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脊髓运动神经元的存活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但GDNF对成年大鼠脊髓损伤后皮质脊髓束再生是否有促进作用仍不清楚.目的研究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脊髓损伤后皮质脊髓束再生的保护作用.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地点和材料本实验在第二军医大学神经生物实验室完成.实验动物采用雄性成年SD大鼠64只,体质量250~300
g.干预采用Nystrom法制备大鼠胸髓后路压迫损伤模型,压迫质量为50 g,时间为5
min,造成大鼠胸段脊髓急性重度损伤.脊髓损伤后24 h,对照组注射6μL阳离子脂质体DC-Chol和2μg
pCDNA3的混合物,实验组将6μL DC-Chol和2μg重组质粒pEGFP-GDNF cDNA混合后注入大鼠损伤脊髓.主要观察指标应用RT-PCR技术和荧光显微镜检测GDNF体内转基因后在局部的表达,通过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顺行追踪技术和神经微丝(NF)免疫组化活性的变化来评价GDNF基因体内转染对大鼠皮质脊髓束再生的影响.结果GDNF基因体内转染1周后发现在基因注射局部有转录和蛋白水平表达,4周后在脊髓损伤周围仍检测到GDNF蛋白表达.脊髓损伤后4周,实验组脊髓损伤区皮质脊髓束HRP标记明显多于对照组,仅在实验组可见部分神经纤维穿过损伤区至远端5~9
mm.损伤区NF阳性轴突数(524.33±80.55/低倍视野)较对照组(309.84±56.65/低倍视野)明显增多(P<0.01),GFAP阳性细胞数(186.68±16.25)明显少于对照组(239.78±21.44)(P<0.01).结论阳离子脂质体介导GDNF体内转基因能促进近端皮质脊髓束再生和神经骨架蛋白的修复,提示神经营养因子基因治疗可用来治疗创伤性脊髓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神经营养因子3基因在大鼠损伤脊髓内的表达,观察外源性神经营养因子3对损伤脊髓轴突再生的作用.方法:试验于2003-10/2004-04在北京军区总医院全军骨科中心实验室进行.采用NYU脊髓打击器制备脊髓完全损伤模型(T9平面).以直接注射法将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和重组质粒pEGFP-神经营养因子3混合后注入大鼠损伤脊髓.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和荧光显微镜检测神经营养因子3基因转染后的体内表达,并通过菜豆凝集素L 顺行示踪标记,神经中丝免疫组化染色,神经纤维计数和图像分析来评价神经营养因子3基因转染对轴突再生的影响.结果:经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介导神经营养因子3可有效的转染脊髓组织并得到表达.神经营养因子3转基因后可明显增加神经中丝阳性轴突数目(P<0.01),促进皮质脊髓束再生并通过损伤区.结论:外源性神经营养因子3在损伤区局部大量表达具有神经损伤保护和促进轴突再生作用,表明脂质体介导神经营养因子3体内转染治疗创伤性脊髓损伤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丹参对急性脊髓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丹参治疗组。在建立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后,分别给模型对照组大鼠注射生理盐水、丹参治疗组大鼠注射复方丹参注射液,观测脊髓组织学及超微结构变化。结果:经复方丹参治疗14d后,大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体积密度(Vv)值为8.34&;#177;0.3,用药剂量为2g/(kg&;#183;d)时Vv值增大,脊髓内髓鞘断裂减轻,吞噬细胞清除组织降解物,神经元变性恢复。结论:丹参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修复及再生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磁刺激对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应用磁刺激(magneticstimulation,MS)对脊髓损伤后脊髓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利用Allen氏WD技术,以10g×2.5cm致伤力造成Wistar大白鼠T8脊髓损伤模型,MS组于术后即刻、1、2、4、8、12、24及48h分别给予磁刺激,以后每周2次磁刺激至术后第8周;对照组在损伤后不做治疗.2组均于术后第8周取损伤区脊髓组织0.5cm作NF200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观察神经纤维再生情况.