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癌症登记与国际疾病肿瘤学分类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陈建国 《中国肿瘤》2001,10(5):251-254
简要回顾了癌症登记报告的历史,介绍了癌症登记处的类型与作用,对国际疾病肿瘤分类的形成,发展和推广作了概括和捞术,指出了发展中国家在癌症登记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分析了中国癌症登记的现 ,并就全国癌症登记工作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肿瘤登记的数据收集整理,数据质量尤为重要,疾病分类编码是肿瘤登记质量的核心部分,一个良好的编码员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所收集的原始数据缺乏完善的疾病名称或疾病报告不准确,统计编码工作也是束手无策,很难给予准确的分类编码,给质量及统计分类工作带来影响。文章针对目前在开展肿瘤登记工作中的疾病编码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旨在不断提高疾病编码的准确性,提高登记资料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针对肿瘤类疾病构建一套包含国际疾病分类智能编码、编码质控及效果评价的编码体系,并将体系推广至其他类别疾病。方法:通过采集病案首页相关信息,根据肿瘤主要诊断选择原则、疾病编码原则,将相关指标建立内在逻辑关联,辅以语意识别,建立一套“嵌入精细判定诊断顺序逻辑规则+语意识别+机器学习+既往病史辅助判定+基于权重分析的人工校对”结合模式的肿瘤专科智能编码体系。结果:通过反复校对,获得一条预测人工校正分值的分割线,分割线以下个案(占比低于20%)进行人工编码,其余应用智能编码系统结果,预期编码准确性高于95%。结论:获得标准统一、高效、准确的肿瘤编码体系,并外推至全病种。  相似文献   

4.
在中山市上报2003~2007年恶性肿瘤资料给国际癌疗登记中心和对1970~2007年鼻咽癌发病和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研究过程中,发现鼻咽癌病理诊断、分类和国际疾病分类编码存在一些问题,如2003~2007年中山市鼻咽癌的病理诊断欠规范,部分病理诊断如非角化鳞癌、未分化鳞癌、角化分化性鳞癌、角化非角化鳞癌难以按宗永生标准分类,角化非角化鳞癌难以按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分类,部分诊断如非角化性癌、未角化分化性癌和未角化混合型癌无相应的国际疾病分类肿瘤学形态学编码,并对此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陈建国  朱健 《中国肿瘤》2012,21(7):502-506
全文介绍IARCcrgTools2.05软件的主要设计思想和主要模块,并着重描述IARC-CHECK程序的输出文件、出错文件、警示文件的形式和意义。结合软件的应用,列举了肿瘤登记资料编码审核中常见的问题、原因及其处理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张思维 《中国肿瘤》2004,13(7):404-407
《国际疾病分类肿瘤学专辑》(ICD-O)可以为所有肿瘤提供解剖学、组织学(形态学)和表现(恶性、良性等),及组织学分级和分化程度的编码。2000年WHO出版了ICD-O第三版(ICD-O-3),ICD-O-3中文版于2003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本文就ICD-O-3修订中行为编码的改变,新的编码、术语及同义词,编码指导,淋巴瘤与白血病等修订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7.
马新源  姚开颜 《中国肿瘤》2003,12(3):134-135
肿瘤登记资料的质量包括可比性,完整性和有效性三个方面。全文结合工作实践,就肿瘤登记资料质量的影响因素,提高肿瘤登记质量的具体措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陈刚 《中国肿瘤》1998,7(4):11-11
国际肿瘤分类(ICD-O)是在国际疾病分类(ICD-9)的基础上同时反映局部解剖,组织形态的编码系统。肿瘤分类编码,科学性强,难度较大,涉及的范围较广,本文将肿瘤分类中不同原因造成的错误编码进行了分析。一、编码操作不规范1,肿瘤的部位编码与动态编码不一致,每一个肿瘤都具有两个编码,一是部位编码,指明肿瘤的发生部位,另一是形态学编码,说明肿瘤的起源组织及良恶性情况。例如形态学编码M8312/3,前四位数指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斜线后的一位数表示肿瘤的动态。肿瘤的部位编码与动态编码必须一致,否则造成错误。如卵巢…  相似文献   

9.
从2002年开始,上海市全面开展了肿瘤登记报告工作.肿瘤编码版本为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国际肿瘤分类第二版(ICD-O-2),对每个肿瘤案例进行疾病名称、解剖部位和组织形态学三个部分的编码.全市培养了45名合格的肿瘤登记员,目前编码正确率平均达90%.设想从2006年开始,使用国际肿瘤分类第三版(ICD-O-3)进行肿瘤编码工作.  相似文献   

10.
嘉善县肿瘤防治所肿瘤登记处自1987年起建立了肿瘤登记监测系统,在实践中体会到:开展肿瘤登记工作,首先必须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和支持,有一支长期稳定而健全的肿瘤登记队伍是基础,同时必须建立质控体系。  相似文献   

11.
CT模拟机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检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虚拟模拟定位过程涉及放射诊断影像、放射治疗计划设计和放射治疗定位等技术.文章主要论述了放射治疗虚拟定位对CT模拟机质量保证工作中影像质量检验和定位精度检验的要求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放射治疗的物理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邓小武 《中国肿瘤》2008,17(8):660-665
严格的质量保证(QA)与质量控制(QC)程序是放射治疗取得预期效果的必要条件。放射治疗物理技术的QA内容麻根据病人体位同定、模拟定位影像获取,靶区确定和器官勾画,计划设计与剂量计箅和治疗操作各过程的精度要求制定。而QC则需要对每一过程中所使用设备的稳定性,计划设计的小确定度大小,治疗实施阶段的操作重复性与稳定度等进行测量、校准和修正。文章分析了放射治疗QA/QC的历史发展及其现状.并对我国的QA/QC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方向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放射治疗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金明  于甬华 《中国肿瘤》2004,13(8):473-477
文章主要阐述了放射治疗的质量管理,包括质量保证(QA)、质量控制(QC)、治疗计划和质量改进四个方面.QA是经过周密计划而采取的一系列必要措施,保证放射治疗的整个过程按国际标准安全地执行.QC是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QA的执行,并不断修改并进而达到新的QA级水平.  相似文献   

14.
放射治疗实施过程中的质量保证及质量控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介绍了放射治疗师实施放疗计划的质控经验.  相似文献   

15.
16.
直肠癌局部切除适应证及注意事项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王辉 《肿瘤学杂志》2006,12(1):20-22
该文就直肠癌局部切除的合理性、适应证、手术方法、注意事项等方面作了全面论述,并对优越性、局限性等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7.
18.
李伟栋  张晋昕 《中国肿瘤》2010,19(12):782-785
恶性肿瘤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的主要死因之一,肿瘤登记是肿瘤防治的基础工作内容之一,可为肿瘤的病因研究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而肿瘤登记报告卡的质量直接影响肿瘤发病、死亡等基线信息及进一步的分析。目前我国肿瘤登记工作虽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肿瘤登记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影响肿瘤登记报告卡质量的问题必须引起重视,文章简要介绍了国内外肿瘤登记的现状以及我国目前肿瘤登记所存在的问题,讨论了肿瘤登记报告卡各环节的质量控制措施,尤其是在登记过程中应用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的一些先进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