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06年9月—2014年6月应用PVP治疗152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按WHO标准观察疗效。结果手术均成功,X线复查骨水泥填充良好,骨折复位满意,术后疼痛减轻或消失。2例骨水泥进入椎管。结论 PVP是一种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型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45例老年患者的57个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椎体,在双C臂X光机透视下,经皮向椎体内穿刺并注入骨水泥,并对止痛效果和椎体恢复高度进行评估。结果患者术后腰背部疼痛明显好转,24 h后可离床活动,术后X线片确认压缩性骨折基本复位。随访1-15个月,腰背痛无复发,椎体高度无丢失。结论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有显著的止痛效果,能较好地恢复椎体高度,操作方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形臂X线机下单纯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采用单纯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106例,在术前、术后2d、随访期行VAS评分。结果术后106例均获随访,随访2个月~36个月,平均22个月。106例患者106个椎体成功完成穿刺及骨水泥注入,注入骨水泥2.0~6mL,平均3mL/椎体。术后第2天VAS为(2.17±1.19)分,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0.01);对患者进行随访时,VAS评分为(1.92±0.75)分,与术后2d评分进行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给予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2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PAP)治疗的效果。方法:在CT、C臂X线机导向下对21例(24个椎体)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经皮椎弓根向椎体内穿刺,并注入骨水泥。结果:平均每个椎体注入骨水泥,X线、CT检查骨水泥充盈满意,疼痛明显缓解,骨折复位较术前改善,术中、术后无明显并发症。随访7~22个月,疼痛无加重或复发,椎体无压缩现象。结论:CT、C臂X线定位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能迅速缓解疼痛,重建椎体生物强度,恢复椎体稳定性,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压缩性脊柱骨折的效果。方法 8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PVP组40例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40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腰背部疼痛缓解及伤椎高度恢复情况、骨水泥用量、单椎手术时间、骨水泥渗漏发生率等。结果术后两组患者腰背疼痛均明显缓解或消失,PVP组单椎手术时间短于PKP组(P〈0.05),骨水泥注射量少于PKP组(P〈0.05);伤椎高度恢复率低于PKP(P〈0.01);两组骨水泥渗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使用新型椎体后凸成形系统-骨扩张器系统(SKY)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经X线片、MRI确诊为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35例,俯卧位下行SKY椎体成形术治疗.对患者术前、后经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及术前、后X线侧位片上伤椎前缘及中线高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采用SKY骨扩张器系统椎体后凸成形椎体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术后患者疼痛明显缓解,术后椎体前缘及中线高度明显增高,出现2例骨水泥渗漏,无脊髓、神经根受压现象.结论 采用SKY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是安全、有效地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选择性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在治疗老年多发性脊柱骨折中的意义。方法 46例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多发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前常规MRI检查,观察椎体信号改变,明确责任椎后行选择性PVP术,记录术前和术后24小时的腰痛评分(VAS)。结果 46例经MRI检查提示新鲜骨折38例(82.6%),对38例共51个责任椎体行PVP,术后24小时腰痛明显缓解,VAS评分为(2.3±1.2)分,较术前VAS评分(7.6±1.1)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X线片提示多个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老年患者,PVP术前须常规行MRI检查确认责任椎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胸腰椎压缩性骨折PKP术后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老年椎体骨折术后再发骨折提供帮助。方法:选取海南省第二人民医院骨科2014年1月—2016年1月住院行PKP术治疗的140例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开展研究,术后3年持续进行跟踪随访,根据术后恢复情况将患者分为骨折组(n=22)与正常组(n=118),探讨分析术后椎体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结果:骨折组患者年龄比正常组显著高,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组患者骨密度(BMD)比正常组显著低,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组患者的损伤椎体数量、单节骨水泥用量、骨水泥发生渗漏、手术前后椎体的高度变化及后凸角变化与正常组对比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PKP术后再发骨折危险因素发现,患者的年龄、BMD水平、损伤椎体数量、单节骨水泥用量、骨水泥发生渗漏、手术前后椎体的高度变化及后凸角变化是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胸腰椎压缩性骨折PKP术后再发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影响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胸腰椎压缩性骨折PKP术后再发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较多,应加强对危险因素的防控措施,有利于预防老年椎体骨折术后再发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6年12月—2009年12月间2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在X线机监视下经椎弓根行椎体穿刺,用特制骨水泥注射器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3~6 ml。结果经皮椎体成形术成功率100%,术后患者疼痛症状明显缓解,并能加固椎体,增加病变椎体的抗压缩及脊柱的稳定性,防止椎体塌陷,从而避免长期卧床。结论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安全可行,止痛效果好,预后良好,是一种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朱新光  史相钦 《当代医学》2010,16(26):121-121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总结治疗体会。方法 C臂X线透视监控下,以骨水泥为充填材料,经单侧或双侧椎弓根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10例12椎,经皮后凸成形术(PKP)5例,10例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1例无效,有效率93.3%。术中并发症穿破椎体前缘1例,椎体渗漏1例,不明原因短暂性瘫痪1例,出现恶心、呕吐1例,均未产生严重后果。结论 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安全、有效,减少老年人卧床时间,大大减少卧床并发症发生。可以快速止痛,早期站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弯角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s)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于禹州市中医院治疗的88例胸腰椎OVCF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给予对照组常规单侧经椎弓根入路PVP治疗,给予观察组弯角穿刺PVP治疗。观察两组骨折椎体内骨水泥分布情况。结果观察组骨水泥于椎体内中心总分布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弯角穿刺PVP治疗胸腰椎OVCFs效果确切,利于骨水泥于骨折椎体内均匀分布,提升术后骨折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应用止痛泵并手法复位后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自2009年5月至2012年3月,71例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83个椎体)在C型臂下行手法复位后即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整个操作过程患者带止痛泵。