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经皮血气分析方法在动态监测皮瓣血液供应中的作用。方法:30只新西兰兔制作双侧下腹部腹壁浅动脉皮瓣模型,随机分为3组:动脉阻断组,静脉阻断组,动静脉阻断组。阻断及复通血管,动态测定皮瓣经皮血气分析值,与皮瓣颜色、温度变化时间作比较。结果:动脉阻断后皮瓣经皮氧分压(tcPaO)陡然降低,复通后(309±63)s2后回升达到(8.8±0.7)kPa。静脉阻断后tcPaO缓慢降低,复通后2(1043±135)s后平缓到达稳定值8.8±0.7)kPa,动、静脉阻断组(下降时间与复通时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3.68~3.95,P<0.001)。全血管阻断后tcPaO下降时间与复通时间与静脉阻断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与动脉阻断组相似。动脉或静脉及全血管阻断之后,二氧化碳分压tcPaCO(2)即开始上升,实验的观察时间内未见最终稳定值。皮瓣温度、颜色的变化时间与皮瓣tcPaO和tc-2PaCO变化时间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2结论:经皮血气分析方法能够敏感、客观、连续定量的反映皮瓣的灌注状况,是皮瓣血供动态监测的理想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监测法在动态监测游离皮瓣移植后血管危象中的作用。方法30只新西兰兔制作双侧下腹部腹壁浅动脉皮瓣模型,随机分为3组:动脉阻断组,静脉阻断组,动静脉阻断组。阻断及复通血管,动态测定皮瓣经皮SPO2,并与皮瓣颜色、温度变化时间作比较。结果动脉阻断后(106±37)s皮瓣经皮SPO2降至最低阈值,复通后(178±17)s回升达到正常水平。静脉阻断后,皮瓣SPO2开始表现为紊乱和波动,(198±26)s后SPO2达到最低阈值,复通后(635±37)s平缓回升到正常水平。静脉阻断组的下降和回升的时间差明显长于动脉阻断组(P<0.01)。全血管阻断后SPO2下降时间与复通时间与动脉阻断组相似。皮瓣温度、颜色的变化时间明显长于皮瓣SPO2变化时间。结论经皮的SPO2监测法能够早期敏感、客观和快捷反映皮瓣的灌注情况,是游离皮瓣血管危象动态监测的理想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3.
皮瓣移植修复组织缺损和功能重建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采用皮瓣移植修复组织缺损和重建功能,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收到了满意的治疗效果。1984年以来,我们为35例病  相似文献   

4.
我科2001-05~2004-01应用小腿部逆行皮瓣修复足跟较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时一期重建其感觉功能8例,经随访6~30个月,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兔耳大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的成活情况,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15只健康新西兰白兔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随意皮瓣组及对照组。于兔耳背中央形成1.5cm×8cm的矩形皮瓣,实验组于蒂部结扎并切断中央动、静脉,随意皮瓣组于蒂部结扎并切断中央动、静脉及耳大神经,对照组保留中央动、静脉及耳大神经,皮瓣原位缝合。术后2周测定皮瓣的成活长度,数据作统计学处理。结果:实验组皮瓣全部成活,随意皮瓣组远端部分坏死,对照组组皮瓣全部成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坏死部分为静脉栓塞引起的干性坏疽。结论:以兔耳大神经营养血管作为皮瓣的供血血管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6.
报告了21例应用同一血管蒂(足背动脉)跨供区(足背与足底内侧)联合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部大面积皮肤缺损的护理。认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指导排便训练、术野皮肤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皮瓣血液循环、及时发现并处理血管危象等是保证皮瓣存活的重点,及时指导功能锻炼是加快功能恢复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改良菱形皮瓣和旋转皮瓣修复面部皮肤缺损的优缺点。方法选取中等大小面积面部缺损病人78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应用改良菱形皮瓣(46例)和旋转皮瓣(32例)修复,比较两组皮肤缺损的面积、切口长度、术后满意度评分。结果两组皮瓣修复面部皮肤缺损面积差异无显著性(t=0.855,P〉0.05);旋转皮瓣组皮瓣切口长度明显大于改良菱形皮瓣组,差异有显著性(t=10.710,P〈0.05);两组皮瓣修复术后随诊总满意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022,P〉0.05)。但在颧颊部皮肤缺损的修复上旋转皮瓣组术后满意度高于改良菱形皮瓣组(t=2.870,P〈0.05)。结论改良菱形皮瓣和旋转皮瓣均是修复面部中等大小皮肤缺损的有效方法,在颧颊部皮肤缺损的修复上应以旋转皮瓣为首选。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兔耳大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的成活情况,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15只健康新西兰白兔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随意皮瓣组及对照组。于兔耳背中央形成1.5cm&;#215;8cm的矩形皮瓣,实验组于蒂部结扎并切断中央动、静脉,随意皮瓣组于蒂部结扎并切断中央动、静脉及耳大神经,对照组保留中央动、静脉及耳大神经,皮瓣原位缝合。术后2周测定皮瓣的成活长度,数据作统计学处理。结果:实验组皮瓣全部成活,随意皮瓣组远端部分坏死,对照组组皮瓣全部成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坏死部分为静脉栓塞引起的干性坏疽。结论:以兔耳大神经营养血管作为皮瓣的供血血管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9.
