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临床表现为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等,多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据报道,UC的发病率逐步上升.作者统计发现,近几年来人住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的UC患者,不仅呈现出人数递增的趋势,也出现病情加重、症状复杂的趋势,因此  相似文献   

2.
奥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属于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towel disease,IBD)的一种,UC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近10年来,国外采用奥沙拉嗪治疗UC取得良好疗效,且不良反应少见。作者于2002年6月至2006年6月采用奥沙拉嗪治疗UC34例。观察该药对我国UC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附3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溃疡性结肠炎是属于炎症性肠病的一种,UC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近10年来,国外采用奥沙拉嗪治疗UC取得良好疗效,且不良反应少见。作者于2005年6月至2007年6月采用奥沙拉嗪治疗UC34例。观察该药对我国UC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溃疡性结肠炎并发腹腔血管栓塞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是与免疫过度反应有关的慢性肠道非特异性炎症,其病因尚未完全明了.目前,我国UC的发病呈上升趋势.UC的血栓并发症受到广泛关注,并用肝素治疗取得一定疗效.血栓形成是造成病情恶化,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UC血栓并发症的发生部位非常广泛,文献报道盆腔深静脉血栓最常见,约5%的UC患者发生盆腔深静脉血栓,其次为肺部血栓栓塞[1].作者发现并发腹腔血管栓塞也较常见,故自1994年1月至2004年6月对UC并发腹腔血管栓塞的9例作以下报告.  相似文献   

5.
丹参片联合雷尼替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溃疡性结肠炎(UC)即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的直肠和结肠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以黏膜及黏膜下层的溃疡表现为主要病理改变,其病程迁延,有癌变趋势,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为进一步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疗法,2003年12月至2006年6月,我们应用丹参片联合雷尼替丁治疗UC患者50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疾病,具有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等特点.UC在西方国家常见,但近年来,我国 UC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1 ].其发病受遗传、环境、肠道菌群及免疫系统等多种因素影响.本文回顾性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174例UC患者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7.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未明确的慢性疾病。本病以欧美多见,国内发病率较低,但近年随着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现对我院2005-01/2008-10以来住院的UC患者34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健康教育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燕 《天津护理》2004,12(4):236-237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以下简称UC)是一种较常见的内科疾病,以腹痛,腹泻及粘液脓血便为特征,多有活动期与缓解期,呈反复发作慢性病程。近年来,UC在我国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目前认为与环境、遗传、饮食、吸烟、精神因素以及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加快有关。因此在治疗的同时,给予健康教育,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态,指导其合理饮食,使之能与医务人员积极配合,可达到早日康复减少复发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景观疗养为主的综合干预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康复作用,并探讨UC的景观疗养护理方法。方法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以景观疗养为主的综合护理,疗程为15d。采用《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及疗效标准》对患者进行慢性UC评定,并且对两组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结果实验组治疗UC的总有效率为8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0%(P〈0.05)。两组治疗后SCL-90各因子评分均有下降趋势,其中实验组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和精神病性4项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仅有抑郁项在治疗前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后,实验组的抑郁项评分降低值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景观疗养为主的护理有利于促进及巩固慢性UC患者的治疗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患者的心理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中药内服加中西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6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直肠和结肠炎性疾病,目前无特效的药物治疗.作者以中药内服、中西药结合保留灌肠治疗UC 36例,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属中医“泄泻”、“肠风”、“滞下”、“肠澼”等范畴。病变主要限于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病程迁延,且反复发作。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UC较之单纯使用西药效果明显。作者自2010年10月至2011年9月对本院消化科因UC住院的58例患者,分别给予单纯美沙拉嗪口服治疗和美沙拉嗪口服联合蒲芩败酱汤保留灌肠,结果联合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溃疡性结肠炎(UC)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或特发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病变以直肠和乙状结肠受累多见,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等。随着现代快节奏的生活和电子纤维结肠镜的应用,其发病率和检出率呈日益上升趋势,据研究表明,重度UC有癌变危险的可能,已经引起医学界和人们的普遍重视。UC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现代医学主要使用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糖皮质激素和氨基水杨酸(SASP及其衍生物)治疗,国外已推出多种5-ASA缓释片、控释片以及多种激素灌肠剂或栓剂。但是长期或大量使用激素可因抑制免疫反应致人体防御机能下降,影响脂肪及糖代谢,引起电解质紊乱及上消化道溃疡、出血等;而长期或大量使用SASP可引起上消化道症状、头痛、周身不适,甚至白细胞减少、溶血、转氨酶增高等,况且我国的UC绝大多数属轻、中型,故较多患者难以接受激素和SASP类药物的长期应用。  相似文献   

