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Gd—DTPA(钆喷酸葡胺)在低场磁共振肝脏病变手推团注多时相动态增强扫描中的应用。方法对44例肝脏疾病患者行磁共振手推团注多时相增强扫描。结果全部患者行增强扫描,其中满意36例(占81.8%),一般7例(占15.9%),差1例(占2.2%)。结论在肝脏疾病磁共振手推团注多时相增强扫描中,均达到满意的增强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高压注射法和手推团注法在MRI增强扫描中临床效果的差异.方法 收集我院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使用磁显葡胺注射液进行颅内肿瘤磁共振增强检查患者300例,采用前瞻性试验研究,根据不同推注方法进行分组:实验组150例使用高压注射器推注,对照组150例使用手推法团注.结果 高压法增强未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手推法增强患者不良反应率为3%,高压注射法图像质量满意度为98.67%,手推法满意度为94.67%.结论 MRI增强对比时高压注射法较传统手推法更加安全可靠,而且成像效果优于手推法.  相似文献   

3.
杨锡敏  马隽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3):615-616
目的:探讨手推法对肝脏CT增强效果的影响。方法:临床怀疑有肝脏疾患而在我院行手推法肝脏增强扫描536例,观察腹主动脉、下腔静脉、正常肝实质在动脉期、门脉期、实质期的信号强度。结果:手推法一次造影成功520例。结论:手推法在肝脏CT增强中能取得良好效果,而且简单、准确、安全、可靠,更适于基层医院广泛应用。规范操作,提高护理质量是检查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手推法对肝脏CT增强效果的影响.方法 临床怀疑有肝脏疾患而在我院行手推法肝脏增强扫描536例,观察腹主动脉、下腔静脉、正常肝实质在动脉期、门脉期、实质期的信号强度.结果手推法一次造影成功520例.结论手推法在肝脏CT增强中能取得良好效果,而且简单、准确、安全、可靠,更适于基层医院广泛应用.规范操作, 提高护理质量是检查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普美显(Gd-EOB-DTPA)MRI增强肝胆期对肝硬化结节与小肝癌的鉴别与定性的价值。方法 20例肝硬化病人行MRI平扫、普美显动态增强扫描及增强扫描肝胆期扫描,对磁共振图像进行分析,所有病例于磁共振检查后在4周内进行穿刺活检或手术得出病理结果,影像诊断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20例肝硬化病人的86个结节中,常规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检出小肝癌17例。增强扫描肝胆期检出小肝癌21例。通过肝胆期扫描,对小肝癌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精确度均有提高,其中3个恶变结节仅在肝胆期具有特征性。结论对肝硬化再生结节/增生结节与早期肝细胞肝癌,肝胆期的敏感度及精确度高于动态MRI增强扫描。普美显磁共振增强扫描能早期检出有恶变倾向的肝硬化结节和小肝癌。建议在肝硬化病人影像检查中应广泛应用普美显的MRI增强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低场强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对肝脏炎性假瘤(IPL)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9例IPL的临床和核磁共振(MRI)资料,5例为手术病理证实,4例根据MRI表现并通过2年以上随访证实,9例IPL均进行MRI平扫+增强扫描。结果IPL的MRI表现为SE序列T1WI低信号,大部分病灶边缘模糊;T2WI6例表现为等信号,2例表现为稍低信号,1例表现为稍高信号;快速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内均无早期强化,静脉期和延迟期病灶边缘表现为细环状强化9例,1例病灶内缘显示“钟乳石”样强化,2例病灶内显示分隔样强化。结论低场强MRI平扫怀疑病灶为IPL时,应加扫动态MRI增强扫描,二者结合使用对IPL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王灵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36(9):1016-1018
目的: 总结提高肝脏MRI增强扫描检查质量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71例肝脏MRI动态增强扫描的患者检查前注意事项、静脉及穿刺的选择、心理护理、安全检查等各个环节给予护理干预。结果: 71例肝脏MRI增强扫描患者中,68例顺利完成检查,3例屏气不完全,但不影响图像质量。结论: 加强肝脏MRI动态增强扫描的护理是检查顺利完成及获得较好诊断效果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Gd-DTPA动态增强扫描MRI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16例(21个病灶)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小肝癌MR扫描资料,包括平扫及人工手推法动态增强扫描。结果平扫T2WI多呈高信号,T1WI多呈低信号,少数呈等或高信号。23.81%可见假包膜。MRI平扫与动态增强对小肝癌诊断的准确率分别66.67%和95.24%(P〈0.05)。结论Gd-DTPA动态增强扫描较平扫MRI能提高小肝癌的定性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对肝脏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患者的心理指导和护理措施。