总结8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术后的护理经验,提高护理水平。包括术前、术后心理护理,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功能锻炼与康复指导等,认为有效的护理措施和严密细致观察,发现问题,早期果断处理,是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外伤组织缺损的护理。方法:对48例采用游离皮瓣移植手外伤组织缺损患者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皮瓣血液循环状况,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等。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及康复功能锻炼。结果:48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伤口愈合良好,活动功能正常。结论:积极有效的采取术前术后的精心护理,对游离皮瓣移植的成功是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氧深入图像分析在室间隔缺损术后评价肺氧摄取、血氧运输、组织氧利用中的价值。方法:采用深入图像血气分析方法对2004—01/06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住院治疗的室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患者50例和室间隔缺损无肺动脉高压患者50例术后2,12,24h进行动脉血气分析,比较两组术后的深入图像血氧值。结果:每组50例进入结果分析。肺动脉高压室间隔缺损组术后2,12和24h氧分压和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值与无肺动脉高压室间隔缺损组无明显差异(P&;gt;0.05);组内各时间点比较差异不明显(P&;gt;0.05)。两组血红蛋白总量、氧合血红蛋白水平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gt;0.05)。肺动脉高压室间隔缺损组血红蛋白半饱合度和组织耗氧量各时段低于无肺动脉高压室间隔缺损组,差异有显著性(P&;lt;0.01)。结论:深入图像血气分析可提供肺氧摄取、血氧运输、组织氧利用等指标,并可反映出室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术后在氧分压正常的情况下组织氧利用不良。  相似文献   

12.
背景:足内侧皮瓣因其有较好的色泽和质地,还能恢复保护性感觉,在临床应用较广泛,但该皮瓣的支配神经缺乏详细的解剖学资料.目的:在明确局部解剖关系的基础上,采用带隐神经的足内侧皮瓣修复跟腱周围组织缺损,观察修复效果.设计:单一样本研究.单位: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整形科和遵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解剖教研室.对象:选择2004-01/2007-06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整形外科收治的跟腱及局部皮肤缺损患者11例进行缺损修复,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15~40岁.方法:实验于2004-01/2007-06在贵州省遵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解剖教研室完成.20侧下肢标本来自遵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解剖教研窜12条肢体以及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整形外科患者截肢的8条肢体(患者同意将截肢用于实验).20侧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重点显微解剖:[1]足底内侧动脉的起源、走行、分支、外径、长度和分布.[2]隐神经在内踝下的分支、分布.同期在贵州省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整形科完成采用带隐神经的足内侧皮瓣修复跟腱周围组织缺损11例,皮瓣均采用带蒂转移修复缺损,治疗方案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术后采用回院复诊的形式完成随访1个月~2年,观察皮瓣的色泽、质地和与对侧足内侧区两点辨别觉差异.主要观察指标:支配带隐神经的足内侧皮瓣的血管神经情况和该皮瓣转移修复跟腱周围组织缺损后的外观和功能.结果:[1]解刮学观测结果:足底内侧动脉在距其起始1.0~2.0cm处分为浅、深两支.浅支穿拇趾展肌,在舟骨粗隆附近浅出,外径(1.0±0.2)mm(成人).足底内侧动脉深支为足底内侧动脉的直接延续,外径(1.5±0.3)mm(成人),距足底内侧动脉起点2.5~5.0 cm处分为内侧深支和外侧深支,内侧深支在拇趾展肌深面潜行,在舟骨粗隆下方距内、外侧深支分支处再分为内侧支(皮支)和外侧支.[2]临床应用:本组共用11个皮瓣,皮瓣早期无血管危象发生、未出现皮瓣坏死、完全成活,无患者发生血管危象.7例获随访,其中2例随访1个月,3例随访6个月,1例随访1年,1例随访2年.随访期间观察到移植的皮瓣色泽、质地、外形良好.皮瓣与对侧足内侧区两点辨别觉无差异.结论:足内侧皮瓣由足底内侧动脉浅支供血,是隐神经的绝对支配区.隐神经支配的足内侧皮瓣能够修复跟腱及其周围组织缺损,且具有解剖变异少,切取容易等解剖恒定优势,修复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田军  李磊  高峰  单宇  王凯夫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5):8114-8115,i006
