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降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致残率,提高偏瘫病人的平衡能力、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我们通过分析步行障碍的原因,探讨开始步行的条件,尽早采取应用步行训练项目,实施步行前训练项目、独立步行训练项目及应用步行训练项目.采取急性期患肢功能位及被动运动,步行前站立位平衡训练,适时进行坐椅动作训练,单腿站立动作训练,斜面步行训练,上下台阶动作训练,交叉迈步训练,上下阶梯动作训练,开关门动作,入厕,上下交通工具动作等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使更多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接近正常人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偏瘫患者的实用性步行训练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成丽  张力平 《现代康复》2000,4(7):980-981
探讨偏瘫患步行训练的设想、方法及实际意义,包括训练所处环境、场所、用具及心理状态,最终达到适应各种场合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  相似文献   

3.
偏瘫患者早期使用下肢矫形器步行训练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瓮长水 《现代康复》2000,4(7):984-985
下肢矫形器治疗在早期康复中使用的目的是支持体重、促进功能恢复和矫正步态。并介绍了下肢矫形器在早期康复中使用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偏瘫步行训练与步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辛衍兵  李作发 《中国康复》1995,10(3):126-126
脑卒中病人步行能力的恢复,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有报道指出,约有80%的偏瘫病人、可恢复步行能力。但由于缺乏早期康复的正确干预,大部分病人形成固有的偏瘫步行模式。在对偏瘫病人的运动康复训练中,我们结合步态分析进行评价,力图探讨卒中病人的步行恢复能力,寻求最实用的训练方式 资料与方法 选择有步行能力的病人25例,男19例,女6例。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3年。 25例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步行能力,训练的重点为:①改善病人步行中的平衡能力。如站位平衡训练,左右侧弯腰等;②纠正长短步训练,如站位时练习前后迈步,应反复提醒病人注意纠正长短步;③增加患肢负重能力及耐力,如患肢单独负重练习、上下楼梯练习等;④增加对下肢控制能力的训练如卧位时足跟不离开训练床的交替屈伸,坐位屈膝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减重步行训练(BWST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方法共选取脑卒中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20例)及对照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患者在常规康复干预基础上增加BWSTT训练。分别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其功能性步行分级(FAC)、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以及下肢肌力Motricity指数结果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经相应治疗后,2组患者上述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并且治疗组患者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BWSTT训练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平衡能力及下肢肌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减重步行训练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步行功能、ADL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32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减重步行训练组(63例)及对照组(69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减重步行训练组在此基础上同时进行减重步行训练。2组患者于康复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功能性步行量表(FAC)、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Barthel指数评分(BI)评定患者步行能力、下肢运动功能及ADL水平;治疗结束后随访3个月,每月均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及ADL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并且减重步行训练组上述各项指标改善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第2,3个月时,发现减重步行训练组SF-36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减重步行训练不仅有利于脑梗死偏瘫患者步行功能及ADL能力恢复,而且还有利于其生活质量的提高;在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治疗过程中,应结合患者实际病情尽早对其实施减重步行训练。  相似文献   

7.
骨盆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观察骨盆训练对偏瘫患者下肢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 60例脑卒中患者分成骨盆训练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分别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下肢的步行能力进行评定,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骨盆训练组患者的功能改善(优良率93.3%)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 骨盆训练能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下肢的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8.
脑卒中偏瘫患者减重平板步行训练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目的探讨早期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平衡、步行功能障碍的影响. 方法将脑卒中偏瘫患者24例随机分为减重组(12例)和对照组(12例).减重组除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外,另给予减重平板步行训练2周,每周5次,每次20~30 min,起始减重量为30%, 平板速度为0.2 km/h;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采用功能性步行分级、Rivermead下肢运动功能评价、Berg平衡量表、步速和耐力于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后减重组Rivermead下肢运动功能和Berg平衡量表得分较对照组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同时,减重组步行分级、步速和耐力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对照组12名患者中有5名需要借助手杖或步行架保持平衡、辅助行走,而减重组仅有2名患者需要助步器. 结论早期减重平板步行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等综合应用可以更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行、运动和平衡功能,将成为脑卒中偏瘫后步行功能重建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探讨偏瘫患者步行训练的设想、方法及实际意义,包括训练所处环境、场所、用具及心理状态,最终达到适应各种场合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  相似文献   

10.
步行训练和使用平行杠步行训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肖泽霓  朱玉真 《现代康复》2000,4(7):968-970
康复医学主要目的是帮助身心受损的残疾人恢复机能,使之能够重返社会。其中最为基本的环节无疑是恢复步行能力,实现生活自理,目前有很多治疗方法,国内专业人员也较为熟悉。本着重介绍一下步行训练评价项目、步行训练中应遵循的原则、立位训练和使用闰行杠步行训练。  相似文献   