术后对患者复查X线片,了解骨水泥填充及渗漏情况,以及术后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改善情况。对患者疼痛的判定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将患者术前、术后疼痛情况进行分级比较,并观察手术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患者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17例(21个椎体)出现骨水泥的渗漏,6例出现穿刺部位疼痛,X线检查骨水泥充填良好,骨折复位满意,术后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均显著改善。71例患者平均随访19个月,疼痛未见加重,仅2个椎体高度出现少量丢失,3例患者邻近椎体发生骨折,再次行经皮椎体成形术。结论应用止痛泵、手法复位的PVP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疗效好,整个治疗过程痛苦小,可在短时间内解除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发生邻近椎体再骨折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10月濮阳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20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经相关检查后所有患者接受PVP治疗,观察并统计PVP术后6个月内邻近椎体再骨折的发生情况,将其分为再骨折未发生组和再骨折发生组。统计所有患者一般资料,并于治疗后第2天检测所有患者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以及术后骨水泥渗漏发生情况、骨密度等,分析血小板参数与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PVP后发生邻近椎体再骨折的关系。结果 术后6个月,120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PVP后发生邻近椎体再骨折18例,占比15.00%;未发生组骨水泥渗漏、骨密度、PLT与发生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体质量、PDW、MPV等其他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骨密度低、骨水泥渗漏、PLT水平高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PVP后邻近椎体再骨折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单侧与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于黄冈市中心医院行PVP治疗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76例,其中38例采取单侧椎弓根入路(单侧PVP组),38例患者采取双侧椎弓根入路(双侧PVP组),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双侧PVP组患者的手术时间、X线照射时间及骨水泥注入量显著大于单侧PVP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病变椎体高度、椎体后凸Cobb角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P<0.05),但治疗后2组患者病变椎体高度、椎体后凸Cobb角及O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3 d及3、12个月时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显著低于术前(P<0.05),但术后3 d及3、12个月时2组患者腰背部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入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均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单侧椎弓根入路可缩短手术时间和X线照射时间,减少骨水泥注入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对2006年12月至2009年12月3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在x线机监视下经椎弓根行椎体穿刺,用特制骨水泥注射器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3-6ml不等.结果 经皮椎体成形术成功率100%,术后患者疼痛症状明显缓解,并能加固椎体.增加病变椎体的抗压缩及脊柱的稳定性.防止椎体塌陷,从而避免长期卧床.结论 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安全可行,止痛效果好,预后良好,是一种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24例老年患者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行PVP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对患者进行术前、术后护理干预和康复指导.结果 术后患者较术前临床症状改善,均康复出院.结论 PVP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行骨折的有效方法,重视术前、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李华杰 《河北医学》2011,17(6):800-802
目的:观察椎体成形术(PVP)和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7月期间接收的老年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共计14例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14例患者均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均出现明显的活动受限及腰背痛但不存在神经根或脊髓压迫表现,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前常规X线平片等影像学检查以确诊,其中6例行椎体成形术,8例行后凸成形术。结果:术后表现PVP组5例完全缓解症状,1例部分缓解症状;PKP组6例完全缓解症状,2例部分缓解症状。PVP组及PKP组均未见骨水泥渗漏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正确的术前评估和合理的手术方式是手术成功的基础,娴熟的手术技巧是手术效果的保证,椎体成形术及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疗效确切,值得广泛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皮单侧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新鲜胸腰椎压缩性骨折(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VCF)的手术配合方法 。方法 术前做好环境、设备、仪器及特殊材料的充分准备,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正确安置病人的手术体位,56例均采用局麻,俯卧位,手术椎体范围T10-L4;按流程规范操控C型臂X线数字影像系统;严格掌握骨水泥的调配技巧。结果 56例骨质疏松新鲜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经皮单侧椎体成形手术均成功,骨水泥无渗漏,分布均匀,超过椎体中线,成功率为100%,无护理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2~48h病人疼痛缓解或消失。结论 经皮单侧椎体成形手术是治疗骨质疏松新鲜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术前准备充分,手术人员默契及有条不紊的术中配合是病人安全和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对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PVP对我院2010年8月~2012年4月间收治的42例骨质疏骨松性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50椎体)进行了治疗,并于术后对其进行为期6~18个月(平均12个月)的随访.结果:①此42例患者的术后离床活动时间为1~5d(平均3d),VAS评分为1.89土1.48,对治疗的主观满意度为89%.②术后,腰痛部分缓解或腰痛消失的患者有39例,术后腰痛无明显缓解的患者有3例,发生骨水泥渗漏的患者有6例(6个椎体,其中2例为椎前渗透,3例为椎旁渗透,1例为椎间渗透).此次治疗的有效率为92.8%.③在术后6个月呢,所有患者的椎体高度均未进一步降低,相邻椎体间均未发生骨折.结论:应用 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在缓解疼痛和功能恢复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3月至2010年12月,应用PVP治疗52例67个(胸椎36,腰椎31)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在C臂X线导向下,经椎弓根向椎体内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单个椎体骨水泥注入量为1.6~7.5 mL,平均4.9 mL。结果 术后49例患者疼痛明显缓解,腰背部疼痛在术后4~48 h消失或明显减轻,VAS评分从术前平均(7.93±1.48)分降至术后平均(2.49±1.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期间没有椎体进一步压缩或变形,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疼痛无反复。结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椎压缩性骨折的一种简单、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