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进一步验证国产单磷酸阿糖腺苷(Ara-AMP)单独应用和联合乙肝疫苗或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进行了全国多中心验证,共1977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分为3组,分别应用上述三种疗法进行治疗。治疗结束时乙型肝炎e抗原(闭HBeAg)和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的阴转率分别为:Ara-AMP单独应用组为43.5%和41.5%。Ara-AMP联合乙肝疫苗组为50.7%和58.7%,Ara-AMP联合胸腺肽组为56.3%和59.7%。部分病例进行了随访12个月,单独应用Ara-AMP组HBeAg和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30.8%和32.7%,合用乙肝疫苗组分别为40.0%和42.1%,合用胸腺肽30天组分别为51.9%和42.3%,合用胸腺肽90天组分别为62.1%和72.4%。各组皆未见严重毒副作用。研究结果揭示单独应用Ara-AMP或联合乙肝疫苗或胸腺肽皆有一定的抗HBV疗效,而联合疗法可进一步提高疗效,特别是联合长疗程胸腺肽组远期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2.
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单磷酸阿糖腺苷(arabinofuranosyladeninemonophosphate,AraAMP)是阿糖腺苷(AraA)的单磷酸化合物,是人工合成的嘌呤核苷类化合物。实验和临床均证实它能选择性地抑制病毒DNA多聚酶(DNAP)与核糖还原酶,...  相似文献   

3.
单磷酸阿糖腺苷合乙肝疫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8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院于1992年元月至1994年11月对8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采用国产单磷酸阿糖腺苷(Ara—Amp)加乙肝疫苗治疗,发现其疗效优于猪苓多糖加乙肝疫苗的对照组,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均来自我院住院及门诊病人。治疗组80例,男52例,女28例;年龄6~45岁,平均28岁,其中ALT升高69例,SB升高33例。对照组100例,男64例,女36例;年龄7~46岁,平均27.5岁,其中ALT升高76例,SB升高40例。病程1~10年。所有患者血清ELISA法检测HBsAg、HBeAg、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应用单磷酸阿糖腺苷(Ara-Amp)联合肝炎灵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4例的结果,与31例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疗效显著。治疗组HBsAg阴转率为17.65%,高于对照组的3.23%;HBeAg、HBV-DNA阴转率治疗组分别为47.25%和55.8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2.90%和19.35%,两组差异十分显著(P<0.01)。该方法有较好的远期疗效,半年后HBeAg、HBV-DNA的反跳率治疗组分别为10.53%和26.3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5.21%和83.33%(P<0.01)。证实肝炎灵除有免疫调节功能外,并能有效地减少Ara-Amp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单磷酸阿糖腺苷并用乙型肝炎疫苗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单磷酸阿糖腺苷并用乙型肝炎疫苗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丛书英王可深为观察单磷酸阿糖腺苷(Ara-AMP)与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合用对慢性乙肝的疗效,1994年2月至1995年8月,对100例慢性乙肝病人进行了临床试验研究。结果报告如下。一、对象与方法以1...  相似文献   

6.
我们于1990年7月~1992年7月,以单磷酸阿糖腺苷(Ara—Amp)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收到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一、病例选择 治疗组35例,均为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男性30例,女性5例,年龄20~57岁,平均33.4岁。随机以同期住院的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者30例,用基因工程干扰素a—2b治疗做为对照,其性别、年龄、临床分型与治疗组相近,有可比性。 二、治疗方法和随访 治疗组以广东省药物研究所生产的Ara—Amp,5mg/Kg,每日2次肌注,用5天,第6天开始为5mg/Kg,每日1次肌注,疗程  相似文献   

7.
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远期疗效观察仉洪田车仁芝张平清张娴侯青顺张洪乐作者单位:266033山东青岛市传染病医院(仉洪田、车仁芝、张娴、侯青顺);山东胶南市人民医院(张平清、张洪乐)单磷酸阿糖腺苷(Ara-AMP)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  相似文献   