背景: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致病原因已得到确定,治疗的术式有多种,但哪种方法可加快骨修复速度,使骨组织在较短时间内得以重建的效果更为理想?目的:建立股骨头缺血坏死动物模型,寻找治疗此类疾病的有效方法以更好的促进骨细胞的发育。设计: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材料:实验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普通级健康大耳白兔27只,雄性,4个月龄。方法:将股骨头离断后埋于皮下组织中,4周后分成3组:A组为无处置对照组,B组使用股深动脉植入治疗,c组使用植入血管加游离骨膜治疗。对各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照分析。主要观察指标:①大体观察。②光镜观察。③电镜观察。结果:B,c组骨小梁间隙网状组织内可见红细胞充满,有明确的血供重建,而c组骨小梁间隙内有大量的骨髓细胞出现,电镜下骨基质排列整齐,有周期性横纹,骨细胞发育正常。结论:截断股骨头皮下埋藏是制作股骨头缺血坏死动物模型的有效方法,所采用的两种方法对改善缺血坏死,促进骨细胞的发育均有一定效果,以C组的方法最佳。  相似文献   

14.
背景:手指离断合并邻近部位皮肤软组织缺损常有发生.传统的处理方法常导致再植手指过短或伤指缺失,而且软组织缺损还要二期覆盖,因此治疗结果不尽理想.目的:观察应用游离的前臂内侧静脉皮瓣修复手指离断合并软组织缺损,对其功能恢复的影响.设计:以患者为研究对象,前后对照观察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院骨科.对象:选择2000-10/2004-05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骨科收治的创伤性手指离断合并指背或手背软组织缺损的患者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20~45岁.方法:切取同侧前臂内侧静脉皮瓣,面积为1.5 cm&;#215;1.0 cm~5.0 cm&;#215;6.5 cm,根据缺损软组织性质原方向或倒置后覆盖软组织缺损处.皮瓣远近两端静脉和创面相应处动脉或静脉行端端吻合;一期行13个离断手指再植.供区创面根据缺损大小直接缝合或游离植皮覆盖.术后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早期功能锻炼.主要观察指标:①手指运动和感觉功能恢复情况.②术后皮瓣成活情况.结果:移植的11例静脉皮瓣中9例完全存活,再植的13个手指中12个成活.7例1年随访时,再植的手指运动功能良好;修复皮瓣的感觉恢复不理想.结论:游离的前臂内侧静脉皮瓣可以应用于伴有手指离断的指背、手背的软组织缺损修复重建.该皮瓣具有取材方便、厚薄适中、柔韧性好的优点.感觉恢复不良是其主要缺陷.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氧深入图像分析在室间隔缺损术后评价肺氧摄取、血氧运输、组织氧利用中的价值。方法:采用深入图像血气分析方法对2004-01/06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住院治疗的室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患者50例和室间隔缺损无肺动脉高压患者50例术后2,12,24h进行动脉血气分析,比较两组术后的深入图像血氧值。结果:每组50例进入结果分析。肺动脉高压室间隔缺损组术后2,12和24h氧分压和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值与无肺动脉高压室间隔缺损组无明显差异(P>0.05);组内各时间点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两组血红蛋白总量、氧合血红蛋白水平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肺动脉高压室间隔缺损组血红蛋白半饱合度和组织耗氧量各时段低于无肺动脉高压室间隔缺损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深入图像血气分析可提供肺氧摄取、血氧运输、组织氧利用等指标,并可反映出室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术后在氧分压正常的情况下组织氧利用不良。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探讨腓骨皮瓣交腿修复术在胫骨骨感染及缺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1月~2011年1月胫骨骨感染及缺损采用腓骨皮瓣交腿修复治疗一期皮瓣覆盖创面(A组=8例)及行二期植骨修复治疗(B组=8例)的临床资料共1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A组成功率为87.5%;B组成功率为75.0%,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有差异(P<0.05);A组治疗时间周期为6~12个月,平均8个月,B组周期为6~24个月,平均14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A组发生1例切口感染,B组骨折处延迟愈合、固定失效、骨筋膜室综合征、感染均有发生,两组并发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腓骨皮瓣交腿修复术应用于胫骨骨感染及缺损中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7.
