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新疆地区变应性鼻炎患儿气传过敏原的分布状况,探讨气传变应原分布的地区差异及产生原因,为本地区儿童变应性鼻炎的防治方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采用阿罗格(NHD)点刺液进行皮肤点刺试验84例变应性鼻炎患儿进行气传变应原测试.结果 84例变应性鼻炎患儿吸入变应原测试总阳性率96.4%(81例),以藜属花粉最高70.2%(59例),蒿属植物次之42.9%(36例),其后依次为杨树27.4%(23例),榆树25.0%(21例),槭树17.8%(15例),柳树11.9%(10例),豚草(巨大豚草、普通豚草)11.9%(10例),粉螨10.7%(9例),尘螨9.5%(8例),交链孢霉8.3%(7例),特异青霉7.1%(6例),白色念珠菌4.8%(4例)等.81例对不同变应原过敏,其中42例(51.9%)患儿对2种或2种以上变应原过敏.点刺试验皮肤反应强度蒿属最明显,强阳性占蒿属过敏病人的50.0%,藜属次之,强阳性占藜属过敏病人的40.7%.结论 藜属和蒿属为新疆地区变应性鼻炎患儿最主要的变应原,在治疗过程中对这类变应性鼻炎患儿可采取有效的避、忌、替、移等措施,明确变应原后对特异性免疫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变应性鼻炎患者中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T-bet mRNA的表达及其与特异性IgE(SIgE)、患者症状和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的关系.方法 用Unicap CAP系统检测变应性鼻炎患者变应原,检测血清SIgE的和ECP含量.抽取其中35例对尘螨过敏的变应性鼻炎患者和15例正常人静脉血,密度梯度离心分离PBMC,其中部分PBMC用质量浓度为50μg/mL的螨变应原培养刺激,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T-bet mRNA表达.结果 变应性鼻炎患者和正常患者T-bet mRNA表达强度与参照物β-actin的比率分别是0.418±0.101和0.706±0.091,两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T-bet mRNA的表达强度分别与变应性鼻炎患者症状评分、ECP的浓度没有相关性(r=-0.227;-0.033,P>0.05).然而,T-bet mRNA表达强度和SIgE存在负相关关系(r=-0.375,P<0.05),SIgE水平与过敏症状成正相关(r=0.426,P<0.05).变应原刺激前后T-bet mRNA表达强度、ECP和SIgE变化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 变应原为螨的变应性鼻炎患者中,T-bet mRNA表达较正常人低,变应性鼻炎患者T-bet mRNA低表达是变应性鼻炎Th1/Th2失衡机制中的重要环节之一.T-bet mRNA的下调表达与变应性鼻炎患者症状严重程度和ECP浓度无关.在体外,特异性变应原的刺激对儿童和成人的T-bet表达、ECP和SIgE没有影响.T-bet是间接影响IgE水平的因素之一.SIgE水平客观直接地反应过敏的严重程度,但T-bet没有,它只是可能影响IgE水平的间接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变应性鼻炎是一种由变应原激发并通过Ig E介导的鼻黏膜炎性疾病,因其反复发作的鼻部症状和并发症,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挑战。免疫治疗是目前唯一能够改变变应性鼻炎自然病程、针对病因的治疗方法。近来,包括新的给药途径、变应原改造在内的各种新型免疫治疗方法大量涌现,给变应性鼻炎治疗提供更多有效和安全的选择。本文针对变应性鼻炎免疫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未来的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脱敏治疗与阻断性封闭抗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敏性疾病的脱敏治疗是一种能有效缓解过敏症状的方法,但缺少评价疗效的客观指标。我们对34例过敏性疾病患者进行脱敏治疗后,检测了其血清中阻断性封闭抗体,并用10例正常人作对照进行分析。1材料和方法1.1研究对象过敏性疾病患者均为本院变态反应室专科门诊患者,共34例,男21例,女13例,病程6个月~25年,年龄为9~56岁。其中过敏性鼻炎患者25例,均符合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及疗效评定标准〔1〕;过敏性哮喘9例,系根据患者症状及体征而确诊。以上34例的过敏原均为粉尘螨,并曾用粉尘螨浸液进行脱敏治疗,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佛山乐从地区家具工人变应性鼻炎变应原阳性分布情况.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就诊于本院五官科的变应性鼻炎患者500例为观察组,职业均为家具工人;另选取同期本院就诊的非家具工人变应性鼻炎患者500例为对照组.进行患者血清总IgE水平与血清特异性变应原检测及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探讨两组患者吸入性变应原的阳性分布情况,分析两种变应原检测方法的一致性.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总IgE阳性率分别为95.6%(478/500)、92.8% (464/5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59,P>0.05).血清特异性变应原检测和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显示,两组患者螨类(粉尘螨、屋尘螨、热带螨)变应原阳性率均最高,且观察组螨类、德国小蠊、交链孢菌属、多主枝孢菌属、树木、杂草、霉菌变应原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种变应原检测方法的一致性较好(均Kappa值>0.6).结论 相对于非家具工人,家具工人变应性鼻炎的螨类等多种变应原阳性率均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IL-5、IL-15和IL-18在变应性鼻炎、支气管哮喘、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疾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测定法对33例支气管哮喘患者、35例变应性鼻炎患者、35例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的患者及35例正常健康查体者血清中IL-5、IL-15和IL-18的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支气管哮喘、变应性鼻炎、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的患者血清中IL-5、IL-15和IL-18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1),IL-5、IL-15,IL-18水平在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组均高于鼻炎组与和哮喘组;鼻炎组IL-5水平高于哮喘组(P=0.003),哮喘组IL-18水平高于鼻炎组(P=0.001)。