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3年5月-2005年12月,我们采用微创肌肉非损伤性开胸术完成手术43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3.
听诊三角保留肌肉剖胸切口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听诊三角保留肌肉(Muscle-Sparing,MS)剖胸切口在胸外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我科自2000年3月至2006年6月应用听诊三角保留肌肉剖胸切口共完成各类胸外科手术48例,包括Ⅰ期周围型肺癌8例,肺转移性肿瘤9例,肺部良性肿瘤14例,纵隔肿瘤/囊肿12例,自发性气胸5例。其中胸腔镜辅助听诊三角Muscle-Sparing剖胸切口完成纵隔肿瘤/囊肿切除术9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发生,无术中、术后严重并发症。在应用该切口的早期发生1例伤口血肿,未予特殊处理自行愈合。开胸时间为(13.2±1.3)min,关胸时间为(12.3±1.6)min,术野面积(87±10)cm2。结论在合理选择病例并恰当使用一次性手术器械的前提下,听诊三角保留肌肉剖胸切口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微创剖胸切口,且操作较其他胸壁小切口更为简便。 相似文献
4.
5.
自2003年6月~2005年11月,我科进行胸壁肌肉微创开胸术33例,收到良好效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背部弹力纤维瘤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2006年1月~2010年6月笔者所在科室收治背部弹力纤维瘤6例,全部为女性患者,年龄37~68岁.病变均位于背部肩胛下角区,其中右侧2例,左侧2例;双侧同期发病2例,表现为偶然发现背部无痛性肿物,病程2周~2个月.全部采取全麻下经听诊三角完成病变切除手术.结果 病变大小4 cm×4 cm×3 cm~8 cm×6 cm×5 cm,质地较韧,呈灰白色,边界欠清晰,与肋骨及周围软组织较致密粘连.手术切除顺利,手术时间40~110 min,术中出血30~150 ml,术后不明原因局部出血1例,6例患者伤口均甲级愈合.伤口疼痛按世界卫生组织(WHO)疼痛分级标准为Ⅰ~Ⅱ级,即轻度至中度,病理诊断均符合弹力纤维瘤.术后随访6个月~1年,无复发病例,上肢运动功能正常.结论 背部弹力纤维瘤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常发生于肩胛下角区的软组织良性肿瘤.经听诊三角不仅可以切除病变,而且手术损伤小,术后疼痛轻,肩关节活动功能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7.
①目的探讨保留胸壁肌肉的小切口开胸术在临床的应用。②方法对连续120例患者采用保留胸壁肌肉小切口开胸术.均完成手术。③结果切口均能满足手术要求,顺利完成目的手术,没有病例术中意外改为传统开胸或因为不能完成目的手术改为传统开胸。④结论保留胸壁肌肉小切口开胸术,简单有效,恢复时间快,减轻胸壁损伤术后长期疼痛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改进后的非损伤肌肉小切口肺切除术在肺疾病外科治疗中的作用和地位。方法回顾分析改良非损伤肌肉小切口开胸肺切除术2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全部在改良非损伤肌肉小切口下完成手术,皮肤切口长度10-15cm,平均13.6厘米;手术时间75-225 min,平均148分钟;术中出血量100-500ml,平均245毫升,术中早期发生1例肋骨骨折。术后除1例老年肺减容术病人发生肺部感染,经呼吸机支持治疗2周后好转外,余21例无一例发生血胸、肺部感染和支气管胸膜瘘等并发症,术后疼痛较常规开胸肺切除术明显减轻,止痛药物用量明显减少,术后全部顺利恢复正常出院。结论改良非损伤肌肉小切口开胸肺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手术和麻醉时间短、术后疼痛轻、恢复快、肺功能和上肢功能受损伤小等特点,值得在肺外科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胸腔镜与Muscle-Sparing开胸肺叶切除术的临床结果。方法56例行肺叶切除术的患者,分为胸腔镜辅助肋间切口(VAMT)肺叶切除术(VAMT组)20例和微创Muscle-sparing开胸(MST)肺叶切除术(MST组)36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结果。结果两组均无围术期死亡;两组围术期并发症、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值均>0.05)。MST组手术时间(90 min)明显短于VAMT组(150 min,P<0.01)。结论VAMT和MST下行肺叶切除术均安全、可行,但前者适合于较早期的肺癌患者,后者几乎可应用于所有有手术指征的肺癌患者。 相似文献
10.