方法:对120例肝脏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患者在检查前、中、后的指导和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对本组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指导和护理干预,大多顺利完成检查,仅6例患者重新训练和指导后,配合良好,获满意效果。结论:有效的心理指导和护理干预是肝脏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扫描联合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在胆道梗阻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来我院进行诊治并采用MRI动态增强扫描联合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检查的梗阻性黄疸患者4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8例患者经MRI动态增强扫描联合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检查发现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良性梗阻者31例、恶性梗阻者17例.结论 MRI动态增强扫描联合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及准确率,在胆道梗阻疾病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及明确病变浸润范围方面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肝脏增强扫描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用多层螺旋CT和自动高压注射器对158例患者行肝脏增强扫描.对比剂总量为80ml~100ml(1.2ml/kg),注射流率为1.5ml~3ml/s.注药后约30S和70S进行2期扫描.结果154例肝动脉期,门静脉期影像,显示良好,并能很好的显示腹主动脉,肝动脉,脾动脉,肝门区血管分支,门静脉和下腔静脉.4例因各种原因双期显影不佳.结论多层螺旋CT,配合自动高压注射器对肝脏及腹腔脏器进行增强扫描,对肝脏及腹腔脏器许多疾病的诊断均能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自制氟碳声学造影剂对正常兔腹主动脉造影效果及不同造影剂注入方式造影的时间-强度曲线变化。方法经兔耳缘静脉注入0.5mL/kg自制造影剂,常规成像观察实时造影过程,触发成像模式定量分析团注和推注法(0.1mL/s)造影的时间-强度曲线变化。结果造影后腹主动脉灰阶及多普勒信号显著增强。团注法同推注方式比较,峰值强度显著增高,但曲线下降斜率快,平均通过时间短(P〈0.001);而推注方式可显著延长造影剂平均通过时间(P〈0.001)。结论自制氟碳声学造影剂显著增强血流显像,根据不同检查目的选择合适的造影剂注入方式,对提高造影效果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MRI特征.方法 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或DSA证实的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患者的MRI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及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DCE-MRA)的影像表现.结果 20例患者中,11例为原发性肝细胞癌,3例为脾切除术后,5例为肝硬化,1例原因不明.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在MRI平扫图象上,表现为门静脉主干或分支闭塞,周围可见由侧支静脉形成的团块状、网状异常软组织信号影,增强扫描门静脉期上述软组织影明显强化,表现为扩张迂曲的网状血管结构.增强扫描1例出现动脉期肝实质一过性灌注异常,2例见门静脉提前显影.1例可以出现肝外胆管低位梗阻.结论 MRI能很好地显示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特征,是有效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肝细胞肝癌(HCC)、肝转移瘤(HM)和肝血管瘤(HH)患者的肝动脉灌注指数(HPI)以及血管渗透性参数,探讨三维全肝MRI动态增强扫描定量分析在鉴别诊断肝脏肿瘤中的价值。方法:选取58例受检者(HCC组30例,HM组16例,HH组12例),采用三维容积内插体部检查(VIBE)序列进行全肝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并用Omni-Kinetics软件分析图像,结合肝脏双输入血流动力学模型获得肝脏灌注和血管渗透性参数HPI、容积转运常数(Ktrans)、回流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体积比(ve)值和血浆空间容积率(vp)。结果:3组HPI值、Ktrans和kep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HPI值HCC组 > HH组 > HM组(P<0.05);Ktrans值HCC组 > HH组 > HM组(P < 0.05~P < 0.01);kep值HCC组>HH组和HM组(P<0.01),但HH组和HM组的ke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ve和vp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全肝DCE-MRI扫描可获得定量血流灌注及血管渗透性参数,有助于肝脏肿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金明丽  潘志华  舒健  卢欣  王晓凤  柴丽   《四川医学》2018,39(3):270-272
