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FHIT基因表达异常或缺失与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HIT)在宫颈癌前病变(CIN)、宫颈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60例宫颈CIN、76例宫颈癌组织的FHIT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在宫颈CIN和宫颈癌中均有FHIT表达下降或缺失情况存在,其中CINⅠ中FHIT表达下降占14.3%(2/14),无缺失发生,CINⅡ、Ⅲ中下降或缺失分别占30.0%(6/20)和42.3%(11/26),并随着级别的增高其完全缺失在异常表达中所占的比例上升,差异有显著性(P<0.05).≤35岁和>35岁者FHIT异常率分别为88.2%和61.0%,有无阴道转移者分别为78.0%和54.3%,两者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临床期别如Ⅰ/Ⅱ与Ⅲ/Ⅳ期之间以及完全缺失程度、各种生长方式,如外生型、内生型和溃疡型生长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FHIT表达下降或缺失在宫颈癌前病变的早期阶段即已开始,可用作高危型宫颈CIN的筛查;其也与宫颈癌发生的年龄和阴道转移有关,可作为年轻宫颈癌检测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王宝  高志安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22):2747-2748,2808
目的:探讨FHIT、PCNA在宫颈鳞状细胞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规律,研究其在宫颈癌变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FHIT、PCNA在18例正常宫颈组织、52例CIN和69例宫颈癌中的表达。结果:FHIT在正常宫颈组织、CINⅠ、CINⅡ、CINⅢ和宫颈鳞癌组织中阴性率分别为0%、9.1%、29.4%、41.7%、66.7%,正常组与宫颈癌组之间、CIN组与宫颈癌组之间、CINⅠ、Ⅱ组与CINⅢ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随着细胞分化的降低,FHIT阴性率上升。PCNA在宫颈癌中的阳性率为84.1%,高于CIN和正常组(P<0.05),CIN和宫颈癌两组FHIT阴性者的PCNA阳性率明显高于FHIT正常表达者(P<0.01),FHIT与PCNA呈负相关关系。结论:FHIT、PCNA蛋白异常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FHIT缺失可作为判断CIN有可能发展为浸润癌的有用指标。CIN和宫颈鳞癌中的FHIT缺失常与PCNA过度表达同时存在,两者存在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cFLIP在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慢性宫颈炎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SP)法检测40例宫颈癌、45例CIN、15例慢性宫颈炎和1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eFLIP的表达情况,并对宫颈癌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和是否有淋巴结转移等生物学行为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宫颈癌组、CIN组、慢性寓颈炎组及正常宫颈组织中cFLIP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5.00%、68.88%、20.00%、10.00%.宫颈癌组、CIN组与正常宫颈组三组间两两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慢性宫颈炎组与正常宫颈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CIN Ⅰ组、CINⅡ组与宫颈癌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CINⅢ组与宫颈癌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cFLIP的阳性表达率与宫颈癌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无关(P>0.05).结论:cFLIP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能成为治疗宫颈癌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基因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中的表达状况和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0例CIN和60例宫颈癌中FHIT表达,并以正常宫颈组织和慢性宫颈炎症组织共20例作为对照. 结果 (1)FHIT基因在正常宫颈及慢性炎症宫颈组织中无阴性表达,在CIN组中阴性率为34.3 %(P<0.01).(2) CINⅠ、CINⅡ、CINⅢ组中FHIT阴性率分别为5.0%、38.1%、51.7 %, CINⅢ组、CINⅡ组与CIN 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3)宫颈癌组中FHIT阴性率为73.3 %,明显高于对照组和CIN组 (P<0.01).结论 FHIT基因阴性表达是宫颈癌发生的重要原因.在CIN中FHIT蛋白表达异常可作为高危型 CIN筛选的生化指标.免疫组化检测FHIT蛋白是诊断高级别CIN和早期宫颈癌有用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HIF-1α和P53蛋白在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样变及宫颈鳞状上皮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HIF-1α和P53蛋白在20例宫颈鳞状上皮组织,28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和54例宫颈癌中的表达情况,其中宫颈鳞状上皮组织作为对照组。