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病例组62例均为胃腺癌,正常胃粘膜组34例.每个研究对象均在胃窦部取三块活检组织,胃癌患者在癌灶周围再取三块活检组织.然后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和细菌培养.结果Hp阳性以细菌培养为标准,两项试验均阳性为Hp阳性.结果病变组Hp阳性数38例,对照组为4例,两组比较OR=11.9,95%CI=4.2~33.7,X2=21.89,P<0.01,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提示Hp感染与胃癌的危险性相关.进一步研究Hp与胃癌的类型及部位的关系发现,Hp在肠型腺癌和弥漫型腺癌的检出率分别为78%(32/41),29%(6/21),OR分别为26.7,3,95%CI分别为8.8~81.7,<1,P分别为P<0.01,P>0.1.提示Hp感染与肠型胃癌有关.Hp在胃窦和幽门部胃癌检出率为83%(24/29),与正常组比较OR=36,95%CI=12.6~102.6,P<0.01;在胃体和胃底部胃癌检出率为79%,OR=27.5,95%CI=6.6~114,P<0.01;在贲门部胃癌检出率为16%,OR=1.4,95%CI<1,P>0.5,提示Hp感染与非贲门部胃腺癌密切相关,与贲门部胃癌无关。结论Hp感染与胃癌的发生有相关性,与非贲门部胃癌密切相关,与肠型胃癌有关,与弥漫型胃癌无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与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我们剖析胃癌高发区Hp感染状况及其与胃疾病及胃癌的相关性,旨在为Hp感染及胃癌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胃癌高发区16村镇胃癌高危人群3033人,经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及X线初筛出1779例,接受了胃粘膜活检精查.其切片作HE及亚甲兰(MB)染色,观察病理组织学改变及Hp感染情况,同时利用PCR检测Hp.结果Hp总检出率为60.8%.其中男高于女;30岁~59岁组最高(62.4%);山区(64.4%)高于沿海区(56.7%);胃窦(36.2%)高于胃角(32.6%)及胃体(31.2%);以上P<0.01.胃癌Hp检出率为43.8%;各型胃疾病Hp检出率由高至低,前四位依次为胃粘膜糜烂(90.6%)、胃溃疡(87.0%)、中重度浅表性胃炎(79.8%)及萎缩性胃炎(75.3%),上述各组Hp检出率与轻度浅表性胃炎Hp检出率(6.8%)相比,P<0.01.与未检出Hp的组织学基本正常胃粘膜0%相比,异型增生(80.0%)及肠上皮化生(77.7%)的Hp检出率皆明显升高,P<0.01.结论庄河居民Hp感染与胃粘膜糜烂、胃溃疡、中重度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等呈明显正相关.庄河不仅胃癌高发且Hp感染亦是高流行.文内尚对有关结果只行了初步探讨,呼吁在我国胃癌高发  相似文献   

3.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探索幽门螺杆菌(Hp)与胃癌及其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对住院的经内镜及病理证实的23例胃癌,21例慢性浅表性胃炎及26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进行冒窦粘膜Hp检测(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及血清Hp-IgG抗体测定(采用ELISA法).结果Hp在慢性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中晚期胃癌的检出率分别为52.4%,88.5%及78.3%.Hp在十二指肠溃疡及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感染率具有明显差异(P<0.01),而Hp在中晚期胃癌及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感染率无差异(P>0.05).胃腺癌的Hp检出率高于印戒细胞癌的Hp检出率(P<0.05).结论①Hp与中晚期胃癌无明显相关性.②胃腺癌患者的Hp检出率较胃印戒细胞癌者的高.  相似文献   

