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从药用植物鹰爪种子分得4个木脂素:异洋商陆素A(soamericanin A,1),异洋商陆醇A(isoamericanol A,2),洋商陆素B(americainin,B,3),鹰爪木脂醇(atabotrycinol,4)和一个半萜 :(R)-鹰爪三醇[(R)-arttaboriol,5],以及棕榈酸(6),β谷甾醇(7)和胡萝卜苷(8),根据光谱数据(IR,UV,MS,1D,2D-NMR)分析,确定它们的化学结构,其中,鹰爪木脂醇(4)是一个新木脂素,(R)-鹰爪三醇(5)是一个新半萜醇,木脂素化合物1,2和3是首次从该植物分得。  相似文献   

2.
鹰爪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彤梅  余竞光 《药学学报》1998,33(8):591-596
从鹰爪 Artabotrys hexapetalus 叶分得5种黄酮:鹰爪甙-A(1),鹰爪甙-B(2),黄杉素(3),木犀草素-7-O-葡萄糖甙(4),芹菜素-7-O-芹糖(1→2)葡萄糖甙(5),以及琥珀酸(6)和富马酸(7)。其中1和2是新的黄酮甙,其他5种成分为第一次从本植物分得。经光谱解析测定了1和2化学结构。  相似文献   

3.
马尾松松针中木脂素苷的分离与结构鉴定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研究松科(Pinaceae)植物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松针(pine needles)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DIAION HP-20,TOYOPEARL HW-40等色谱技术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UV,IR,MS,1H-1<>/supH COSY,HMQC,DEPT,HMBC和ORD等)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马尾松松针水煎液的正丁醇萃取部位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化合物4(massonianoside A):(7S,8R)-3,4,9′-三羟基-3-甲氧基-7,8-二氢苯并呋喃-1′-丙醇基新木脂素-9-o-α-L-鼠李糖苷;化合物5(massonianoside C):(7S,8R)-9,9′-二羟基-3,3′-二甲氧基-7,8-二氢苯并呋喃-1′-丙醇基新木脂素-4-o-α-L-鼠李糖苷;化合物6(cedrusin-4-o-β-glucoside):(7S,8R)-3,9,9′-三羟基-3-甲氧基-7,8-二氢苯并呋喃-1′-丙醇基新木脂素-4-o-β-D-葡糖苷。结论化合物4和5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4.
海风藤中新木脂素类PAF拮抗活性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马迎  韩桂秋  刘志坚 《药学学报》1993,28(3):207-211
自中药海风藤[Piper kadsura (Choisy)Ohwi]的藤茎中又分离得到四个macrophyllin型双环[3,2,1]辛烷类新木脂素,经光谱分析及衍生物的制备,确定化合物Ⅰ和Ⅲ为新结构,命名为风藤素K(kadsurenin K)和风藤素L(kadsurenin L),其化学结构分别为7R,8R,3′R,5′R-△8′-3,5′-二甲氧基-4-羟基-2′,3′,4′,5′-四氢-2′,4′-氧-7.3′,8.5′-新木脂素(Ⅰ)和7R,8R,3′S,4′R,5′R-△8′-3,4,5′-三甲氧基-4′-乙酰氧基-2′,3′,4′,5′-四氢-2′-氧-7.3′,8.5′-新木脂素(Ⅲ)。化合物Ⅱ和Ⅳ分别为已报道过的风藤素C和风藤素B。化合物Ⅰ~Ⅳ均有明显的PAF受体拮抗活性。  相似文献   

