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细菌性肝脓肿经皮穿刺与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1989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193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经皮穿刺组(96例)及手术治疗组(97例),比较2组的治疗成功率、并发症率、死亡率及住院时间。结果: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糖尿病有无,白蛋白水平,脓肿的部位、个数、大小、来源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经皮穿刺组患者治疗成功率、死亡率及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87.5%(84/96)、2.1%(2/96)、(20.8±12.4)d;手术组为94.8%(92/97)、2.1%(2/97)、(18.9±13.5)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72,1.000,0.575)。经皮穿刺组并发症率较手术组低(2.1%vs9.3%,P=0.037)。结论:经皮穿刺治疗细菌性肝脓肿与手术同样有效,且并发症率较低,应成为肝脓肿治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2.
单发及多发细菌性肝脓肿临床资料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目的:探讨单发及多发肝脓肿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5年间收治的148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单发及多发性肝脓肿分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胆源性在多发性肝脓肿组的比例明显高于单发组(P=0.018),平均年龄、就诊时间及住院天数多发性肝脓肿组也明显高于单发组(P=0.023,0.043,0.015)。多发性肝脓肿患者的碱性磷酸酶水平较高(P=0.021), 血清白(清)蛋白水平较低(P=0.039)。单发肝脓肿最常见部位在肝右叶(P=0.002),而多发性肝脓肿更易累及左右两叶(P<0.001)。大肠杆菌是两种肝脓肿最常见的致病菌。单纯抗生素治疗多用于多发脓肿的患者(P=0.022),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则多用于单发性肝脓肿(P=0.021)。多发性肝脓肿患者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比例较高(P=0.03)。肝脓肿相关的病死率在多发性肝脓肿患者中明显为高(P=0.025)。结论:与单发性肝脓肿相比,多发性肝脓肿病例具有年龄较大、症状持续时间较长、常合并胆道疾病、脓肿多侵及肝脏两叶、容易发生ARDS和病死率较高的特点,治疗多采用手术和/或单纯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3.
细菌性肝脓肿治疗的单中心20年回顾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分析近20年来单中心细菌性肝脓肿治疗方法 和疗效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1989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收治的198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入院时间分为1989~1995年组、1996~2002年组及2003~2008年组,比较各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合并症、脓肿部位、脓肿个数、脓肿大小、治疗方法 、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 3组患者分别有54、69及75例;3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有无糖尿病、脓肿部位、脓肿个数及脓肿大小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989~1995年组行开腹手术35例(64.8%)、腹腔镜手术8例(14.8%)、经皮穿刺抽吸/置管引流11例(20.4%);1996~2002年组行单纯抗生素治疗2例(2.9%)、开腹手术15例(21.8%)、腹腔镜手术21例(30.4%)、经皮穿刺抽吸/置管引流31例(44.9%);2003~2008年组行单纯抗生素治疗3例(4.0%)、开腹手术5例(6.7%)、腹腔镜手术13例(17.3%)、经皮穿刺抽吸/置管引流54例(72.0%).3组患者的治疗方法 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住院时间分别为(18.5±12.2) d、(16.4±12.8) d 及(20.1±14.6) 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3%(5/54)、4.3%(3/69)及4.0%(3/75),死亡率分别为3.7%(2/54)、1.4%(1/69)及1.3%(1/7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着外科技术的进步,有效的抗生素治疗、经皮置管引流或细针抽吸已成为细菌性肝脓肿的主要治疗方法 ,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是必要的补充.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经皮穿刺颈椎间盘切吸术(percutaneous cervical discectomy,PCD)和经皮穿刺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percutaneous coablation nucleoplasty,PCNP)治疗包容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并发症、对椎间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10年6月94例包容型颈椎间盘突出症行PCD(PCD组,n=53)和PCNP(PCNP组,n=41)的临床资料,比较PCD和PCNP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手术并发症及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结果 94例均获得随访,PCD组平均随访13个月(5~21个月),PCNP组平均随访11个月(7~15个月)。根据改良MacNab标准,PCD组和PCNP组术后1周优良率分别为83.0%和80.5%(χ2=0.010,P=0.944),术后半年优良率分别为81.1%和78.0%(χ2=0.136,P=0.712),术后1年优良率分别为78.4%和74.4%(χ2=0.205,P=0.651)。PCD组在随访期间内有3例(5.7%)因复发性椎间盘突出改行前路颈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PCNP组2例(4.9%)因复发性椎间盘突出改行ACDF,2组病人术后均未出现椎间盘炎等不良事件。PCD组术前、术后1周内、术后半年、术后1年椎间高度(intervertebralheight,IVH)分别为(7.14±0.84)、(7.12±0.93)、(7.09±0.78)、(7.11±0.82)mm,与PCNP组相应时点(7.32±0.95)、(7.23±0.87)、(7.21±0.81)、(7.22±0.91)mm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未见颈椎不稳征象。结论 PCD和PCNP治疗包容型颈椎间盘突出症均能快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PCD和PCNP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IVH无明显丢失,对颈椎间的稳定性也无明显影响。