结果术后第8周,NF200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发现MS组神经纤维生长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2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脊髓损伤后应用MS可以保护脊髓神经组织,并且对神经纤维的再生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慢性压迫损伤对大鼠脊髓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观察脊髓慢性受压后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大鼠后路渐进性脊髓压迫动物模型,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脑源性 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受体TrkB表达的变化。结果:正常大鼠脊髓组织中,BDNF和TrkB反应物质几乎存在于所有的脊髓神经元,灰白质中胶质细胞染色明显;脊髓受到压迫后,压迫节段脊髓组织的神经元和胶质细胞表达BDNF和TrkB增强。结论:在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的过程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表达增多,这可能对损伤脊髓神经元 的存活和保留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神经营养因子与脊髓损伤的基因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人们普遍认为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损伤后不具备再生的能力,所以脑和脊髓损伤一直是临床最难处理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神经营养因子3基因在大鼠损伤脊髓内的表达,观察外源性神经营养因子3对损伤脊髓轴突再生的作用。方法:试验于2003-10/2004-04在北京军区总医院全军骨科中心实验室进行。采用NYU脊髓打击器制备脊髓完全损伤模型(T9平面)。以直接注射法将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和重组质粒pEGFP-神经营养因子3混合后注入大鼠损伤脊髓。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和荧光显微镜检测神经营养因子3基因转染后的体内表达,并通过菜豆凝集素L顺行示踪标记,神经中丝免疫组化染色,神经纤维计数和图像分析来评价神经营养因子3基因转染对轴突再生的影响。结果:经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介导神经营养因子3可有效的转染脊髓组织并得到表达。神经营养因子3转基因后可明显增加神经中丝阳性轴突数目(P<0.01),促进皮质脊髓束再生并通过损伤区。结论:外源性神经营养因子3在损伤区局部大量表达具有神经损伤保护和促进轴突再生作用,表明脂质体介导神经营养因子3体内转染治疗创伤性脊髓损伤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丹参对急性脊髓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丹参治疗组。在建立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后,分别给模型对照组大鼠注射生理盐水、丹参治疗组大鼠注射复方丹参注射液,观测脊髓组织学及超微结构变化。结果:经复方丹参治疗14d后,大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体积密度(Vv)值为8.34±0.3,用药剂量为2g/(kg·d)时Vv值增大,脊髓内髓鞘断裂减轻,吞噬细胞清除组织降解物,神经元变性恢复。结论:丹参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修复及再生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慢性压迫损伤对大鼠脊髓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脊髓慢性受压后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大鼠后路渐进性脊髓压迫动物模型,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受体TrkB表达的变化。结果正常大鼠脊髓组织中,BDNF和TrkB反应物质几乎存在于所有的脊髓神经元,灰白质中胶质细胞染色明显;脊髓受到压迫后,压迫节段脊髓组织的神经元和胶质细胞表达BDNF和TrkB增强。结论在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的过程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表达增多,这可能对损伤脊髓神经元的存活和保留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构建还原论式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模型的性别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保留血液供应的大鼠还原论式脊髓全横断损伤模型,探讨性别因素对其实验模型构建和应用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06/2004-12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全军神经科学研究所实验室完成。选择一级SD大鼠90只,雄50只,雌40只,体质量225-250g。分成雄鼠1组40只,雄鼠2组10只,雌鼠组40只,用切割辅以吸除的方法全横断脊髓,保留脊髓腹、背动脉和背静脉,雄鼠2组致伤后即刻处死取材,雄鼠l组和雌鼠组观察6周后处死取材。