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许琳  张均田       《药学学报》2001,36(8):565-568
目的 观察左旋、右旋一叶萩碱对麻醉大鼠海马齿状回基础突触传递功能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 用在体记录突触传递长时程增强(LTP)的电生理学方法,记录大鼠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层群峰电位(populationspike,PS)。结果 终浓度2×10-9mol·L-1 的(+) ,(-)一叶萩碱对基础状态下的PS无影响,对HFS诱导的LTP也无增强作用。将终浓度提高至2×10-8,2×10-7mol·L-1 时,两种构型一叶萩碱对基础PS和HFS诱导的LTP有明显的增强作用,GABA能完全拮抗此作用。结论 (+) ,(-)一叶萩碱在相同浓度下产生相似的效应,它们可能通过拮抗GABA受体参与LTP的形成和维持  相似文献   

2.
一氧化氮对一叶萩碱诱导的突触传递长时程增强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琳  张均田 《药学学报》2002,37(12):918-921
目的研究一叶萩碱对麻醉大鼠突触可塑性形成中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作用。方法以在体记录突触传递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的电生理学方法,记录大鼠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层群峰电位(population spike,PS);以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含量。结果在侧脑室给予0.2 nmol·L-1一叶萩碱(securinine,5 μL)前给予1 μmol·L-1 7-硝基吲唑可抑制LTP的诱导。给药前ip L-精氨酸250 mg·kg-1可逆转这种抑制作用。取脑进行NO含量测定,与一叶萩碱对照组相比,7-硝基吲唑+一叶萩碱给药组的NO含量明显下降。结论选择性一氧化氮合酶(nNOS)抑制剂7-硝基吲唑抑制一叶萩碱对LTP的诱导;由nNOS催化产生的NO参与了一叶萩碱诱导LTP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黄皮酰胺对大鼠海马突触传递功能的不同影响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刘少林  张均田 《药学学报》1998,33(4):254-258
采用细胞外电生理记录法记录了低频刺激所诱发的麻醉大鼠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层群峰电位(PS)并比较了侧脑室注射(-),(+)黄皮酰胺对PS及强直刺激所诱导的长时程增强效应(LTP)作用。结果表明:低剂量(1nmol)时,(-)或(+)黄皮酰胺都对基础状态下的PS没有影响。对LTP(+)黄皮酰胺也无作用,(-)黄皮酰胺表现为增强作用;将剂量提高至4nmol时,(-)黄皮酰胺对基础PS和LTP都有增强作用且对LTP的作用表现出一定的剂量依赖性,(+)黄皮酰胺对PS仍无影响,对LTP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提示黄皮酰胺对海马齿状回突触传递活动的作用具有光学选择性,这一结果有力地支持了(-)黄皮酰胺促智作用的行为学和神经生化学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4.