PCD和PCNP是2种安全而有效的经皮椎间减压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治疗多房性细菌性肝脓肿的两种首选方案,比较手术和经皮穿刺引流的临床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华西医院2003年6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45例患者多房性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2组,其中穿刺引流组21例,行B超或CT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pereutaneous drainage PD),开腹引流组24例,行经腹切开引流(surgical drainage SD).比较2组患者的退热时间、治疗失败、再次手术、住院天数及死亡率.结果 2组患者退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5 d vs.4.38 d,P>0.05),但是开腹引流组治疗失败率低(2例vs.9例,P<0.05);再次手术机会小(1例vs.11例,P<0.01);而且住院天数更短(8 d vs.11 d,P<0.05).两组患者均无死亡.结论 根据结果显示,开腹引流在多房性细菌性肝脓肿治疗中能达到比经皮穿刺引流更好的临床结果.可提高成功率、减少再次手术机会和缩短住院天数,应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不同糖化血红蛋白(HbA_(1c))水平糖尿病(DM)伴肝脓肿(PLA)患者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PCD)治疗的预后,探讨影响术后总恢复时间(ORT)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PCD治疗的33例DM伴PLA患者,根据HbA_(1c)水平分为A组(HbA_(1c)7%,n=11)、B组(7%≤HbA_(1c)9%,n=9)及C组(HbA_(1c)≥9%,n=13),比较3组治疗有效率、ORT及复发率。采用Log-rank检验及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影响ORT的因素。结果 PCD治疗有效率为100%(33/33),平均ORT为(24.30±11.60)天,平均拔管时间(27.76±12.03)天;平均随访时间(11.02±6.51)个月。3组PLA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0),OR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感染性休克[风险比(HR)=0.320,95%CI(0.131,0.777),P=0.012]和HbA_(1c)≥7%[HR=0.249,95%CI(0.104,0.594),P=0.002]是影响ORT的因素。结论对于DM伴PLA患者,HbA_(1c)水平越高,经PCD治疗后ORT越长。感染性休克及HbA_(1c)是影响ORT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精准治疗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肝脓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2009年1月至2016年4月本院诊治的44例AIDS合并肝脓肿患者为研究对象(共58个脓肿),按照患者脓肿大小分为穿刺抽吸(PA)组与置管引流(PCD)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体温恢复至正常时间、脓腔闭合时间、并发症、一次穿刺治愈率及总治愈率。结果 44个脓肿采用PCD,14个脓肿采用PA,PCD组脓腔闭合时间长于PA组[(18.18±8.73)d vs.(9.14±3.96)d,t=5.353、P0.001)],PCD组一次穿刺治愈率高于PA组(44/44 vs.8/14,P0.001),两组患者并发症(0/44 vs.1/14,P=0.241)及体温恢复至正常时间[(1.60±0.52)d vs.(1.36±0.50)d,t=1.543、P=0.12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总治愈率均为100%;PA组术中脓腔内出血1例;医护人员未发生职业暴露。结论超声引导下精准治疗AIDS合并肝脓肿操作简单、风险低、治愈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PCD)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急性液体积聚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08年12月57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57例患者均有急性液体积聚,28例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引流治疗组),29例未穿刺引流行保守治疗(保守治疗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CT严重指数(CTSI),APACHEⅡ评分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具可比性。结果:引流治疗组与保守治疗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引流治疗组与保守治疗组比较,胰腺假性囊肿的发生率低(P=0.033),住院时间短(P=0.002),中转手术率低(P=0.043)。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可降低并发症,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急性液体积聚有一定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10—2018-10间在周口市传染病医院和周口市人民医院接受收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的40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0例患者均一次穿刺置管成功。39例患者置管后引流通畅,临床症状显著得到改善。1例右肝后叶多发肝脓肿患者仍持续发热,部分脓腔引流不畅,改行腹腔镜下肝脓肿切开引流术后治愈。未发生出血、胆漏及弥漫性腹腔感染等其他并发症。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为(2.34±0.61)d,住院时间为(18.24±2.71)d。患者均痊愈出院。出院时超声检查证实脓腔已萎陷闭合。出院后随访12个月,其间未见复发病例。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具有微创、疗效确切等优点,且患者经济负担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与腹腔镜下切开引流术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9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2012年5月至2014年9月),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应用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冲洗术治疗患者40例(穿刺组),行腹腔镜下切开引流治疗29例(腹腔镜组),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数据。结果统计学分析显示,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退热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穿刺组患者住临床疗效优于腹腔镜组。结论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细菌性肝脓肿优越性明显,具有手术时间短、退热快、早期拔除引流管、住院周期短、并发症少、治疗效果可靠等优点,较腹腔镜下切开引流方法减轻了患者的痛苦,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