目的研究四氯化碳不同注射方式对构建大鼠不同分期肝纤维化模型的作用,为四氯化碳诱导大鼠不同分期肝纤维化模型提供可靠的方法。方法 4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皮下及腹腔注射组,每周2次分别于后腿内侧皮下、腹腔注射四氯化碳-食用调和油悬浊液。第6周开始各组分别处死2~3只大鼠进行肝纤维化分期。结果皮下注射组造模期间死亡3只,死亡率14.3%;腹腔注射组造模期间死亡11只,死亡率52.4%,两种注射方式死亡率明显差异(P<0.05)。皮下注射组第7周获得有意义肝纤维化,第12周造模完成,造模完成时获得有意义肝纤维大鼠11只;腹腔注射组第6周获得有意义肝纤维化,第10周造模完成,造模完成时获得有意义肝纤维大鼠10只,两种注射方式获得有意义肝纤维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及皮下注射方式均可建立大鼠不同分期肝纤维化模型;皮下注射造模死亡率较腹腔注射低,造模完成时间较长,两种注射方式获得有意义肝纤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张红艳  娄斌  姚慧欣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7):136-137,139
目的探讨微量泵静脉注射与传统人工手推静脉注射胺碘酮的不良反应。方法选择在本院注射胺碘酮治疗的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微量泵注射组和传统静脉注射组各80例。两组注射时间均为8min,胺碘酮剂量100mg,推注后观察30min,并于24h观察记录其他不良反应。结果160例接受胺碘酮注射的患者共有34例(21.25%)出现不良反应,其中胺碘酮微量泵静脉注射组(观察组)12例(7.5%),传统静脉注射组(对照组)22例(13.75%)。出现的不良反应有静脉炎、胃肠道不良反应、窦性心动过缓、肝脏不良反应、低血压以及肺部不良反应。两组总不良反应例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微量泵与传统静脉注射比较,可以明显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M R I运动校正(motio ncorrection,MOCO)技术对肝脏三维容积内插屏气扫描(three-dimensional volumetric interpolated breath-hold examination,3D-VIBE)动态增强图像的图像配准效果,探讨MOCO重建图像对提高肝脏局灶性病变检出率的作用。方法 52例怀疑有肝脏局灶性病变的患者进行MRI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利用MOCO技术对增强扫描不同时相的3D-VIBE图像进行图像配准,得到MOCO重建图像。2位高年资腹部放射医师共同对肝脏平扫T1WI、T2WI、增强扫描不同时相的3D-VIBE图像和MOCO重建图像进行评判,以讨论结果作为最终意见。结果①52例受检者在3D-VIBE多期增强扫描中同一层位图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图像失配准,腹水及肝脏术后患者尤为明显。经过M O C O技术的校正,MOCO重建图像修正了因呼吸运动所致的多期扫描同一层位图像失配准;②对52例受检者的MR平扫、3D-VIBE和MOCO重建图像进行集体阅片,共同确认131个病灶。MOCO重建图像和3D-VIBE图像检出病灶数目分别为129个和116个,MOCO重建图像病灶发现率高于3D-VIBE图像(98.47%vs88.55%,x2=9.058,p=0.03)。MOCO重建图像对≤2.0cm的病灶的检出率高于3D-VIBE图像(83.52%vs97.8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965,P=0.001);③MOCO重建图像能更好显示FHL强化特征,能为FHL的诊断提供更真实的影像信息。结论 MOCO技术能修正由呼吸运动所致的多期扫描同一层位图像失配准,可以提高对小病灶的检出率,能更好显示FHL的强化特征,有助于FHL的影像诊断。  相似文献   

18.
利用血管同步计划控制增强CT扫描最佳时机的实验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宦怡  葛雅丽  郭苏晋 《医学争鸣》2001,22(10):949-951
目的:摸索血管同步计划(SIVP)使用方法并探索其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30(男17,女13)例颖有肝,肾,胰疾病的患者,于平扫后利用SIVP软件行SIVP实验,观察靶平面腹主动脉内造影剂浓度变化,结果,腹主动脉结造影剂浓度从无到有,迅速达高峰,然后随之快速下降,每个患者腹主动脉的浓度变化可用时间密度曲线表示,从中可计算出每位患者最佳增强扫描时间,最后根据此时间进行实际扫描,30例中除2例因人为操作失误失败以外,其余28例均获满意效果,提示SIVP实验与实际有很好的一致性,结论:CT增强最佳扫描时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血液动力学,造影注射部位,注射速率等,SIVP通过在实际扫描前注射少量造影剂并监测靶区造影剂浓度变化,确定不同个全最佳扫描时间,使获得最佳增强CT扫描图像成为可能,从而有助于改善CT诊断能力,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