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青少年网络成瘾患者及其父母的个性特征、父母教养方式;进一步探寻网络成瘾形成的病理机制.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64名青少年网络成瘾患者和56名健康青少年学生进行艾森克人格问卷、父母教养方式问卷的测试.所有统计处理均采用社会科学统计分析软件包SPSS 11.5完成.结果 艾森克人格问卷评定显示,研究组的精神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网络成瘾青少年的相关心理风险因素进行综合评估,为网络成瘾的预防、诊断、咨询和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以网络成瘾诊断问卷、青少年网络行为问卷、艾森克个性问卷(EPQ)、UCLA孤独量表、内在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IPC)和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为工具,依照随机整群抽样原则,在长沙市的三所大学中抽取605名大中专学生作为被试进行调查.结果:①所测被试中,网络成瘾65人,检出率为10.7%.②网络满意度、孤独感、内控性、平均单次在线时间、平均每天在线时间、是否独生子女这6个变量可以较好地预测青少年是否网络成瘾.结论:通过青少年网络行为特点和心理特征可以较好地预测青少年网络成瘾.  相似文献   

3.
长沙市初中生网络成瘾的心理社会因素调查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调查长沙市初中生网络成瘾的发生率,探讨家庭和学校环境、应付方式对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方法:对长沙市的552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应用Young网络成瘾诊断量表、家庭关怀度量表、学校满意度量表、应付方式问卷、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估。结果:①580名初中生中,网络成瘾者38人(男生30人,女生8人),网络成瘾的发生率为6.55%。②网络成瘾与未成瘾学生在对学校和家庭满意度、应付方式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网络成瘾学生的焦虑、抑郁总分均显著高于未成瘾学生(P<0.05)。结论:感觉不到家庭的关怀、对学校生活不满意,焦虑、抑郁严重,遇到应激事件时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的初中生容易发生网络成瘾。  相似文献   

4.
网络成瘾青少年的心理特点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相关心理因素进行综合评估,探讨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心理学病因.方法:以网络成瘾诊断问卷、艾森克个性问卷(EPQ)、UCLA孤独量表、内在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和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为工具,依照随机整群抽样原则,在长沙市的三所大学中抽取605名大中专学生作为被试进行调查.结果:①所测被试中,网络成瘾65人,检出率为10.7%.②网络成瘾青少年具有较高的神经质和精神质,较低的掩饰性,孤独感更强,自我概念较消极,外控性更高.结论:情绪不稳定和行为冲动的个性特征、孤独感、外控倾向及消极自我概念对青少年网络成瘾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网络成瘾青少年的家庭环境模式、应对方式特征及家庭环境因素对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及应付方式问卷(CSQ)评估35例网络青少年(研究组)及35例正常青少年(对照组)的家庭环境及应对方式。结果:1研究组在亲密度、情感表达、独立性、成功性、娱乐性、控制性等六项评分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2.883,-3.682,-2.402,-2.514,-3.220,-2.414;P<0.01或0.05),矛盾评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t=2.104,P<0.05);2研究组的解决问题、求助两项的因子评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t=-3.063,-3.801;P<0.01),自责、幻想及逃避3项的因子评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t=2.839,3.092,3.354;P<0.01);3研究组亲密度评分与解决问题和求助两因子评分均呈正相关(r=0.461,P<0.01;r=0.394,P<0.05),与自责、幻想、逃避及合理化4项因子评分均呈负相关(r=-0.340,-0358,-0.406;P<0.05;r=-0.478,P<0.01);情感表达评分与解决问题、求助两项评分均呈正相关(r=0.335,0.405;P<0.05),与幻想、逃避评分均呈负相关(r=-0.450,P<0.01;r=-0.418,P<0.05);矛盾性评分与幻想、逃避两项评分均呈正相关(r=0.357,0.354;P<0.05),与解决问题和求助两项评分均呈负相关(r=-0.386,-0.361;P<0.05);娱乐性评分与解决问题和求助两项评分均呈正相关(r=0.490,P<0.01;r=0.381,P<0.05),与幻想、逃避、合理化评分均呈负相关(r=-0.436,P<0.01;r=-0.352,-0.378;P<0.05)。结论:网络成瘾青少年的家庭环境模式与其采用不良的应对方式可能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网络成瘾青少年成瘾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网络成瘾青少年人群成瘾基本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戴维斯在线认知量表(OCS)、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马氏量表IV版本1(Mach Scale IV),对2008年3月1日~7月31日收入北京军区总医院成瘾医学治疗中心的81名14~25岁的网瘾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对网络成瘾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网瘾青少年人群内中学生与大学生OCS中的冲动控制减弱,分量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网瘾青少年人群的网瘾总分与FAD中的情感介入(AI)呈显著正相关(P〈0.05)。如扩大回归进入标准为P〈0.1,排除标准为P〉0.11,得网瘾青少年的网络成瘾与FAD中的情感介入(AI)呈正相关(P=0.022)及与日平均上网时间呈正相关(P=0.087)。