雄鼠2组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损伤区脊髓离断情况,雄鼠1组和雌鼠组行苏木精-伊红染色、神经丝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生物素化的葡萄糖胺追踪实验观察损伤区脊髓离断情况,行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运动功能评定并记录病死率、压疮发生率。结果:进入BBB运动功能结果分析雄鼠1组和雌鼠组分别为27只和37只大鼠,雄鼠1组脱失13只,雌鼠组脱失3只。①雄鼠2组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大鼠脊髓完全横断且保留了脊髓腹、背动脉和背静脉。雄鼠l组和雌鼠组的苏木精-伊红染色、神经丝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生物素化的葡萄糖胺追踪实验均显示两组模型损伤区脊髓离断完全,无组织残留,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两组BBB运动功能评分结果差异也无显著性意义(P&;gt;0.05)。②雄鼠1组的病死率远高于雌鼠组(32.5%,7.5%);雄鼠1组的压疮发生率为30%,而雌鼠组无压疮发生。结论:还原论式大鼠脊髓全横断模型损伤区无脊髓组织残留,且保留了血液供应,适用于脊髓再生的研究。大鼠性别因素对脊髓全横断损伤后组织学变化及运动功能恢复无明显影响,但雄鼠病死率、压疮发生率均高于雌鼠,不利于模型建立,所以应选用雌鼠为实验对象。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皮质脊髓束神经元和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ormal组)、脊髓损伤组(SCI组)、神经干细胞组(NSC组)、神经干细胞标记组(BrdU+NSCs组)。采用电控脊髓损伤打击装置制作模型,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法标记处于对数生长期的NSCs,SCI后即刻进行NSCs移植。免疫组化法观察BrdU标记NSCs的存活、迁移,CSEP监测大鼠神经电生理的变化。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示踪技术标记皮质脊髓束神经元并用四甲基联苯胺(TMB)呈色反应显示皮质脊髓束神经元的存活情况。结果:BrdU+NSCs组在SCI区域可检测到BrdU标记的阳性NSCs,HRP标记皮质脊髓束神经元数目较SCI组明显增多(P<0.05),CSEP-P波潜伏期比SCI组明显缩短(P<0.05)。HRP标记皮质脊髓束神经元数目与CSEP-P波潜伏期变化呈负相关(r=-0.914,P<0.001)。BrdU+NSCs组与NSC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体外培养的胚胎大鼠NSCs可在SCI区域存活、迁移,并可减轻皮质脊髓束神经元的逆行性损伤、缩短SCI后CSEP-P波潜伏期,从而促进大鼠瘫痪肢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诱发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DNF)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诱发电位( MEP)的影响。方法改良 Allen方法致 T13脊髓不完全损伤,蛛网膜下腔分别给予生理盐水( NS)或 GDNF 20μ l,伤后 1h、 5h、 1d、 3d及 5d测定 MEP。结果脊髓损伤后, MEP波幅降低、潜伏期延长。 GDNF组波幅恢复在伤后 5h,1d,3d明显优于 NS组,潜伏期伤后 3d恢复超过 NS组( P< 0.05)。结论 GDNF在脊髓损伤后能够早期促进 MEP波形的恢复,是脊髓功能恢复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的药物及其作用机制进行分析和总结,为临床应用提供有力的支持。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94—01/2005—12关于脊髓损伤药物治疗的相关文章。检索词“spinal cord injury,drugtreatment”并限定文章语种类为English。同时利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01/2005-12的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脊髓损伤,药物治疗”。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的药物及其作用机制、临床及实验推荐用量。排除标准:排除重复性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符合上述要求的文献48篇,排除30篇重复性研究。18篇符合纳入标准,其中6篇关于脊髓损伤药物治疗的研究,12篇关于脊髓损伤具体药物治疗的个案研究。资料综合:脊髓损伤后药物治疗包括两个阶段:急性及继发反应期,以及神经再生期。急性及继发反应期的药物治疗包括皮质类固醇类、神经节苷酯、内皮素受体拮抗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兴奋性氨基酸拮抗剂等,神经再生期的药物治疗包括细胞生长因子、褪黑激素等。