4.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进展期胃腺癌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的相关性。方法68例进展期胃腺癌与60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食管癌(对照组)均经内镜检查确诊.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Hp抗体及尿素酶试验来确定Hp感染;并检测血液和胃液过氧化氢酶(CAT)和丙二醛(MDA)水平.结果胃癌组Hp检出率为57.1%高于对照组检出率35%(P<0.01);肠型和弥漫型胃癌Hp检出率分别为62%与56%(P>0.05);Hp检出率尤以胃窦部为最高达70%.两组血液CAT水平(Ku/L)为219.41±10.6与199.26±11.2及MDA水平(nmol/mL)为3.96±0.26与4.12±0.25(P>0.05;P>0.05);Hp相关的胃癌两亚组胃液CAT(Ku/L)水平为110.40±8.0与276.6±13.1及MDA水平(nmol/mL)为0.69±0.42与0.43±0.14(P<0.05;P<0.05)结论Hp感染与进展期胃腺癌具有相关性;与胃癌两亚型均相关;Hp感染诱导自由基对胃粘膜的损害可能在胃粘膜癌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目的:为了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及肠化类型的关系。方法:对胃癌高发区1333例普查人群的胃活检组织和30例胃癌手术标本病理切片做Warthin-starry染色,对慢性萎缩胃炎伴肠化生、慢性浅表胃炎伴肠化生、癌旁肠化生用粘液组化方法染色分型。结果:Hp感染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高度相关,与胃溃疡、慢性浅表活动性胃炎、早期胃癌显著相关,与单纯萎缩性胃炎、萎缩胃炎伴肠化生、胃增生性息肉亦相关(P均<0.05);进展期胃癌的Hp感染率与慢性非活动性胃炎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型胃癌中以腺癌Hp检出率高(75.4%),与粘液细胞癌Hp检出率(30%)相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各型肠化生之间的Hp检出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Hp感染与胃癌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提高早期胃癌诊断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对早期胃癌的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6年-1998年间9509例胃镜检查及2278例病理活检资料,结合手术记录。结果:有症状患者胃癌的检出率为6.77%(644/9509例),其中≥40岁者(9.97%)明显高于<40岁者(1.08%)(P<0.01)男性高于女性(P<0.01)。病理活检中胃癌的检出率达28.27%(644/2278例),胃癌及癌前病变的病理检出总的阳性率高达70.85%(1614/2278例),其中<40岁患者的阳性率为43.47%,而≥40岁者则高达75.86%(P<0.01)。胃癌及癌前病变的平均年龄均高于炎症组(P<0.01)。胃癌高发年龄为50-69岁之间,占68.2%。各病变中男性均多于女性,但40岁以前胃癌中女性多于男性(P<0.05)。胃体及贲门部位的恶性病变多于良性病变(P<0.01)。结论:40岁以上有症状者应常规行胃镜检查,尤其是50岁以上男性有癌前病变者以及胃体、贲门部位病变应常规行胃镜下病理活检,以及定理复查胃镜。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Hp感染与食管癌的相关性,观察Hp感染的移行现象.方法242例上消化道肿瘤患者,其中食管癌98例,胃底贲门癌88例,胃癌56例(含窦、体、胃角及残胃).242例上消化道肿瘤均经内镜粘膜活检及病理检查,确诊为进展期癌肿,男176例,女66例,年龄24岁~84岁,平均54.9岁.同时选择100例慢性胃类、60例原发性食管炎为对照组Hp检测采用快速尿素酶法.肿瘤在内镜检查时,取窦、体、贲门大弯及肿瘤部位活体组织各一块,对照组分别取窦、体、贲门及食管粘膜各一块,分别放入Hp测纸,1min后观察结果,是玫瑰红色为阳性,无颜色变化为阴性结果肿瘤组:食管癌98例中92例窦、体、贲门及食管病部位Hp检测阳性、阳性率为92%,胃底贲门癌88例中74例阳性,阳性率为84%,66例胃癌Hp检测100%阳性,胃癌组、贲门及食管Hp检测为阳性,胃底贲门癌组食管Hp检测为阴性.对照组原发性食管炎60例患者中18例Hp检测阳性,阳性率为30%,慢性胃炎组90%以上Hp检测阳性。结论Hp感染是人类胃癌的一个明确的致癌因素,与胃底贲门癌及食管癌有一定的相关性,在上消化道肿瘤及原发性食管炎病例中,Hp有向上移行现象.但胃癌及食管癌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与饮食习惯,卫生状况遗传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8.
