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目的 在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基础上建立关节炎大鼠慢性吗啡耐受模型,观察兴奋性氨基酸载体1(EAAC1)在关节炎慢性吗啡耐受大鼠的脊髓背角表达的变化,探讨EAAC1在吗啡耐受形成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将36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n=6),行鞘内置管.其中4组制成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分别经鞘内给予生理盐水(A组)、吗啡10μg(B组)、吗啡20μg(C组)、吗啡10μg加纳洛酮10μg(D组),另外两组非致炎大鼠分别经鞘内给予生理盐水(E组)、吗啡20μg(F组).各组给药均为1日2次,连续7d.用Von Frey丝动态检测大鼠50%机械缩爪阈值,分别以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大鼠给予吗啡后脊髓背角EAAC1表达.结果 B、C两组关节炎大鼠在鞘内给予吗啡后第7天形成较稳定的机械痛敏,标志关节炎大鼠慢性吗啡耐受模型建立成功,其脊髓背角EAAC1的表达下调.结论 脊髓EAAC1可能参与炎性痛大鼠慢性吗啡耐受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基础上建立关节炎大鼠慢性吗啡耐受模型,观察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1型(GLAST)在关节炎慢性吗啡耐受大鼠脊髓背角表达变化,探讨GLAST在吗啡耐受形成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36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n=6),行鞘内置管.其中4组制成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分别经鞘内给予生理盐水(A组)、吗啡10μg·kg-1(B组)、吗啡20 μg·kg-1(C组)、吗啡10 μg·kg-1+纳洛酮10μg·kg-1(D组),另外两组非致炎大鼠分别经鞘内给予生理盐水(E组)、吗啡20μg·kg-1(F组).各组给药均为1日2次,连续7 d.动态检测大鼠50%缩爪阈值,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脊髓背角GLAST表达.结果:B、C两组关节炎大鼠在鞘内给予吗啡第7天形成较稳定的吗啡耐受,其脊髓背角GLAST表达下调.结论:脊髓GLAST可能参与炎性痛大鼠慢性吗啡耐受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吗啡对神经损伤性大鼠脊髓背角投射神经元诱发放电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hung模型建立慢性神经性疼痛大鼠模型,行为学方法测试机械刺激缩足阈值判断模型是否成功。单个神经元记录法记录脊髓背角投射神经元放电活动。实验分正常大鼠组(N组),假手术组(S)和神经损伤性大鼠组(I组)。3组在脊髓表面予以吗啡、荷包牡丹碱(BIC)和番木鳖碱(STN)前后,以不同级别机械刺激足部感受野,分别记录脊髓背角投射神经元诱发放电活动。结果:脊髓表面用10μmol/L吗啡能显著抑制3组大鼠脊髓背角投射神经元的诱发性放电活动。与基础值相比,N组和S组压力刺激抑制了72%±6%(P<0.05),钳夹刺激抑制了76%±5%(P<0.05),但I组抑制作用显著低于N组和S组,压力与钳夹刺激与基础值比分别抑制32%±4%和26%±3%(P<0.05);而予以BIC阻断GABAA受体后,N组和S组吗啡的抑制作用明显减弱(P<0.05),I组吗啡的抑制作用无明显改变(P>0.05);STN阻断甘氨酸受体后,3组吗啡的抑制作用无明显区别;GABAA受体和甘氨酸受体同时阻断后,吗啡无明显抑制作用。结论:吗啡对慢性神经损伤性大鼠脊髓背角投射神经元诱发性放电活动的抑制作用明显减弱,主要与慢性神经损伤性大鼠脊髓GABA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5.
