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采用FT-647型单光子骨密度仪(SPA)测量30例确诊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和96例正常对照妇女桡骨远端15%处和中下1/3处的骨矿含量(BMC)和骨矿密度(BMD)的结果表明,患者所有的BMC和BMD均较对照者低。对照组X-1.28S桡骨远端15%处的BMC为0.54g/cm,BMD为0.36lg/cm~2,桡骨中1/3处BMC为0.574g/cm,BMD为0.543g/cm~2。若以此为最低正常值,则有96.6%(29/30)的病人其BMD低于此值。我们认为此值可作为临床诊断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标准。文中还对SPA法与放射线诊断法对骨质疏松症的诊断符合率和SPA法测量部位对结果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目的:测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维、汉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初步探讨维、汉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改变的特点及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维、汉2型糖尿病患者67例,收集一般资料,用双能X线吸收法进行腰椎椎体、左侧股骨近端后前位及非优势侧桡骨远端骨密度,测定生化指标.结果:30例维吾尔族糖尿病患者和37例汉族糖尿病患者,在腰椎、股骨、桡骨远端任一部位发生低骨量或骨质疏松的人数无差别.女性糖尿病患者发生腰椎骨质丢失者更多;糖尿病病程越长者在桡骨远端发生骨质丢失者更多;年龄越大者在股骨近端和桡骨远端发生骨质丢失者更多.经单因素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丢失的程度与年龄、体重、体重指数和碱性磷酸酶有关.结论:本研究中维、汉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骨密度丢失情况相同.按性别、病程、年龄分层后发现不同部位发生骨质丢失的情况不同.年龄、体重、体重指数和碱性磷酸酶是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3.
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骨组织形态计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髂骨松质骨的骨结构参数和骨转换参数.方法:在14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实验组)和12例同期住院的青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对照组)中进行内固定手术的同时获取髂骨,作骨组织形态计量测定.结果:实验组髂骨骨结构参数中骨小梁体积(TV/BV)、骨小梁密度(Tb.N)、结点末端比(NT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骨小梁间距(Tb.Sp)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患者髂骨骨转换参数中平均类骨质宽度(Os.Th)和骨形成表面(OS/BS)两组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实验组骨吸收表面(ES/BS)则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老年患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症,其骨结构退变可能是导致其结构强度下降、发生骨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运用骨矿分析仪(SD-1000)对43例肾病综合征(NS)病儿桡骨中远1/3处的骨密度进行测量,观察其线密度和面密度的改变。结果显示,NS病儿骨密度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单纯服用强的松治疗病儿骨密度均值明显低于加维生素D和钙剂病儿(P<0.01)。提示用强的松治疗NS病儿时加用维生素D和钙剂可预防骨病发生。  相似文献   

5.
重组人生长激素对生长激素缺乏症儿童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生长激素缺乏症(GHD)儿童用生长激素治疗前后的骨代谢指标和骨量的改变.方法:测定37例完全性生长激素缺乏症(CGHD)、31例部分性生长激素缺乏症(PGHD)和31例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健康儿童的血清骨代谢指标、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和桡骨远端超声传播速度(SOS),比较各组差异;同时对29例接受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的GHD儿童3~6月定期复查.