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病中医文献没有此病名.对类似此病症状的记载大多散见于眩晕、头痛等篇中,如《素问·玉机真藏论》曰:“太过则令人善忘,忽忽眩冒而巅疾,”明确指出春脉太过所致,眩晕、头痛、眼花、耳鸣、健忘等头部症状。《灵枢·口问篇》又说:“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呜,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素问·至真要大论》强调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也即内风理论。《素问·玄机原病式》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风火,有“风火皆属阳.多为兼化,阳主乎动.两动相搏,则为之旋转”的论述。眩晕和头痛可单独出现,亦可同时互见。[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眩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昏倒等症状。其病机复杂,历代医籍论述颇多,早在《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原刘河间主风火,有“风火皆属阳,多为兼化,阳主乎动,两动相博。”则为之旋转的论述。朱丹溪主痰,提出无痰则不作眩;”张景岳主虚,强调“无虚不能作眩;”等。以眩晕为主症的都可按眩晕辨证施治,其治疗要注意调治肝脾肾三脏,风火不宁须调肝,痰湿中阻调肝脾,髓海不满宜补肾。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病中医证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病中医文献没有此病名,对类似此病症状的记载大多散见于眩晕、头痛等篇中,如《素问.玉机真藏论》曰:“太过则令人善忘,忽忽眩冒而巅疾,”明确指出春脉太过所致,眩晕、头痛、眼花、耳鸣、健忘等头部症状。《灵枢.口问篇》又说:“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素问.至真要大论》强调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也即内风理论。《素问.玄机原病式》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风火,有“风火皆属阳,多为兼化,阳主乎动,两动  相似文献   

4.
赵建清 《实用医技杂志》2009,16(12):1025-1025
<正>中医认为:凡六淫外袭、痰浊内停、精血亏虚、血瘀阻窍等均可促成眩晕发作。《素问·至真要大论》的"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表明眩晕多与肝相关;《灵枢·口问》则强调气虚而作眩;《景岳全书》又有"无虚不能作眩"之说;《丹溪心法》有"无痰不作眩"之论;张仲景在《金匮要略·痰饮篇》中指出眩晕与"心下有痰饮"相关。本研究对临床已确诊为眩晕的138例患者,在  相似文献   

5.
"因虚而眩"证治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眩晕一证 ,历代医家论述颇多。《素问·至真要大论》有“诸风掉眩 ,皆属于肝”和《灵枢·海论》“上气不足”、“髓海不足”之说 ;至朱丹溪著《丹溪心法》偏主于痰 ,有“无痰不作眩”之论 ,而张介宾《景岳全书》谓“眩晕一证 ,虚者居其八九 ,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一二耳” ,“头晕虽属上虚 ,然不能无涉于下”。从祖国医学文献及临床实践中看 ,眩晕病的发生以虚证为多见。虚证多因禀赋不足 ,劳倦过度 ,房室不节或久病以致脾肾虚弱。脾为“生化之源” ,司健运 ;肾为“先天之本”、“水火之脏” ,肾主五液以维持体内水液平衡 ,故脾肾虚弱 ,气…  相似文献   

6.
眩晕证治     
眩晕一证,又称头眩、眩运、旋晕等名。眩是眼花、晕是头运,两者往往同时并见。轻者头旋眼暗,重者天旋地转,如坐舟车之上,起则颠倒,不能站立,常伴有恶心呕吐,耳鸣心悸。《医砭》说:“眩惑乱也:从目从玄,玄黑暗也,谓眼见黑暗也;晕与运同,旋转也,所见之物皆旋转如飞,世谓之头旋是也。”眩晕发生之原因,历代医家认识颇为不一。《内经》以“诸风掉眩,皆属于肝”,“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立论。张仲景提出痰饮上逆可致眩晕。刘河间谓:“风火皆属阳,多为兼化,阳主乎动,两动相搏,则为之旋转。”倡导内风致眩。丹溪主“无痰则不作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病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中医学无原发性高血压病之病名 ,多属中医“眩晕”、“头痛”范畴 ,是由于情志所伤、饮食失节、先天禀赋不足或内伤虚损等原因引起的临床以头痛、眩晕为主要表现的病证。由于临床表现与并发症不同而和“胸痹”、“中风”、“水肿”、“心悸”等病相联系。历代医家颇多论述 ,《素问·至真要大论》云 :“诸风掉眩 ,皆属于肝”。《素问·至真要大论》:“脑为髓之海 ,其输上在于其盖 ,下在风府。……髓海有余 ,则轻劲多力 ,自过其度 ;髓海不足 ,则脑转耳鸣 ,胫酸眩冒 ,目无所见 ,懈怠安卧。”《丹溪心法·头眩》:“头眩 ,痰夹气虚并火 ,治痰为主…  相似文献   