刘金变  江伟  王爱忠 《中华医学杂志》2009,89(31):2221-2224
目的 研究吗啡耐受大鼠脊髓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mGluR5)的表达变化及mGluR5拮抗剂MPEP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NS),吗啡耐受组(Mor),吗啡加MPEP组(Mor+MPEP)和MPEP组.采用鞘内重复给药方式建立慢性吗啡耐受模型,鞘内注射吗啡10 μg,每日给药2次,连续7 d.通过甩尾实验,观察给药前和给药后30 min大鼠甩尾潜伏期并计算最大镇痛效应百分比[MPE%=(给药后阈值-基础阈值)/(最大阈值-基础阈值)×100%].采用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并比较各组L4~5脊髓组织mGluR5的表达.结果 鞘内重复注射吗啡后,吗啡组MPE%逐渐下降,到第7天与N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吗啡加MPEP组第7天仍表现出较强的镇痛效应(P<0.05).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显示吗啡耐受组mGluR5表达升高,吗啡加MPEP组mGluR5的表达低于吗啡耐受组(P<0.05),但高于NS组(P<0.05).结论 mGluR5拮抗剂MPEP有延缓吗啡耐受的作用.吗啡耐受大鼠脊髓背角mGluR5表达上调,MPEP可能通过部分抑制mGluR5的上调节拮抗吗啡耐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黑皮质素受体拮抗剂HS014对大鼠吗啡耐受及脊髓小胶质细胞激活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5组(n=6):吗啡组(M)、生理盐水组(N)、HS014+吗啡组(HM)、生理盐水+吗啡组(NM)和HS014+生理盐水组(HN)。M组大鼠每次腹腔注射吗啡(10 mg/kg),2次/d;N组大鼠在相同条件下注射生理盐水;HS014+吗啡组(HM)、生理盐水+吗啡组(NM)大鼠每天第2次注射吗啡前15 min分别鞘内注射5μg HS014和5μl生理盐水;HS014+生理盐水组大鼠第2次注射生理盐水前15 min鞘内注射5μg HS014。各组均连续给药5 d,每天第2次给药后30 min进行热板测痛,于第5天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小胶质细胞标志物OX-42的表达。结果 1在实验第1天和第2天,M组大鼠热痛觉阈值与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此后M组热痛觉阈值开始下降,至第5天时M组大鼠热痛觉阈值与N组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3-5天,HM组热痛觉阈值与M组比较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N组比较,M组大鼠脊髓OX-42阳性细胞计数明显增加(P<0.001)。与M组比较,HM组的小胶质细胞激活受到抑制,OX-42阳性细胞计数下降(P<0.001)。结论慢性应用吗啡(10 mg/kg,腹腔注射,2次/d,连续5 d)能够导致吗啡耐受和脊髓小胶质细胞激活;联合给予HS014和吗啡,能够抑制吗啡耐受和小胶质细胞的激活,但HS014本身无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电针刺激对辣椒素受体在慢性炎性痛-吗啡耐受大鼠背根神经节表达的影响,探索电针在吗啡耐受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 将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制成关节炎模型,随机分为3组,鞘内给予吗啡10μg/kg组(A组),鞘内给予吗啡10μg/kg复合电针刺激组(B组),鞘内给予生理盐水组(C组).A组鞘内给予10μg/kg吗啡1日2次,B组鞘内给予10μg/kg吗啡复合电针刺激阳陵泉和足三里两穴1日2次,C组鞘内给予等量生理盐水1日2次.以触觉测试包测试50%缩爪阈值,以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背根神经节VR1表达.结果 A组在给药后第7天形成较稳定的吗啡耐受;B组在给药后第7日尚未形成稳定吗啡耐受,其背根神经节VR1表达阳性细胞数较单纯鞘内吗啡组(A组)少,较生理盐水组(C组)多.结论 电针刺激能够延长炎性痛大鼠吗啡耐受形成时间,抑制鞘内给予吗啡所导致的炎性痛大鼠背根神经节辣椒素受体的表达增加可能是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小剂量纳洛酮对大鼠吗啡耐受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选择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为吗啡组(M组)和纳洛酮组(MN组),每组各10只.M组和MN组每12 h分别皮下注射吗啡10 mg/kg和吗啡10 mg/kg+纳洛酮10 ng/kg,连续7 d,制作大鼠吗啡耐受模型.第1次给药前测定甩尾潜伏期(TFL)作为基础值,以后第1,3,6,9,12,15次给药后30 min测定甩尾潜伏期.以甩尾潜伏期及最大镇痛效率(MPE)为指标观察吗啡耐受发生的情况.7 d后取大鼠导水管周围灰质(PAG)脑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PAG脑组织蛋白激酶A(PKA)染色,比较两组染色情况.结果 反复应用吗啡后,M组和MN组大鼠TFL值和MPE下降的速度不同.MN组与M组比较大鼠TFL值和MPE的下降速度缓慢(P < 0.05).PAG组织PKA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M组与MN组相比PKA表达增加(P < 0.05).结论 小剂量纳洛酮抑制大鼠吗啡耐受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孤啡肽对大鼠急性吗啡耐受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孤啡肽在急性吗啡耐受形成中的作用。方法:本实验采用热 甩尾观察和反转录多聚酶链式反(RT-PCR)等方法,对大鼠急性吗啡耐受形成中痛行为,海马孤啡肽(OFQ)mRNA表达进行检测,并通过侧脑室注射孤啡肽受体反义寡聚核苷酸,以抑制OFQ作用,来观察其对急性吗啡耐受形成的影响。结果:伴随急性吗啡耐受的形成,海马中OFQ mRNA呈现高趋势。预先以孤啡肽受体反义寡聚核苷酸处理,AMT形成受抑制。结论:OFQ的升高是大鼠AMT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关节炎大鼠吗啡耐受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建立一种以慢性炎症为基础的吗啡耐受模型。方法:将32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关节炎鞘内给予吗啡组(A组),关节炎腹腔给予吗啡组(B组),单纯鞘内给予吗啡组(C组),单纯腹腔给予吗啡组(D组)。A组与C组鞘内给予10μg/kg吗啡1日2次,B组与D组经腹腔给予同样剂量的吗啡。以热板法缩爪潜伏期和50%缩爪阈值作为行为学指标进行观察。结果:给药后第7天,A组大鼠的行为学指标较B、C、D组有统计学差异,C组与B、D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而B、D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可以在慢性炎症的基础上经鞘内给药制作出吗啡耐受的大鼠模型,而且本模型较以前的模型更加接近于实际。  相似文献   

11.