结果: CGHD组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P)、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ICTP)、IGF1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ICTP与IGF1呈正相关(r=0.32,P=0.01);PGHD组IGF1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余各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GH治疗3月后BA P、ICTP、骨钙素(OC)和IGF1均显著高于基线值(P<0.05);ICTP和IGF1随治疗时间延长逐步增高.桡骨远端SOS SDS有增加趋势,但与基线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CGHD儿童体内骨转换水平明显降低,桡骨远端骨量改变不明显;GH替代治疗半年后,骨形成和骨吸收指标明显增高,同时伴有骨量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小鼠OPG基因敲除对其骨质量及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HE、扫描电镜、四环素荧光及显微CT观察OPG基因敲除小鼠骨微结构的改变;DXA仪测定小鼠股骨标本的总体骨密度和骨矿含量.结果 与野生型小鼠相比,OPG基因敲除小鼠松质骨与皮质骨均出现明显的骨丢失,伴显著的骨微结构破坏;总体骨密度和骨矿含量减少.结论 OPG-/-小鼠发生明显骨丢失,骨微结构破坏.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健康青少年骨矿物质含量和确定正常值范围,本文以武汉地区幼儿园、中小学校、技校学生作整群调查对象,对3555名5~19岁青少年进行了骨矿物质含量硷测。测定部位为主力臂桡骨中下1/3处和远端15%处,使用国产 FT-647型单光子骨密度仪。结果显示:(1)青少年骨矿含量男性高于女性。(2)骨矿物质含量呈增龄性增加,增加的速度与年龄、性别、发育期有关,12岁前,两性增加均缓慢,12岁以后男性增加较女性快。(3)青少年骨矿物质含量与身高、体重、年龄呈正相关。根据以上结果,在制订青少年骨矿物质含量正常值时应以性别、每岁龄分组来确定正常值范围。骨矿物质低为异常,故只需计算 P_s 值,按此标准,调查中发现男、女性不同部位骨矿物质含量异常的人数为3.8%~4.99%。由此可见,青春期骨矿物质含量的检测对保护青少年的发育和健康至关重要,同时还有利于预防各年龄原发性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介绍采用掌侧入路斜T形锁定加压钢板治疗13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经验,并对本方法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方法:采用掌侧斜T形锁定加压钢板治疗13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经掌侧入路,对于骨质破坏严重的病例,通过植入自体骨或人工骨恢复局部的稳定性。结果:本组13例患者,经掌侧入路,切开复位斜T形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纠正畸形满意,术后3d在指导下功能锻炼,平均随访时间为13.5月,优良率达92.3%。结论:桡骨远端掌侧入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具有以下优点:桡骨远端掌侧骨床平坦,操作简便,符合张力带原则,软组织破坏相对较少,维持背侧软组织合页的完整性,并发症较少等。掌侧入路斜T形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疗效满意,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先天性尺桡骨融合,为一罕见疾病,作者曾遇到两例,其中一例作了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特提出报告。二例均系女性,6岁7岁各一人,左右前臂各一例。临床表现系前臂取旋前位,不能旋后,全身各部检查均未发现其他异常。X线所见:例一,尺桡骨自上端起完全骨性融合直至桡骨中下1/3交界处止。例二,尺桡骨上1/3处骨性融合。手术方法:(1)切口:采用H.B.Boyd氏。手术途径,暴露尺桡骨上端骨性融合处。(2)切除尺桡二骨骨性融合处骨质,并保持尺桡二骨完整分开,同时将桡尺二骨作切骨术,将桡尺二骨之远端关节置于旋后位,并作髓内固定。  相似文献   

10.
佝偻病时桡骨骨矿物质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对象和方法按全国佝偻病防治科研协作组会议的标准,选出佝偻病初期、激期、恢复期病儿各20例,年龄3月至1(1)/(2)岁,<1岁占86.4%,男42例,女18例。同龄健康对照组20例。桡骨骨矿含量测定:采用成都计量测试研究院和华西医科大学联合研制的 SPI—Ⅰ型骨矿分析仪。测得主要参数,骨横径(BW-cm),骨线密度(BMC-g/cm)和骨面密度(BMC/BW-g/cm~2)。测量部位为右侧桡骨中,远端1/3交界处。  相似文献   

11.
对武汉地区3~89岁2886名健康人进行了桡、尺骨骨矿含量的测定。发现出生后骨矿含量随增龄而逐渐升高,5~8岁是儿童增长的第一个高峰期,13~16岁是第二个高峰。20岁以后同年龄组性别不同,骨矿含量差异显著,女性普遍低于男性。男、女均于30~39岁时达到峰值骨量,以后随增龄骨矿含量逐渐下降,50岁以后女性受绝经后卵巢功能减退的影响,骨矿含量下降迅速。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人比同龄无运动习惯的人具有较高的骨矿含量。  相似文献   

12.
