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进一步探讨脑梗死的 CT表现。方法 :对 36 0例脑梗死患者平扫 35 2例 ,增强扫描 8例。结果 :36 0例检出梗死灶 418个。低密度 35 6例 ,混杂密度 4例。CT值 :发病 1周内 7~ 2 6 HU188例 ;1~ 2周 5~ 2 3HU10 0例 ;2~ 3周 18~ 32 HU2 8例 ;1~ 6个月 5~ 2 1HU2 4例 ;6个月以上 - 3~ 16 HU2 0例。最小梗死灶 0 .4cm× 0 .3cm;最大梗死灶累及一侧大脑半球。有占位效应 2 0例。结论 :脑梗死的 CT检出与发病时间相关 ;脑梗死的病理改变及 CT表现分为四期 :急性期 - CT阴性期 ;坏死期- CT阳性期 ;修复期 - CT“模糊效应期”;囊变期 - CT脑软化灶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大面积脑梗死的早期 CT表现特征。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初诊、复查及临床证实的 2 7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 CT资料和临床特征 ,讨论其早期 CT表现特点。结果 :大面积脑梗死 CT早期主要表现为皮髓质交界模糊 ,邻近脑室、脑池、脑沟略受压等轻度脑组织水肿占位效应 ,有时可表现出密度略降低。结论 :早期 CT表现对大面积脑梗死的早期诊断能提供较有价值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分析急性与慢性脾梗死临床、CT表现,急性脾梗死表现为突发左上腹疼痛、压痛、贫血、白细胞升高等;CT表现为脾周边部单个或多个楔形境界清楚的低密度灶,脾表面饱满隆起,强化不显著。慢性脾梗死有突发左上腹疼痛史,CT示脾表面呈波浪状或切迹样外观,梗死灶可呈水样低密度,可钙化或通过再生恢复正常密度。认为不典型脾梗死应与肿瘤鉴别,重视其病因诊断。  相似文献   

4.
崔喜民  喻骏 《武警医学院学报》2011,20(8):634-635,638
[目的]对47例经颅脑CT/MRI证实的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进行分析.[方法]CT采用GE HI-speed全身螺旋CT,扫描基线取头颅OM线,层厚及层距10mm,连续扫描12层.MRI检查采用西门子C!0.35T机器扫描,常规采用T1WI,T2WI横断面图象及T2WI矢状面图象检查.[结果]本组资料出血性脑梗死发生率为5.9%;绝大部分患者多发生于脑梗死发病3d、1周内;影像学表现为大脑中动脉主干供血区36例,大脑后动脉主干供血区7例.[结论]CT与MRI对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及早地检查有利于患者的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5.
外伤后脑梗死是颅脑外伤的并发症之一,本病患病率低,易造成误、漏诊。本文收集有明显外伤史及伤后肢体抽搐、偏瘫等神经系统体征者8例,对其CT表现进行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997~1999年,小儿外伤后脑梗死8例在我院行CT扫描,男6例,女2例。年龄8个月~4岁。8例均有头部着地外伤史及伤后偏瘫。首次CT扫描时间:伤后10 h 1例,1~3天5例,1周后2例。   1.2 方法 采用美国PICKER-1200 SX全身CT机。以OM线为基线,层厚、层距均为10 mm,常规平扫。8例共行10次扫描。   1.3 结果 (1)2例首次平扫未见异常变化。3天后复查示,左、右侧基底节区分别见圆形低密度影。(2)4例首次扫描即于基底节区见圆形低密度影(见图1),其中位于左侧者3例,右侧者1例。(3)2例于左、右颞顶叶内见大面积低密度灶,CT值22~27 Hu,脑室系统无明显受压,中线结构移位不明显(见图2)。余未见其他脑损伤的CT表现。  相似文献   

6.
结肠癌的CT表现(附2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CT结肠癌诊断中的价值。所有病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 ,CT扫描层厚和层间距均为 9mm。结果 :结肠癌的主要CT表现为不规则软组织肿块、肠壁增厚、肿块边缘不规则 ,侵及周围器官、肝转移及淋巴结肿大。结论 :CT对结肠癌的位置。大小、范围 ,腔外肿块及远处转移均敏感 ,但定性诊断仍有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输尿管小结石的直接和间接CT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腹部平片无异常、经CT扫描和其他手段确诊的输尿管小结石87例,重点观察有结石的输尿管、肾及其周围间隙CT的表现.结果76例呈现输尿管小结石的CT直接征象即输尿管内高密度影,86例呈现出下列间接征象:输尿管壁增厚、输尿管周围间隙脂肪水肿、肾盂肾盏积液、肾脏增大,肾包膜下积液、肾周脂肪水肿和肾前后筋膜增厚.结论间接征象对输尿管小结石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的CT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脊柱结核的CT表现,总结其影像特征。结果48例脊柱结核均经手术病理证实,24例显示椎体破坏,20例显示椎旁脓肿,10例病变侵及椎管,21例椎间盘破坏,12例椎体附件破坏。结论CT对脊柱结核的诊断优于常规X线,特别是对于估价骨质破坏和侵及椎管及椎旁软组织块影的范围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先天性脑TORCH感染的CT表现.方法 分析6例经母子两代血清学检查证实的先天性TORCH感染新生儿、婴幼儿脑CT表现.其中先天性脑弓形虫病3例,先天性脑弓形虫巨细胞病毒联合感染1例,先天性风疹病毒感染1例,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1例.结果 脑发育不良,脑室扩张,室管膜下区及脑白质钙化斑等是先天性脑TORCH感染的一组CT表现.结论 典型的CT表现结合临床可提示脑先天性感染,婴幼儿期不明原因的脑内钙化应注意脑先天性感染的可能,血清学检查具有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0.