8.
我们自1993年10月~1995年10月用单磷酸阿糖腺苷(Ara-Amp)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2例,系统观察3个月,现总结报告如下: 1 病例选择 按1990年全国第6次病毒性肝炎会议制定的标准诊断和分型。选扦HBsAg阳性,HBeAg阳性和(或)HBV-DNA阳性,ALT异常且半年内未用过抗病毒药物及免疫调节剂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男26例,女6人,年龄17~28岁,平均40.3岁,平均病程3.4年;对照组30例,男24例,女6例,年龄17~62岁,平均38.8岁;平均病程3.1年。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病情方面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将80例成年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随机分成Ⅰ、Ⅱ、Ⅲ、Ⅳ组各20例,分别予单磷酸阿糖腺苷(Ara-Amp)、拉米夫定(LAM)、Ara-Amp+LAM及常规护肝药治疗。结果治疗后2a,Ⅲ组ALT复常率、HBeAg转阴率、HBV-DNA转阴率、血清转换率,显著高于Ⅳ组(P〈0.01),YMDD变异率显著低于Ⅱ组(P〈0.01);HBeAg转阴率、血清转换率,高于Ⅰ、Ⅱ组(P〈0.05)。证实Ara-Amp联合LAM治疗CHB可以明显提高HBeAg转阴率及血清转换率,降低YMDD变异率,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国产阿德福韦酯(ADV)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组织学改变。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将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照1:1的比例分为A、B二组,A组120例服用ADV 10mg每日1次,连续口服48周;B组120例服用安慰剂10mg每日1次,口服12周,12周后改为口服ADV36周。对其中21例患者完成了48周治疗,并行两次肝穿刺。按照Knodell肝组织学活动指数(HAI)评分法和Ishak评分系统,盲法评价两次肝穿切片的组织学和纤维化改变。结果21例患者治疗前后两次肝组织学观察表明:治疗前Knodell炎症评分和Ishak纤维化评分中位数分别为11分和3分,治疗48周后中位数分别下降为5分和2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V治疗48周后组织学改善率为43%,纤维化改善率为52%。结论国产ADV(商品名:名正)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8周,可以明显改善肝组织炎症、坏死和纤维化病变。  相似文献   

12.
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的临床特点、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指标、肝功能损伤程度及预后。方法收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慢性乙型肝炎重叠HEV感染(重叠感染组)各115例,两组病情(轻、中、重度)和HBV DNA定量相同,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慢性乙型肝炎组中74例和重叠感染组中的51例患者,在B超引导下做肝活组织检查;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聚合酶链反应分别检测两组患者HBV标志物,HBV DNA及抗HEV lgM。结果重叠感染组重型肝炎57例,发生率49.6%,死亡29例,病死率25.2%;慢性乙型肝炎组重型肝炎5例,发生率4.4%,死亡2例,病死率1.7%,两组比较,x~2值分别为58.80和27.01,P值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HBV DNA≥10~4患者:重叠感染组占83.7%(36/43),单纯慢性乙型肝炎组占97.1%(67/69),x~2=4.73,P<0.05;重叠感染组总胆红素平均(495.0±217.0)μ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平均(967.0±395.0) U/L,单纯慢性乙型肝炎组总胆红素平均(216.0±195.0)μmol/L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平均(373.0±212.0)U/L,两组比较,t值分别为10.20和14.52,P值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组织炎症G3和G4重叠感染组33例,占64.7%,单纯慢性乙型肝炎组25例,占33.8%,x~2=12.46,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叠感染组肝功能损害严重,肝组织炎症程度高,HBV DNA水平低,病死率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8周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5例,口服阿德福韦酯治疗48周,治疗前后均接受肝穿刺活检,检测HBV DNA和肝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68.5%(24/35)患者肝组织学得到改善(HAI由8.3±3.9下降至4.8±3.6,t=3.901,P0.01);29例HbeAg阳性患者发生血清学转换7例;ALT、AST和HBVDNA明显下降(P0.01)。结论 ADV治疗CHB能够降低血清病毒量、稳定肝功能,同时带来肝组织学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肝组织学及血清学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观察干扰素α-2b治疗18周后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学及血清HBV DNA等变化。方法 采用肝组织损伤程度Knodell计分法、免疫组织化学及血甭HBV DNA定量检测对22例患者治疗前后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结束时肝组织学中坏死及炎症程度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减轻(P<0.01);55%(12/22)患者肝组织学活动指数得以改善,其中门静脉炎症及纤维化程度无明显改善(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治疗后肝组织中HBeAg阴转率为53.8%(7/13),活化的星状细胞数显著减少(P=0.0004)。血清HBV DNA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结束HBeAg阴转率为42.9%(6/14)。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患者相比,其肝组织学损伤程度的改善及血清HBV DNA的下降无明显区别。结论 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明显降低血清HBV DNA的水平,并改善其肝组织学的炎症及坏死程度。  相似文献   