8.
眩晕,是眩和晕两种症状的合称。眩即目眩,眼前昏花潦乱;晕者,头晕旋转,头重脚轻,起则欲倒,谓头部运转不定之感觉;眩晕之状,若驾云雾,如坐舟中,两者兼见者,乃称眩晕。眩晕之病因以内伤为主。历代各医家说法不一,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朱丹溪认为“无痰不作眩”。张景岳强调“  相似文献   

9.
眩晕病;内伤为主,多系本虚标实,其病变以肝、脾、肾为重点。三者中以肝为主。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可见于多种疾病亦可单独出现。1历代沿革眩晕最早见于《内经》,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又如《灵枢大惑论》说:“故邪中于项,因逢其身之虚··,…人于脑则转。脑转则引目系急,目系念则目眩以转矣”;吸枢》海论篇云:“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口问篇曰:“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统上所述《内经)}认为其病在肝在脑,病机属民,属虚,外邪乘虚而入所致。历代医家在…  相似文献   

10.
苏连华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6):2006+2045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神经内科常见病,是短暂脑缺血发作在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表现;是由于动脉硬化、血管狭窄、血管痉挛,导致脑干、小脑缺血而以眩晕、头昏为主要表现的一系列症状,多伴有站立不稳、出汗、耳鸣、眼球震颤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相对于祖国医学的"眩晕"范畴,历代医家多有论述。《素问玄机原病式.五运主病》"风火皆属阳,多为兼化,阳主乎动,两动相搏,则为之旋转";《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从临床多为引发危重症脑血管病的先兆,治疗尤为重要。现将我院采用通心络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眩晕是临床常见病,中医对眩晕的病因病机历代有不少论述,如《内经》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及“上虚则眩”、“上气不足”、“髓海不足”诸论;汉代张仲景责之为痰饮;金元医家刘河间认为是“风火为患”;元代朱丹溪倡“痰火致眩”说,提出“无痰不作眩”;明代张景岳强调“虚者居其八九”等。现代医学则认为该病与高血压、内耳病变等有关。1风阳挟痰上扰,治宜平肝潜阳,息风化痰李某,女,28岁,公馆化工厂工人,1994年6月14日初诊。患者诉眩晕反复发作十余年,时发时愈。近日因宿患又发,觉自身及房物旋转不定,如行船坐车,伴恶心、…  相似文献   

12.
眩晕从痰论治五法陆馨(常熟市中医院215500)主题词眩晕/中医药疗法,祛痰/方法眩晕,是内科常见病,其中因痰而致者颇多.《丹溪心法·头眩》指出:“头眩,痰,挟气虚并火.治疾为主,挟补气药及降火药.无痰不作眩.痰因火动.又有湿痰者,有火痰者”.痰有寒...  相似文献   