石英明 《安徽医学》2003,24(5):65-66
目的 为提高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简称HIE)的认识。方法 选择有围产期窒息史 ,且有临床症状的经CT诊断为不同程度的HIE 15 0例 ,取得完整的临床及CT诊断资料加以分析。结果 HIE表现为累及 1~ 4个脑叶密度减低区 ,常累及额叶和顶叶 ;可合并各种类型脑损伤性颅内出血 ,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最常见。结论 HIE的临床症状和CT表现有差异 ;CT诊断要密切结合临床资料 ,熟悉新生儿的正常头颅CT表现 ,掌握新生儿的解剖结构特点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诊断(附6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简称HIE)的CT诊断。方法:对采用CT进行检查的66例HIE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HIE的CT表现分Ⅲ度(轻、中、重),轻度:脑白质低密度影分布于2个脑叶;中度:白质低密度影超过2个脑叶,伴灰、白质对比模糊;重度:广泛弥漫性白质低密度改变,灰白质界限消失。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脑梗塞少见。结论:CT扫描可显示病变范围、密度及并发症,是确诊HIE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乳腺癌的CT表现,提高对乳腺癌的诊断水平。方法 对35例乳腺癌患者进行CT检查。结果 乳腺癌的CT表现分为肿块型和浸润型;导管牵拉征5例,累及库柏氏韧带3例;增强扫描后CT增增加50HU以上。结论 CT扫描对乳腺癌的发现和正确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分析周围型小肺癌的CT征象特征,以提高对周围型小肺癌的CT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4.
是德海 《九江医学》2004,19(1):31-31
鼻咽癌(NPC)在我国是高发地区,尤以华南地区为多见,是鼻咽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明确诊断对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CT扫描为NPC检出的重要手段之一,但CT平扫对早期NPC有一定局限,2年来笔者应用鼻咽腔碘剂造影CT扫描检查18例早期NPC的患者,均得到了鼻咽镜活检病理证实,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外伤性脑梗死的CT诊断(附102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提高对外伤性脑梗死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分析102例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与CT表现。结果:44例头部CT平扫及时显示基底节内囊区或(和)脑叶低密度梗死灶;58例复查时始发现。表现为:单纯性脑梗死25例;合并脑挫伤或颅内血肿77例。结论:CT对外伤性脑梗死的诊断、预后及指导临床治疗有很大价值;首次检查未见脑梗死者CT的追踪观察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6.
2例类似肾癌的局限性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分析其CT表现,并与手术病理对照。CT特征是肿块呈限局性类圆形异常密度区和不增强区,围绕以边缘增强和肾筋膜增厚,伴邻近组织侵犯。对本病的病理基础及与肾癌鉴别的要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螺旋CT尿路三维重建在上尿路梗阻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3例上尿路梗阻患者进行螺旋CT薄层扫描和尿路三维重建,必要时行CT血管造影。结果 33例患者均获明确诊断,其中输尿管结石25例,输尿管肿瘤1例,输尿管良性狭窄3例,输尿管先天畸型3例,盆腔肿瘤1例,所有诊断均经手术证实。结论 螺旋CT尿路三维重建具有三维成象,分辨率高,检查时间短,侵袭性少,易于操作等特点,成为诊断上尿路梗阻性病变最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鼻咽癌向周围邻近结构侵犯的CT与MRI影像表现。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治疗前同时作CT与MRI检查的56例鼻咽癌。观察鼻咽癌向周围邻近结构侵犯的CT与MRI表现。结果:顶后壁软组织不规则增厚CT、MRI均46例;两侧壁不规则增厚及软组织肿块均49例;腭帆张提肌及颈长肌增厚CT分别为17例、14例,MRI分别为42例、26例;咽旁间隙狭窄闭塞均39例;颈动脉鞘区侵犯CT34例、MRI23例;咽后淋巴结转移CT13例、MRI24例;鼻腔软组织肿瘤块均12例;颅底骨破坏CT 23例,MRI29例;颞下窝、翼腭窝、眼眶侵犯两者相同,分别为4例、3例、1例;副鼻窦侵犯CT9例、MRI12例。结论:CT与MRI对显示顶后壁、两侧壁、咽旁间隙、鼻腔等有无肿瘤侵犯大致相同;对颈长肌、腭帆张提肌,颈动脉鞘区侵犯,咽后淋巴结转移MRI明显优于CT;MRI对显示颅底骨质浸润颅内、脑膜浸润、副鼻窦侵犯较CT优越。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CT在胸部创伤的CT表现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胸部创伤病人的CT表现。结果单纯肋骨骨折12例,气胸12例,纵隔血肿和纵隔气肿分别为1例、3例,胸腔积血28例,肺挫裂伤30例,肺撕裂伤15例,支气管撕裂2例。CT表现为肋骨骨折,气胸,纵隔血肿和纵隔气肿,胸腔积血及肺挫伤等。同时发现脾、肝、肾脏、腰椎多发性损伤。结论CT扫描对胸部损伤诊断价值高,是快速、准确评价胸部损伤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0.
报告20例穿通脑病人的临床及CT资料,着重讨论其病因、临床表现及CT所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