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整蛋白型肠内营养乳剂对脑外伤病人术后血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整蛋白型肠内营养乳剂对脑外伤病人术后血糖的影响.方法 86例颅脑外伤病人按随机原则分为实验组53例和对照组33例,均在术后7d给予肠道营养(EN);实验组53例使用糖尿病和应激性高血糖患者专用型整蛋白型肠内营养乳剂(瑞代),对照组使用基本型整蛋白型肠内营养乳剂(瑞素).检测EN期前后血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血糖及上臂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及对照组的血常规、肝肾功能、血脂、空腹血糖及上臂围在EN期前后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的EN期后餐后2h血糖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结论 瑞代与瑞素均能给予颅脑外伤病人术后足够的肠道营养支持,并具有相对的安全性.瑞代在控制颅脑外伤病人术后血糖的增高方面具有优势,更适合于该类病人的术后肠道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肠内(EN)肠外营养支持(PN)对胃癌术后营养和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 62例进展期胃癌,随机分为EN组和PN组各31例。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营养状况,功能状态,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结果PN组术后第5、第8天总蛋白、清蛋白和前清蛋白水平均低于术前水平(P〈0.05)。EN组术后第8天血清总蛋白、清蛋白及前清蛋白与术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5 d EN组血清总蛋白前清蛋白水平高于PN组(P〈0.05)。术后第8天,EN组血清总蛋白、清蛋白和前清蛋白水平均高于PN组(P〈0.0 5)。EN组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显著高于PN组(P〈0.0 5);EN组体力状况分级为1~2级,PN组为2~3级。EN组肠功能恢复时间显著短于PN组(P〈0.05)。结论 EN有助于改善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和功能状态,促进胃肠功能恢复,防治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有营养风险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肠内营养对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运用NRS2002营养风险筛查标准,选择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60岁以上有营养风险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70例,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36例,对照组34例.EN组术前3d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术后第1、3、5、7天检测血浆总蛋白、前清蛋白、清蛋白、转铁蛋白、淋巴细胞总数、血浆D-乳酸(D-LAC)和二胺氧化酶(DAO),观察术中肠道清洁度、术后并发症.结果 EN组术后第1、3、5、7天的血浆总蛋白、前清蛋白、清蛋白、转铁蛋白及淋巴细胞总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D-LAC、DAO水平及腹腔感染、伤口感染等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肠道清洁度、吻合口漏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营养风险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明显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3例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随机分为两组:23例肠内营养(EN)组和20例肠外营养(TPN)组。EN组手术后48 h内经鼻空肠营养管输注肠内营养乳剂(TPF-D)(商品名:瑞代),TPN组经颈内静脉置深静脉导管静滴,共8 d。结果EN组术后10 d体质量损失较TPN组明显减少,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血糖波动值降低,肛门排气时间短,相关并发症以及营养相关费用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EN支持营养疗效好,肠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血糖波动小,住院费用低,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胃癌根治术后应用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与完全胃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对患者血糖、营养指标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45例胃癌并糖尿病行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术后使用糖尿病专用型肠内营养制剂(fresubinTmdiabetes,FTD)组21例;TPN组24例术后使用TPN+普通胰岛素注射。术后24h开始给予FTD或TPN,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空腹、餐后、术后3d、7d空腹及EN或TPN后血糖变化。营养指标包括体重(BW)、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N)、血红蛋白(Hb)。【结果】FTD组患者术后空腹及EN后血糖水平波动小,无需加用胰岛素,TPN组患者术后空腹及TPN后血糖水平波动大,胰岛素调整不及时可能出现高血糖或低血糖;FTD组患者术后机体营养指标优于TPN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胃癌并糖尿病患者,胃癌根治术后早期使用糖尿病专用型肠内营养制剂,在改善机体营养状况的同时,不增加血糖波动的风险,较完全胃肠外营养有更多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肠外营养(PN)和肠内营养(EN)对胃癌术后患者营养等状况恢复的比较分析.