不同部位胃腺癌和幽门螺杆菌感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研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与胃腺癌的关系,对85例(35例位于贲门部和50例位于非贲门部)组织学证实的胃腺癌患者和85例对照者进行Hp检测。胃镜检查时,取胃粘膜活检标本,用快速型尿素酶试纸和血清抗Hp抗体法检验来确定Hp感染。结果显示:(1)胃腺癌患者Hp阳性率(70.6%)高于对照组(41.4%),P<0.01;(2)不同部位胃腺癌Hp阳性率分别为胃窦87.5%,胃体70.0%,胃底81.3%均高于贲门部癌(54.2%),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Hp感染与胃腺癌的发生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内镜检查幽门螺杆菌的检测943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在内镜检查中的感染率.方法对有消化道症状而做内镜检查的患者943例,男692例,女251例,年龄21岁~89岁,平均45.6岁.常规检查内镜,在胃窦部及病变处取材,分别进行快速尿素酶及组织学诊断.结果943例病例中Hp阳性563例占59.7%,慢性胃炎479例,Hp阳性241例占50.3%,轻度炎症Hp阳性率为14.7%,中、重度炎症Hp阳性率为69.9%,轻与中、重度炎症比较差异显著(P<0.01),说明炎症愈重,Hp感染率愈高.消化性溃疡336例,Hp阳性276例占82.1%.胃溃疡Hp阳性率为80.4%,十二指肠溃疡Hp阳性率为87.6%.溃疡部位及分期与Hp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胃窦部炎症,消化性溃疡伴胃粘膜中,重症炎症Hp阳性率为94.8%,说明Hp相关性胃炎与消化性溃疡有密切关系残胃27例,Hp阳性11例占40.7%,息肉26例,Hp阳性10例占38.5%,胃癌75例,Hp阳性25例占33.3%.结论Hp阳性率以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最高,其次是残胃和息肉,胃癌最低.  相似文献   

10.
本调查了155例十二指肠溃疡旁粘膜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并与对照组相比较。结果显示:溃疡旁组织炎症、胃化生和Hp检出率分别为69.7%、75.5%和24.5%,显高于对照组的18.8%、10.4%和4.2%(P<0.01).Hp在胃化生组织中的检出率为32.8%,81例不伴胃化生的粘膜中均未检出Hp(P<0.01),透射电镜观察胃化生有其特征性改变。提示胃化生可能是溃疡形成的基础,Hp在化生区定植并非是产生溃疡的唯一直接因素,还可能通过其他复杂环节间接起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胃镜胃癌检出率,并对胃癌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对2008年至2010年在我院经胃镜并经病理诊断为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确诊为胃癌的病例670例,检出率为5.21%,其中40岁以上628例(93.73%),男女之比为3.86∶1.670例胃癌患者中,常食咸菜、腌制食品及高盐饮食者670例、占100%,吸烟360例,占53.73%,长期饮酒237例,占35.37%.本组胃癌检出部位依次为胃窦373例(55.67%),贲门140例(20.90%),胃体112例(16.72%),全胃或大部分胃45例(6.72%).本组胃癌中幽门螺杆菌(Hp)阳性406例,阳性率60.60%.结论 胃癌胃镜检出率及Hp感染阳性率高,好发于胃窦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占绝大多数,男性明显多于女性.根除Hp,少食咸菜、腌制食品,戒烟限酒,可有效减少胃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查Hp与残胃癌复发的相关性研究,进一步了解Hp与残胃癌的关系.方法选择不同时期的胃癌术后患者73例为研究组,其中胃癌病例27例,男18例,女9例;贲门癌21例,男14例,女7例;食管癌25例,男21例,女4例。采用QPentexEC—2930F型电子激光内镜用ELISA检测血清抗Hp-IgG抗体,药盒为上海益生研究所提供,将Hp抗体水平分为2个等级,Hp-IgG抗体浓度升高提示胃癌的危险性随之增加,复发的可能性增大.结果经内镜检查及病理证实的高分化型胃腺癌11例,Hp阳性率为41%(11/27);低分化型胃腺癌7例,Hp阳性率25.3%(7/27);胃粘液细胞癌9例,Hp阳性率为33.3%(9/27);贲门癌(术后)8例,Hp阳性率为38.5%;食管癌术后10例,Hp阳性率为40%(10/25).残胃癌研究组患者抗HP-IgG抗体水平检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4有显著差异.结论Hp的感染能诱发冒粘膜上皮细胞的一系列反应,导致粘膜腺体萎缩与肠上皮化生,Hp感染后,尤其胃癌手术后残胃粘膜诱导多形核白细胞与Hp及其分泌物相作用,引起氧化反应,吞噬细胞产生的氧化剂在癌的发生中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部位组织类型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部位及组织类型的关系.方法胃镜及病理证实的胃癌73例,男女之比为204∶1,平均年龄为560岁.其他肿瘤患者73例(食管癌22例;结直肠癌19例;肺癌21例;乳腺癌11例),男女之比为170∶1,平均年龄为556岁,进行1∶1病例一对照研究,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血清抗HpIgG抗体水平,将Hp抗体分为3个等级.结果胃癌组Hp感染率为589%,平均抗体水平为229±085(x±s),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感染率425%(P<005)和平均抗体水平184±065(P<001).Hp感染率在对照组的分布情况为食管癌409%,结直肠癌474%,肺癌381%,乳腺癌455%.胃癌组与对照组相比,机会比值呈线性趋势(P=0005460).Hp阳性率在非贲门部胃腺癌为744%,明显高于贲门部腺癌407%(P<005).结论Hp感染与胃癌有关,特别与非贲门部腺癌关系密切.胃癌的危险性随抗HpIgG抗体滴度升高而升高.  相似文献   

14.