结论IL-5、IL-15和IL-18参与了过敏性鼻炎和哮喘的发病过程;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的炎症程度较高;哮喘和鼻炎因发病部位不同炎症反应也有不同。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比分析常规皮下注射屋尘螨变应原和B超引导下颈部淋巴结内注射屋尘螨变应原治疗变应性鼻炎两组数据,探讨淋巴结内注射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自2016年3月至2018年6月,就诊我科的中重度变应性鼻炎患者(部分伴哮喘,且均为单一屋尘满过敏),其中完成2年常规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CIT)48例(下称SCIT组);完成4个月,5次颈部淋巴结注射特异性免疫治疗(ILIT),且完成2年回访患者36例(下称ILIT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第8周后、16周后、1年后、2年后,鼻部症状评分,鼻部总症状评分(TNSS),哮喘症状总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药物评分(TMS),有效率及Th1/Th2细胞所占百分比的变化.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其疗效、依从性及不良反应进行综合评定.结果(1)两组患者疗程结束后,鼻部症状评分、TNSS、哮喘症状总评分、VAS、TMS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治疗和观察1年后、2年后,两组患者以上各评分项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ILIT组8周后、16周后疗效分别为75.00%和88.89%,优于SCIT组1年后、2年后疗效64.58%和77.08%.SCIT组治疗疗程越长,疗效越好;ILIT组随着时间的延长,疗效稍有所下滑趋势.(4)治疗8周后、16周后,ILIT组患者Th1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Th2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CIT组Th1和Th2百分比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和观察1年后、2年后,两组患者的Th1和Th2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部淋巴结内注射特异性免疫治疗和常规皮下免疫治疗一样,都能显著改善屋尘满致敏AR患者的各种症状,疗效好,安全性高,还大大缩短了免疫治疗的疗程.  相似文献   

8.
18例老年过敏性哮喘粉尘螨10年脱敏治疗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多年对过敏性哮喘患者的脱敏治疗经验进行分析、总结 ,揭示过敏性哮喘患者发病机制 ,寻找治疗该病的最佳方法。1 材料与方法18例患者均为粉尘螨过敏 ,并经 10年以上脱敏治疗的过敏性哮喘病人 ,男 4例 ,女 14例 ;年龄 4 8~ 81岁 ,平均年龄 6 5岁 ;病程均在 30年以上。其中18例过敏性哮喘患者中 15例伴过敏性鼻炎。粉尘螨特异性IgE强阳性 ,血清总IgE >30 0U/ml;血清间接阻断抗体试验皮试阳性。以 1∶10 0 0 0 0 0粉尘螨为起始浓度 ,0 1ml的量开始依次递增 ,进行脱敏治疗 ,1次 /w ,8次为一疗程 ,最终浓度是 1∶10 0 0 ,维…  相似文献   

9.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研究发现对蟑螂变应原过敏和哮喘的发病相关。酮替酚是治疗哮喘的一种常用药物。Bla g2是德国小蠊变应原的主要组成之一,研究发现60%~80%的德国小蠊变应原过敏病人血清能检测出Bla g2特异的IgE。为此,我们观察了酮替酚对rBla g2致敏的哮喘小鼠预防性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近代医学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已证实变应性鼻炎(简称鼻炎)与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密切相关。许多研究证实大约有60%的过敏性鼻炎病人可发展为哮喘,在哮喘调查中约有40%的病人患有过敏性鼻炎[1,2]。这对鼻炎与哮喘的诊断和防治都有重要的意义。对此,本文从中医角度行粗浅的探讨。1 从“风邪”谈鼻炎与哮喘的相关性中医医籍中无“变态反应”和“过敏”术语,但很早就对其有相应的论述,十八世纪《免疫类方》一书中对免疫有了较详细的论述,但主要指免除“疫病”,即抗感染免疫[3];“风证”涉及到许多过敏性疾病,“风为百…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变应性鼻炎特异性免疫治疗患者的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过去3年接受特异性免疫治疗的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对未完成基础疗程的患者采取电话方式了解其不依从的原因,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结果特异性免疫治疗患者的完全依从率为70.1%;儿童的完全依从率为84.6%,高于成人(64.16%,58.46%),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712,6.441,P〈0.05);不依从的原因调查表明,效果不明显或无效占29.49%,工作忙或学业紧张占20.86%,症状消失或好转占12.23%。结论变应性鼻炎特异性免疫治疗患者的依从性不甚理想,其中儿童的依从性高于成人。调查结果提示治疗中应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提高患者免疫治疗的依从率,从而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针对舌下脱敏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机制与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s)的相关性予以探究。方法:选取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20例和药物联合脱敏治疗组20例,并以15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及局部鼻腔灌洗液中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Ps(TSLP、IL-25)的表达,同时检测外周血中ILC2s及其效应因子(IL-13、IL-5、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的水平。