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北三省道地药材蜚声国内外药材市场,其销售走势的好坏,对市场影响很大,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历来颇受各界关注。东北部分道地药材产新由今年立春开始至小暑止。在38种道地药材中,已有10余个品种陆续产新投入市场。在此期间,众多药厂、药企、药商和药农都在关注它的市场走势,关注的焦点在于:东北三省道地药材销售量是增还是减?价格是涨还是降?后市走势是强还是弱?对此,  相似文献   

2.
2005年我国中药材市场走出低谷,全面复苏,呈现出销量大幅增加,价格普遍上涨,亮点品种频现,人气日益升腾的良好态势。今年春季,药市整体走势趋于平稳,一些涨价品种已经停止上涨。今年夏秋两季是药材收获的旺季,上市量将较春季增长30%左右。但药市行情走势怎样?是跌是涨?这是广大药商、药厂、药企和药农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对此,笔者经过多方调研之后得出的结论是:总体走势向好,产销趋于稳定,价格走势平稳,家种品种升降各异,少数品种仍在低迷之中。现将今年夏秋两季全国药材市场的行情走势预测如下:  相似文献   

3.
今年,我国药材市场风平浪静,不见波澜,上年一些涨价品种已经涨停,进入稳定期,还有一些降价品种仍在低位上徘徊,难以止跌趋稳。然而,往年不为药商所重视,销量平平的许多药食两用品种,今年却一反常态,呈现出销势活跃,走动畅快,销量增加,价格稳定,稳中趋升的良好态势,引起药厂、药企、药商和药农的极大关注。前不久,笔者对今年以来全国药材市场上常见的70种药食两用品种的走势作了跟踪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走动加快,销量增加,价格上涨而且涨幅较大的品种有28个,占40%,价格平均上涨50%左右;销量上升,价格稳定,而且小幅上涨的品种有32个,占45.7%,价格平均上涨30%左右;走动迟缓,销量较少,价格趋降,降幅较小的品种有10个,占14.3%,价格平均下降10%左右。  相似文献   

4.
据笔者对东北三省药材市场调查显示,往年,黑色药材销量平平,价格低迷,不为药界所重视,市场少人问津,但自2004年之后,销量开始逐年增长,价格也在同步上涨,这让药厂、药企、药商和药农始料不及,开始重视起来,并大量生产和经营黑色药材,从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2004-2007年四年间,黑色药材中的许多品种在东北三省的哈尔滨三棵树、牡丹江、大连、沈阳、本溪、吉林、长春、抚松等10几处药材市场和农贸市场上,[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据对全国17家大型中药材专业市场的调查显示,在十几年前不为药材市场所重视,销量平平,价格低迷的昆虫类药材,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之后,异军突起,销势活跃,销量猛增,产销两旺,投交畅快,价格呈逐年上升之势,到2005年,许多品种缺口加大,价格持续上涨,走势坚挺,居高不下,价格平均升幅高达10倍之上,已成为药厂、药企、药商和药农关注的热点品种之一,其中不少品种已成为药市上的亮点,供不应求,缺口逐年加大。  相似文献   

6.
前不久,笔者对东北三省药材市场上的动物类和昆虫类药材(以下简称动物药材)的走势做了专题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哈尔滨、吉林、大连等地的药材专业市场、集贸市场、药材公司和药店中所出售的80个品种中,有44个品种走畅价升,占55%;有20个品种走畅价坚,占25%;有10个品种销售平平,价格趋稳,占12.5%;只有6个品种销量下滑,价格下跌,占7.5%。[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琚几家专业主流媒体报道,往年立冬之后,药市进入了销售旺季,但2006年-2007年的冬季在国内一些药市上却呈现出“淡季不淡、旺季不旺”的反常走势。那么,地处我国严寒地带的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药材市场的销势又是怎么样?带着这个问题,笔走访了黑龙江的哈尔滨市三棵树中药材专业市场,电话采访了吉林、辽宁两省的抚松、集安、新宾、清原等药材主产区的药材批发市场,得到的答案是:东北三省各类药市(农贸市场)渐进旺季,销势趋热,产销两旺,多数品种销量增加,价格稳中趋升,亮点热点品种频频登场,呈现出:“淡季不淡,旺季趋热”的良好态势。具体走势报道如下,仅供业界同仁参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多年来,以“南药”著称的广东、广西(以下简称“两广”)的许多中药材以其道地、质优、效佳而蜚声东北三省各地药材市场,颇受各类用户青睐。今年以来,“两广”道地药材在东北三省走势怎样?这是广大药厂、药企、药商和医院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前不久,笔者对哈尔滨、长春、沈阳等地的中药材市场上“两广”药材的走势做了专题调查,调查显示销势活跃,  相似文献   