结论:对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的药物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比较多,但仅少数几种应用于临床,大多数仍处也实验研究阶段,药物治疗脊髓损伤其前途是光明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脊髓康对脊髓损伤(SCI)后神经功能恢复以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蛋白和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144 只雌性Sprague-Dawley 大鼠,体质量180~220 g,随机抽取24 只作为假手术组,仅咬除T9~T11段椎板、棘突。其余采用改良Allen 法成功建立SCI 动物模型后,随机分为5 组,即模型组、醋酸泼尼松组及脊髓康高、中、低剂量组,每组24 只。脊髓康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按生药剂量50 g/(kg 8901; d)、25 g/(kg 8901; d)、12.5 g/(kg 8901; d)灌胃;醋酸泼尼松组以醋酸泼尼松0.06 g/(kg 8901; d)灌胃;假手术组与模型组均以同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分别于术后24 h、3 d、7 d、14 d,进行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评分、斜板试验,干预后3 d、7 d、14 d 处死大鼠取脊髓样本,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ting、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脊髓损伤区BDNF蛋白和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术后24 h 假手术组大鼠BBB评分、斜板试验角度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术后3~14 d 脊髓康中剂量组和醋酸泼尼松组BBB评分均高于模型组(P<0.05),且术后14 d 脊髓康中剂量组BBB评分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ting 显示,不同时间点醋酸泼尼松组和脊髓康中剂量组BDNF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二者具有等效性(P>0.05)。荧光定量PCR显示,醋酸泼尼松、脊髓康可促进SCI后脊髓损伤区BDNF mRNA的表达,早期醋酸泼尼松效果较为明显,而干预后14 d 脊髓康中剂量效果明显优于醋酸泼尼松。结论脊髓康可促进大鼠SCI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提升SCI后脊髓内BDNF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5.
背景:在神经系统的发育中,音猬因子信号通路的主要作用为诱导整个中枢神经系统形成背腹两侧分区,当这一信号通路受到破坏时,将导致整个中枢神经系统腹侧表型神经元的完全丧失。目的:制造成年大鼠急性压迫性脊髓损伤模型,检测脊髓急性压迫性损伤后与发育相关的重要分子音猬因子的表达,探讨其在神经再生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将30只同龄SD大鼠置入后路压迫装置,制作成急性压迫性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椎板钻孔组5只和急性脊髓损伤组25只。应用原位杂交检测方法,分别于脊髓损伤后1,3,5,7,14 d对损伤区行音猬因子mRNA检测。结果与结论:脊髓损伤后7 d,音猬因子表达水平达到最大值,在损伤区至远端10 mm处的灰质和白质中都有表达。音猬因子在室管膜细胞的表达明显低于在灰质和白质中的表达;其在室管膜区域的表达仅限于损伤区域周围5 mm的范围内,分布范围明显小于在灰质和白质中的表达。提示激活急性压迫性脊髓损伤模型音猬因子的表达,可能和损伤脊髓神经的再生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保留血液供应的大鼠还原论式脊髓全横断损伤模型,探讨性别因素对其实验模型构建和应用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06/2004-12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全军神经科学研究所实验室完成。选择一级SD大鼠90只,雄50只,雌40只,体质量225~250g。分成雄鼠1组40只,雄鼠2组10只,雌鼠组40只,用切割辅以吸除的方法全横断脊髓,保留脊髓腹、背动脉和背静脉,雄鼠2组致伤后即刻处死取材,雄鼠1组和雌鼠组观察6周后处死取材。雄鼠2组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损伤区脊髓离断情况,雄鼠1组和雌鼠组行苏木精-伊红染色、神经丝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生物素化的葡萄糖胺追踪实验观察损伤区脊髓离断情况,行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运动功能评定并记录病死率、压疮发生率。结果:进入BBB运动功能结果分析雄鼠1组和雌鼠组分别为27只和37只大鼠,雄鼠1组脱失13只,雌鼠组脱失3只。①雄鼠2组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大鼠脊髓完全横断且保留了脊髓腹、背动脉和背静脉。