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夏枯球:夏枯球自2006年产新以来,价格便稳中趋升。目前价格依然坚挺在18元左右(统货),野生14元上下。从市场了解,夏枯球近几年用量有所增加,尤其南方茶厂用量较大。但是夏枯球野生资源丰富,目前价位完全可以刺激药农采积极性。同时家种夏枯球由于收益较好,各产区自然扩大了种植面积。[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药市已进入销售淡季,多数品种交易量明显下降,走势也有所减缓,但是少数品种仍然表现活跃,成为众商追逐的热点。如:丹参、丹皮、黄芩,夏枯球等。本期丹参、丹皮成为市场的主角,并一直受众商追捧,价格也温和上扬。丹参产地货源几乎被市场经营户买空,丹参虽然脾气不暴,但是边舞边唱也会渐入佳境。丹皮不到两个月内价格由13元升到16元,低价建仓的部分持货商已获利回吐。[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本期药市多数药材行情依然不温不火,少数涨价的品种也是小打小闹。一些产新掉价的品种也在大家的预料之中,因为这些药材价格已经充分发挥(如:红花、白芷,夏枯球等),经营户手中的大货也基本清仓,而且都获得了较好的利润,倒是希望价格在回落中能酝酿新的反弹商机。[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莲子系列产品在中药材市场上走动顺畅,销量不断增加,价格逐步上升。笔者从江西樟树药市了解到,今年春季以来,莲子系列产品白莲子、莲子芯、莲须、莲房、藕节、荷叶等市场交易日趋活跃,成交量稳步上升。由于夏秋季是莲子的用季,市场购销量大增,导致近期商品货源供应偏紧,价格由此连续攀升。目前,市场成交价为:白莲子20-22元(千克价,下同),莲子芯24—26元,莲须75—85元,莲房4—5元,藕节3.5~4元、荷叶3—3.5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市价涨幅均在30%以上。其后市走势已引起众多商家的关注。莲子产品价升的主要原因是:  相似文献   

5.
药市已进入销售淡季,多数品种交易量明显下降,走势也有所减缓,但是少数品种仍然表现活跃,成为众商追逐的热点。如:丹参、丹皮、黄芩,夏枯球等。[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进入炎热的天气,清热解毒品种祛湿、泻火品种走动较快,如金银花、生地、熟地、连翘、蒲公英、连须、鱼腥草、白花蛇舌草、莲子、莲子芯、夏枯球、水翁花、西洋参等等小批量或零星走动较快。整体来说,市场走动货源仍较清淡,原来走畅的桔梗、五味子、贝母、乌梢蛇、川芎等近来走动不畅。具体行情如下。  相似文献   

7.
今年,我国药材市场风平浪静,不见波澜,上年一些涨价品种已经涨停,进入稳定期,还有一些降价品种仍在低位上徘徊,难以止跌趋稳。然而,往年不为药商所重视,销量平平的许多药食两用品种,今年却一反常态,呈现出销势活跃,走动畅快,销量增加,价格稳定,稳中趋升的良好态势,引起药厂、药企、药商和药农的极大关注。前不久,笔者对今年以来全国药材市场上常见的70种药食两用品种的走势作了跟踪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走动加快,销量增加,价格上涨而且涨幅较大的品种有28个,占40%,价格平均上涨50%左右;销量上升,价格稳定,而且小幅上涨的品种有32个,占45.7%,价格平均上涨30%左右;走动迟缓,销量较少,价格趋降,降幅较小的品种有10个,占14.3%,价格平均下降10%左右。  相似文献   

8.
蕲蛇、乌梢蛇,(以下简称“两蛇”)均为我国传统中药材,以野生品供应市场。上个世纪90年代之前,销量平平,价格低迷不前,市上少人问津。进入21世纪后,销量与价格齐头并进,连续7年持续走强,引起多商关注。[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据对全国17家大型中药材专业市场的调查显示,在十几年前不为药材市场所重视,销量平平,价格低迷的昆虫类药材,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之后,异军突起,销势活跃,销量猛增,产销两旺,投交畅快,价格呈逐年上升之势,到2005年,许多品种缺口加大,价格持续上涨,走势坚挺,居高不下,价格平均升幅高达10倍之上,已成为药厂、药企、药商和药农关注的热点品种之一,其中不少品种已成为药市上的亮点,供不应求,缺口逐年加大。  相似文献   