结果HIF-1α在宫颈鳞状上皮、宫颈上皮内瘤样变和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35.71%、64.81%,三者阳性表达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三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HIF-1α在宫颈上皮内瘤样变中的表达与对照组间差异显著(P<0.05);HIF-1α在宫颈癌中的表达与对照组间差异显著(P<0.01);HIF-1α在宫颈上皮内瘤样变中的表达与在宫颈癌中的表达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HIF-1α在CINⅠ、CINⅡ、CINⅢ中表达率分别为0.0%、37.50%、63.64%,呈现逐渐上升趋势,但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研究还表明HIF-1α在宫颈癌组织学类型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P53蛋白在宫颈鳞状上皮、宫颈上皮内瘤样变和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35.71%、74.07%,三者阳性表达呈逐渐上升趋势,三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P53蛋白在宫颈上皮内瘤样变中的表达与对照组间差异显著(P<0.05);P53蛋白在宫颈癌中的表达与对照组间差异显著(P<0.01);P53蛋白在宫颈上皮内瘤样变中的表达与在宫颈癌中的表达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P53蛋白在CINⅠ、CINⅡ、CINⅢ中表达率分别为0.0%、33.3%、54.55%,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但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研究还表明P53蛋白在宫颈癌组织学类型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HIF-1α与P53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中均无阳性表达,随着宫颈上皮内瘤样变的发展,出现逐渐上升的阳性表达趋势,直到宫颈癌组织中,HIF-1α与P53蛋白均出现强阳性表达,并且二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具有相关性。结论HIF-1α与P53蛋白的过度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是宫颈癌发生的早期事件。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FHIT基因在子宫颈癌和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子宫颈癌发生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5例宫颈癌,39例CIN,16例正常子宫颈组织标本中FHIT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子宫颈癌发生及与子宫颈癌的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FHIT蛋白在正常宫颈、CIN及子宫颈癌 组织中均有表达,其表达率正常宫颈组织高于CIN和子宫颈癌组织(P<0.01),CIN组织中高 于宫颈癌组织(P<0.01);FHIT蛋白在CIN组织中的表达率高于宫颈鳞癌组织(P<0.01) ,在宫颈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高于鳞癌组织(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率高于 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FHIT蛋白在各级CIN组织中、不同组织学分级的宫颈癌组织中及不同临床分期的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 (P>0.05)。结论:FHIT基因与宫颈癌的发生和演进有关,可以作为临床监测CIN病变转归和判断子宫颈癌预后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脆性组胺酸三联体基因(fragile histidine triad,FHIT)蛋白在子宫颈癌及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m ,CIN)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链接(SP)法检测35例宫颈癌和58例CIN组织中FHIT蛋白的表达,并以20例正常宫颈组织作正常对照,比较不同组织学分级CIN、不同分化子宫颈鳞癌及正常宫颈组织中FHIT阳性表达率.结果: FHIT蛋白在正常宫颈、CIN和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0%、74.1%、25.7%,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减弱或缺失,从正常宫颈组织→CIN→宫颈浸润癌,FHIT表达呈逐渐降低或缺失的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FHIT阳性表达率:CINⅠ~Ⅱ级(84.4%)高于CINⅢ级(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化鳞癌(35.3%)高于中低分化鳞癌(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织中FHIT阳性表达汉族(50.0%)明显高于维吾尔族(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HIT蛋白表达降低或缺失在宫颈癌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FHIT可能可以作为一种新的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分子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Survivin、Bcl-2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以探讨宫颈癌的发生机制及其预后判断.