13.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较常见的消化道疾病,近年来本病有增加的趋势。对我院2005年2月--2009年8月收治的57例UC患者(其中42例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进行分析,着重探讨对UC应用激素治疗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4.
林英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36):8865-8866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炎症性肠病。临床上以反复发作腹痛、腹泻和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为主要表现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该病一般呈慢性过程,大部分患者反复发作,疗效不满意。我院2005-03/2008-03应用康复新液联合黄连素、地塞米松等保留灌肠治疗UC,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侵及结肠黏膜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部分患者可发生肠病性关节炎、肝胆管疾病等肠外表现[1]。UC病变主要位于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呈连续弥漫性分布,通常累及直肠和乙状结肠,病程迁延不愈,轻重不等,使患者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2]。近年来,UC的发病率呈明显升高趋势,已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现代难治疾病之一[3]。但关于其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调查住院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住院病例临床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符合UC诊断的144例患者病例资料,记录临床表现及治疗经过,并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UC患者中轻度37.4%、中度49.2%;、重度13.4%,临床类型以慢性复发型(45.7%)和初发型(37.4%)为主,主要症状有腹泻(73.5%)、腹痛(67.5%)、血便(63.7%)等,部分患者伴有肠外表现(13.8%)。辅助确诊手段主要是结肠镜(91.8%)及病理(45.1%)。UC治疗上以氨基水杨酸类(86.8%)和类固醇激素(34.7%)及中药灌肠治疗(43.1%)为主,仅2.08%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52.8%患者联合应用抗生素治疗,17.4%患者配合应用镇静剂治疗。结论:UC以轻中度为主,疾病类型以慢性复发型和初发型为主,爆发型少见。肠外并发症少见。治疗以口服药物和局部用药及中药灌肠为主,部分患者联合应用抗生素、镇静剂;必要时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  相似文献   

17.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原因未明、与自身免疫有关的炎症性肠病。临床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具有病程长、易反复的特点。近年来UC患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目前尚缺乏满意的治疗方法。近几年我们对62例UC患者采用中药浓缩液保留灌肠,经临床护理观察,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186例溃疡性结肠炎结肠镜检查的评价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结肠镜结合活检组织学在溃疡性结肠炎(U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186例U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结肠镜的UC诊断率为90.1%。结肠镜下表现以黏膜充血、水肿伴糜烂及浅表溃疡最为多见占87%。病变分布在直、乙状结肠约占56.4%,临床分类以慢性复发型多见占65.6%,癌变1例占0.05%,中毒性巨结肠1例占0.05%。结论UC的结肠镜诊断和活检是主要方法,并有鉴别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中医药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的治疗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对比西医的对症治疗,中医药对UC的治疗具有明显优势。中医可从病机病因、证型、治法等来确立UC的治疗,通过分析UC的常见核心证型与治法,确立其病机演化,从本质上来讨论UC的证型与治法,并为中医药治疗UC的证型与治法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陆淼炯  李省吾 《浙江临床医学》2010,12(12):1341-1342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结直肠慢性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限于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其特点是复发和缓解交替出现,病情轻重不等,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和黏液脓血便。近年来,UC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本科应用奥沙拉秦钠胶囊联合阿泰宁治疗UC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组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