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初中生网络成瘾状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初中生网络成瘾者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网络成瘾测验问卷(IAT)、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艾森克人格量表(EPQ),情绪自评量表(SAS、SDS)对690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初中生网络成瘾率为7.1%,成瘾组男性显著多于女性,父母离异初中生更易网络成瘾,上网目的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01;②成瘾组父亲温暖理解(EFI)、惩罚严厉(EF2)、拒绝否认(EF5)因子分及母亲各项因子分高于对照组,P<0.01;EPQ的P分、N分高于对照组P<0.001,L分低于对照组;③对成瘾组影响因素相关分析表明:惩罚严厉、过度干涉、拒绝否认、EM2、EM3、EM4、EM5与网络成瘾正相关;SAS、SDS、EPQ-L、EF1、EM1是负相关关系;④回归分析显示EF1、EF2、EM4、SDS、P分量表是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结论:初中生网络成瘾者心理健康状况差,具有不良的个性特征及情绪问题.IAD初中生家庭存在高矛盾性,父母教养方式不良也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学生网络社交成瘾者和网络游戏成瘾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和人格特质的差异.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随机整群抽取广东省在校大学生共654名,采用问卷法,将一般病理性网络使用量表(GeneralizedPathological Intemet Use Scale,GPIUS)中文版、大学生网络游戏认知一成瘾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elfmting Checklist,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Eysene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同时施测.结果:在心理症状方面.网络游戏成瘾大学生仅在恐怖因子上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网络社交成瘾大学生的SCL-90各因子分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除恐怖和偏执因子外,网络社交成瘾者的SCL-90其余因子分和总分均高于游戏成瘾组(P<0.01).在人格特质方面,网络社交成瘾者的精神质得分高于游戏成瘾组和对照组(P<0.01).精神质、外向性、SCL-90各因子分和总分与GPIUS总分呈正相关(P<0.01).精神质和外向性对网络社交成瘾倾向有显著预测作用(P<0.05).结论:网络社交成瘾和网络游戏成瘾大学生均存在心理健康状况不良,以网络社交成瘾者更为严重.精神质和外向性人格是网络社交成瘾的易感因素,未发现游戏成瘾大学生具有明显的人格易感性.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目的:了解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及心理健康状况,为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应用网络成瘾诊断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Hamilton抑郁量表(HAMD)、Hamilton焦虑量表(HAMA)、社会支持量表(SRSS)对360名大学生进行现况调查。结果:大学生上网率为96.7%,成瘾率为9.20%。其中男生成瘾率(12.58%)明显高于女生成瘾率(6.35%)。成瘾者的SCL-90、HAMD、HAMA等量表评分及各因子分明显高于非成瘾者,SRSS评分明显低于非成瘾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大学生网络成瘾率较高,网络成瘾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网络成瘾的人格特征及其父母养育方式。方法采用网络成瘾问卷(IAT)、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76名网络成瘾者进行测试,并抽取76名非网络成瘾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网络成瘾组与对照组父母养育方式存在显著差异,网络成瘾组父亲的惩罚严厉(t=6.408,P=0.000)、过分干涉(t=3.334,P=0.001)、过分保护(t=2.783,P=0.006)和拒绝否认(t=2.81,P=0.006)4个因子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父亲的温暖理解(t=-2.731,P=0.007)因子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母亲的惩罚严厉(t=4.069p=0.000)、过分干涉保护(t=3.414,P=0.001)、拒绝否认(t=2.732,P=0.007)各因子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网络成瘾组与对照组人格特征存在显著差异,网络成瘾组的精神质(t=5.74,P=0.000)、神经质(t=4.81,P=0.000)因子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掩饰因子(t=3.93,P=0.000)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1网络成瘾者具有不良的父母养育方式;2网络成瘾者人格特征存在不同程度缺陷。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生活事件与应对方式对网络成瘾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对127例网络成瘾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网络成瘾大学生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分上显著高于全国青年常模;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和健康适应事件与心理健康各因子都存在中等程度的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心理健康各因子分与积极应对方式呈现负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结论网络成瘾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一定问题,受到生活事件与应对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社会支持与网络成瘾的关系。方法采用网络成瘾诊断量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社会支持量表(SRSS)对348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网络成瘾者32名,成瘾率9.20%。其中男生成瘾率(12.58%)明显高于女生成瘾率(6.35%)。成瘾组与非成瘾组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及社会支持量表评分均呈显著差异(t=2.71,P0.01)。结论拒绝、否认、缺少温情的父母教养方式,社会支持及利用度降低与网络成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新时期军医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与心理健康、人格的关系。方法 355名被试完成Y oung网络成瘾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人格量表(EPQ)测试。结果调查发现军医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检出率为3.1%,准网络成瘾组SCL-90得分较高(F=26.90,21.059,23.509,28.931,32.568,18.197,29.029,39.825,37.248,28.495,34.615;P<0.001),准网络成瘾组和成瘾组的P、N得分高于非网络成瘾组(F=15.18,18.103;P<0.001),网络成瘾倾向与性别、年龄和层次负相关,与SCL-90及人格因子相关系数较高,波动在0.310~0.344之间。结论军医大学生网络成瘾发生率较低,准网络成瘾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非网络成瘾组拥有更稳定的人格特点,女性、年龄较大者以及学历层次较高者网络成瘾倾向较低。  相似文献   

8.
