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服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对照组(40例)服用厄贝沙坦治疗,4周后根据血压决定维持原剂量或原有剂量加倍;总疗程8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5%。结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
汤东澄 《中国药房》2010,(40):3795-3796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2组患者分别给予厄贝沙坦150mg·d-(1降压效果不理想者可增至300mg·d-1)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mg·d-(1降压效果不理想者可增至5mg·d-1),均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2组血压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收缩压下降幅度显著>治疗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9.0%,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均具有良好的降压作用和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厄贝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评价国产厄贝沙坦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为双盲对照试验。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人 40例 (男性 3 2例女性 8例 ,年龄 49a±s 1 0a)随机分为厄贝沙坦组和缬沙坦组各 2 0例 ,分别给予厄贝沙坦 1 5 0mg ,po,qd或缬沙坦 80mg ,po,qd ;2wk后按血压决定维持原剂量或厄贝沙坦增加到 3 0 0mg ,po,qd或缬沙坦增加为 1 60mg,po,qd;总疗程 4wk。结果 :厄贝沙坦治疗 4wk末的总有效率为 75 % ,收缩压下降 (2 .7± 1 .8)kPa,舒张压下降 (1 .5± 0 .8)kPa均P <0 .0 1 ;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 5 %。结论 :国产厄贝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短期疗效明显 ,每日服药 1次 ,疗效持久、稳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和依那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疗效及对血浆血管紧张肽Ⅱ(ATⅡ)和醛甾酮(ALD)的影响。方法将65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厄贝沙坦组32例口服厄贝沙坦,150 mg·d-1;依那普利组33例口服依那普利,10 mg·d-1,于每天早晨7∶00~8∶00服药。治疗4周后如舒张压>90 mmHg(1 mmHg=0.133 kPa)或降压幅度≤10%者加服氢氯噻嗪,12.5~25 mg·d-1。治疗期间,禁用其他一切可能影响血压的药物。疗程12周。记录血压和不良反应,监测治疗前、治疗4及12周时血浆ATⅡ、ALD。结果与治疗开始前比较,厄贝沙坦组治疗4和12周后ATⅡ明显升高(P<0.01),依那普利组ATⅡ明显降低(P<0.01)。两组治疗4周后ALD均明显降低(P<0.01),12周后ALD较4周时明显增高(P<0.05)。两组降压效果相似,厄贝沙坦组药物不良反应较少。结论厄贝沙坦和依那普利降压效果相似,厄贝沙坦可使血浆ATⅡ水平升高,依那普利可使ATⅡ水平下降。两种药物均可能不能完全抑制ALD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厄贝沙坦与依那普利对照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7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坚勇  陈文珍 《中国新药杂志》2005,14(11):1344-1347
目的:比较厄贝沙坦与依那普利对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的降压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研究方法.经1周的清洗期,70例坐位舒张压>90 mmHg的高血压患者被随机分入厄贝沙坦组(n=35)150 mg·d-1或依那普利组(n=35)10 mg·d-1,两组均干早晨口服1次.4周末,如坐位舒张压仍>90 mmHg,加用双氢氯噻嗪12.5mg·d-1,总疗程8周.结果:厄贝沙坦组平均坐位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别降低12.0%与15.5%,而依那普利组分别为12.3%与13.9%.厄贝沙坦组有效率73.5%,依那普利组67.6%,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别,但依那普利组咳嗽发生率(14%)显著高于厄贝沙坦组(3%).结论:轻中度高血压的治疗中,厄贝沙坦与依那普利疗效相似且耐受性良好.厄贝沙坦咳嗽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对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12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厄贝沙坦片治疗,观察组给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9.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伊贝沙坦与缬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比较国产伊贝沙坦与进口缬沙坦降压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轻中度高血压病人216例,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研究方法,伊贝沙坦组110例,缬沙坦组106例。起始剂量分别为150mg.d-1与80mg.d-1,2周后未达有效则分别增加至300mg.d-1或160mg.d-1,疗程4周。开盲后伊贝沙坦组有效者继续开放服用1个月,共8周。另21例服伊贝沙坦150mg.d-1的患者做ABPM,进行T/P比值的分析。结果随机双盲治疗4周开盲后统计,2组患者治疗2周、4周血压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总有效率分别为78.2%及74.5%。2组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伊贝沙坦开放组血压从4周~8周呈稳定下降,T/P值53.5%。两药的不良反应分别为17.1%及13.9%。均较轻,可耐受。结论两种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药均是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有效而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伊贝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双模拟、多中心的研究方法,以氯沙坦为对照药.伊贝沙坦组134例,氯沙坦组135例,起始剂量分别为75mg.d-1和50mg.d-1;治疗第4周疗效未达到有效标准则加大剂量,疗程为8周;3 1例患者完成了治疗前后两次ABPM检查.结果二组服药8周后坐位DBP.分别降低了13.8±5.7mmHg和13.9±5.3mmHg,坐位SBP分别降低了20.4±10.8 mmHg和20.6±10.5 mmHg,治疗前后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伊贝沙坦组总有效率为87.02%,氯沙坦组总有效率79.70%,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伊贝沙坦组SBP和DBP下降谷/峰比值分别为80.6%和69.6%;两药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03%和13.53%,均较轻,可耐受.结论国产伊贝沙坦片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与氯沙坦片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9.