成都区域性老年性消化性溃疡内镜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根据我院老年性消化性溃疡的检出情况及内镜下特征,探讨老年性消化性溃疡的特点。方法总结我院2004.8—2008.7间经胃镜确诊的4554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比较老年组和中青年组消化性溃疡的检出率、大小、部位、并发症、Hp阳性率及老年性胃溃疡与溃疡型胃癌的发生部位和大小。结果 老年组和中青年组消化性溃疡的检出率分别为5.98%和4.86%(P〈0.01),且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和复合性溃疡在两组的检出率均有差别(P〈0.01);两组胃溃疡的发生部位没有差别(P〉0.05),平均溃疡面积分别为1.479±3.737和3.209士7.914(P=0.015);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3%和0.89%(P〈0.005),不同类型溃疡的Hp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性溃疡型胃癌在胃底的发生率高于胃溃疡(P=0.0005),面积大于胃溃疡(P〈0.005)。结论老年性消化性溃疡的发病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胃溃疡多好发于胃窦和胃角,并发症发生率高。溃疡性胃癌则好发于胃底,且溃疡的面积大。  相似文献   

15.
上消化道疾病幽门螺杆菌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调查分析上消化道疾病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方法经内镜胃窦活检粘膜用快速尿素酶测定法及细菌学涂片法对3318例受检者检测Hp,而后对各种上消化道疾病Hp阳性率进行临床分析.Hp感染评判标准:上述二项检测法中凡有一项阳性即为Hp阳性;二项均阴性则为Hp阴性.结果3318例受检者中慢性活动性胃炎847例,慢性非活动性胃炎1213例,活动性十二指肠溃疡597例,愈合期十二指肠溃疡198例,活动性胃溃疡187例,愈合期胃溃疡44例,复合性溃疡77例,胃癌34例,残胃53例,正常胃粘膜68例.其Hp阳性率分别为81.7%,22.3%,76.7%,61.6%,68.5%,50%,74%,41.2%,32%,29%.统计结果显示,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胃癌的Hp阳性率明显高于慢性非活动性胃炎.X2检验P<0.05.差异有高度显著性.结论本文证实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胃癌与Hp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胃癌中环氧合酶-2(COX-2)和人胃癌相关抗原(MG7-Ag)表达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 采用ABC免疫组化法检测l00例藏族胃癌手术患者癌组织及其相应非癌组织和部分远处脏器转移灶中COX-2和MG7-Ag的表达;用甲苯胺蓝染色和改良Giemsa染色法同时检测胃癌组织中幽门螺杆菌(Hp)感染状况。结果胃癌中C0X9-2和MG7-Ag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8.0%和92.0%;在非癌组织中COX-2和MG7-Ag的阳性检出率从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到不典型增生均呈递增趋势;伴淋巴结和远处脏器转移的胃癌中COX-2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P<0.05)和无远处脏器转移的胃癌组织(P<0.05);4l例Hp阳性胃癌组织中COX-2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Hp阴性的胃癌组织(P<0.05);COX-2和MG7-Ag在胃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48,P<0.01)。结论 COX-2与MG7-Ag可能在胃癌的演进过程中起着既独立又相瓦协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ag致病岛基因群在中国人感染的幽门螺杆菌(Hp)中结构特征及其与临床疾病的关系,以及根据cag致病岛结构对Hp进行分类的意义。