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病变,是成人致盲的常见原因。DR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近年的研究表明,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PDGF-B)在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玻璃体和视网膜上表达显著增高,参与了PDR的病理改变。NF-kB是一种重要的核转录因子,文献显示PDGF-B可以作为NF-kB的下游物质接受后者的调控。我们前期的研究提示,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他汀类药物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核因子(NF)-κB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抽40只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5 mg/kg建立糖尿病模型,余20只为正常对照组.成模大鼠随机分成两组,糖尿病非药物干预组及阿托伐他汀干预组.干预组予阿托伐他汀(2 mg·kg-1·d-1)灌胃,对照组及糖尿病非药物干预组给予等量饮用水.大鼠分别于3,6个月时按比例处死.取一眼视网膜组织抽提RNA,另一眼固定后做免疫组织化学观察.RT-PCR法扩增NF-κB基因,比较3组大鼠的NF-κB mRNA表达差异.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NF-κB蛋白表达差异.结果 PCR结果示糖尿病大鼠视网膜NF-κB mRNA表达较正常大鼠明显增高(P<0.05),药物干预的大鼠,NF-κB mRNA表达比糖尿病非药物干预组明显减少(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示视网膜上,NF-κB主要分布在血管层,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NF-κB阳性的细胞比正常组明显增多(P<0.05),且着色较深.阿托伐他汀干预组NF-κB阳性的细胞比糖尿病大鼠明显减少(P<0.05),且着色较浅.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降低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NF-κB mRNA及NF-κB蛋白质的表达,减缓视网膜病变进展.  相似文献   

3.
研究显示糖尿病与慢性炎症相关,伴有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转录活性的异常,因此,针对NF-κB靶位点的治疗对于糖尿病患者是有益的。以下就慢性炎症在糖尿病中作用,尤其对慢性炎症中关键因子——NF-κB与糖尿病的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核因子κB在糖尿病大鼠肺组织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测糖尿病大鼠肺组织的病理改变及蛋白激酶C、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性的变化,探讨NF-κB在糖尿病大鼠肺病变中作用.方法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4 w后观察其肺部组织病理改变,采用改良的Takay法测定PKC活性,蛋白质免疫印迹分析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NF-κB在糖尿病大鼠肺组织表达变化.结果 DM大鼠4 w后毛细血管壁及肺泡间隔增厚,肺间质胶原成份增多,肺组织NF-κB Western带平均灰度值为(72.17±3.12).肺组织PKC含量与对照组相比,细胞浆升高41%,细胞膜升高75.9%,表现出膜移位现象.结论糖尿病大鼠肺组织高糖环境下信号传导系统PKC-NF-κB被激活,可能与糖尿病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PDGF-B)在糖尿病心肌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8周龄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30只、糖尿病组30只。链脲佐菌素(STZ)一次性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模型,每2周测量血糖、体重。在病程4周、8周、12周分别从两组大鼠中随机选择6只,称量并计算心体比(H/B)和左室重量指数(LVMI)。电镜观察比较12周糖尿病组与对照组大鼠心肌超微结构,光镜观察比较两组冠脉病变。RT~PCR比较不同病程各组大鼠心肌PDGF—B、纤维连接蛋白(FN)、Ⅲ型胶原(Colm)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STZ诱导糖尿病SD大鼠在病程12周糖尿病心肌病已形成。在病程4周、8周、12周,糖尿病组H/B、LVMI逐渐增加,心肌PDGF—B mRNA表达显著上调(P〈0.01),随着病程延长,呈逐渐增高趋势,与FN、Col Ⅲ表达进行性增高相平行。PDGF—B与FN、Col ⅢmRNA表达呈明显正相关(r=0.766,0.794,均P〈0.01)。结论糖尿病大鼠心肌PDGF—B表达上调与细胞外基质(ECM)的积聚密切相关,在糖尿病心肌病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心脏疾病的发病率也在快速增长,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目前已经确定心肌损伤的原因有很多,但对其发病机制的关键分子机制尚未明了。在心肌细胞内的分子过程的调控过程中,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最主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高血糖条件下细胞内氧化应激的增加是其最主要的发生机制.核因子-κB(NF-cB)是受细胞的氧化还原状态控制的转录因子之一,参与细胞生长、分化、粘附、凋亡与炎症反应.高血糖、糖基化终末产物、蛋白激酶C均可通过增加细胞内氧化应激反应使NF-cB活化,上调多种细胞因子的表达,参与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对NF-cB的研究将为糖尿病血管病变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最主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高血糖条件下细胞内氧化应激的增加是其最主要的发生机制。核因子—κB(NF—κB)是受细胞的氧化还原状态控制的转录因子之一,参与细胞生长、分化、粘附、凋亡与炎症反应。高血糖、糖基化终末产物、蛋白激酶C均可通过增加细胞内氧化应激反应使NF—κB活化,上调多种细胞因子的表达,参与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对NF—κB的研究将为糖尿病血管病变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核因子-κB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8例胃癌组织为实验对象,各对应的癌旁组织为对照组,并选取20例正常胃组织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ABC)检测各样本的NF-κB和VEGF,并对相关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正常胃组织中未见NF-κB阳性表达及VEGF表达,胃癌细胞中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中(63.2% VS 2.9%,76.5% VS 14.7%,均P=0.000).NF-κB及VEGF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均与性别、年龄、组织学类型无关;NF-κB及VEGF在TNM分期(Ⅲ Ⅳ期)、有淋巴结转移、累及浆膜、有远处转移组阳性表达均明显高于TNM(Ⅰ Ⅱ期)、无淋巴结转移、未累及浆膜、无远处转移组(P<0.05).胃癌中NF-κB与VEGF表达显著正相关(r=0.512,P=0.000).结论:NF-κB和VEGF在胃癌中呈现高表达,且两者存在明显相关,NF-κB可能通过上调VEGF的表达促进胃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们应用RT PCR技术观察了单肾切除糖尿病大鼠肾皮质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 B(PDGF B)、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及Ⅳ型胶原的mRNA表达 ,并同时观察了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 (AT1)拮抗剂氯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脏PDGF B、TNF α及Ⅳ型胶原的mRNA表达影响 ,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一、材料与方法   1.动物分组 :2 0 0 1年 4~ 7月 ,选择 60只健康雄性成年SD大鼠 (二级动物 ,体重 180~ 2 2 0g ,由温州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在氯胺酮 (0 1g/kg)腹腔注射麻醉下接受右侧肾切除术。术后死亡 2 …  相似文献   