结果:变应性鼻炎患者DAMPs、ILC2s及其效应因子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联合治疗组的所有研究指标水平在治疗3个月后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1年后,联合治疗组中除DAMPs水平仍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指标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舌下脱敏疗法能调节变应性鼻炎患者过度活跃的ILC2s免疫应答,降低炎症反应,达到缓解和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变应性疾病一般指Ⅰ型过敏性疾病 ,表现为变应性眼鼻炎、变应性哮喘等 ,影响了世界人口的15 %~ 2 5 % ,血清抑制治疗 (SIT)是惟一病因治疗。近十几年来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解决了许多重要变应原DNA的分离、编码、表达和纯化等问题 ,合成的重组变应原去除了粗制天然变应原提取物中的无关物质 ,减低了血清抑制治疗的风险 ,但仍存在免疫效果不理想等问题。近年随着基因工程技术应用于变态反应学 ,合成高免疫原性而变应原性低的重组低致敏性变应原或衍生物疫苗 (hypoallergenical lergyvaccines)成为重组变应原研究开发的新策略〔1〕。本…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检测变应性鼻炎(AR)患者血清TNF-α、IL-10在治疗前后的表达变化,探讨二者在变应性鼻炎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33例正常健康对照组以及48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行脱敏治疗前后的血清标本,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测定血清中TNF-α、IL-10的表达水平,SPSS12.0软件进行统 计学分析.结果 TNF-α在AR患者血清中高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28),脱敏治疗后其表达下降,治疗前后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 =0.0032);IL-10在患者血清中表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8),脱敏治疗后其表达上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TNF-α、IL-10在AR患者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413,P<0.05).结论 TNF-α和IL-10在变应性鼻炎发病过程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螨与儿童哮喘的皮肤点刺试验和预防。方法将各种已知变态原反应试剂在小儿的手前臂内侧皮肤上进行点刺试验。于15min内出结果,从而得出受试者的敏感性类型,将其与有关的临床情况相结合,便可确定患者的变态反应性质。结果随机抽查近两年来我院做皮肤点刺试验患儿人数4421例,其中哮喘、变异性咳嗽、支气管肺炎、鼻炎、结膜炎等病人1438例,以粉螨、尘螨阳性病人占1124例,阳性率为78.2%。结论环境中所有常见的变应原都有可使易感个体产生过敏,如再次接触则可发展成为哮喘,所有变应原中,室内尘螨最重要,因为人自出生便可接触到,婴儿期是致敏的最重要时期,尘螨,是最多的,也是儿童的易感者最易遇到的变应原。因此尽快采用预防手段才是最重要的,因为它可完全改变哮喘的结局,做好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16.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病因和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严怡  刘萍 《现代免疫学》1996,16(3):167-168,151
于199.4~1995.7间对本科门诊千余例具有典型症状的可疑变应性鼻炎患者应用的1990年"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进行评分,对其中符合PAR诊断标准的350例患者进行分析,就PAR的诊断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长效变应原制剂脱敏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长效变应原制剂脱敏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 对45例慢性荨麻疹病人用长效变应原制剂脱敏和传统的短效变应原制剂脱敏治疗治疗2年以上进行评价。结果 长效组25例。总有效率88%。短效组20例,总有效率达85%(p〉0.05)。两组治疗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显下降(p〈0.05)。血清总IgE明显下降(p〈0.05)。结论 长、短效剂治疗慢性荨麻疹同样有效。长效剂脱敏治疗更方便,容易被病人所接受。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变应性鼻炎患者行Foxp3-924基因分型,探讨Foxp3-924基因与变应性鼻炎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应用PCR-SSP技术为90例无亲缘关系的变应性鼻炎患者和107例无血缘关系的健康汉族人行Foxp3-924基因分型。结果Foxp3-924位点AA、GA、GG三种基因型频率在变应性鼻炎患者中分别为24.5%、32.2%和43.3%;在正常对照人群中分别为23.4%、32.7%和43.9%。各基因型在变应性鼻炎患者和正常对照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oxp3-924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变应性鼻炎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广州管圆线虫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AcCystatin)对卵清蛋白(OVA)诱导的变应性鼻炎小鼠的影响.方法 将24只8周龄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OVA变应性鼻炎致敏组和AcCystatin治疗组.OVA组以OVA为变应原,氢氧化铝为佐剂进行腹腔注射,第15天后OVA滴鼻建立小鼠AR模型;A...  相似文献   

20.
一、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选自1999年12月至2001年12月间来院就诊,以喷嚏、流清水样涕、鼻塞为主要症状,确诊为长年性变应性鼻炎者,且经过药物治疗或脱敏治疗效果不良的患者,共60例。其中男28例,女32例。年龄17~60岁,平均31.5岁。病程短者2年,病程长者46年。术后随访3~12个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