军医大学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军医大学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个性问卷(EPQ)、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简单应对方式量表、自尊量表、自我态度量表,对469名某军医大学护理专业学生进行测评。结果:(1)军校护生SCL-90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国内女性得分;除强迫、恐怖因子外,均低于国内普通大学生和军校学员得分。(2)军校护生SCL-90总均分与人格维度中的内外向、掩饰度呈显著负相关,与神经质、精神质呈显著正相关,其中与神经质维度相关最为密切(r=0.655)。(3)军校护生SCL-90总均分及各因子分与社会支持总分均呈显著负相关。(4)军校护生SCL-90总均分及各因子得分与应对方式中的消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与应对方式中的积极应对、自尊程度、自我态度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对军校护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断塑造其良好人格,加强社会支持,培养积极应对方式,提高自我悦纳水平,以达到促进其心理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躯体化障碍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56例躯体化障碍患者和50名正常对照者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s CheckList-90,SCL-90)、社会支持量表(Social Supporting Rating Scale,SSRS)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rait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TCSQ)测评。结果:①躯体化障碍组的SCL-90除了敌对因子分外,总均分和其他8个因子分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②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躯体化障碍组的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分较低。躯体化障碍组的消极应对因子分高于正常对照组,积极应对因子分低于正常对照组。③躯体化障碍患者的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与SCL-90总分和各因子分(除焦虑、恐惧和偏执因子外)呈负相关,客观支持分与强迫、人际敏感和偏执因子分呈负相关;消极应对分与SCL-90总均分及各因子分均呈正相关。结论:躯体化障碍患者存在明显的心理症状,社会支持缺乏和不良的应对方式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10.
初中生网络使用与心理健康状况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初中生网络使用与心理健康状况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网络成瘾测验量表(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Scale,TADS)对246名初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测查。结果1初中生的心理问题检出率26.4%;2中学生准网络成瘾者检出率为17.9%,网络成瘾者检出率为2.1%;3网络成瘾组心理问题检出率(46.9%)高于正常组(2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网络成瘾量表分与SCL-90总均分及各因子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过度使用网络对于心理健康有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青少年网络成瘾患者及其父母的个性特征、父母教养方式;进一步探寻网络成瘾形成的病理机制.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64名青少年网络成瘾患者和56名健康青少年学生进行艾森克人格问卷、父母教养方式问卷的测试.所有统计处理均采用社会科学统计分析软件包SPSS 11.5完成.结果 艾森克人格问卷评定显示,研究组的精神质、...  相似文献   

12.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个性及父母养方式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个性及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和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对240名在校中学生进行了集体测查,并对其心理健康状况与个性和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学生SCL-90所有因子与个性N(情绪性)维度呈显著正相关,与E(内外向)维度呈显著负上关,敌对因子与P(精神质)维度正相关显著。SCL-90大多数因子与父母养育方式间亦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结论:个性和父母养育方式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有着重要影响。父母积极情感表达子女健康心理的保护因素,而不良个性和父母养育方式失当不利于青少年心理健康发育。  相似文献   

13.
中学生网络成瘾症的综合干预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目的:探讨心理疗法在中学生网络成瘾症(intemet addiction disorder,IAD)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行为疗法、认知疗法为主的心理治疗对23例中学生IAD患者进行系统治疗,采用网络成瘾量表、SCL-90量表、SDS抑郁量表进行治疗前后评价。结果:治疗后,网络成瘾量表、SCL-90量表、SDS量表总分及大部分因子得分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结论:认知疗法、行为疗法为主的心理疗法对中学生网络成瘾症的治疗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4.