11.
史朝晖  孙俊聪 《山东医药》2007,47(14):17-18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NF-κB p65蛋白在胰腺癌组织、胰腺良性病变组织及正常胰腺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胰腺癌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胰腺癌组织中NF-κB p65蛋白表达率(63.5%)显著高于胰腺良性病变组织(11.1%)及正常组织(0);NF-κB p65蛋白表达与肿瘤直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而与分化程度、病理类型无关,NF-κB p65蛋白表达阳性者生存期短于阴性者(P〈0.05)。结论NF-κB p65在胰腺癌的发生及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其可作为判断胰腺癌预后的一个独立相关因子。  相似文献   

12.
颅内出血大鼠脑组织核转录因子κB与抑制因子κBα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实验性大鼠脑出血后脑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及其抑制因子κBα(IκBα)的表达变化。方法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脑出血后6h、1d和3d实验组,每组6只大鼠。采用定量Ⅶ型胶原酶注入大鼠尾状核建立脑出血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各组NF-κB及IκBα蛋白的表达。结果脑出血后6h,NF-κB蛋白表达增加,1d增加最为明显,广泛表达于血肿周围组织、远区皮质、海马等部位,并有核移位现象。在脑出血后6h、1d、3d,NF-κB吸光度值分别为0·21±0·05、0·32±0·09、0·25±0·07,与正常对照组的0·08±0·01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在脑出血后6h、1d、3d,IκBα吸光度值分别为0·15±0·06、0·12±0·04、0·14±0·05,与正常对照组的0·30±0·07比较,IκBα表达量均减弱,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NF-κB参与了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的损害过程,而IκBα可能起到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肾病与核因子-κB信号通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建英 《山东医药》2010,50(1):110-111
糖尿病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与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密切相关,NF-κB及其相关基因作为一种转录因子调节众多基因的表达,参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因此,作用NF-κB信号通路可以作为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一个研究方向。现将两者关系作以下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缬沙坦对糖尿病(DM)大鼠心肌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PDGF-B)表达及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32只大鼠分为对照组、DM未治疗组、缬沙坦小剂量治疗组(10 mg·kg~(-1)·d~(-1))、缬沙坦大剂量治疗组(30 mg·kg~(-1)·d~(-1));12 w后放免法测定血浆和心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浓度;称量体重及全心、左室重量,计算心体比(H/B)和左室重量指数(LVMI);天狼星红染色测量心肌间质的胶原容积分数(CVF). RT-PCR检测各组心肌PDGF-B、纤维连接蛋白(FN)、Ⅲ型胶原(ColⅢ)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 DM未治疗组H/B、LVMI增高(P<0.01);PDGF-B、FN和ColⅢ mRNA表达显著上调;缬沙坦干预12 w后,血浆和心肌 AngⅡ浓度升高;H/B、LVMI降低(P<0.05或P<0.01),DM心肌中FN、ColⅢ mRNA的表达减少,心肌间质CVF降低(均P<0.01);大小剂量治疗组可以减少DM心肌PDGF-B mRNA的表达(P<0.01).以上效应具有剂量依赖性.结论 DM大鼠心肌PDGF-B表达明显上调.