synapsinⅠ参与(-)黄皮酰胺增强齿状回突触传递功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synapsinⅠ在(-)黄皮酰胺促进大鼠海马齿状回突触传递功能中的作用。方法用电生理方法观察(-)黄皮酰胺对基础突触传递功能的影响;采用Westernblot方法及共聚焦显微镜检测了(-)黄皮酰胺对synapsinⅠ磷酸化的时间、浓度依赖关系,以及确定促进synapsinⅠ激活的上游蛋白激酶。结果在整体动物中,(-)黄皮酰胺可明显增加海马齿状回群峰电位,并且脑室给药5 min即可促进海马synapsinⅠ磷酸化增强,15 min时皮层synapsinⅠ磷酸化增强最明显。0.1、1、10μmol.L-1(-)黄皮酰胺可浓度依赖性促进PC12细胞中synapsinⅠ激活,且10μmol.L-1(-)黄皮酰胺在1~2 min均可激活突触体和PC12细胞中synapsinⅠ。PKA抑制剂H89可抑制(-)黄皮酰胺对synapsinⅠ的磷酸化。结论(-)黄皮酰胺通过PKA促进synapsinⅠ磷酸化而增强基础突触传递活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7-羟基-黄皮酰胺(7-hydoxy-clausenamide,7-OH-Clau)对大鼠海马齿状回基础突触传递功能的影响。方法细胞外记录低频刺激(1/30 Hz,1.0 mA)引起的海马齿状回群峰电位(population spike, PS)。结果侧脑室注入脑终浓度为2×10-6 mol·L-1 (-)-7-OH-Clau后15,30,60 min,PS幅值比给药前均增加了30%以上,比空白对照组增加了27%~41%;而同剂量的(+)-7-OH-Clau在注射后的3个时间点上,PS幅值比给药前下降了18%~25%,比空白对照组下降了11%~20%。结论(-)-7-OH-Clau能增强大鼠海马齿状回的基础突触传递活动,而(+)-7-OH-Clau对这种活动显示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一叶碱对麻醉大鼠突触可塑性形成中一氧化氮 (nitricoxide ,NO)的作用。方法 以在体记录突触传递长时程增强 (long termpotentiation ,LTP)的电生理学方法 ,记录大鼠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层群峰电位(populationspike,PS) ;以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含量。结果 在侧脑室给予 0 2nmol·L- 1 一叶碱 (securinine ,5 μL)前给予 1μmol·L- 1 7 硝基吲唑可抑制LTP的诱导。给药前ipL 精氨酸 2 5 0mg·kg- 1 可逆转这种抑制作用。取脑进行NO含量测定 ,与一叶碱对照组相比 ,7 硝基吲唑 +一叶碱给药组的NO含量明显下降。结论 选择性一氧化氮合酶 (nNOS)抑制剂 7 硝基吲唑抑制一叶碱对LTP的诱导 ;由nNOS催化产生的NO参与了一叶碱诱导LTP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人参总皂苷对大鼠海马齿状回突触传递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张丹参  张均田 《药学学报》2000,35(3):185-188
目的:研究人参总皂苷对麻醉大鼠海马齿状回(DG)突触传递活动的影响。方法:采用在体记录LTP的电生理学方法,给予不同剂量人参总皂苷(100,50,25 mg.kg-1,ip)观察其对海马DG基础突触传递活动和LTP的影响。 结果:给予人参总皂苷10 min后可剂量依赖性增强大鼠海马DG基础突触传递活动; 在给予高频刺激(HFS)诱导出LTP后30 min,再ip上述剂量人参总皂苷,可使已形成的LTP在ip人参总皂苷后持续增强。结论:人参总皂苷ip可剂量依赖性增强海马DG基础突触传递活动和HFS所诱导的LTP。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生长抑素(SS)和GABA对大鼠海马长时程增强(LTP)的影响.方法:采用穿梭箱主动回避反应(AAR)法和以海马CA1区群体峰电位(PS)为LTP的指标. 结果:AAR习得达标鼠,PS增幅达100%以上;海马内注射(ih)SS(1 g L~(-1))后,PS增幅大于120%;ih SS耗竭剂半胱胺(Cys,20gL~9-1))后,PS不出现(n=8)或PS增幅不及10%(n=3);ih GABA(200g L~(-1))后,PS增幅小于30%,且有拮抗SS增强LTP的效应. 结论:SS有易化LTP的作用,而GABA则有相反的效应,二者共同参与调控海马突触传递的信息,从而影响学习和记忆.  相似文献   