5.
香榧假种皮中的木脂素成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香榧假种皮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色谱技术分离纯化,自85%乙醇提取物中分得3个木脂素化合物,应用光谱技术(IR,EI-MS,1HNMR,13CNMR,DEPT,2D-NMR),确定了它们的化学结构。结果3个化合物分别为松脂素(I),二氢脱水二聚松柏醇(II),(7,8-cis-8,8′-trans)-2′,4′-二羟基-3,5-二甲氧基-落叶松脂素(III)。结论 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其中III为一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6.
毛叶假鹰爪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寻找番荔枝科假鹰爪属植物毛叶假鹰爪[Desmos dumosus (Roxb.) Saff]根抗肿瘤活性成分。方法:用硅胶柱色谱分离化学成分;UV,IR,EI-MS,1HNMR,13CNMR,1H-1H COSY,HMQC,HMBC,NOESY等方法鉴定结构。结果:从氯仿萃取物中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2-甲氧基-3-甲基-4,6-二羟基-5-(3′-羟基)肉桂酰基苯甲醛(I),5-羟基-7-甲氧基-8-甲酰基-3-苯甲酰基-2,6-二甲基-2S,3R-二氢色原酮(II),豆甾-4-烯-3,6-二酮(III),豆甾烷-3,6-二酮(IV),荠宁黄酮(V),黄芩素-7-甲醚(VI)。结论:化合物II为新化合物,命名为毛叶假鹰爪素A。I,III和IV为首次从本种植物中得到。III有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一系列3-(R)-单脱氧异核苷的合成和抗肿瘤活性。方法和结果:由L-木糖出发,合成了环氧化物5-(R)-二甲氧甲基-3(S),4(S)-环氧四氢呋喃4;在碱性条件下,利用嘌呤的N9位或嘧啶的N1位对环氧化物进行亲核进攻,得到一系列3-(R)-单脱氧异核苷5a-d和6a-d;并进行了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结论:其中3-(R)-单脱氧异核苷5a-d为首次报道;同已报道的3-(S)-单脱氧异核苷合成方法相比,路线缩短,收率提高。在体外抗肿瘤和端粒酶抑制活性筛选中,只有化合物6a显示了对BIU细胞较弱的抑制活性,其余均未显示有意义的抗肿瘤活性和端粒酶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8.
糙叶败酱中木脂素成分研究糙叶败酱中木脂素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糙叶败酱(Patrinia scabra Bge.)中的木脂素类化学成分。方法应用柱色谱HPLC法分离纯化,通过光谱(IR,MS,1HNMR,13CNMR,DEPT,HMQC和HMBC)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和结论分离并鉴定了4个木脂素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落叶松脂醇(1),4-[1-乙氧基-1-(4′-羟基-3′-甲氧基)苯基]甲基-2-(4-羟基-3-甲氧基)苯基-3-羟甲基四氢呋喃(2),异落叶松树脂酚(3),去甲络石糖苷(4)。化合物2为新的木脂素,化合物3,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9.
滇白珠木脂素苷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研究民间药滇白珠(Gaultheria yunnanensis (Franch.) Rehd.)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95%乙醇提取,硅胶柱色谱和聚酰胺柱色谱分离纯化,通过各种光谱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正丁醇萃取物中分离鉴定了4个木脂素苷类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isolariciresinol-2a-O-β-D-xylopyranoside (D1),(+)-lyoniresinol-2a-O-β-L-arabinopyranoside (D2),(-)-5′-methoxyisolariciresinol-2a-O-β-D-xylopyranoside (D3)和(+)-lyoniresinol-2a-O-β-D-glucopyranoside (D4)。结论: 化合物D2为一新化合物,命名为滇白珠苷A(Gaultheroside A),D1,D3,D4为首次从杜鹃花科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0.
马尾松松针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目的 研究松科植物马尾松(P.massoniana Lamb .)松针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色谱技术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马尾松针水煎液的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莽草酸(shikimicacid ,1) ,cedrusin [(7S ,8R)-3′,4 ,9,9′-四羟基-3- 甲氧基-7,8-二氢苯并呋喃-1′-丙醇基新木脂素,2],massonianoside B [(7S ,8R)-3 ,9,9′-三羟基-3-甲氧基-7,8-二氢苯并呋喃-1′-丙醇基新木脂素-4-O-α-L-鼠李糖苷,3]。结论 化合物3为新化合物,化合物1和2是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红丝线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光忠  赵松  李援朝 《药学学报》2002,37(6):437-439
目的研究红丝线(Lycianthes biflora)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用IR,MS,1HNMR,13CNMR和各种2D-NMR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并进行初步的药理实验。结果从红丝线分得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bifloride A (1), N- trans-cinnamoyltyramine (2), liquiritigenin (3), N-trans-p-coumaroyloctopamine (4), 1-O-β-D-glucopyranosyl-2-N-2′-hydroxypalmitoyl-sphinga-4-trans-8-trans-dienine (5)。结论1,2为新化合物,2对P-388白血病细胞有一定抑制作用,其余化合物皆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2.
紫花松果菊水溶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紫花松果菊的化学成分。方法用色谱法分离化合物,用波谱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紫花松果菊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2-(4-羟基苯基)乙基-O-α-L-鼠李糖基(1→6)-β-D-葡糖苷(1),(6S,9R)6羟基-3-酮-α-紫罗兰醇-9-O-β-D-葡糖苷(roseoside)(2),ampelopsisionoside (3),苯甲基-O-β-木糖基(1→6)-β-D-葡糖苷(β-primererosides)(4),苯甲基-O-β-D葡糖苷(5)。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紫花松果菊苷A(echipuroside A),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本属植物获得。  相似文献   