杨建忠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3):2014-2014
目的:观察单用厄贝沙坦与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片(安博若)治疗1、2级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42例1、2级原发性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厄贝沙坦每日1片;观察组口服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片每日1片;两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降压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降压总有效率90.0%,对照组降压总有效率6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不良反应轻微均能耐受.结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片降压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微,舒张压达标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的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符合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嘱咐两组患者低盐低脂饮食、适当运动等,而且两组所选患者在实施本实验之前的1周内停用对血压有影响的所有药物。对照组患者给予氨氯地平,观察组给予氨氯地平和厄贝沙坦联合治疗。观察两组血压控制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显效40例(显效率80%),有效率9例(有效率18%),总有效率(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为98%。对照组显效30例(显效率60%),有效率10例(有效率20%),总有效率(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为80%。观察组总有效率和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近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效果显著,其用药安全,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缬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疗效及对左室肥厚的逆转作用。方法门诊确诊40例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在停服各种心血管活性药物2周后服用缬沙坦(80mg/d)4周。所有患者在用药前及治疗后4周末复查动态血压及心脏超声。结果4周末24h收缩压、舒张压,白昼及夜间收缩压、舒张压,收缩压及舒张压负荷均显著降低,P〈0.05。左室质量指数较治疗前降低,P〈0.05。结论缬沙坦对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有明显降压效果。并且可在短期内逆转左室肥厚。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应用Meta分析对14篇文献研究中非洛地平缓释片与其他常用抗高血压药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性、安全性,进行同质性检验及合并效应量的估计。结果:①有效率:非洛地平缓释片与其他常用抗高血压药物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2.44,95%CI(1.72,3.47),P<0.05],其有效率更高;②不良反应发生率:非洛地平缓释片与其他常用抗高血压药物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0.60,95%CI(0.43,0.83),P<0.05],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与其他抗高血压药物相比,具有疗效更好,不良反应更少的趋势。但由于本研究所纳入的文献质量较低,有必要进一步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证实这种趋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国产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安内真)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12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日晨起均口服安内真片,5~10nag,1次/d,治疗8周,比较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及心率的变化,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患者降压显效率、有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20.34%(24/118)、65.25%(77/118)及85.59%(17/118)。Ⅰ级高血压组降压有效率显著高于Ⅱ级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比较降压有效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下降,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的变化不明显(P〉0.05);但是不良反应较小。结论安内真片能安全有效的降低轻、中度高血压,因此可作为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一线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14.