10.
时下,正是中药材秋冬种植的最佳季节,有些品种已种植结束,像白芷、夏枯球、百合等;有些品种接近种植尾声,像果实种子类药材葫芦巴、王不留行等;有些药材正在种植或即将种植,像白芍、牡丹、柴胡、桔梗、薄荷等等。总之,由于今年受部分药材高价影响,药材种植应该是新世纪以来第一个高峰期。笔根据药材市场现状,中药材种植趋势以及前几年低价对当前药材行情的影响等。就2006年秋冬中药材种植走势分析如下,供广大读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中药材菟丝子在上个世纪90年代之前,属于小三类冷背品种,因其销量平平,价格低迷,少人问津,不为药厂、药企、药商和药农所关注。但进入21世纪后,特别是自2005年至今,菟丝子异军突起,冲出低谷。销量逐年增加,价格连年上涨,不但成为药材市场上的亮点品种,还是保健品市场的抢手俏货。菟丝子的这一不俗表现,令业界众商刮目相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品稗余业投入的市场开发费用越来越多,不断策划市场促销推进方案,但最终的结果却是市场销量和份额没有增长,而产品的市场价格却越来越低。  相似文献   

13.
上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形成了新一轮的中药材种植热,从而拉动了药材种籽、苗木(以下简称种苗)市场购销两旺,产量增长,价格普遍上涨,少数短缺品种价格涨幅大,而且居高不下。进入2007年后,东北三省许多药农和药材种苗经销商都在关注种苗市场的走势动态,关注的焦点集中在:销量是增还是减?价格是涨还是落?带着这个问题,前不久笔采访了东北三省的几处药材种苗市场和种苗生产基地,走访了哈尔滨市近郊的阿城、五常、尚志等市区的许多药材种植大户。走访调查显示,今年东北三省药材种苗市场总体走势为:销势活跃,销量增加,走势畅快.部分品种供不应求,多数品种行情看涨.部分品种价格大幅上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目前正值农村“三秋”大忙季节,进出市场购销药材的人员有所减少,药材走销量不大,少数药材的价格有升降变化,其余大部分品种的价格比较稳定。具体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5.
据笔者对东北三省药材市场调查显示,往年,黑色药材销量平平,价格低迷,不为药界所重视,市场少人问津,但自2004年之后,销量开始逐年增长,价格也在同步上涨,这让药厂、药企、药商和药农始料不及,开始重视起来,并大量生产和经营黑色药材,从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2004-2007年四年间,黑色药材中的许多品种在东北三省的哈尔滨三棵树、牡丹江、大连、沈阳、本溪、吉林、长春、抚松等10几处药材市场和农贸市场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野生中药材苍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之前,属于“小字辈”品种,销量平平,价格很低,不被药界所重视。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特别是在2003年的”非典”之后,异军突起,名声大噪,布但销量与日俱增,价格也在节节攀升,并从2004年起进入药市亮点品种之列,从而引起药厂、药市、药商和药农的高度重视。由于供需矛盾尖锐,市场缺口逐年加大,后市有较大上行空间,已成为药市大户囤积炒作的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7.
供求视角     
《全国药材商情》2004,(12):39-48,F003
本期供求栏目共登录各类及各地供求品种约249个左右。其中,在可供品种中有较多药商均要出手的品种有:艾叶、白花蛇舌草、白芍、板监根种籽与板监根、丹参、大青叶、防风、红花、黄芩、金银花、桔梗与桔梗种籽、连翘、山萸肉、天麻、夏枯球、鱼腥草、野菊花、知母等。求购品种有:远志肉、泽  相似文献   

18.
本期天气风和日丽,上市人员多于上期,但由于“禽流感”等疫情相对缓解,加之市场上禁止销售中药饮片等,与往年同期相比,本期销量明显减少。在市场上难以见到有大货走动,部分药材的价格呈现下滑趋势。  相似文献   

19.
罗鶄 《医药世界》2006,(10):33-33
在政府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思想主导下,医药行业未来几年将发生巨变,并由此衍生出一系列投资机会。反商业贿赂将成为长效政策,药品销售居间人的空间越来越窄,一些药企被迫退出医院市场,2-3年内医院用药习惯将逐步向市场化需求变化;药品价格也将回归自然,处方药所包含的40%的销量和价格泡沫逐步被挤压;过去具有优势品种、走学术推广之路的制药企业将在处方药市场强者恒强,虽然销量不会有很大上升甚至不会上升,但处方药的营销费用会有较大下降,此外可能获得居间人出局让出的市场份额。[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刺五加为我国传统药材,主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系东北道地药材之一。进入21世纪后,因其药用价值较高,用途逐步拓宽,拉升销量与价格齐头并进,稳步上升,引起国内外医药市场多商关注。[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