15.
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重度患者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N-乙酰半胱氨酸(NAC)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重度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75例慢性乙型肝炎重度患者随机分为NAC组(50例)和GSH组(25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分别静脉滴注NAC注射液8g或GSH 1.2g,1次/d,用药28 d.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血清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等,并以血清总胆红素和凝血酶原活动度两个指标的改善来评价综合疗效.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NAC与GSH均有保肝、降胆红素的作用,总有效率分别为84%和72%,并且NAC降低胆红素的速度更快(P<0.05),在治疗的14d和21 d,总胆红素下降率分别为20.89%±12.36%和31.76%±17.41%.NAC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皮疹等,发生率为13%,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NAC与GSH均能降低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提升凝血酶原活动度.NAC在降低胆红素速度上优于GSH,用药过程中患者耐受性好,无严重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原则,也是艺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红 《中华肝脏病杂志》2006,14(11):801-802
近来,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原则已为广大临床医生所接受。目前治疗原则是基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和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水平所制订,其目的是降低或抑制病毒DNA,从而达到防止疾病进展的作用。在这一原则和目标中,治疗必然是长期的,但治疗对象的选择、终点的确定、耐药株的产生和处理,以及有无预测治疗效果的时间点等诸多现实和重要的问题是临床实践中必需回答的。  相似文献   

17.
我们使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有1例患者血清HBsAg阴转,1例患者HBsAg血清转换,出现抗-HBs阳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2005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发布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以下简称我国“指南”),特别强调了抗病毒治疗的重要性,这对于提高临床医生对抗病毒治疗重要性的认识、规范抗病毒治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临床实际工作中仍有不少问题需要回答,尤其是抗乙型肝炎病毒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风湿病患者的治疗方案对肝功能和HBV复制的影响.方法 分析并随访21例HBV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风湿病患者临床特点和治疗情况.结果 乙型肝炎小三阳患者19例,大三阳2例.Ⅰ组为12例使用免疫抑制剂组;治疗采用甲氨蝶呤(MTX)和来氟米特(LEF)中的一种或两种联合柳氮磺吡啶(SASP)或羟氯喹(HCQ);其中3例患者因HBV-DNA>105拷贝/ml加用了抗HBV治疗;随访7~47个月,4例出现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无HBV复制加重者.Ⅱ组为9例使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组.激素使用量为泼尼松0.8~1.2 mg·kg-1·d-1.2例单用激素,3例合用环磷酰胺(CTX),2例合用MTX,1例合用HCQ.所有患者均加用抗病毒治疗.随访3~50个月,有2例出现ALT升高,无HBV复制加重者.结论 合并HBV感染的风湿性疾病患者若HBV-DNA<105拷贝/ml使用小剂量免疫抑制剂较为安全;在需要使用大剂量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时,建议加用抗病毒治疗并密切监测肝功能和病毒复制指标,其使用是相对安全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HB患者肝组织HBcAg阳性的意义。方法对200例CHB患者应用荧光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精确定量检测血清HBV DNA含量。患者均检测血清中HBeAg含量,同时进行肝活组织检查,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HBcAg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按测定血清HBV DNA水平,分为A组(<3 log10拷贝/ml)20例,B组(≥3 log10拷贝/ml-<5 log10拷贝/ml)13例,C组(≥5 log10拷贝/ml~<6 log10拷贝/ml)24例,D组(≥6 log10拷贝/ml~<8 log10拷贝/ml)116例,E组(≥8 log10拷贝/ml)27例。肝组织HBcAg阳性者175例,占87.5%,A组HBcAg阳性率55.0%(11/20),B组53.8%(7/13),C组75.0%(18/24),D组96.6%(112/116),E组100.0%(27/27),HBcAg阳性率与血清HBV DNA水平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80,P<0.01)。血清HBV DNA水平高低与HBeAg阳性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47,P<0.01)。其中20例HBV DNA阴性者中(A组),HBeAg阳性者5例(25%),HBcAg阳性者11例(55%);15例HBV DNA阴性且HBeAg阴性者中有7例HBcAg阳性,占46.7%。结论CHB患者肝组织HBcAg阳性能更可靠地反映肝细胞内HBV复制状态。检测肝组织内HBcAg对CHB患者疗效评价和对治疗反应性的预测更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