方法: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74例因胃癌行全胃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分别经鼻肠管、经颈内静脉进行营养支持,观察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平均住院天数、营养评定等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术后体重均低于术前,有显著差异(P<0.05),EN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明显小于PN组(P<0.05).结论:全胃切除术后早期EN是安全可行的,且费用低,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对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 将50例胃癌根治术后病人随机分为全肠外营养组(T P N)25例,肠外营养(P N)+肠内营养组(E N)25例.分别于术后24h后给于营养支持,观察营养支持其间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平均住院天数、营养评定等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PN+EN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住院天数明显小于PN组(P<0.05),且PN+EN组术后第8天血清白蛋白水平和体重恢复较快(P<0.05).结论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安全、有效、可行,较TPN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老年食管癌患者围术期营养治疗的时机和方法.方法 将152 例老年食管癌手术患者根据不同的营养支持方法分为全肠外营养(TPN)组(术后第2 天起经中心静脉输注能量制剂)、肠内营养(EN)组(术后第2 天起经鼻饲营养管补充EN制剂)、围术期EN 组(术前5~7d起即予口服EN 制剂+术后第2 天起经鼻饲营养管补充EN 制剂),观察比较3组患者围术期血清营养指标、消化道功能恢复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予EN 治疗的2 组患者肛门恢复排气排便时间均较TPN 组缩短(P<0.01);术前口服EN 制剂能提高血清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P<0.05),术后吻合口瘘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结论 术后予EN 治疗可明显改善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促进肠功能恢复;术前即予EN治疗效果更佳,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使用EN 为主适当加用肠外营养是适合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营养支持治疗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术后空肠营养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总结肠内营养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 收集近2年来胃癌患者119例,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营养变化、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等.结果 术后体重变化、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EN组均较PN组减少(P<0.01).结论 胃癌术后空肠内营养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促进肠功能恢复,并降低住院费用和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高龄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营养支持方案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龄胃癌患者术后早期实施营养支持的合理方案.方法在胃癌切除术后第1天将60例高龄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全肠内营养(TEN组,n=18)、肠内 肠外营养(EN PN组,n=23)、全肠外营养(TPN组,n=19)3组,分别予以相应的营养支持治疗,并在营养支持前、后测定营养指标与血清胃泌素水平,观察其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及各种不良反应并作比较.结果3组病例在研究期间无严重并发症,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营养支持后均明显升高(P<0.05).临床观察TEN组、EN PN组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较TPN组明显缩短,胃泌素水平明显升高(P<0.05),EN PN组胃肠道相关并发症少于TEN组(P<0.05).结论高龄胃癌患者术后仍应首选EN,但不应刻意追求TEN,联合应用EN与PN并适时调整,可减少胃肠道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营养不良的胃癌患者术后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EN)与肠外营养(PN)对营养不良的胃癌患者术后临床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经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法(SGA)评价为中、重度营养不良的胃癌患者58例,随机分为EN组和PN组各29例,共治疗7 d.观察治疗期间感染发生情况,记录患者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留院时间.手术前后均测量体质量指数(BMI),同时抽取静脉血检测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G)和白蛋白(AL).结果:2组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N组肛门排气时间提前(P<0.05),术后留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EN组术后BMI和PA明显高于PN组(P<0.05).结论:EN治疗营养不良的胃癌患者术后临床恢复多个方面均优于PN治疗.  相似文献   

12.
