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ISO9001管理体系在预防剖宫产特别是高危孕妇剖宫产术后出血的作用,以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方法:借鉴ISO9001管理理念对本院2010年4~11月间住院并以剖宫产结束分娩的744例产妇进行统一的产后出血预测评分,并根据预测评分情况分为低危组(0~4分)276例、中危组(5~7分)317例、高危组(〉7分)151例进行分级防治。结果:预测评分与各阶段产后出血量正相关。术中出血、术后2 h出血低危组低于中危组及高危组(P〈0.05),但中危组与高危组之间比较无差异(P〉0.05);产后出血发生率中危组高于低危组(P〈0.05),但中危组与高危组比较无差异(P〉0.05);未经规范预防的阴道分娩产后出血≥2 000 ml发生率明显高于剖宫产分娩(P〈0.05)。结论:ISO9001管理体系能有效地防治高危孕妇剖宫产术后出血特别是严重的产后出血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预测评分与防治机制在预防剖宫产宫缩乏力性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产妇分为低危组(32)、中危组(33)和高危组(15),在进行剖宫产胎儿分娩出的前3 min给予三组产妇卡孕栓,在胎儿分娩后给予高危组产妇卡贝宫缩素静脉注射,对比各组产妇最终的出血情况。结果通过对三组产妇出血情况的对比,发现低危组产妇的术中出血量低于高危组和中危组;术后24 h出血低危组低于中危组,低危组与高危组以及中危组和高危组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产后出血率低危组低于高危组和中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后出血预测评分和防治机制,一定程度上能够对产后出血进行预测和防治,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郑同英  钟思燕 《河北医学》2016,(7):1075-1078
目的:探讨卡贝缩宫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结合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方法:采用改良“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对产妇进行评估,评分>7分归为高危组、5分~7分归为中危组、0分~4分归为低危组,每组收集40例产妇,三组产妇在胎儿娩出后均应用宫素注射液,中危组加用卡贝缩宫素注射液,高危组加用卡贝缩宫素注射液及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观察治疗效果。结果:产后2h、产后24h 子宫出血量及出血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危组产妇产后24h 内血红蛋白下降幅度为(4.03±0.78)g / L,中危组下降幅度为(4.28±0.80)g / L,高危组下降幅度为(4.74±0.84)g / L,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产前、产后2h 及产后24h 三组产妇收缩压、舒张压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2h 及产后24h 本组产妇收缩压、舒张压较产前略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产妇产后2h 内子宫张力均为硬状态。结论:根据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评估结果,卡贝缩宫素及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实施不同的给药方案,能有效预防高危产妇的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ABCD2评分法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7 d内发生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ABCD2评分标准对83例TIA患者分为低危组(0~3分)、中危组(4~5分)及高危组(6~7分),对不同危险分层患者进行不同的干预,观察其7 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比较不同危险分层患者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 83例TIA患者中,0~3分34例(低危组),4~5分35例(中危组),6~7分14例(高危组)。低危组7 d内发生脑梗死3例(8.8%),中危组为4例(11.4%),高危组6例(42.9%)。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低危组、中危组及高危组发生率呈现由低向高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 ABCD2评分标准是临床上预测TIA短期进展为脑梗死的一种简单及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ABCD2评分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后早期卒中发生的作用.方法:收集120例以TIA为首发症状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按ABCD2评分法分为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分析首次发作后7d内各组患者再发TIA及卒中发生情况.结果: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7d内TIA再发及卒中发生率分别为0、6.38%及23.2%,与低危组、中危组比较,高危组TIA后7d内TIA再发及卒中发生率明显升高(P<0.01),而低危组与中危组7d内TIA及卒中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TIA后7d内大卒中及小卒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中危组及低危组(P<0.01).结论:ABCD2评分对预测TIA患者早期卒中发生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Rockall与Blatchford评分系统在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治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6月该院消化科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22例,分别采用Rockall和Blatchford两种评分系统对病人进行分值计算和危险分层,计算不同危险分层下的再出血率和死亡率,运用受试者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检验并比较Rockall和Blatchford评分系统对再出血和死亡的预测能力。结果 Rockall评分系统下,高危组再出血率和死亡率显著高于中低危组(P<0.05),中危组再出血率和死亡率显著高于低危组(P<0.05);Blatchford评分系统下,中高危组的再出血率和死亡率显著高于低危组(P<0.05)。死亡组的Rockall评分显著高于生存组(P<0.05);死亡组的Blatchford评分与生存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出血组的Rockall和Blatchford评分分别与未再出血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kall评分系统评估死亡率和再出血率AUC分别为0.742、0.675,Blatchford评分系统评估死亡率和再出血率AUC分别为0.595、0.734。结论 Rockall与Blatchford评分系统能够作为上消化道出血诊治预判的方法,能够准确预测再出血、死亡。  相似文献   