13.
<正> 眩晕,是临床上多发病,常见病之一,多见于中老年人,尤其是女同志。现代医学又称之为“美尼尔士综合症”,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晕眼花,天旋地转,如坐舟车,或有恶心呕吐,轻者闭目即止,重则昏倒于地。 《内经》谓:“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朱丹溪《丹溪心法》谓“无痰不作眩”,刘河间《原病式》谓本病由于风火所致,《景岳全书》谓“无虚不作眩”。综合诸家之著,引起眩晕的病因大凡有四个方面,即风、火、痰、虚、治当溯本求源,谨守病机,急者治其标,缓者治其本,勿犯虚虚实实之诫,现将临床体会铺陈于后,祈同道雅正。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病的辨证论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祖国医学文献里虽没有高血压病这个名称,但历代医家对本病都有不同程度的认识。《内经》载:“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指出了眩帚多因肝风内动而发生。金元时代的《河间六书》中记载:“风火皆阳,阳多兼化,阳主乎动,两阳相搏,则为之旋转”,说明眩晕之因为风与火。《丹溪心法》提出“无痰不作眩”。《景岳全书》则根据《内经》中“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的理论,创立了“无虚不作眩”“当以治虚为主”的学说。到了清代的《临证指南医案》,则以为本病属“阴亏液耗,风动阳升”,而《金匮翼》则指出:“肝厥头痛,肝火厥逆上攻头脑也”。上述各论,可以视为历代医家从各个不同角度对高血压病发病原理的论述,为高血压病的辨证论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眩晕症的病因复杂.即有《灵枢》的“髓海不足”,又有《丹溪心法》的“无痰则不作眩”,《景岳全书》的“无虚不作眩”。现代医学中的脑动脉硬化、高血压、贫血、神经衰弱等病证。皆可有眩晕出现。因其证因复杂多变.故临床当中必须明审详鉴.以便对症施治.方能收到疗效。现将笔者分型论治的体会.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6.
眩晕证治     
眩晕既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同时也是疾病的病名.引起眩晕的原因很多,历代医籍从各个不同的角度阐述了眩晕的病因病机,如<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灵枢 ·口问>篇"上气不足";<丹溪心法·头眩>篇"无痰不作眩",以治痰为先;<景岳全书·眩运>"眩运一证,虚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一二耳"强调了"无虚不作眩",以治虚为先,祖国医学认为眩晕多以内伤、虚证为主.今介绍颈性眩晕、内耳眩晕、高血压性眩晕、低血压性眩晕、贫血性眩晕,其他原因所致眩晕,在此恕不赘述.  相似文献   

17.
12、问眩晕:眩晕表现为天旋地转、站立不稳、摇摇欲倒之势。《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说明凡手足颤动、头晕目眩之症均与肝有密切关系。另外,也有虚证或痰火引起的眩晕。  相似文献   

18.
古代医家对眩晕证病因病机的认识不外风、火、痰、虚、瘀及外邪致眩,而总以虚为本。《内经》“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为眩晕之理论渊源;张仲景首倡“痰饮致眩”之论,孙思邈提出“风热痰致眩”的观点,两宋时期重视七情致眩及因虚致眩的研究,金元时期朱丹溪的“无痰不作眩”,明清时期虞抟的“瘀血致眩”论等亦各有特色。  相似文献   

19.
谈眩晕     
眩是眼花,晕是头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舟车,旋转不定,以致不能站立,不敢睁目,严重的可伴有恶心,呕吐、出汗等。自古以来,从理论上,病机上论述眩晕者甚多,但所论不一,各杨所长。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指出眩晕的产生与肝有关。或肝火上炎火势向上,上扰头目而致眩。或肝阳上亢,阳生风  相似文献   

20.
1 祖国医学对头痛病的认识与概述1 1 认识与概述 :顽固性头痛病属祖国医学真头痛、头风、脑风、偏头痛、巅顶痛等范畴。《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曰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不通则痛”。《素问·风论》曰 :“风者善行而数变”。对风的认识 :刘河间主于火 ,李东垣主于气 ,朱丹溪主于湿 ,张景岳主于积损正伤 ,叶天士主于阳气变动 ,“肝阳偏亢” ,王清任认为 ,亏损元气 ,是其本源。纵观医理 ,皆于阳气受阻致使“风、火、寒、湿、痰、瘀、虚”综合而复杂的病因病机有关。多种病机交织缠绵 ,贯穿该病的全过程 ,只是在不同阶段和具体证型中有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