结论网瘾青少年不论男女、教育程度都是一个独立人群,家庭功能的情感介入及日平均上网时间对网瘾青少年人群的网瘾程度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生活事件与应对方式对网络成瘾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对127例网络成瘾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网络成瘾大学生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分上显著高于全国青年常模;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和健康适应事件与心理健康各因子都存在中等程度的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心理健康各因子分与积极应对方式呈现负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结论网络成瘾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一定问题,受到生活事件与应对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准确掌握平凉市学龄青少年网络成瘾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制基本信息调查问卷、Young的网络成瘾检测标准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相结合的方法。结果平凉市学龄青少年网络使用率89.77%,网络成瘾率8.06%,男生成瘾是女生的2~4倍,男女青少年互联网的使用率差异不显著(χ2=0.27,P=0.59),男生的网络成瘾检出率显著高于女生(χ2=39.87,P=0.000);城市青少年网络成瘾检出率高于农村(χ2=17.07,P=0.001)。83.9%的青少年上网主要是聊天交友和游戏娱乐。网络成瘾者心理健康水平偏低,与抑郁、精神病、焦虑、人际关系因子间存在中度正相关(P<0.01)。结论学龄青少年网络成瘾者心理健康水平偏低,主要表现为抑郁、精神病倾向,精神焦虑、人际关系差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应对方式与网络成瘾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目的:了解大学生应对方式与病理性网络使用的关系。方法:对230名大学生进行网络成瘾量表与应对方式问卷测试。结粜:①网络成瘾问卷得分男生与女生存在显著差异.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得分。(2)根据网络成瘾量表得分可将被试分为三组,网络过度使用者有23人,网络成瘾倾向者有7人。③三组被试在自责,幻想,退避三种应对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④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幻想、退避因子进入回归方程。结论:幻想和退避两种应对方式对网络成瘾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青少年的生活事件压力、应对方式与"网络成瘾"的关系.方法:以广州某中学888名中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结果:在学习、受惩罚、健康、其他生活事件压力和总体压力上,网络成瘾组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在问题解决应对方式上,网络成瘾组显著低于正常组,在幻想和发泄应对方式上,网络成瘾组显著高于正常组:网络成瘾与问题解决应对方式、幻想应对方式、学习压力、丧失因子、其他压力有关联.结论:青少年网络成瘾与多种因素有关,应从多方面对这些因素进行针对性防治.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社会因素   总被引:74,自引:4,他引:74  
目的: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社会因素,为对大学生网络成瘾进行预防、干预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以武汉市某些高校17~25岁的大学1~4年级学生共1712人为研究对象.对影响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社会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大学生网络使用率为94.5%;网络成瘾的检出率为9.9%;网络成瘾的大学生因过度使用网络而导致学业受影响、人际关系受损、遭家人朋友抱怨、放弃重要活动等;影响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个体感受到的来自网络的吸引力、男性、母亲受教育程度较高、焦虑性、抑郁性、社交恐怖性是个体网络成瘾的危险因素,自信是保护性因素.结论: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发生与心理社会因素关系密切,网络成瘾大学生的治疗与预防要从性别、个体的心理特点出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南方战区航空兵部队士兵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方法对260名士兵进行SCL-90、EPQ、简易应对方式量表、生活事件量表评定,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为神经质、消极应对、工作环境、人际冲突以及神经质与人际冲突的交互作用等。结论南方战区航空兵部队士兵心理健康受个性、应对方式及生活事件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IAD)患者的抑郁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IAD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制的一般资料问卷、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家庭功能量表(家庭支持APGAR问卷)对住院治疗的107名IAD患者进行测评,分析IAD患者抑郁的危险因素。结果:IAD患者的抑郁发生率为61.68%,远高于正常群体(χ~2=85.48,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庭功能严重障碍(P=0.007,OR=5.231,95%CI=1.943~9.887)、非自愿入院治疗(P=0.011,OR=3.112,95%CI=1.764~8.113)、单亲家庭(P=0.032,OR=2.213,95%CI=1.210~6.399)为IAD患者抑郁的显著危险因子;家庭功能良好(P=0.001,OR=0.317,95%CI=0.172~0.857)为IAD患者抑郁的显著保护因子。结论:多数IAD患者存在严重的抑郁情绪;家庭支持状况差、非自愿入院治疗及单亲家庭的患者抑郁状况更差;良好的家庭功能状况有助于抑郁状况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4,自引:7,他引:34  
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 ,大学生中较普通地存在一些心理健康问题 ,且心理健康水平与种族、文化背景、地域及经济发展水平有一定关系[1] 。河南地处中原 ,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为了了解河南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 ,我们对河南省五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 ,现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在河南省五所高校随机抽取不同专业、不同地区的在校大学生 6 36名 ,其中男 340名 ,女 2 96名 ;城市学生 2 4 9名 ,农村学生 387名 ;工科学生 35 6名 ,理科学生 10 5名 ,文科学生 12 9名 ;大专学生 4 6…  相似文献   

15.