借助单能光子骨密度仪测定了2002名宁夏汉、回族健康人尺、桡骨骨矿含量(BMC)、骨宽度(BW)及骨密度(BMD)。经统计学处理:(1)民族之间(分男女两性)均无显著差异。(2)性别之间(分汉、回两族)均有显著差异。(3)BWC、BW、BMD随年龄逐渐增加,于30~39岁之间达到高峰,平均每年BMC增加约5.0%,BW约增3.0%、BMD约增4.0%。40岁以后逐年下降,每10年,男性BMD减少0.03g/cm~2,女性减少0.06g/cm~2,两者间差异极显著(P<0.001)。(4)两性体力劳动者各项测定值均显著地高于脑力劳动者,P<0.01。(5)妇女每绝经1年,BMC平均递减0.0128g/cm,速度为1.76%;BMD平均递减0.0132g/cm~2,速度为2.09%。  相似文献   

13.
老年人尿钙氟锰镁和羟脯氨酸与骨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影响老年人骨密度的因素及防治老年骨质疏松的措施。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两所高等院校 2 86例 5 0岁以上老人进行骨密度及尿钙、氟、锰、镁 ,羟脯氨酸调查研究。结果 本研究表明女性骨矿物质含量和骨矿物质密度显著低于男性 (P <0 .0 1) ,女性尿钙含量明显高于男性 (P <0 .0 5 ) ,女性尿羟脯氨酸含量明显低于男性 (P <0 .0 1) ,而尿氟含量差别不明显。尿钙、锰、羟脯氨酸与骨矿物含量和骨密度呈现显著性负相关 ,尿氟与尺骨骨矿物含量和骨密度呈现显著性正相关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提示尿钙、氟、锰、羟脯氨酸均可影响骨代谢。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GIP)受体基因敲除小鼠(GIPR-/-小鼠)不同部位骨密度的动态改变.[方法]用双能X线吸收仪(DEXA)测定不同月龄(1月龄、3月龄和5月龄)的雌性GIPR-/-小鼠和野生型对照C57BL/6小鼠不同部位(全身、股骨和腰椎)的骨密度(BMD)、骨矿含量(BMC)和骨骼面积.[结果]1月龄、3月龄和5月龄GIPR-/-小鼠的全身BMD、BMC和骨骼面积以及1月龄和3月龄GIPR-/-小鼠的股骨BMD均低于对照小鼠相应值,而1月龄GIPR-/-小鼠的腰椎BMD则高于对照小鼠相应值(P均<0.05).5月龄与3月龄相比,GIPR-/-小鼠上述部位的BMD、BMC和骨骼面积无显著变化,而在对照小鼠仍有明显增加(P均<0.05).[结论]与对照小鼠相比,GIPR-/-小鼠的BMD、BMC和骨骼面积均有明显改变,并与部位和月龄相关,提示GIP对小鼠骨转换有一定的作用.进一步提示在营养物的获得和骨代谢之间,除甲状旁腺激素-维生素D轴外,还存在着"肠-骨轴",即肠道与营养代谢相关激素对骨代谢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大鼠切除卵巢骨质疏松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雌性大鼠在生长期、成年期及切除卵巢后早、中、晚期的骨骼变化,探讨骨质疏松模型形成的最佳条件及评价方法。方法 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去卵巢(OVX)后1,2,3月和相应的假手术组(SHAM)。用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定骨密度(BMD)和骨矿含量(BMC),处死后取胫骨近端进行骨组织计量学测量,即骨小梁面积百分率(Tb.Ar%)、骨小梁数目(Tb.N)、骨小梁厚度(Tb.Th)和骨小梁分离度(Tb.Sp)。结果 正常组BMC和Tb.Th随月龄持续增加,BMD和Tb.Ar%、Tb.N在成年期达到峰值,以后逐渐下降;OVX组下降显著,BMD和Tb.Ar%在手术1月后差异有显著性,Tb.N在术后2月差异有显著性;正常组Tb.Sp在生长期逐渐下降,成年后增加,OVX组术后增加显著,术后2月差异有显著性。BMD和Tb.Ar%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 正常雌性大鼠在成年期6月龄达到峰值骨量,为建造骨质疏松模型的最佳时间,去卵巢后短时间(1月)模型即成功。骨组织计量学与BMD均为评价骨胳状况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大豆苷元对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大鼠模型的骨密度(BMD)、骨矿含量(BMC)和骨微结构的影响,为临床预防及治疗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Control组(Con组,10只)、激素造模组(GCT组,10只)和激素造模同时大豆苷元干预组(DAI组,10只)。GCT组和DAI组分别给予泼尼松龙7.5mg/kg.d灌胃,Con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此外,DAI组每日给予DAI 5mg/kg灌胃。