廖家齐  许学兵  许立新  佘守章 《广东医学》2012,33(10):1363-1365
目的研究鞘内注射吗啡诱导吗啡耐受过程中大鼠脊髓背角自噬状态的变化。方法选择鞘内置管成功的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M组和C组,每组24只。M组2次/d,连续7 d鞘内注射吗啡20μg;C组2次/d,连续7 d鞘内注射生理盐水。于鞘内注射前及第1、3、5、7天第2次鞘内注药后30 min采用电子VonFrey测痛仪测定机械缩足反射阈值,然后随机取6只大鼠L4~6脊髓背角采用Western blot测定自噬标记蛋白LC3Ⅱ、LC3Ⅱ/LC3Ⅰ及自噬调节信号相关蛋白Beclin-1的表达。结果鞘内注射吗啡7 d后,吗啡镇痛作用较第1天下降60.2%,提示出现吗啡耐受形成。C组各时点LC3Ⅱ及Beclin-1均有少量表达,各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组比较,M组各时间点脊髓背角Beclin-1、LC3Ⅱ表达量及LC3Ⅱ/LC3Ⅰ比值均显著上调(P<0.05);M组内不同时点比较,第1天LC3Ⅱ/LC3Ⅰ比值最高(P<0.05),随后逐渐下降;第1天Beclin-1表达最高(P<0.05),随后下降,在第5天后表达量趋于稳定。结论鞘内注射吗啡可诱导脊髓背角自噬增加,Beclin-1可能参与鞘内注射吗啡诱导所致的自噬状态改变。  相似文献   

12.
探讨黄芩苷对小胶质细胞活化和慢性耐受的影响并考察其作用机制。应用RT-PCR和ELISA法考察细胞释放炎症因子IL-1β和TNF-α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p-p38MAPK和IBA-1蛋白表达变化,热板法检测慢性吗啡耐受小鼠热板痛阈变化。实验结果发现,黄芩苷(1,10,100 μmol/L)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吗啡活化的BV2细胞释放IL-1β和TNF-α,100 μmol/L黄芩苷明显降低p-p38MAPK水平。鞘内注射黄芩苷(20,40,60 μg)可剂量依赖性地改善慢性吗啡耐受,鞘内注射黄芩苷60 μg可模拟出小胶质细胞抑制剂米诺环素的作用并能显著抑制慢性吗啡耐受小鼠脊髓p-p38MAPK以及IBA-1的表达。本研究表明,黄芩苷可通过抑制p38MAPK信号通路抑制吗啡引起的小胶质细胞活化,进而显著改善慢性吗啡耐受。  相似文献   

13.