9.
一氧化氮介导麻醉大鼠人参皂苷Rg1诱发长时程增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g1对麻醉大鼠突触传递效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应用细胞外微电极录技术,记录麻醉大鼠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群体峰电位(PS)。结果:Rg1(10,100nmol/L)提高麻醉大鼠的基础突触传递,诱导海马齿状回突触传递长时程增强(LTP),并提高高频刺激所诱导的LTP。选择性NOS抑制剂7-硝基吲唑(7-NI,5nmol)侧脑室注射可明显抑制Rg1所诱导的齿状回LTP,对基础突触传递无明显影响。L-Arg(250mg/kg,ip)可拮抗 7-NI对Rg1诱导LTP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Rg1显著促进麻醉大鼠的突触传递效能,由神经元型NOS(nNOS)所产生的NO参与了Rg1对齿状回LTP的诱导过程。  相似文献   

10.
腺苷A1受体和NMDA受体在海马齿状回突触传递活动中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丹参  任雷鸣  张力 《药学学报》2004,39(4):245-249
目的 探讨腺苷A1受体阻断剂对海马齿状回 (DG)突触传递活动的影响及其与NMDA受体的关系。方法采用在体记录麻醉大鼠LTP的电生理学方法 ,观察腺苷A1受体特异性阻断剂 8 环戊 1,3 二丙基黄嘌呤 (DPCPX)与NMDA受体激动剂、阻断剂在海马DG基础突触传递活动和高频刺激诱导的LTP中作用的相关性。结果 DPCPX(6mg·L- 1,5μL ,icv)或NMDA(0 2mg·L- 1,5μL ,icv)不影响大鼠海马DG突触传递活动 ,DPCPX对icvNMDA后高频刺激诱导已形成的LTP维持也无影响 ;预先给予DPCPX后则可显著增强NMDA的海马DG基础突触传递活动和LTP ;AP5(0 5mg·L- 1,5μL)阻断NMDA受体后对LTP的抑制作用不受DPCPX的影响 ,但预先给予DPCPX则可取消AP5 对LTP的抑制作用。结论 DPCPX不影响海马DG突触传递活动 ,但可影响NMDA受体的效应 ,增强NMDA受体在海马DG突触传递活动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The nature of calcium dependence of natriuretic fraction (NF)-induced contractions in the rat smooth muscle anococcygeus and a possibl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ffect of NF on sodium transport and its natriuretic potency was investigated. NF and noradrenaline-induced contractions were partially dependent on external calcium concentration. Ouabain and potassium (K) free solution (KoPSS)-induced contractions were totally dependent on external calcium and were more effectively inhibited by calcium antagonists than those of NF and noradrenaline suggesting pharmacomechanical coupling as the mode of calcium dependence of NF. Like other agonists which contract by pharmacomechanical coupling, NF stimulated sodium transport (86rubidium uptake) in dog saphenous vein. Such stimulation correlated positively (r = 0.495, n = 17, P less than 0.05) with the natriuretic potency of NF. NF, like noradrenaline, contracts smooth muscle by pharmacomechanical coupling and NF-induced natriuresis is associated with stimulation of the sodium pump.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聚集指标、聚集指标的模糊聚类分析和空间格局的回归分析等方法,对黄瓜花叶病传毒介体——瓜蚜自然种群动态进行分析,春秋两季瓜蚜种群均为聚集分布;秋季瓜蚜种群空间格局聚集性可划分为前、中、后三种类型;春季瓜蚜分为前、后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13.
绞股蓝总甙微丸溶出度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包衣造粒工艺制成绞股蓝总甙微丸,并将此微丸装入硬胶囊制成胶囊剂。用不同的溶出介质对其体外溶出进行了研究,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14.
比较了每12h口服自制磷酸丙吡胺缓释片和对照胶囊各200mg后的稳态血药浓度及波动系数(FI%)。测求稳态时Cmax:CminTmax和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12),结果显示两制剂Tmax、FI%有极显著差异,Cmin有显著差异而Cmax、AUC0-12并无显著差异。缓释片具明显的缓释效果,然而生物利用度与胶囊剂相当。  相似文献   

15.
电渗作用对甲硝唑经皮渗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Ag/AgCl电极的双室扩散池中测定不同电场对模型药物甲硝唑(1)通过离体大鼠皮肤渗透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生理盐水饱和液阳极导入时的透皮速率是被动扩散的2.3倍,阴极导入时药物的透皮速率是其被动扩散的45%,说明电渗作用明显促进了分子型药物1的经皮渗透;与药物渗透方向相反的电渗流则明显阻碍其经皮渗透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了合浦珠母贝珍珠的体外细胞毒性试验结果。将珍珠粉的浸提液加L_(929)细胞培养瓶中,通过细胞相对增殖率(RGR)及细胞形态观察表明,合浦珠母贝珍珠具有较好的细胞相容性,对L_(929)细胞形态无明显影响,但细胞相对增殖率略低于羟基磷灰石陶瓷。  相似文献   

17.
卡马西平多晶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红外吸收图谱与中国药典图谱不符合的卡马西平(A晶),可通过用较高浓度乙醇使其转为B晶而符合规定,经 ̄(13)CNMR、MS、X线衍射分拆,证实该两种晶体为同质异晶。  相似文献   

18.
紫杉醇的化学半合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近年来有关紫杉醇的半合成研究,包括侧链的合成、浆果赤霉素Ⅲ及10-去乙酰浆果赤霉素Ⅲ的修饰、侧链与母核的连接。  相似文献   

19.
鹤草酚(Agrimophol)(Ⅰ)是从植物仙鹤草(Agrimonia pilosa Ledeb)根芽中分离出来的一种驱绦虫有效成分,王根法等发现它有抗血吸虫作用,但减虫率不高,胃肠道反应也较重。鹤草酚是间苯三酚的衍生物,分子中有角甲基,人工合成较复杂。我们企图改变其化学结构,使成为结构简单而又易于制备并有抗血吸虫活性而毒性低于鹤草酚的类似物。文  相似文献   

20.
类胡萝卜素的工业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勤丰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2,23(11):523-526,495
简要综述几种主要类胡萝卜素的工业合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