12周后,使用Micro-CT大鼠第4腰椎(L4)及大鼠左侧胫骨松质骨进行扫描。分析参数包括:骨矿含量(BMC);骨密度(BMD);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数量(Tb.N);骨小梁间隔(Tb.Sp);骨体积分数(BV/TV)。结果:(1)GCT组腰椎(L4)的BMD和BMC较Con组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造模成功。DAI组腰椎(L4)BMD显著高于GCT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GCT组左侧胫骨Tb.Th、Tb.N和BV/TV与Con组相比均显著降低,Tb.Sp显著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DAI组Tb.Th、Tb.N、BV/TV较GCT组增高,其中Tb.Th、BV/TV显著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b.Sp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糖皮质激素可降低SD大鼠腰椎BMD和BMC,减少骨小梁数量,降低骨小梁厚度,组织骨密度和骨体积分数,增加骨小梁间隔。大豆苷元可以增加糖皮质激素诱导骨质疏松(GIOP)大鼠腰椎的BMD和BMC,可抑制糖皮质激素诱导的骨小梁数量减少,骨体积分数降低及骨小梁间隔增加,改善其骨微结构。大豆苷元对糖皮质激素所致的骨质疏松有治疗及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7.
评价骨矿物质含量(骨矿含量)测定对早产儿代谢性骨病(metabolicbonediseaseofprematurity,MBDP)的诊断价值。方法用单光子吸收法(SPA)检测38例日龄大于3周早产儿骨矿含量,同时作右前臂X线检查,并与55例健康早产儿进行比较。结果8例早产儿骨线密度(BMC)、骨面密度(BMD)明显降低,其中4例X线检查有骨质疏松和(或)佝偻病样表现,提示MBDP,其余30例骨矿含量正常者X线检查均未见异常。结论骨矿含量测定对MBDP早期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8.
蜂胶黄酮类提取物对去卵巢大鼠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蜂胶黄酮类提取物对去卵巢引起骨质疏松大鼠骨代谢的影响。方法将雌性SD大鼠21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7只。对照组实施假手术,模型组和蜂胶组均切除双侧卵巢。对照组、模型组灌胃均给蒸馏水5ml·kg-1·d-1,蜂胶组灌胃给蜂胶提取物100mg·kg-1·d-1。10周后,称量体重、测定骨密度(BMD)、骨矿物含量(BMC)、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尿钙及尿羟脯氨酸(HOP)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骨BMD和BMC下降(P<0.05),血清ALP增加(P<0.01),尿钙、尿HOP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蜂胶组BMD和BMC均显著升高(P<0.05),血清ALP、尿钙减少(P<0.05),尿HOP减少(P<0.01);蜂胶组与对照组相比,以上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蜂胶黄酮类提取物可增加骨密度,减少去卵巢大鼠骨钙丢失,预防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肢体运动对早产儿骨矿物质含量(骨矿含量)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单光子吸收法(SPA)测定12例(运动组)早产儿运动4周前后桡骨骨矿含量值,同期检测血清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KP)、骨钙素(BGP)及甲状旁腺素(PTH)水平,并与11例(对照组)早产儿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结束时运动组骨线密度(BMC)、骨面密度(BMD)值明显大于对照组水平(P均<0.01)。研究期间运动组BMC、BMD和骨宽度(BW)分别增加30%、15%和11%;对照组BW仅增加6.4%,而BMC、BMD则减少11%、14%。同期发现运动后血清BGP值明显高于运动前水平(P<0.05),对照组4周结束时PTH值明显大于开始时水平(P<0.05)。结论 运动可增加早产儿骨矿化作用,防止其骨质减少,这对预防早产儿代谢性骨病(MBDP)有重要意义。运动后骨矿含量的增加可能与增加骨形成、减少骨吸收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