雄鼠1组和雌鼠组的苏木精-伊红染色、神经丝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生物素化的葡萄糖胺追踪实验均显示两组模型损伤区脊髓离断完全,无组织残留,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BBB运动功能评分结果差异也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脊髓半横断损伤后早期不同时间神经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神经营养因子3的表达变化。方法:实验于2005-07/12在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实验室完成。取成年清洁级雄性SD大鼠,体质量(250&;#177;20)g。将24只SD大鼠按双盲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只,仅进行至椎板切除,即行切口关闭,不损伤脊髓。损伤组18只,3%戊巴比妥钠腹腔麻醉后,T10处椎板切开后,在T9~T10间用虹膜刀片横断半侧脊髓。同侧后肢呈现软瘫,刺激无反应后,关闭切口。分别于伤后3,7,21d不同时间点取材,每个时间点6只。取损伤位点尾侧段T10节段制作冰冻切片,运用神经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神经营养因子3兔抗血清以免疫组化ABC法染色。观察并计数脊髓半横断损伤后尾侧端腹角神经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神经营养因子3的阳性神经元数。组间比较均采用q检验。结果:①神经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主要分布于正常大鼠脊髓腹角神经元细胞浆,神经营养因子3分布于脊髓腹角神经元细胞核、胞浆。②损伤后3,7,21d腹角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神经营养因子3阳性神经元数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15.48&;#177;3.20)。(12.59&;#177;2.03),(11.33&;#177;1.92),(7.31&;#177;1.54);(16.73&;#177;3.30),(11.15&;#177;2.85)。(13.20&;#177;3.39)。(6.00&;#177;1.50),(P〈0.01)1,术后3d时达高峰,随伤后时间的延长进行性减少。⑧损伤后3,7,21d神经生长因子阳性神经元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加[(10.63&;#177;2.90),(14.07&;#177;2.37),(9.35&;#177;3.50),(4.00&;#177;0.63)。(P〈0.01)],术后7d时达高峰,3d与21d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脊髓半横断损伤后神经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神经营养因子3表达明显增加,提示它们可能在脊髓半横断损伤早期修复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脊髓损伤引起细胞损伤和神经功能缺损,使患者的感觉能力或运动能力部分或全部丧失,最终导致截瘫或四肢瘫痪。脊髓损伤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是多方面的、复杂的,尚未得到充分的认识。在过去的十年中,研究人员在神经保护药物、生物材料、干细胞技术、纳米技术和基因工程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这些进展可能被应用于脊髓损伤的治疗。尽管在院前护理、... 相似文献
19.
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凋亡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脊髓损伤后损伤区凋亡细胞的作用。方法60只大鼠分为正常组、损伤组和药物组,用Allen's改良法建立脊髓损伤的动物模型。银杏叶提取物通过腹腔注射,损伤后1、3、7、14、21 d取材,同时对大鼠损伤后双下肢功能的评估,对损伤区脊髓HE染色进行形态学观察,并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损伤区脊髓HE染色形态学观察表明,损伤组开始有片状出血,以后逐渐减少,到7 d全部消失。损伤组和药物组中均有凋亡细胞,损伤组的凋亡率大于药物组。结论银杏叶提取物能抑制或保护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的凋亡,从而减轻了脊髓损伤后的继发性损害。 相似文献
20.
选用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假手术组,每组18只。实验组切断脊髓。每组于手术后1、2、3个月各处死6只大鼠,测量血清Ca,P,AKP含量,并测定胫骨上段BMC及BD。结果表明,在脊髓损伤后大鼠血清AKP明显增高(P<0.05),Ca,P变化不明显,实验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脊髓损伤后大鼠体内骨转化增高,骨质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