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肠功能的影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洌,实验组采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给予常规营养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情况要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促进术后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合理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老年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EN,30例)和肠外营养组(PN,30例)。检测手术前和手术后第4、10天营养指标和肝功能等变化,详细记录血糖变化,观察临床恢复情况。结果术后肠内营养组血糖水平波动较肠外营养组平稳(P0.01)。术后第4天EEN组患者的各项营养指标和肝功能指标恢复明显高于PN组患者(P0.01)。并发症发生率EEN组少于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胃肠肿瘤手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是一个较好的方法,方便血糖调控,同时可促进机体康复,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外营养在胃癌切除术后早期应用,探讨肠内外营养应用的疗效.方法 收集本院近2年来胃癌患者80例,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营养变化、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等.结果 术后体重变化、肠功能回复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EN组均较PN组减少(P<0.01).结论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可明显改善病患者术后营养状况,促进肠功能恢复,并降低住院费用和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EN)制剂可行性和效果.方法 64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EN组经鼻饲管于术后1d开始EN,PN组使用传统方法,观察患者继发感染情况以及术后白蛋白、前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等变化情况.结果 EN组手术7d后LY、ALB及PA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与肛门排气时间EN组均早于PN组,P<0.05.结论 直肠癌术后患者经鼻肠管早期EN,无创、安全、简便、有效,有助于肠道排气、排便功能恢复,维持机体的免疫功能,防治感染,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术后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术后患者营养状况和肠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机体营养状况和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胃癌根治性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两组:早期肠内营养组30例,于术后24 h应用瑞素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共实施7 d;肠外营养组30例,术后给予全肠外营养治疗。两组病人分别于手术前1 d、术后第1、8天检测营养指标血清清蛋白(ALB)、转铁蛋白(TF)和前清蛋白(PA),并观察肠功能恢复时间。结果: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血清清蛋白、转铁蛋白和前清蛋白浓度较术前有明显下降(P〈0.05或0.01),经过一段时期的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支持后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肠内营养的营养恢复作用与肠外营养相比无明显差异。肛门排气/排便时间两组病人差异显著(P〈0.01)。两组病人在观察期间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改善胃癌病人的营养状况,促进肠蠕动恢复的作用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对远端胃癌患者术后治疗效果。方法:64例远端胃癌术后随机分为肠外营养组(Parenteral nutrition,PN)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联合肠外营养组(EN+PN)各32例,分别于术后24 h后予营养支持,对比分析两组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C反应蛋白、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等指标及术后肠功能恢复情况、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结果:在研究期间无死亡,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在营养支持后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8天,EN+PN组免疫指标比PN组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PN组比PN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短,术后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更少,C反应蛋白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远端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可促进肠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免疫功能,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全胃切除胃癌根治后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80例全胃切除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给予常规营养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情况.结实验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情况要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全胃切除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促进术后肠功能的恢复,有利于病人全面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方式对胃癌术后患者营养及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4例胃癌手术患者,术前随机分为肠外营养组(parenteral nutrition,PN组)和肠内营养组(enteral nutrition,EN组)各42例,观察比较两组术后营养状况、免疫功能、肝功能损害情况及肠功能恢复时间。结果:两组术后患者体质量均下降但幅度较小(P〉0.05)。两组术后第8天较第2天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明显上升(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肠功能恢复及肛门排气EN 组较PN 组明显缩短(P〈0.05)。 EN 组免疫指标淋巴细胞计数术后第8天较术后第2天明显改善(P〈0.05)。术后肝功能损害及血糖波动EN组明显少于PN组(P〈0.05)。结论:营养支持能改善胃癌术后营养状况,而EN更符合食物消化吸收的生理过程,能提高免疫力、促进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谷氨酰胺强化肠内营养对结肠癌患者左半结肠切除术后肠通透性及感染并发症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3年8月—2016年6月在沧州市中心医院行左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肠内营养,观察组在常规肠内营养基础上给予谷氨酰胺强化肠内营养。比较两组肠通透性指标〔尿乳果糖/甘露醇(L/M)比值、血浆二氨氧化酶(DAO)、D-乳酸、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营养指标(血清清蛋白和前清蛋白)、肠鸣音恢复时间与住院时间及感染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术后2、7 d尿L/M比值、血浆DAO、血浆D-乳酸、TNF-α水平高于术前1 d,术后7 d尿L/M比值、血浆DAO、血浆D-乳酸、TNF-α水平低于术后2 d(P<0.05)。观察组术后2、7 d尿L/M比值、血浆DAO、血浆D-乳酸、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后2、7 d清蛋白和前清蛋白水平均低于术前1 d,术后7 d清蛋白和前清蛋白水平均高于术后2 d(P<0.05);观察组术后2 d清蛋白和前清蛋白水平低于术前1 d,术后7 d清蛋白和前清蛋白水平高于术后2 d(P<0.05);观察组术后2、7 d清蛋白和前清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7.5%(3/40),低于对照组的27.5%(11/40)(χ2=5.486,P=0.019)。结论 对结肠癌左半结肠切除术患者给予谷氨酰胺强化肠内营养支持可维持肠黏膜通透性,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减少感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