7.
剖宫产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目的分析剖宫产产后出血相关因素,探讨对它的处理和预防措施。方法对该院2003年1月 ̄2004年12月期间剖宫产产后出血51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分娩总人数2778例,产后出血74例,发生率2.66%,其中剖宫产(A组)771例,产后出血51例,发生率为6.61%,阴道分娩(B组)2007例,产后出血23例,发生率为1.14%,A组明显高于B组(P<0.01),差异有显著性,A组产后出血51例,平均出血量为(1173±985)mL,B组产后出血23例,平均出血量为(682±333)mL,A组明显高于B组,P<0.01,差异有显著性。剖宫产产后出血51例中主要手术指征,前6项依次为瘢痕子宫、巨大儿、前置胎盘、胎方位异常、胎儿窘迫、社会因素。产后出血原因:宫缩乏力占54.9%,胎盘因素占25.9%,子宫下段切口裂伤占19.6%。结论剖宫产产后出血率及产后出血出血量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者,严格把握剖宫产指征及尽量减少无指征剖宫产手术,以达到降低产后出血率。  相似文献   

8.
聂琳  章礼久 《安徽医学》2018,39(3):312-315
目的 比较AIMS65与Blatchford评分系统对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NVUGIB)临床干预(输血、内镜或手术止血)和死亡的预测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40例NVUGIB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计算患者的AIMS65评分和Blatchford评分.根据AIMS65评分系统分为高危组(≥2分)和低危组(<2分),根据Blatchford评分系统分为中高危组(≥6分)和低危组(<6分).分别比较不同组别患者的输血、内镜或手术止血及死亡情况.以临床干预和死亡为终点指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比较2种评分系统的曲线下面积(AUC),评估2种评分系统的临床干预和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 高危组与低危组、中高危组与低危组患者输血、内镜或手术止血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死亡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IMS65与Blatchford评分系统在输血方面的比较,AUC分别为0.696、0.8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种评分系统在内镜或手术止血方面的比较,AUC分别为0.641、0.7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种评分系统在死亡方面的比较,AUC分别为0.946、0.9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IMS65和Blatchford评分系统在评价NVUGIB患者临床干预、死亡方面均具有良好价值,Blatchford评分系统在预测是否输血方面优于AMIS65评分系统.AMIS65评分系统因指标组成较少、数据获得更简便,对于内镜或手术止血及死亡方面的预测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6):82-86
目的 探讨超声结合临床特征评分量表在前置胎盘术前评估及处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喀什地区泽普、莎车、叶城、巴楚县人民医院分娩的137例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根据超声结合临床特征的评分量表,确定预测产后出血及子宫切除的临界分值。按评分将患者分为A组(5分)、B组(5~8分)、C组(≥9分),对各组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妊娠次数、剖宫产次数、出血量、输血量、住院天数、母儿并发症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5分、6分、9分是预测产后出血、严重产后出血(出血量≥2000 mL)和子宫切除的临界值。超声结合临床特征评分值与出血量呈正相关(r=0.737,P0.05)。三组年龄、怀孕次数、剖宫产次数、前置胎盘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MI、分娩孕龄、超声胎盘厚度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血量、输血量、子宫切除数及手术时间上C组(≥9分)最高(P0.05),急诊手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在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入ICU时间上C组(≥9分)最高(P0.05),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进行超声结合临床特征评分能有效预测产后出血、子宫切除等风险,5分是预测产后出血的临界值,9分是预测子宫切除的临界值。新的评分量表能够预测前置胎盘的出血风险,对于减少产后出血相关并发症,改善妊娠结局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焦虑和抑郁对初产妇分娩方式及产后出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和剖析初产妇精神焦虑和抑郁对分娩方式及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120例健康初产妇以汉密顿焦虑量表(HAS)和抑郁量表(HDS)评定精神状态,观察其分娩方式及产后出血状况;按分娩方式不同分为剖宫产组、钳产组及顺产组;按是否有产后出血分产后出血组及产后无出血组。结果120例产妇焦虑发生率35.83%,抑郁发生率25.83%,焦虑并抑郁发生率19.17%。剖宫产组、钳产组的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明显高于顺产组,而剖宫产组、钳产组间则无显著差异;产后出血组焦虑及抑郁评分亦明显高于无产后出血组。结论产妇焦虑与抑郁可能是增加助产率及产后出血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11.
产后出血31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 ,回顾分析了 1 986年 1月至 1 999年 6月收治的 31 7例产后出血病例。发现 :同期产后出血的发病率为 1 .53%。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最主要的原因 ,占 53.31 %。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发病率为 2 .4 1 % ,显著高于阴道产的 1 .1 5% (P <0 .0 1 )。 87.7%的产后出血发生于产后 2h内 ,胎盘因素所致的产后出血常导致严重后果。结果提示 :减少宫缩乏力的发生和降低剖宫产率是降低产后出血发病率的关键 ,产后 2h是产后出血不容忽视的阶段  相似文献   