围手术期的心律的失常 ,国内外文献已有论述[1,2 ] ,但多着重于麻醉与手术期间。我们通过对 2 2 0例非心脏手术患者开胸手术后心电监护 ,以了解、分析开胸手术后出现心功能异常的情况、原因及监护的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非心脏手术开胸手术患者 2 2 0例 ,男 176例 ,女 44例。其中既往有心脏病史者 14例。年龄 2 0~ 78岁 ,平均 (5 8.5 6± 12 .42 )岁。术前心功能Ⅰ~Ⅱ级。心功能Ⅰ级者 ,表明心脏功能正常 ,麻醉耐受力良好。Ⅱ级心功能表示心功能较差 ,麻醉处理正确仍有良好的耐受力。Ⅲ级心功能表示心功能不全应做好麻醉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保护肌肉剖胸切口在胸腔内手术中的应用经验.方法:1998-2002年选择常规胸腔内手术的病例386例,采用侧胸横切口,游离胸壁肌瓣,根据术野需要选择相应的肋间进胸,用二把牵开器扩大胸腔视野,完成相关的胸腔内手术操作.结果:用该剖胸方法共完成386例多种胸腔内手术,术野显露良好,术后疼痛轻、康复快.结论:保护肌肉剖胸切口具有损伤小和显露好的优点,可适用于大多数胸腔内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保留胸肌改良后外侧切口在胸外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12例胸部疾病的患者施行剖胸手术时,采用保留胸肌的改良胸后外侧切口,于第4、第5或第6肋间径路完成手术。结果采用此切口避免切除或切断肋骨;避免大片胸壁肌肉切断;明显减轻术后胸痛和肩关节活动障碍;减少出血和输血;大大缩短开关胸时间。结论保留胸肌改良后外侧切口行普胸外科手术可获得满意手术效果,可以在开胸手术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预防开胸术后肾功能抑制后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方法:总结临床资料,复习文献。结果:开胸术后易发生肾功能抑制,发生率为13 % 。抑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应激、麻醉、血容量、药物、体位等因素。结论: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尤其是术中管理,是避免术后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回顾分析80例分别采用保护肋间神经和常规开胸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两组术后吗啡镇痛用量分别为(12±5)和(43±11)mg/例,疼痛评分术后24、48和72h分别为(2.7±1.6)与(6.2±1.9)分、(2.5±1.4)与(5.8±1.8)分和(2.3±1.3)与(5.4±1.7)分,疼痛评分及肺炎、肺小张、切口感觉异常等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提示肋间神经保护技术能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减少镇痛药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探讨艾司氯胺酮对开胸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1—12月收治的需进行开胸手术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麻醉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艾司氯胺酮进行辅助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及手术期间应激反应情况.结果 手术30 min、术后12 h,观察组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平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胸腺扩大切除术与传统正中开胸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MG)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6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73例因MG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胸腔镜组71例,无围术期死亡病例,症状完全消失9例(12.7%),药物治疗减量23例(32.4%),症状部分缓解38例(53.5%),症状无变化或加重1例(1.4%)。正中开胸组102例,无围术期死亡病例,症状完全消失11例(10.8%),药物治疗减量40例(39.2%),症状部分缓解48例(47.1%),症状无变化或加重3例(2.9%)。胸腔镜组和开胸组术后近期缓解率分别为98.6%、97.1%,远期缓解率依次为91.5%、9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组术后疼痛评分和住院时间低于开胸组[(5.3±177;2.6)分 vs.(6.2±177;1.7)分,P=0.047;(3±177;1)d vs.(6±177;2)d,P=0.021]。结论胸腔镜与正中开胸胸腺扩大切除术手术安全性高,术后患者症状缓解率满意。与正中开胸术式相比,胸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开胸手术后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syndrome of inappropriatesecretion of antidiuretic hormone,SIADH)诊断和处理的一些相关问题.方法:对3例开胸手术(1例食管癌根治手术,1例贲门癌根治手术,1例右上肺叶切除术)后发生SIADH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71.4岁(67.5~74岁);在开胸手术后第3~4天,不明原因出现精神症状(谵妄状态),血钠125~126mmol/L、尿钠74.9~l0lmmol/L、血浆渗透压255~280mo sm/kgH2O及尿渗透压540~695mosm/kg H2O;限水800~1000ml/24h 4~6天内血、尿钠及血、尿渗透压恢复正常,精神症状消失.结论:本组开胸手术后发生SIADH均为老年人,常在术后第3~4天左右以不明原因的精神症状为首发症状,根据血、尿钠及血、尿渗透压等可以明确诊断,通过以限水为主的治疗后可在4~6天内治愈.SIADH原因可能与大型手术后应用呼吸机正压辅助呼吸、强烈精神刺激、剧烈疼痛及应激反应使ADH分泌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