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方法对子宫颈癌50例、CINⅠ-Ⅱ20 例及CINⅢ 10 例进行Survivin和Bcl-2蛋白的检测.结果 Survivin和Bcl-2的阳性率在宫颈癌组织中远高于CIN和正常宫颈组织,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Bcl-2蛋白的阳性率随着病理分级的升高而升高(P<0.05),Survivin的阳性率则随着病理分级的升高而增加(P<0.05).结论 Survivin和Bcl-2蛋白的表达缺失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为临床筛查宫颈癌及判断预后情况提供新的依据和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9.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在宫颈癌组织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红  王言奎 《齐鲁医学杂志》2009,24(4):304-305,308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宫颈鳞癌组织68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及原位癌(CIN)组织25例、正常宫颈组织12例,采用SP 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VEGF-C的表达.结果 宫颈癌组织VEGF-C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及CIN组织,差异有显著性(χ2=4.10、4.53,P<0.05).有淋巴结转移宫颈癌组织的VEGF-C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织(χ2=6.11,P<0.05).VEGF-C表达与宫颈癌的病理分级有关,低分化宫颈癌组织中VEGF-C表达阳性率高于中高分化癌组织,差异有显著性(χ2=6.01,P<0.05).结论 VEGF-C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相关,对宫颈癌的分化及淋巴结转移可能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1(AQP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宫颈鳞状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1例宫颈鳞状上皮癌、5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22例正常宫颈组织中AQP1、VEGF的表达,探讨二者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结果:AQP1在宫颈鳞状上皮癌、CIN的阳性率分别为90.24%、81.82%,均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织的40.91%(P<0.01);VEGF在宫颈鳞状上皮癌、CIN的阳性率分别为100.00%、96.36%,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织的63.64%(P<0.01);AQP1在宫颈鳞状上皮癌和CIN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宫颈鳞状上皮癌组织中VEGF表达均明显高于CIN组织(P<0.01);AQP1、VEGF的表达与宫颈鳞状上皮癌患者的年龄和组织学分化程度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QP1和VEGF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AQP1和VEGF在宫颈鳞状上皮癌和CIN组织中表达上调,可能与宫颈鳞状上皮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从宫颈癌前病变进展至宫颈癌,基质金属蛋白酶-2 (MMP-2) 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 的表达变化.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20例慢性宫颈炎、45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 、42例宫颈癌中MMP-2和MMP-9蛋白的表达.结果 MMP-2和MMP-9在慢性宫颈炎中的表达极低,在各级CIN、宫颈浸润癌阳性表达高,其阳性表达强度随CIN级别增高而增强,至宫颈癌表达强度最高.并差异有显著性;宫颈癌的临床分期与MMP-9的表达强度有显著性关系.但MMP-2的表达强度无显著性关系.结论 MMP-2、MMP-9在宫颈癌前病变进展至宫颈癌这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MMP-9与宫颈癌进展的关系更为密切,成为判断宫颈癌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微波与电熨对子宫颈糜烂的治疗作用,方法:将204例宫颈糜烂患者分为微波组和电熨组,分别采用微波组织凝固(106例)和电治疗(98例),结果:微波治疗组1次治愈率为91.15%,电熨组为71.43%,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5),两组治疗均可出现术中出血,下腹痛及脱痂期出血量大于月经量等不良反应,而微波组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电熨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5),结论:微波治疗宫颈糜烂一次治愈率高,不良反应轻,操作简便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医院宫颈癌机会性筛查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在城市医院进行宫颈癌机会性筛查的价值.