背景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致病原因已得到确定,治疗的术式有多种,但哪种方法可加快骨修复速度,使骨组织在较短时间内得以重建的效果更为理想?目的建立股骨头缺血坏死动物模型,寻找治疗此类疾病的有效方法以更好的促进骨细胞的发育.设计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材料实验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普通级健康大耳白兔27只,雄性,4个月龄.方法将股骨头离断后埋于皮下组织中,4周后分成3组A组为无处置对照组,B组使用股深动脉植入治疗,C组使用植入血管加游离骨膜治疗.对各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照分析.主要观察指标①大体观察.②光镜观察.③电镜观察.结果B,C组骨小梁间隙网状组织内可见红细胞充满,有明确的血供重建,而C组骨小梁间隙内有大量的骨髓细胞出现,电镜下骨基质排列整齐,有周期性横纹,骨细胞发育正常.结论截断股骨头皮下埋藏是制作股骨头缺血坏死动物模型的有效方法,所采用的两种方法对改善缺血坏死,促进骨细胞的发育均有一定效果,以C组的方法最佳.  相似文献   

18.
背景手指离断合并邻近部位皮肤软组织缺损常有发生.传统的处理方法常导致再植手指过短或伤指缺失,而且软组织缺损还要二期覆盖,因此治疗结果不尽理想.目的观察应用游离的前臂内侧静脉皮瓣修复手指离断合并软组织缺损,对其功能恢复的影响.设计以患者为研究对象,前后对照观察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院骨科.对象选择2000-10/2004-05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骨科收治的创伤性手指离断合并指背或手背软组织缺损的患者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20~45岁.方法切取同侧前臂内侧静脉皮瓣,面积为1.5 cm×1.0 cm~5.0 cm×6.5 cm,根据缺损软组织性质原方向或倒置后覆盖软组织缺损处.皮瓣远近两端静脉和创面相应处动脉或静脉行端端吻合;一期行13个离断手指再植.供区创面根据缺损大小直接缝合或游离植皮覆盖.术后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早期功能锻炼.主要观察指标①手指运动和感觉功能恢复情况.②术后皮瓣成活情况.结果移植的11例静脉皮瓣中9例完全存活,再植的13个手指中12个成活.7例1年随访时,再植的手指运动功能良好;修复皮瓣的感觉恢复不理想.结论游离的前臂内侧静脉皮瓣可以应用于伴有手指离断的指背、手背的软组织缺损修复重建.该皮瓣具有取材方便、厚薄适中、柔韧性好的优点.感觉恢复不良是其主要缺陷.  相似文献   

19.
背景:对颅骨缺损修复目前常采用人工材料、新鲜自体骨、自体颅骨瓣进行修复,应用骨多肽在颅骨缺损修复过程中促进新骨形成的作用值得深入研究。目的:探讨骨多肽生长素在离体颅骨瓣原位修复颅骨缺损中促进新骨形成的作用。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病例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1996-06/2002-12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颅脑损伤需手术去骨瓣减压病例,共45例,实验组24例,对照组21例,颅骨缺损48处,实验组26处,对照组22处,年龄5~63岁。干预措施:采用离体颅骨瓣二期原位修复颅骨缺损45例,共48处,其中实验组应用多孔离体颅骨瓣+骨多肽生长素修复,对照组应用多孔离体颅骨瓣修复。主要观察指标:两组术后并发症,骨瓣骨质吸收及骨再生情况。结果:骨瓣部位无松动感,外观完美,影像学检查示接合处对合良好,缝隙渐消失,可见骨痂形成,实验组骨瓣密度均正常。对照组5处骨瓣可见中央部密度降低,有部分骨质吸收现象,差异有显著性(P&;lt;0.05)。结论:骨多肽生长素局部应用能防止骨瓣吸收,促进新骨形成。  相似文献   

20.
背景:足部软组织缺损可以采用皮瓣移植技术予以修复。研究显示移植之前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为皮瓣移植提供良好的组织床,以加快局部的肉芽组织生长。目的:进一步验证足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皮瓣移植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足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修复方案分为观察组12例和对照组11例,分别实施负压封闭引流联合皮瓣移植和非负压封闭引流联合皮瓣移植。结果与结论:观察组的治疗总优良率和皮瓣成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移植后随访6个月,2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率为100%。观察组的皮瓣成活情况良好,且皮瓣呈红黄色,柔软且与周围正常皮肤组织区别不大,效果优于对照。结果表明利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皮瓣移植技术来进行足部软组织缺损修复,可以获得良好的修复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