、21外显子突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腺癌肿瘤组织中EGFR外显子突变热点集中在19、21外显子,不同外显子的突变频率和类型不同;EGFR基因突变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直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特征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Lu CX  Gao X  Wang JW  Zhang M  Zhu HW  Sun J  Xiao JF  Yang W  Zhao XL  Qi Z  Zhang X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42):2971-2976
目的 了解河北地区苯丙酮尿症(PKU)患者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突变情况,分析该地区PAH基因的突变谱及突变特点.方法 联合应用PAH基因全部外显子及外显子-内含子交界区扩增测序和多重连接依赖式探针扩增(MLPA)方法,对2007年9月至2009年7月就诊的55例来自河北地区的PKU患者进行PAH基因点突变和拷贝数改变的检测.对发现大片段缺失的个体,用跨越断裂位点(Gap) -PCR-测序方法确定断裂点精确位置.结果 110个PAH等位基因中检出突变等位基因108个,突变检出率为98.2%.共发现PAH基因突变41种,涉及11个外显子,包括错义突变24种、无义突变7种、剪接位点突变7种、小的缺失1种和大片段缺失2种,其中4种错义突变(p.Pro147ku,p.Gly289Arg,p.Phe392Ser,p.Ile421Thr)和2种大片段缺失突变(- 4163_ - 406del和- 1932_+ 3402del)为国际首次报道.55例患者中以下3种突变所占比例最高:p.Arg243Gln(12.7%)、c.611A >G(11.8%)和c.1197A >T(9.1%).结论 中国河北地区PKU患者中PAH基因的突变分布广泛;突变类型大部分为单碱基替换,但是大片段缺失也占一定比例.  相似文献   

16.
毛囊角化病ATP2A2基因突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中国汉族人毛囊角化病ATP2A2基因突变。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患者和健康对照个体ATP2A2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并进行DNA测序,以100例无亲缘关系的正常人作对照。结果在3例患者中共发现3个突变,包括2个移码突变(1922insG、2900insT)、1个错义突变(1031G→A),其中1031G→A为重复突变。在100例正常对照中均未发现上述突变。结论移码突变(1922insG、2900insT)和错义突变(1031G→A)可影响ATP2A2基因转录和翻译产物,从而引起3例患者的发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COL7A1基因在营养不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中突变的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 收集14例营养不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家系,皮肤活检进行常规组织病理、免疫荧光及电镜检查,采集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进行COL7A1基因突变筛查。结果 显性遗传型中的3个家系为COL7A1基因错义突变所致,泛发性隐性遗传型中4个家系结合了两个提前终止密码子突变,另外3个结合一个提前终止密码子和剪切位点或甘氨酸错义突变,3个局限性隐性遗传型家系则由提前终止密码子和错义突变引起。结论 显性遗传型由甘氨酸错义突变所致,隐性遗传型则包括无义突变、剪切位点突变、插入或缺失突变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弹性纤维假黄瘤患者的ABCC6基因突变进行检测,为进一步开展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患者和健康对照个体ABCC6基因的全部外显子,直接测序法进行DNA测序,100例无亲缘关系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在1例散发患者中检测到1个错义突变(3940C→T),导致其编码蛋白第1314位精氨酸变成色氨酸(R1314W)。其他无亲缘关系的正常对照均未发现该突变。结论该错义突变可影响基因转录和翻译产物,是ABCC6基因的特异性突变。  相似文献   

19.
低龄大肠癌患者MSH2和MLH1基因的变异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Wang YP  Zhang JN  Li JT  Zhou JN  Zhang XM  Zhu M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5):1326-1330
目的 探讨错配修复基因MSH2、MLH1功能和结构改变在低龄大肠癌患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配对提取 4 2例低龄 (<5 0岁 )大肠癌患者的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DNA ,在错配修复基因功能状态分析的基础上 ,对伴有微卫星DNA不稳定 (MSI+ )患者 ,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DHPLC)、DNA序列分析技术及定量多重PCR技术系统分析MSH2、MLH1基因的微小突变和大片段DNA缺失。结果  2 2 / 4 2 (5 2 .4 % )的患者肿瘤细胞检出MSI+ ,其中 10 / 4 2为高度不稳定 (MSI+ H) ,12 / 4 2低度不稳定 (MSI+ L)。对MSI+ 患者的进一步突变分析揭示 ,在 9例患者存在MSH2、MLH1基因的 8个位点遗传性单个碱基的改变 ,其中 3/ 8为新发现的点突变 ,5 / 8为基因的多态位点 ;在 2例存在MSI+ H的肿瘤组织检出MSH2基因大片段DNA(exon 1 6 )缺失或MLH1基因的错义突变Met2 4 2Ile。结论 中国人低龄大肠癌患者中MSH2、MLH1基因的遗传性和体细胞性突变为频发事件。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石蜡包埋人胰腺癌组织中DPC4/SMAD4/MADH4基因的改变。方法用PCR-SSCP、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46例石蜡包埋人胰腺癌组织中DPC4基因改变情况,用原位杂交(ISH)、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56例石蜡包埋人胰腺癌组织DPC4的mRNA、SMAD4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胰腺癌DPC4基因第1、2、3、4、8、11外显子的纯合性缺失率为28.26%,突变率为21.74%,测序显示有3例无义突变,5例错义突变,1例插入、缺失及错义突变,1例插入突变。ISH、IHC显示胰腺癌DPC4/SMAD4阳性率分别为53.57%、58.93%,而对应正常胰腺阳性率分别为91.07%、89.29%。统计学分析表明胰腺癌与正常胰腺有显著性差异(P<0.05)。32例胰腺癌进行了PCR-SSCP、测序、ISH和IHC实验,四者结果一致者28例,符合率为87.50%,其中基因改变与ISH符合率为87.50%,基因改变与IHC符合率为96.88%。56例胰腺癌的ISH与IHC符合率为91.07%,统计学分析显示上述三组阳性率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人胰腺癌纯合性缺失和突变是DPC4失活的主要机制,胰腺癌与正常胰腺相比,SMAD4表达明显下降,DPC4作为一种抑癌基因,其改变可能为胰腺癌的重要分子事件,在胰腺癌的形成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