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46例医院真菌感染的特点及其耐药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146例传染病患者医院真菌感染的特点及药敏情况。方法对2003—2005年传染病住院患者中的真菌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医院真菌感染率从2003的1.16%上升到2005年的1.62%。感染的部位以消化道、口腔为主,分别占39.04%、32.88%。被检出真菌有19种,以白色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为主,分别占37.67%、26.71%,对抗真菌药物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氟康唑敏感,但敏感率在下降,对咪康唑、益康唑、酮康唑耐药率较高。感染的发生与病情危重、免疫功能紊乱、老龄化、使用广谱抗菌药物,以及各种侵入性诊疗技术等因素相关。结论真菌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真菌的耐药性也逐渐增多。对各种危险因素采取综合措施.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骨伤科医院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为减少医院真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2001年1月~2003年5月出院患者真菌培养阳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3例骨伤科真菌感染患者以白色念珠菌感染居多,占53.5%;所有患者均使用过抗菌药物,主要是第三代头孢菌素和喹诺酮类,累计使用种类多、时间长且多为联合用药;抗真菌治疗不规范。结论 医院真菌感染主要危害因素是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临床医生应重视早期病原学检查,合理选用抗菌药物;规范抗真菌治疗方法,同时注意加强营养和支持疗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调查真菌感染发病原因,控制真菌感染的发生。方法:从2001年10月1日~2002年5月31日对我院妇科住院病人真菌感染目标监控,建立调查表格,发生医院真菌感染者逐一填表登记,而后总结分析。结果:监测期间共发生38例医院真菌感染,其中肠道真菌感染35例,均使用过广谱抗菌药物,肠道真菌感染者中85.71%(30/35)的病例使用过头孢三嗪。结论:广谱抗菌药物的大量应用,是导致医院真菌感染的主要原因,在女性病人中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三嗪,容易发生肠道菌群失调。而及时停用相关的抗菌药物和使用氟康唑抗真菌治疗,能短期内控制肠道真菌感染。  相似文献   

4.
医院内真菌感染81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邓乃梅  马晓鸥 《齐鲁医学杂志》2005,20(6):518-519,521
①目的探讨医院内真菌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常见菌种和临床特点。②方法对我院2003年6月~2004年6月发生真菌感染的81例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③结果医院内真菌感染81例病人中泌尿道感染28例(34.57%),下呼吸道感染25例(30.86%),肠道感染10例(12.34%),上呼吸道感染9例(11.11%),其他9例(11.11%)。白色念珠菌感染62例(76.54%),光滑念珠菌感染12例(14.81%),其他真菌感染7例(8.64%)。医院内真菌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主要为高龄病人,存在的基础疾病,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的不合理应用,长期使用侵入性操作如留置尿管和气管插管,化疗和免疫抑制剂的使用。④结论近年医院内真菌感染患病率明显增加,以泌尿道和呼吸道感染为主,感染菌株以白色念珠菌最常见。因此,要高度重视医院内真菌感染的发生,规范抗生素应用,重视病原学监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本医院感染(NI)的现况,以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抽检300例住院患进行医院感染现况调查。结果:医院感染发生率为8,67%,其中呼吸道感染占53,85%,泌尿道感染占19、23%.胃肠道感染占11.54%。ICU、血液科、神经内科等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为大肠埃希氏菌,合并真菌感染7例。术后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偏高,为76,67%。结论:高危科室应该作为NI监控的重点。加强对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及管理,用于预防应严格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医院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为减少医院真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年1月~2004年7月出院患者真菌培养阳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7例医院深部真菌感染患者平均年龄63.1岁。均有基础疾病。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多占44.12%;真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居多,占44.07%;多发生于老年人(≥60岁),占63.16%。所有患者均使用过抗菌药物。主要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累计使用种类多,时间长,而且多为联合应用。结论医院深部感染主要危险因素是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临床医生应重视早期病原学检查,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泌尿外科术后院内感染具体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2月我院泌尿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83例,对所有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几率情况、发生感染的部位、致病菌情况和院内感染发生的主要原因。结果:经过研究后发现,83例患者17例发生院内感染情况,院内感染发生的几率为20.48%。