13.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 - Three new dihydrobenzofuran neolignans, myticaganal A–C (1–3), along with five known compounds (4–8), were isolated from the seeds of Myristica...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鸢尾科鸢尾属植物大苞鸢尾(Iris bungei Maxim.)种子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渗漉方法提取,硅胶柱色谱方法进行成分分离,用重结晶、凝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纯化,并通过光谱分析和理化常数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大苞鸢尾种子的乙醇提取物共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鸢尾酚(1)、鸢尾间苯二酚(2)、射干醌P(3)、3-羟基马蔺子甲素(4)、马蔺子甲素(5)、大苞鸢尾醌(6)、3β-(9,10-顺式-十八烯氧基)-5-胆甾烯(7)、齐墩果-12-烯-3α,23-二醇(8)、熊果酸(9)、β-谷甾醇(10)和正十五烷醇(11)。结论:以上化合物除4和6外,其他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卷柏中化学成分的分离与结构鉴定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研究中药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 (Beauv.) Spring)水提物中的化学成分。方法用Sephadex LH-20及硅胶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r,3s)-二氢-2-(3′,5′-二甲氧基-4′-羟基苯基)-3-羟甲基-7-甲氧基-5-乙酰基苯骈呋喃(1),3-羟基-苯丙酸-(2′-甲氧基-4′-羧基苯酚)酯(卷柏酯A,2),丁香脂素(3),1-(4′-羟基-3′-甲氧基苯基)丙三醇(4),阿魏酸(5),咖啡酸(6),香荚兰酸(7),丁香酸(8),7-羟基香豆素(9)。结论化合物1,2为新化合物,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卷柏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中药益智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研究中药益智Alpinia oxyphylla Miq.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用GC-MS联机技术鉴定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结果:从益智分得10种化合物,其中2个二芳基庚酮:yakuchinone A (1)、益智醇(oxyphyllacinol 2),3个eremophilane烷碳架的倍半萜valencene (3)、nootkanone (4)、nootkanol (5),两个黄酮:杨芽黄酮(tectochrysin 6)、白杨素(chrysin 7),以及β-谷甾醇(8)、胡萝卜苷(9)和脂肪酸(10)。用GC-MS鉴定了挥发油中64个化学成分,其中含量较高的有:p-cymene (44.87%), valencene (9.13%), linalool (4.39%), myrtenal (3.90%), β-pinene (3.87%), α-pinene (2.93%), furopelargone (2.62%), terpinen-4-ol (2.56%)等。结论:益智醇(2)为新二芳基庚醇,其化学结构为1-(4′-hyroxy-3′-methoxy-phenyl)-7-phenyl-3-heptanol,3,6和7是首次从该植物分得。  相似文献   

17.
南重楼Paris vietnamensis活性物质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芸  崔力剑  王强  叶文才 《药学学报》2006,41(4):361-364
目的研究南重楼Paris vietnamensis (Takht.)中具有细胞毒活性的甾体皂苷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光谱分析和理化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并进行体外细胞毒活性筛选。结果从南重楼中分离得到11个甾体皂苷类化合物,化合物1结构为:3β,5α,6α-三羟基-7(8)-烯-异螺甾烷醇-3-氧-β-D-葡吡喃糖基(1→3)[α-L-鼠李吡喃糖基(1→2)]-β-D-葡吡喃糖苷(1),命名为南重楼皂苷A。化合物2~11分别为:25(R)-薯蓣皂苷元-3-氧-α-L-阿拉伯呋喃糖基(1→4)-β-D-葡吡喃糖苷(2);25(R)薯蓣皂苷元-3-氧-α-L-鼠李糖吡喃基(1→2)-β-D-葡吡喃糖苷(3);25(R)薯蓣皂苷元-3-氧-α-L-阿拉伯呋喃糖基(1→4)[α-L-鼠李吡喃糖基(1→2)]-β-D-葡吡喃糖苷(4);25(R)薯蓣皂苷元-3-氧-β-D-葡吡喃糖基(1→3)[α-L-鼠李吡喃糖基-(1→2)]-β-D-葡吡喃糖苷(5);25(R)薯蓣皂苷元-3-氧-α-L-鼠李吡喃糖基(1→4)-α-L-鼠李吡喃糖基(1→4)[α-L-鼠李吡喃糖基(1→2)]-β-D-葡吡喃糖苷(6);25(R)偏诺苷元-3-氧-α-L-阿拉伯呋喃糖基(1→4)-β-D-葡吡喃糖苷(7);25(R)偏诺苷元-3-氧-α-L-鼠李吡喃糖基(1→2)-β-D-葡吡喃糖苷(8);25(R)偏诺苷元-3-氧-α-L-阿拉伯呋喃糖基(1→4)[α-L-鼠李吡喃糖基(1→2)]-β-D-葡吡喃糖苷(9);25(R)偏诺皂苷元-3-氧-β-D-葡吡喃糖基(1→3)[α-L-鼠李吡喃糖基(1→2)]-β-D-葡吡喃糖苷(10);25(R)偏诺苷元-3-氧-α-L-鼠李吡喃糖基(1→4)-α-L-鼠李吡喃糖基(1→4)[α-L-鼠李吡喃糖基(1→2)]-β-D-葡吡喃糖苷(11),体外筛选表明部分甾体皂苷类化合物具有细胞毒作用。结论化合物1为一新化合物,化合物2,3,6~11均为首次从南重楼中获得。化合物3,4,6,8具有对肝癌HepG2和胃癌SGC-7901的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