11.
减重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步态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目的:观察减重步行训练(BWSTT)对脑卒中患者偏瘫步态的恢复作用。方法:51例脑卒中患者分入实验组(21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运动疗法(PT),实验组加BWSTT。共6周,5次/周,1单元/天,30min/单元。训练前后各行1次评价。结果:训练后实验组FAC评分、FMA下肢评分、步速、步长均明显提高(P<0.05),患侧单肢支撑期明显延长,双侧支撑期明显缩短(P<0.01),而对照组仅FMA下肢评分明显提高(P<0.001)。两组间对比,仅FMA下肢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其余各指标均为实验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BWSTT可提高偏瘫患者的步行能力、步速、步长,增加患侧单肢支撑期,减少双侧支撑期,改善步态对称性。  相似文献   

12.
80例脑血管病偏瘫患者步行训练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80例偏瘫患者接受以理学治疗方法为主的步行训练,训练后总步行率达86.25%,较训练前增加了52.5%,步态优良率达68.42%。实践证明:通过提高对髋、膝、踝各关节功能积分改善其功能状态的训练,可以达到提高步行能力和步行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我科选择了 200例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选择自 1997年 1月~ 2000年 1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脑出血及脑外伤引起的偏瘫患者 200例,其中男 93例,女 107例,年龄 8~ 72岁,平均年龄 58岁。全部病例经 CT或 MRI证实,其中丘脑出血 46例,内囊出血 58例,基底节出血 29例,脑干损伤 30例,脑疝 37例。 方法 (1)关节肌肉的锻炼:床上运动作躯干肌肉的训练 (以腰背肌及腹部肌肉为主 ),上下肢各关节活动锻炼,如髋关节活动可借助健侧下肢做屈伸及旋转运动,进行被动活动膝关节屈伸锻炼,…  相似文献   

14.
矫形器在步行训练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孙寒松  张东鹏 《现代康复》2000,4(7):967-977
矫形器疗法是最大限度地改善功能,矫正畸形方法之一。矫形器分为治疗用矫形器和改善用矫形器,本主要介绍早期康复疗法步行训练中使用的治闻矫形器,简述一下在不同障碍、不同病变时期的应用及训练使用时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5.
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期助行器步行训练方法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关于脑卒中偏瘫患恢复期用以康复的、有代表性的行走辅助工具以及行走辅助工具并用的辅助设备和行走训练工具,同时说明其适应证和训练要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采用减重步行训练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选取401医院2012-02—2013-02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减重步行训练,将两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别采用Fugl-Meyer量表(FMA)、功能性步行量表(FAC)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下肢运动功能、步行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前两组FMA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AC步行功能评分、MBI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采用减重步行训练,可显著提高步行能力、增强下肢运动功能,并全面提高日常生活质量,对患者预后的改善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平衡训练对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平衡训练对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42例偏瘫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只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平衡功能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后应用Fugl-Meyer评定中的平衡功能评定法和Holden功能步行分类对患者的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均不能独立步行,平衡积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平衡积分优于对照组(P<0.05),独立步行达到71%,而对照组独立步行为5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进行平衡功能训练对改善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步行速度是步态分析中常用而且简单易得的指标,在偏瘫步态的研究中也经常将患者和正常人的步行速度进行比较,来反映步行能力。但不同的个体之间该参数易受到身高的影响。为了避免这种影响,本实验采用了相对速度(relative walking speed,RWS)的概念。RWS(stats/s):步速(m/s)/身高(m)。它克服了因身高不同而引起的步速不同的问题,这种方法与原来的以m/s描述速度的方法相比,能更好地反映患者的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探讨运动疗法对偏瘫患者步行功能训练的结果。方法运用运动疗法对偏瘫患者进行步行功能训练(治疗组)与常规疗法对偏瘫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进行结果对比分析。结果采用运动疗对偏瘫患者进行步行能力训练的结果明显优于常规疗法进行步行能力训练的结果(P<0.05)。结论偏瘫患者经运动疗法进行步行功能训练后,运动能力明显提高,运动疗法是降低致残率,提高运动能力的较好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20.
运动疗法对偏瘫患者步行训练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探讨运动疗法对偏瘫患步行功能训练的结果。方法:运用运动疗法对偏瘫患进行步行功能训练(治疗组)与常规疗法对偏瘫患进行治疗(对照组)进行结果对比分析。结果:采用运动疗对偏瘫患进行步行能力训练的结果明显优于常规疗法进行步行能力训练的结果(P<0.05)。结论:偏瘫患经运动疗法进行步行功能训练后,运动能力明显提高,运动疗法是降低致残率。提高运动能力的较好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