在17例患者中,4例发生尿道感染情况,所占的比例为4.82%;6例发生手术切口感染情况,所占的比例为7.23%;5例发生胃肠道感染情况,所占的比例为6.02%;2例发生其他情况感染,所占的比例为2.41%。致病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感染、真菌感染、克雷伯杆菌感染、阴沟肠杆菌感染。在发生院内感染原因方面主要有留置尿管、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尿潴留情况的发生和其他原因。结论:泌尿外科发生院内感染的情况极为常见的一种情况,因此在临床中医生需要对上述情况进行严密的观察。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医院内真菌感染在迅速增加。真菌感染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新的广谱高效抗菌药物不断出现,以及不合理使用现象的增加,继发真菌感染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为探讨我院院内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诱发感染的危险因素,提高对医院内真菌感染的认识,对预防和治疗院内真菌感染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加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减少继发真菌感染提供依据,我们对2002年4月-2003年12月出院患者中真菌感染病例进行观察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医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常见菌种、好发部位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2001年6月-2005年6月160例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白色念珠菌是主要的致病菌.占88.5%;其次为曲霉菌,占5.8%、感染部位以肺部为主.占81.9%;再次为口腔念珠菌感染.占8.8%.患者年龄、住院天数、原发基础病、原有其他医院感染、致死性疾病、抗生素的联合应用是医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呼吸系统疾患临床上使用抗菌药物发生继发性真菌感染的病例,探讨分析防止抗菌药物发生继发性真菌感染的措施。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2年4月在呼吸内科住院的34例下呼吸道感染应用抗菌药物之后发生继发性真菌感染的患者作为本次临床观察的研究对象,采取适宜的药物治疗措施之后,观察结果。结果 34例患者发生继发真菌感染的原因及部位较为复杂,在患者发生继发性真菌感染后,及时换用针对性的药物,对患者采取病房消毒、专人负责的措施,第一时间将继发真菌感染控制。结论由于患者应用多种抗生素联用来抑制呼吸道的感染,使得菌株的耐药性不断提高,故而容易发生继发真菌感染,配合应用激素有增加继发真菌感染的趋势。积极合理的治疗原发病、合理使用抗生素与控制激素应用、使用针对性药物、严格控制院内感染及其他诱因可以有效降低继发真菌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据统计调查应用抗生素引起继发院内真菌感染的情况,监测分析目前真菌的耐药现状,探讨引起医院感染常见真菌种类型及特点,分析其原因,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加强抗生素的管理。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期间住院患者真菌培养阳性病例进行统计,结合I临床进行分析。结果:应用抗生素继发真菌感染占阳性标本的65.6%(82/125),继发真菌感染者多发于重症体弱的老年人及肿瘤患者,感染部位多见于肺部及泌尿系。其诱发原因,主要为三种以上抗生素联合应用,引起菌群失调。结论:临床选用抗生素,应以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为理论依据,减少三种以上抗生素联合应用,避免频繁更换药物和长期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继发真菌感染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继发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对28例医院继发真菌感染患者进行分析。结果显示,COPD继发真菌感染发病率高,占同期医院感染的40%,以肺部感染为主,一旦发病,较继发细菌感染更难控制,治疗效果差,感染的危险因素除自身基础疾病特点外,主要与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侵入性技术操作的应用有关。临床应对真菌感染高度重视。以防为庞大,避免盲目使用高效广谱抗生素,加强对高龄、危重病员的管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真菌感染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预防和减少院内深部真菌感染.方法回顾性调查并分析本院2003年6月至2004年12月发生抗菌药物继发深部真菌感染的病例.结果有27例抗菌药物继发深部真菌感染,好发人群为老年患者,好发部位为呼吸道、肠道、泌尿道.主要病原菌为白色念珠菌.广泛应用的第三代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药物是继发真菌感染的主要抗菌药物.结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预防和减少院内真菌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深部真菌感染情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医院院内感染中真菌感染的检出比例以及治疗现状。方法通过医院一年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及做的相应病原学检查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确定真菌的检出率,查阅相应患者的病历,对真菌感染患者的治疗情况做出分析。结果真菌感染的患者占医院感染的12.93%,治疗情况不容乐观。结论真菌感染的治疗不及时,有部分医生对真菌感染的认识不够,即使病原学检测为真菌感染,仍然未使用抗真菌感染的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肾综合征出血热院内感染情况。方法:对无锡市传染病医院1993年至2001年收治的48例肾综合征出血热继发院内感染的病例进行观察分析观察分析。结果: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最常见。占50%,部位不明感染次之,占29.1%,院内感染主要发生在少尿期和移行阶段,其发生率分别为43.8%和50%。经随机抽样对比观察发现,院内感染多发生在入院时血象高,血小板低,肾功能损害严重的重症病例,结论:院内感染可使病情加重,恢复期延长。  相似文献   

16.