12.
产后出血19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毛京沫  梁毅姝 《右江医学》2001,29(4):310-312
对 198 8~ 1998年间的目测加收集测量法诊断的产后出血 193例进行回顾性研究。产后出血发生率为 3.7% ,产后出血原因位次为 :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其它 (妊高征、妊娠肝内胆汁淤积征等 )等 ,产后出血易发于 2 0~ 2 4岁组 ,胎产次增加致产后出血率增加 ;胎儿随体重增加 ,特别是≥ 4.0kg以上时产后出血发生率增高 ,剖宫产产后出血高于阴道分娩 ;阴道手术助产与顺产组产后出血发生率差异明显 ,前者高于后者。产后出血病例中 79.2 7%出血量为 40 0~ 5 99ml,一般≤ 80 0ml。产后出血率的降低重在预防  相似文献   

13.
自1983~1992年,作者共收治晚期产后出血患者57例,其中部分胎盘残留13例,产后子宫局部感染38例,子宫内膜适应性增生过长6例。结合临床和病理特点,探讨晚期产后出血的病因并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对1985~1995年10年间的目测加收集测量法诊断的产后出血193例进行回顾性研究。产后出血发生率为3.7%,产后出血原因位次为: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其它(妊高征、妊娠肝内胆汁淤积征等)等;产后出血易发于20~24岁组;胎产次增加致产后出血率增加;胎儿随体重增加,特别是≥4.0kg以上时产后出血发生率增高;剖宫产产后出血率高于阴道分娩;阴道手术助产与顺产组产后出血率差异明显,前者高于后者。产后出血病例中79.27%出血量为400~500ml,一般≤800ml。产后出血率的降低重在预防。  相似文献   

15.
唐荣芳 《华夏医学》2014,27(4):78-80
目的:观察欣母沛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8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产妇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应用欣母沛250μg宫体注射或肌肉注射,对照组肌肉注射缩宫素20U,并徒手按摩子宫。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6%,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欣母沛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欣母沛用于预防高危妊娠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有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术中、产后2h及24h出血量。实验组在胎儿娩出后宫体注射欣母沛250μg,对照组于胎儿娩出后宫体注射催产素20U,同时静脉滴注催产素20u。结果实验组比对照组术中、产后2h及产后24h平均出血量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欣母沛用于高危妊娠产后出血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彭方亮  周晓 《四川医学》2012,33(1):96-97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在产后出血中的疗效以及评估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08年10月~2010年3月期间9例采用介入疗法治疗产后出血的病例,9例产后出血患者均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股动脉,行子宫动脉造影,并应用明胶海绵栓塞子宫动脉.结果 9例产后出血患者采用传统疗法均不能有效控制出血,采用介入疗法后能够有效地控制出血,纠正患者休克状态,并且介入治疗具有时间短,止血快,能够保留子宫等功能.术后9例患者无一例发生下肢动脉血栓形成.结论 介入治疗能够控制传统疗法所不能控制的严重产后出血,提高产妇发生严重产后出血的生存率,为临床应用介入疗法治疗产后出血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剖宫产产后出血相关因素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周文湘 《右江医学》2000,28(4):274-276
目的 :探讨剖宫产出血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剖宫分娩 494例中发生产后出血的30例。结果 :产程延长、胎盘娩式、流产及妊娠并发症等是剖宫产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结论 :加强孕期宣教工作 ,产前检查注意易出血因素及适时施行剖宫产术是减少剖宫产产后出血的良好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降低产科子宫切除术及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方法对我院近3年做产科子宫切除的孕产妇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产科子宫切除发生率的高低与产前保健预防、产时产后的处理密切相关;宫缩乏力、胎盘因素、子宫破裂引起的失血性休克和DIC是产科急诊子宫切除的主要原因.结论做好孕产妇监测和计划生育,正确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对存在高危因素的产妇提高警惕做好抢救的相关准备,可以有效地降低产科子宫切除术发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王新惠  黄如兰 《西部医学》2013,25(5):791-793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产妇产后出血效果的影响。方法将396例住院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198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并对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出血发生率及治疗依从性等情况进行统计比较。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的出血量小于对照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防止产后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