川芎嗪通过抑制脊髓小胶质细胞活化缓解吗啡耐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探讨川芎嗪对脊髓小胶质细胞活化和慢性吗啡耐受的影响并考察其作用机制。运用水浴甩尾法检测慢性吗啡耐受小鼠甩尾痛阈;免疫荧光法检测小鼠脊髓水平小胶质细胞标记分子(ionized calcium binding adapter molecule 1,IBA1)的变化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p38 MAPK(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磷酸化水平的改变,以及RT-PCR法检测川芎嗪对慢性吗啡耐受过程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川芎嗪(15,30,60 mg/kg)能够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吗啡引起的脊髓IBA-1、p-p38 MAPK、p38、TNF-α和IL-1β水平的升高,改善慢性吗啡耐受。研究结果表明,川芎嗪能显著改善慢性吗啡耐受,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小胶质细胞p38 MAPK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鞘内注射氯胺酮对吗啡耐受大鼠脊髓pCREB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成4组:C组(对照组),鞘内注射0.9%生理盐水10μL;M组(吗啡组),吗啡10μg;MK组(吗啡加氯胺酮组),吗啡10μg加氯胺酮25μg;K组(氯胺酮组),氯胺酮25μg。每日给药2次,连续8 d。用药前和用药后30 min通过甩尾实验观察各组热痛阈的变化。最后一次给药后次日处死动物,取L4~5脊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pCREB在大鼠脊髓背角的表达。结果随着用药天数增加,M组对吗啡逐渐耐受,到第7 d与C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MK组最大镇痛效应百分比(MPE%)逐渐降低,但始终高于M组,尤其是用药后4~8 d(P<0.01)。MK组与C组和K组在任何时点都有差异。M组脊髓背角pCREB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其他组(P<0.01),MK组与C组比较升高不明显(P>0.05)。结论氯胺酮有延缓吗啡耐受作用,机制与其抑制pCREB蛋白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动态观察鞘内注射(intrathecal,IT)吗啡对大鼠切口疼痛及脊髓Fo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96只,分成4组,以累积疼痛评分观察大鼠行为学,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大鼠脊髓Fos蛋白表达。结果: 在术后2 h、24 h、48 h时点,对照组大鼠的累积疼痛评分明显高于假手术组,术前和术后给药组评分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1),但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2 h,各手术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6 h和120 h,各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2 h,对照组大鼠Fos蛋白表达明显增多(P<0.01),而IT吗啡可明显抑制脊髓背角Fos蛋白表达,尤以术前给药为甚;术后24~120 h,各手术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或术后单次IT吗啡,仅在术后早期有镇痛作用并能抑制Fos蛋白表达的增加。  相似文献   

16.
Glucocorticoid(GC)is one of the steroid hor-mones possessing anti-inflammatory and i mmuneinhibitory functions and has satisfactory effective-ness in controlling some chronic inflammation andi mmune diseases.But few patients are not sensi-tive to the therapy of massive-dose GC,named asGC resistance[1].GC exerts its biological effectsbybinding to a 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Twohuman isoforms of GR have been identified,termed GRαand GRβ.GRαis ubiquitously ex-pressed in al most all hu…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联合氟比洛芬酯对吗啡硬膜外镇痛的影响.方法 择期妇科子宫全切患者60例,每组20例,按随机双盲分成吗啡2.0mg和氟哌利多2.5 mg硬膜外注入组(I组);在I组的基础上联合氟比洛芬酯100 mg静脉注入组(Ⅱ组);在I组基础上联合氟比洛芬酯100 mg和地塞米松10 mg静脉注入组(Ⅲ组).手术结束...  相似文献   

18.
地塞米松给药及撤药后糖皮质激素受体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9,31(21):2086-2089
目的 观察地塞米松对体外培养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HaCaT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α仅和β表达的调节以及撤药后GRα、GRβ基因表达的后续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以含10-6mol/L地塞米松的DMEM(高糖)培养基孵育细胞,48 h后换不含地塞米松的培养摹继续孵育.在地塞米松给药后24、48 h以及撤药后24、48、72 h的不同时相点,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GRα、GRβ的表达变化,采用免疫荧光化学法观察GRα、GRβ的细胞内定位.结果 地塞米松给药后24、48 h,GRα的mRNA和蛋白质水平逐渐下降(P<0.05),呈时间依赖性,GRβ的mRNA和蛋白质水平均逐渐上升(P<0.05);撤药后24、48、72 h,GRα和GRβ的上述变化不同程度地向原有水平回复.结论 地塞米松下调GRα并上调GRβ,可部分解释持续外用糖皮质激素制剂后出现的激素耐受现象;下调的GRα和上调的GRβ在地塞米松撤药后呈现向其原有水平恢复的趋势,提示临床上外用激素治疗应避免长期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对培养的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内游离Ca2+浓度([Ca2+]i)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培养纯化新生SD大鼠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星形胶质细胞[Ca2+]i的变化。结果 Dex可导致培养的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Ca2+]i快速升高,且呈现剂量依赖性(P<0.05);Dex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Ca2+]i升高是以外钙内流为主;G蛋白阻断剂百日咳毒素(100 ng/mL)可阻断Dex所致的星形胶质细胞[Ca2+]i升高效应(P<0.01),而糖皮质激素细胞质可溶性受体(GR)拮抗剂RU38486(10μmol/L)对Dex的效应无影响;此外,蛋白合成抑制剂放线菌酮对Dex所致的星形胶质细胞[Ca2+]i升高效应无阻断作用。结论 Dex可能通过由糖皮质激素膜受体介导的非基因组作用途径快速升高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Ca2+]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