影响急诊科护理人员应付方式的心理社会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影响急诊科护理人员应付方式的心理社会因素。方法 用应付方式问卷、一般情况调查表 (年龄、护龄、婚姻、文化程度、是否倒班 )、艾森克个性问卷 (EPQ)和生活事件量表对 3 1名急诊科护理人员进行评定。结果  1年龄与“自责”、“幻想”因子成负相关 ,护龄与“自责”因子成负相关。2生活事件总值与“自责”、“退避”成正相关。3 E量表分与“解决问题”“求助”因子成正相关 ;N量表分与“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成正相关 ,与“求助”因子成负相关 ;P量表分与“自责”因子成正相关 ,与“解决问题”、“求助”因子成负相关。结论 年龄小、护龄短、最近 1年内遭遇的生活事件刺激量愈高、具有神经个性倾向或精神病性格特点的急诊科护理人员 ,易采用不成熟的应付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驻军中心医院住院医师的睡眠质量及心理社会影响因素。方法应用整群覆盖调查方式,以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生活事件量表(LES)、应付方式量表、社会支持量表(SSRS)对被试群体进行调查,结果以成组t检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式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①PSQI:被试群体中44.50%存在睡眠障碍,睡眠障碍组7个因子及总分均显著高于中国常模(t=4.218~36.477,P<0.01);②EPQ:睡眠障碍组内外向(t=2.531,P<0.05)极显著低于非睡眠障碍组,而神经质分(t=3.213,P<0.01)极显著高于后者;③LES:睡眠障碍组在"家庭问题"(t=2.398,P<0.05)、"正性事件"(t=2.617,P<0.01)、"负性事件"(t=2.617,P<0.01)、"生活事件总和"(t=2.777,P<0.05)4项得分均显著高于非睡眠障碍组;④应付方式问卷:睡眠障碍组在"解决问题"(t=3.293,P<0.01)、"求助"(t=3.105,P<0.01)2项得分显著低于非睡眠障碍组,而在"自责"(t=3.105,P<0.01)、"幻想"(t=3.216,P<0.01)、"回避"(t=3.163,P<0.01)、"合理化"(t=2.963,P<0.01)4项得分显著高于后者;⑤SSRS:睡眠障碍组在"客观支持"(t=5.544,P<0.01)、"主观支持"(t=3.265,P<0.01)、"支持利用度"(t=6.366,P<0.01)、"总分"(t=2.456,P<0.05)4项得分均显著低于非睡眠障碍组;⑥PSQI的影响因素:所有入选因素中,以"神经质"对因变量的出现频率最高,其次为"负性事件"、"客观支持"、"幻想",而"解决问题"为唯一的保护性因素。结论军队医院住院医师的睡眠障碍严重,且与情绪不稳定性、高生活事件数量、不成熟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程度缺乏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服刑人员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建立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人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模型。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应对方式问卷和SCL-90对348名男性服刑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回归分析表明,服刑人员的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具有预测作用(β=-0.194,P0.001);中介效应分析表明,服刑人员人格特质中的因素Q4、因素O与应对方式是社会支持影响心理健康的中介变量,同时起完全中介作用(c'=-0.018,P0.05)。结论:服刑人员的社会支持水平直接或间接通过人格与应对方式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8.
医科大学生心理卫生状况及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目的 :了解医学生心身健康水平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 - 90 ,不含“精神病因子”)、简易应对方式问卷 (CPS)、自编生活事件条目对 877名医学生进行调查 ;并对其中 2 4 0名医学生进行艾森克个性问卷 (EPQ)测试。结果 :①除敌意外 ,医学生的其他七项因子均分明显高于全国青年组常模 (P <0 .0 1) ;医学生的恐怖因子均分高于中国大学生样本 ,焦虑、敌意、偏执三项因子均分低于大学生常模 ,其余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其中 11.6 %的医科大学生存在中度以上的心身症状 ,较为常见的心理症状为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等。②神经质、生活事件与SCL - 90各因子普遍有较大的正相关 ,积极应对与部分因子负相关 ,消极应对与部分因子正相关。结论 :部分医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心身症状 ,且主要与情绪不稳定性 ,应激性日常生事件 ,不恰当的应付方式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