9.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陇原大地春潮涌动,药材市场交易频繁,药材价格升多降少,部分低价品种囤货力度加大,价值回归迹象明显。种苗市场购销火爆,药材种植有望复苏。具体行情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中药材菟丝子在上个世纪90年代之前,属于小三类冷背品种,因其销量平平,价格低迷,少人问津,不为药厂、药企、药商和药农所关注。但进入21世纪后,特别是自2005年至今,菟丝子异军突起,冲出低谷。销量逐年增加,价格连年上涨,不但成为药材市场上的亮点品种,还是保健品市场的抢手俏货。菟丝子的这一不俗表现,令业界众商刮目相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据对我省中药材产区和哈尔滨三棵树中药材专业市场调查显示,今年以来我省道地药材销势活跃,产销两旺,市场需求增加,价格走势坚挺,全省近百个地产药材品种的市场行情除平贝母、贯众、灵芝、车前子、小茴香等少数品种价格低迷不前外,90%的品种价格均有不同幅度上涨,已引起国内外药材市场众商的关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入春以来的两场雨雪,给以药材种植为主的春耕生产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虽然国家实行粮食安全政策,粮食价格大幅上涨,但陇西药农的种药积极性还是不减当年,种苗市场交易活跃,价格坚挺,药材产区春耕正酣,热火朝天。受药材市场整顿影响,药市上客流稀少,药材走动不畅,价格低迷。  相似文献   

13.
前不久,笔者对全国17家大型中药材专业批发市场动物类药材的产销走势做了一次专题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七种含有毒性的动物(昆虫)类药材近些年来走动畅快,销势活跃,产销两旺,销量增加,产不足需,供应缺口加大,价格全面上涨,而且涨幅逐年加大,在全国常用的80种动物药材的产销中脱颖而出,“毒”领风骚,成为药材市场上的亮点品种,备受药厂、药企、药商和药农的特别关注,不少用户开始压货囤积。  相似文献   

14.
从上年至今,在全国药材市场上,各类滋补药材的走势呈现出南北投交顺畅,大货走动加快,销量不断增加,价格稳中趋升的良好态势。前不久,笔对全国17家药市上的补气、补血、补阳、补阴等四大类54种滋补药材的走势做了调查。调查显示,与上年同期相比,销量增加,价格上涨,居高不下,其中亮点品种有20个,占总量的37%,销量增加,价格稳定的品种有34个,占总量的63%。这一态势为历年所少见,已引起药厂、药企、药商和药农的密切关注。现将各地药市滋补类中的10个亮点、重点品种的具体走势浅析如下,供业界同仁参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东北三省为我国严寒地带。隆冬数九,东北三省的气温已下降至零下30度,黑龙江极北地区的大兴安岭林区的气温直逼零下40度。阵阵寒流袭击北国大地,室外滴水成冰,砭人肌骨。此时此刻,药厂、药企、药商和药农都在关注冬季的东北药材市场,关注的焦点锁定在销势是“冷”,还是“热”?带着这个问题,笔走访了哈尔滨三棵树药材市场,电话采访了吉林、辽宁的几个药市和产区的药材交易市场,反馈的信息表明:在各地的药材市场上,购销热浪滚滚,人流、物流、信息流此起彼伏;严冬的药市不但没有“冷”下来,反而呈现出人气兴旺,需求增加,销量攀升,价格上涨的火热场面,  相似文献   

16.
本期药市走势基本平稳运行,前期价升品种升幅渐弱,降价品种也在逐步企稳,在夏秋交替季节,清热解毒类药材销量减少,滋补类药材有开始启动的迹象,药商们应该重新缕顺经营思路,抓住市场热点,提高经济效益。现就部分品种走势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2007年,在诸多利好因素的助推下,药市出现了喜人的大好局面,整体走势稳中攀升,东北道地药材更是众商关注的焦点,销量增,市价涨,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引起多商关注。很多药界同仁很想了解东北道地药材产销现状及后市走势,近日,笔深入药市进行了走访,结果显示:今年东北道地药材产量大幅下降,库存凸显薄弱,市场需求升温,价格不断上涨,短期难以缓解。[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自2005年多数药材价格上涨,目前部分品种价格仍在上升之势。不但药商看到了经营药材的商机,而且药农仿佛看到了种植药材的希望。那么2006年春又有哪些药材种苗走俏?丹参别名紫丹参、血参根等。以根供药用,具有活血调经、消肿止痛、凉血消痈等功能。丹参为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需求量大。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末。由于种植面积多次盲目发展,造成生产过剩,以致价格持续低谷长达五年之久。  相似文献   

19.
苍术为我国传统中药材,属常用大宗品种,供应市场的货源主要依靠野生北苍术。据对2006~2007年野生苍术市场走势的调查显示,苍术产新已在7~8月份结束,其产销走势概括为:产量连年减少,库存凸显薄弱,需求日益增长,价格不断上涨。那么苍术后市究竟会怎么样?市场价格是继续攀升还是稳中回落?会不会出现暴涨或暴跌?这些已成为药厂、药企、[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古往今来的中国药材市场,数以百万计的药材经销商,都视白扁豆为小三类冷背品种,因为市场需求少,价格低、利润薄,所以不受药市、药商和药农的重视,少人经销,少人种植,甚至把它束之高阁.打入冷宫。然而,市场无定式,瞬息万变。到了21世纪,峰回路转,市场对白扁豆的需求逐年升温,销售量急剧上升,但产区少人种植,产量极少,捉襟见肘,药市库存凸显空虚,供应更是雪上加霜,于是白扁豆的价格便应运而起,逐年上涨,从2000年的3元(千克价,全国平均价,下同)涨起,一直涨到2007年3月的9元。白扁豆的异军突起,销量与价格的双双走高,令药商和药农刮目相看,大家异口同音的说:“小品种闯进大市场,老皇历看不得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