1134例次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胡美春 《广西医学》2005,27(9):1391-1392
目的 通过3年医院感染的调查分析,了解医院感染相关因素,提出预防和控制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 对我院2001年1月至2003年12月35931例住院患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医院感染1134例次,感染例次率为3.16%.感染部位分布中,上、下呼吸道感染为首位,占49.73%。结论 医院感染发病率与住院时间、年龄、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免疫功能下降、化疗、侵袭性操作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7.
老年病人医院深部真菌感染17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老年病人医院深部真菌感染的状况,为临床防治老年病人医院真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台州市立医院2002年1月1日~2004年12月31日期间有医院真菌感染的175例老年病人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在此175例老年病人中,有151例合并慢性基础疾病,有171例1周前使用了广谱抗菌药物;在感染部位中,呼吸道感染占首位;在真菌培养结果中,白念珠菌123株,占首位;早期诊断并给予适当治疗的,病死率为7.0%;晚期诊断的,病死率为55.6%。结论老年病人医院深部真菌感染近年来上升很快,病死率增加。对此,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老年患者医院内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医院内呼吸道真菌感染主要相关因素及菌种分布,为其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医院呼吸科2002年1月-2004年11月60岁以上的住院患者发生呼吸道真菌感染5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医院内呼吸道真菌感染的67例患者中〉60岁的患者占85.1%,所有病例均伴有明显的基础疾病,3种以上疾病并存的患者56例,占98.25%。全部患者在真菌感染前均反复使用过多种抗生素,39例患者使用过糖皮质激素,占68.42%。5例患者接受化疗或放疗,占8.77%。20例患者接受过侵入性操作,占35.09%。57例患者中40例检出白色念珠菌(70.18%),8例热带念珠菌(14.04%),6例其它念珠菌(10.53%),2例平滑念珠菌(3.5%),1例克柔念珠菌(1.75%)。结论老年患者医院内呼吸道真菌感染与年龄、基础疾病、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应用、留置导管等有关。白色念珠菌仍是医院内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占70.18%。临床上应警惕真菌感染,及早诊断和有效治疗,从而降低该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1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粒细胞缺乏期发生医院感染的特点及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的120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期医院感染发生的特点,分析感染发生的因素及感染种类等以及治疗效果。结果发生院内感染的恶性肿瘤患者中,急性白血病患者、肺癌为主(70/120)。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最多.占78.89%,其次是口腔粘膜、胃肠道、皮肤及腹腔等。感染种类以细菌为主,真菌感染有明显上升趋势。导致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G-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两司他丁较敏感。结论恶性肿瘤患者院内感染机率较高,作好基础护理,肠道消毒及粒细胞刺激因子等,合理使用抗生素,警惕真菌感染等是预防和治疗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1993-2004年血液病房2388例次住院患者感染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Han B  Di HX  Zhou DB  Zhao YQ  Wang SJ  Xu Y  Chen JL  Duan Y  Jiao L  Duan MH  Zhang W  Zhu TN  Zou N  Shen T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0):664-668
目的探讨血液病房医院、社区感染的发生、转归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北京协和医院血液科1993-2004年2388例次住院患者发生细菌和真菌感染的情况。结果全部住院患者中,819例次(34.3%)发生感染,其中社区感染为237例次(9.9%),医院感染为582例次(24.4%)。在医院感染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痰培养常见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18株,16%),血培养主要为大肠埃希菌(36株,43%),一些耐药的革兰阳性菌也较常见,如痰中肠球菌属(30株,27%)、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13株,12%);在社区感染中,痰中以副流感杆菌(9株,15%)、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9株,15%)为主;血中以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9株,28%)、大肠埃希菌(9株,28%)为主。医院感染真菌较社区感染更为常见,主要以念珠菌为主。12年中,医院感染痰中始终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而血培养中,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比例逐年增加;社区感染痰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血中的克雷伯菌属比例逐年增加。所有部位的真菌感染的比例亦逐年增加。医院感染死亡36例(6.1%),社区感染死亡9例(3.8%,P=0.17)。社区感染死亡率近年呈逐渐减少趋势,而医院感染死亡率变化不大。结论血液科患者感染发生率高,医院感染比例数值高于社区感染,死亡率较高,且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耐药菌多,真菌感染比例高,并有逐年加重的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