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与父母养育方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方法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本市下属农村某中学初二学生共325人进行调查.结果男女初中生SCL-90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国内常模.相关分析表明,SCL-90各因子与EMBU的父母亲严厉惩罚、父亲过分干涉过度保护、父母亲拒绝否认等项呈显著意义的正相关;父母亲温暖理解与SCL-90各因子呈负相关;父亲偏爱与SCL-90中的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恐怖、偏执等因子呈显著意义的正相关;母亲偏爱与SCL-90中的人际关系、抑郁、敌对、恐怖和偏执等因子呈显著意义的正相关.结论本市农村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且与父母教养方式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因素。方法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325名14~16岁的青少年进行测查。结果男女性青少年SCL-90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国内常模;相关分析表明,SCL-90各因子与EMBU的父母亲严厉惩罚,父母过分干涉过度保护、父母亲拒绝否认等项呈显著意义的正相关;父母亲温暖理解与SCL-90各因子呈负相关;父母偏爱与SCL-90中的强迫、人际关系的敏感、抑郁、敌对、恐怖及偏执等因子呈显著意义的正相关;父母离婚与SCL-90中的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和偏执等因子显著意义的正相关。结论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与父母养育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心理疾病与家庭养育方式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 ,家庭的养育方式不当是青少年心理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临床实践和研究证明 ,青少年的人格、情绪特点、行为方式与其家庭养育方式密切相关 ,[3] 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和行为方式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人格形成。国内以往的研究多数以健康人群为对象 ,考察心理健康与养育方式的关系[1- 3] ,发现家庭养育方式与心理健康有密切关系。本研究以临床确诊的心理障碍患者为对象 ,考察家庭养育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对烟台市心理康复医院收治的 4 0名心理障碍患者均为青少年 ,其中包括焦虑性神经症 12名 …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难管教儿童的心理健康及其父母教养方式.方法:随机抽取长沙某特殊训练营学校的难管教儿童120名和普通中学生105名,用EMBU来评估父母教养方式,用SCL-90来评估难管教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结果:难管教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常模.普通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情感温暖的得分显著高于难管教儿童:而普通中学生的父亲惩罚严厉、父亲过分干涉、父亲拒绝否认、父亲过度保护、母亲干涉保护、母亲拒绝否认、母亲惩罚严厉的得分显著低于难管教儿童.结论:难管教儿童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其父母较多使用消极的教养方式,较少的使用积极教养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查不同民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父母养育方式的差异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银川市一所重点高中的368名汉族学生和289名回族学生进行了测查。结果:(1)回族学生的父亲对其子女表现出更多的情感温暖与理解,但与此同时又对其子女也有更多的处罚、严厉和过度保护倾向;而汉族学生的母亲对子女有更多的拒绝与否定倾向。(2)回族学生在症状自评量表中的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和恐怖的得分上明显高于汉族学生。(3)父母不良的教养方式与两组学生在SCL-90的多项得分均具有明显相关。结论:汉族与回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及父母养育方式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且两者之间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仫佬族地区医务人员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人格特点、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性。方法整群抽样仫佬族地区403例医务人员,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个性测验(EPQ)、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4个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仫佬族地区医务人员SCL-90评分较一般人群高(P均〈0.01);其心理健康状况与消极的应对方式、精神质人格特征或父母亲采用负面酊教育方式呈正相关(P〈0.05或P〈0.01);仫佬族医务人员SCL-90评分与积极应对呈负相关(P〈0.05或P〈0.01),而其他民族无相关性(P〉0.05);除汉族外,所有民族医务人员SCL-90与神经质呈正相关(P〈0.05或P〈0.01);父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等积极的养育方式未见与子女的心理健康有相关性(P〉0.05);工龄也是影响仫佬族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的因素(P〈0.01)。结论仫佬族地区医务人员心理健康受多因素影响,应进行综合干预。  相似文献   

20.
慢性湿疹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测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慢性湿疹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 SCL-90 )对 3 0例慢性湿疹患者进行测查 ,并与 3 1名神经症患者和 3 4名正常人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慢性湿疹患者心理健康情况差于正常组 ,主要表现在躯体化、抑郁、焦虑、精神病性、附加因子 ,而明显好于神经症组 ,表明慢性湿疹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介于正常人与神经症患者之间。结论 心理健康状况对慢性湿疹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