吴瀛达  鲍仕慧 《中国药房》2006,17(17):1311-1312
目的:评价4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成本-效果。方法:104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分为4组,分别应用替米沙坦、氯沙坦钾、厄贝沙坦、缬沙坦治疗,8wk后比较临床效果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4种用药方案在疗效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本分别为684·00、760·80、659·20、720·80元,成本-效果比分别为7·74、9·51、7·91、8·07。结论:替米沙坦从药物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为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较优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血浆内皮素 1(ET 1)的变化及其在原发性高血压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 ,评价吲达帕胺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疗效及对这类病人血浆ET 1水平的影响 ,探讨吲达帕胺对高血压的影响机制。方法 将 30例轻、中度原发高血压病人和 30例正常人的血浆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ET 1水平 ,对高血压病人给予吲达帕胺治疗 2周 ,并进行治疗前后对照研究。结果 高血压组治疗后血压明显下降 ,平均舒张压降低 9 8mmHg ,P <0 0 1,降压有效率为 6 0 %。高血压组治疗前血浆ET 1较正常组显着升高 ,平均升高 34 5 5 3pg/L ,P <0 0 0 1,治疗后ET 1水平显着下降 ,平均降低 35 5 5 0pg/L ,P <0 0 0 1。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血浆ET 1较正常人高 ,这类人群存在内皮细胞分泌活动的紊乱 ,是原发性高血压疾病发展的重要环节。吲达帕胺 (2 5mg/d)对轻、中度原发高血压病人降压疗效显著 ,同时可降低血浆ET 1水平 ,从而可抑制内素促进高血压进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6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峰 《安徽医药》2011,15(3):362-363
目的应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观察其疗效。方法将60位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人。治疗组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47.5 mg,每日1次口服,每周随访1次,若2周无效者改用95 mg,每日1次口服4,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2.5~5 mg每日1次口服,每周随访1次4,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患者,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4周末,治疗前、后血压值及心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著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值及心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治疗组和对照组用药前、后的心率变化进行比较,前者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可持续平稳降压24 h以上,是治疗高血压的有效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7.
比索洛尔/氢氯噻嗪与比索洛尔治疗高血压临床试验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评价比索洛尔/氢氯噻嗪复方片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73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随机、双盲双模拟及平行对照原则分为比索洛尔/氢氯噻嗪复方片组(A组)41例,比索洛尔组(B组)32例,分别观察两组降压疗效、不良反应及对血生化的影响。结果:服药8周后,A、B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5.6%和37.5%(P〈0.01)。A组及B组患者血脂、尿酸、血糖及血钾无不良影响。结论:比索洛尔/氢氯噻嗪复方片降压作用显著优于比索洛尔,可作为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18.
厄贝沙坦与依那普利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金丽  温淑湘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6):2421-2422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E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87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厄贝沙坦组48例和依那普利组39例,分别接受厄贝沙坦150mg/d或依那普利40mg/d。治疗前后测量坐位血压,记录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厄贝沙坦与依那普利均能有效降低血压,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7.9%和1197.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依那普利组有6例发生干咳。结论:厄贝沙坦是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48h血压控制的效果和对动脉硬化指数(AASI)的影响。方法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1例,经过2wk的清洗期后接受口服替米沙坦,80mg,qd,治疗8wk。治疗前接受24h动态血压监测,治疗8wk后接受48h动态血压监测,比较治疗前后血压以及AASI的变化。结果完成有效病例数60例。治疗8wk时,末次服药后d1的平均SBP和DBP分别为(134±s14)mmHg、(87±8)mmHg,末次服药后d2的平均SBP和DBP分别为(135±14)mmHg、(88±8)mmHg,均比治疗前[(141±14)mmHg、(92±8)mmHg]显著下降(P<0.01);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0%(36/60),末次服药后d2有效率仍达50%(30/60)。对治疗有效的病例进行分析:SBP和DBP下降的平滑指数(SI)分别为1.02和0.89;清晨高血压患者的比例治疗前69%(25/36),治疗后下降至39%(14/36)(P<0.01),而所有患者夜间平均DBP均在60mmHg以上。治疗后AASI有下降趋势,但无显著差异(0.48±0.15vs.0.44±0.18,P>0.05),AASI的变化与脉压的改变密切相关。结论替米沙坦80mg能够持续48h控制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降低清晨高血压,夜间血压无过度下降,对AASI的影响尚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采用替米沙坦对患有轻中度高血压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74例患有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37例。分别采用依那普利和替米沙坦进行治疗。结果 B组患者治疗的总体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明显优于A组患者,出现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的人数明显少于A组患者。结论采用替米沙坦对患有轻中度高血压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