缬沙坦能减少DM大鼠心肌细胞外基质(ECM)积聚,改善心肌结构,PDGF-B表达下调可能是缬沙坦抑制DM心肌纤维化的心脏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核因子-κB与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炎症贯穿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而核因子-κB又是调节免疫炎症相关基因的重要转录因子,众多研究提示,动脉粥样三化斑块的主要组成细胞为单核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血管平滑肌细胞,甚至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存在核因子-κB的激活,而单核细胞迁入内膜下间隙又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最早病变,而且引起冠心病的三大独立危险因素(有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在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时均有核因子-κB的激活增加,因此核因子-κB有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与发展的始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6.
核因子-κB与阿尔茨海默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Sen和Baltimore〔1〕 即在B淋巴细胞中发现一种特异结合于免疫球蛋白κ轻链基因增强子上的核转录因子蛋白 ,因而命名为核因子 κB (nuclearfactorκB ,NF κB)。NF κB是机体细胞快速反应系统中关键的因子 ,随其功能变化可快速调节细胞的转录程序 ,使其能适应外界应激情况〔2〕 。NF κB本身和调节分子的复杂性使得NF κB可在不同的细胞中发挥不同的生理作用。  一、NF κB的功能与活化   1.NF κB的结构与活化 :现已证实多种细胞中均有NF κB ,其蛋白亚基主…  相似文献   

17.
核因子 -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是一种多效性的转录因子 ,人们对其结构、功能、激活途径的研究已比较深入。NF- κB在机体免疫、急慢性炎症、细胞发生与凋亡等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逐渐得以认识。大量资料显示 NF-κB激活的具体信号机制错综复杂 ,表现出刺激信号、细胞类型的差异性。机体在许多病理生理状态下易出现氧化应激 ,如缺血 /再灌注损伤、心脏手术、移植手术、缺血预处理、肿瘤、急慢性炎症、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本文着重就氧化应激与NF- κB激活的关系作一综述。1  NF-κB信号传导途径NF- κB通常与…  相似文献   

18.
核因子-κB与肥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因子-κB(NF-κB)是独特的核转录因子,广泛存在于高级真核生物的各种细胞中,参与炎性反应、分化和凋亡等多种细胞反应.近年来的研究显示,NF-κB在肥胖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NF-κB可能通过促进脂肪组织炎性反应、抑制脂肪细胞分化以及调节脂肪细胞凋亡而参与肥胖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核因子(NF)-κB是属于Rel家族的转录因子,是与诸多包括动脉粥样硬化(AS)在内炎症性疾病密切相关的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在AS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斑块形成到稳定和破裂,活化的NF-κB通过调节下游如细胞因子、炎症介质、趋化因子等参与AS的信号转导。1 NF-κB通路的组成1.1 NF-κB家族转录因子NF-κB是1986年首次在成熟的B淋巴细胞核提取时发现的,能与免疫球蛋白kappa(k)轻链上的  相似文献   

20.
核因子-κB与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动脉粥样硬化 (AS)及其并发症是人群致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AS被认为是一种动脉慢性炎症的病理过程。核因子 κB(NF κB)在其中起主要作用。1 动脉粥样硬化与炎症AS是一个以炎症反应和纤维细胞增殖为特征的慢性炎症过程。在AS的血管组织中发现大量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聚集 ,这些细胞释放白细胞黏附分子、细胞因子、生长因子 ,导致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泡沫细胞形成 ,导致AS斑块的形成。炎症在斑块破裂中起重要作用。大约 50 %的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是因斑块不稳定破裂 ,继发血栓形成所致。研究发现 ,ACS病人血中巨噬细胞和T淋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