方法 收集分析2008~2009年重庆市肿瘤研究所门诊进行宫颈癌机会性筛查的资料,筛查方法包括液基细胞学(TCT)、巴氏细胞学、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DNA检测,以及中国癌症基金会推荐的Ⅰ方案(TCT检查加高危型HPV-DNA检测)、Ⅱ方案(巴氏涂片加高危型HPV-DNA检测)、Ⅲ方案(醋酸白肉眼检查法)等;并经阴道镜检查,病理确诊宫颈病变及宫颈癌.结果 共收治门诊患者22 213例次,其中接受机会性筛查3 514例,占门诊例次16.81%.最普遍采用的筛查方法是细胞学检查(TCT及巴氏细胞学方法),占91.4%,检出宫颈癌前病变(CINⅠ+CINⅡ+CINⅢ)共79例(2.25%),宫颈癌3例(0.1%).结论 城市医院内就诊人群宫颈病变检出率高,TCT在宫颈病变的筛查中起重要作用,应重视其机会性筛查,及时进行规范性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后路颈椎管扩大减压术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 施行该术式26例,用于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后纵韧带骨化症,颈椎骨折并截瘫。探讨手术方法及术中注意事项。结果 随访6mo-5a,大部分患者脊髓损伤情况有不同程度的恢复,说明该手术解除了脊髓部分压迫,疗效良好。结论 颈椎椎板开门成形术可直接扩大椎管矢状轻,解除脊髓压迫,又不过多地破坏颈椎稳定性,且术式相对简单,危险性也较小,只要手术适应症选择正确,就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328例宫颈细胞学ASCUS诊断的临床意义及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性质未定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的临床意义及处理。方法:对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LCT)中328例被诊断为ASCUS的患者进行阴道镜检查,对可疑病灶行多点活检。结果:宫颈细胞学ASCUS患者中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阳性91例(27.7%),35岁以下CIN检出率明显高于35岁以上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ASCUS患者应行阴道镜下活检,进一步明确诊断,特别是35岁以下患者更应重视。  相似文献   

16.
采用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和Southern印迹杂交二种方法对36例宫颈癌和68例正常宫颈、宫颈慢性炎和非典型增生进行HPV测定,结果:二种方法检测的结果基本一致,宫颈脱落细胞形态学判断宫颈组织HPV感染的敏感性为66%,特异性为89%,准确性为84%。提示采用宫颈脱落细胞形态学判断HPV感染情况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检测高危型HPV16/18感染的宫颈病变即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 I~CIN III和宫颈癌患者中Th1和Th2细胞的细胞因子表达情况.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法检测患者宫颈病变中的细胞因子表达.结果 细胞因子IL-10在高危型HPV阳性的CIN III和宫颈癌中与对照组及CIN I、CIN II相比阳性率明显升高,有上升趋势,而细胞因子IFN-γ为下降趋势,二者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感染了高危型HPV的CIN III和宫颈癌的病人表现出Th1向Th2偏移,这可能是HPV病毒诱使癌前病变局部免疫逃逸最终发展为癌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ARCH钛板在颈椎椎管扩大成形术(EOLP)应用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SM)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大学附属医院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资料完整的颈椎多节段脊髓型病人35例,所有病人均采用单开门经椎管扩大成形ARCH钛板固定,其中男性20例,女性15例,临床效果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进行评分及影像学检查评估。结果35例病人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3.3个月(7~24个月),术后症状均获得不同程度改善,术前JOA评分平均(6.1±2.6)分,术后1个月JOA评分平均(9.6±2.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RCH钛板应用于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可减少术后再关门的可能,减少术后颈椎曲度的丢失,短期效果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颈前路锁定钢板(CSLP)在颈前路砬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3例颈脊髓病、颈椎创伤、肿瘤及结核患者在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后行CSLP固定并分析其结果。结果:23例患者,切除椎体48个,完成减压71个间隙,平均3个间隙,术后植骨稳定,早期活动。随访6-16个月,平均8.7个月。颈脊髓病患者术前平均JOA评分8.1分。术后14.8分,恢复率为75.3%,优良率为87.5%,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减压融合术后。SAIA分级平均提高1.5级,结论:颈前路锁定钢板能保证植骨稳定,减少并发症,简化手术程序。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47例颈椎病引起食管压迫的临床及X线表现。本病并非少见,可有或无吞咽障碍.引起吞咽障碍的机制有骨赘或椎间盘前脱突出的机械性压迫和神经功能障碍。本病之诊断应依据临床症状,颈椎病及食道后缘受压的X线表现并除外其它原因引起的吞咽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