方法:合成五对针对cagA、cag致病岛中的cagⅠ、cagⅡ、cagⅠ与cagⅡ连接处、及IS605等基因片段的引物,采用PCR方法分别检测临床分离培养的107株Hp基因中,cag致病岛及相关基因结构的存在状态。结果:cag致病岛总的阳性检出率为95.3%,其中cagA、cagⅠ、cagⅡ的阳性率分别为92.5%、86.9%、69.2%,在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不同疾病组间的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IS605的阳性检出率为43.9%,在慢性胃炎中的检出率(52.2%)明显高于十二指肠溃疡中的检出率(13.6%,P<0.05);cagI与cagⅡ连接处(呈连续状态存在的cag致病岛)的检出率仅为4.7%。其在十二指肠溃疡中的检出率(14.8%)明显高于慢性胃炎(1.5%)等(P<0.01)。cag致病岛阴性的Hp菌株主要来源于慢性胃炎。cagI总的检出率(86.9%)明显高于cag Ⅱ(69.2%),差异在慢性胃炎中有显著性(P<0.01);另外,cagI部分片段缺失的中国Hp菌株,其中1株为仅有cagA存在、cagⅡ及cagI其它部分均缺失的Hp的IS605阳性扩增片段明显大于国外标准菌株及其它国内阳性菌株。结论:cag致病岛在中国人群感染Hp中的存在频率极高,其结构显示出一定的地域分布特征,并在中国Hp菌株中发现新的cag致病岛结构形式存在,cag致病岛结构的变化与临床疾病的发生有一定关系,可初步将Hp划分为不同毒力的细菌群。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4451例消化道癌作病理学分析,提供基本资料.方洁对本院1983/1997间手术和检查并经病理诊断为消化道癌的所有病例作统计学分析,并按癌发部位将青(<30岁)、壮(30岁~40岁)、中老(40岁~70岁)、高年(>70岁)组作对比分析.结果本组男女之比约2:1;年龄7岁~87岁,平均61岁;各(青~高)年龄组占3.5%,9.5%,70%,17%;食管、贲门胃、小肠、大肠各占17.1%,50.7%,0.6%,31.6%;中老年组及高年组的食管高、低分化型鳞癌、大肠高、低分化型腺癌、粘液腺癌、乳头状腺癌均较青、壮年组的发生有显著性差异(x2检验,P<0.01,P<0.05).贲门部及胃病理类型相近,均以腺癌为极多,腺鳞癌及鳞癌罕见.贲门胃部低分化腺癌(占同部位79%)和印戒细胞癌(占所有同类型90%)的发生率高;其转移及残胃癌复发率(11%,8%),恶性度较高和预后差.癌前病变687例,与所有癌比为1:6.5;早期癌193例,占总数4.3%.结论普及筛查(如钡气造影、肛门指诊、内镜+活检等)和及时的病理学确诊有助于诊治,尤其是对青壮年人消化道癌和早期癌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用放射免疫法检测41例大肠癌患者和20树结肠炎患者血清CEA、CA19-9、SF含量。结果显示:大肠癌三项标记物测定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三项指标中除CEA在A_2期较高外,基本符合病理进展程度越深,肿瘤标记物检出率越高的特点。组织学分类中CEA阳性率粘液腺癌>乳头状腺癌,CA19-9粘液腺癌>管状腺癌>乳头状腺癌,SF则管状腺癌明显>乳头状腺癌(P<0.05)。三项标记物联合检测时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为90.2%、75.0%、85.2%。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自由基在幽门螺杆菌致胃癌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对80例进展期胃腺癌患者检测幽门螺杆菌抗体.依检测结果对49例Hp阳性及31例Hp阴性的胃癌患者同时进行血液及胃液的过氧化氢酶(CAT)和脂质过氧化反应的代谢产物丙二醛(MDA)的测定.结果在胃液中Hp阳性胃癌组CAT水平明显低于Hp阴性组(P<0.05),而MDA却明显高于Hp阴性组(P<0.05);在血液中两组的CAT和MDA测定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p感染可导致自由基清除能力下降及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可能是引发胃癌的一个原因,这种反应胃内(局部)强于血液(全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