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大连地区历史上霍乱流行的状况。对1993、1994年霍乱流行进行了调查分析。指出了近二年的流行特点:疫情来势早、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形成暴发。地区分布广泛、病例相对集中。病原菌株有变化。原以埃尔托弧菌稻叶型(1d)为主。近二年内均以小川型(1b)为主。针对其流行特点。指出了检疫对策。为防止霍乱在大连口岸的传入和传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3.
王雪莲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4,11(3):15-16
病例1:某患者 ,男 ,32岁。10小时前出现腹泻 ,排稀水样便8次 ,初为黄色稀便 ,后转为米泔水样 ,无腹痛、无发热、无里急后重。否认与类似病人接触史。查体 :血压80/60mmHg,脉搏104次/min,烦躁不安 ,反应迟钝 ,声音嘶哑 ,脱水貌 ,腹平坦、软 ,无压痛及反跳痛。血常规 :白细胞10 0 相似文献
4.
我市地处长江水陆交通集散地经济比较繁荣的口岸农村地区,于1994年8月15~22日发生了自1990年以来的首次霍乱流行.为探讨该地区霍乱的传括因素,特进行了病例对照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祛1.1对象口岸地区发生的经市卫生防疫站细菌学确诊的霍乱病例共26例.选择确诊病人发病前10天无腹泻史,居住在病家四周的常住邻居52人为对照.病例组和对照观察对象的平均年龄分别为47.2岁和47.吕岁,前者男10例,女20例,后者男20例,女32协职业为农民、学生、教师和工人的前者分别为20、l、1、4例,后者为40、2、2、8例.1.2由市卫生… 相似文献
5.
唐明江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3,13(3):343-344
霍乱 (Cho1era)是由O1血清群和O13 9血清群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发病急、传播快、严重影响人民健康和危及生命 ,对国民经济也有重要的影响 ,被列为三种国际检疫传染病之一。近年来食源性传播已成为重要的传播途径 ,随着O13 9群霍乱弧菌的快速传播 ,有专家预测可能引发第八次世界大流行。川中某地区近几年发生了数起霍乱疫情 ,经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专家的辛勤工作 ,本着“早、小、严、实”的原则 ,通过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了疫情 ,均未出现第二代病人 ,疫情范围一次比一次小甚至只有单…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1995年夏季大连口岸地区副霍乱暴发流行情况,此次流行发病人数111人,作者认为疫情来势猛,传播迅速,病例集中,所分离的菌株均为埃尔托孤菌小川型,为此对流行特点和传播因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检疫对策。 相似文献
7.
霍乱的流行近况与基本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魏承毓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1996,30(4):242-244
霍乱的流行近况与基本对策魏承毓一、流行近况(1990~1995)起始于1961年的第七次世界霍乱大流行迄今已殃及140个国家地区,患者达350万以上。1991年霍乱侵入拉丁美洲后,当年全球有59个国家和地区报告患者594694例,这一数字令举世震惊[... 相似文献
8.
张宏鹂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1998,21(4):209-211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属国际检疫传染病,在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列为甲类传染病。 霍乱的发生、流行,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给生产、旅游、贸易和交通运输等造成损失,甚至破坏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社会的安定,世界上不少国家和地区一直有霍乱发生和流行。目前世界霍乱疫情还相当严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国际交往、国际贸易和旅游事业不断发展,霍乱随时有可能由国外传入。 相似文献
9.
登革热卫生检疫防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登革热在世界上已存在了200多年,在中国也有120多年的记载。近年来,由于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登革热在东南亚一些国家肆意流行,对我国人民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为保护出入境人员的身体健康,本文从监测区域和监测点、监测内容、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监测实验室建设、检疫控制与服务等方面对登革热的卫生检疫防治对策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张燕玲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1999,(3):38-38
霍乱是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其典型病例症状为腹泻、呕吐、大量失水、电解质紊乱和周围循环衰竭,若抢救不及时常致死亡。由于该病起病急、传播快、波及面广、病死率高、持续时间长,所以世界卫生组织在“国际卫生条例”中规定,霍乱是必须实施国境卫生检 相似文献
11.
应用流行病学方法,结合蒙古霍乱流行情况。对二连口岸霍乱传入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认为随着旅游及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霍乱由国外及国内其它地区传入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同时报道了为防止蒙古霍乱传入所采取的措施及今后防制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当今全球霍乱的基本状况与防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年局限于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一隅20余年的埃尔托霍乱,自1961年5月以来,在不到4年的时间内,即传遍东南亚及西太平洋海域的大多数国家和地区。1964年以后深入亚洲内陆,1970年传入非洲大陆和少数欧洲国家,1973年传入北美洲和大洋洲,1991年传入拉丁美洲。至此,本病已持续世界性流行38年,五大洲140个以上的国家和地区报病400万例以上,平均病死率若按2.5%估算,死者也不下10万例。由于漏报、少报、瞒报等情况的确实存在,实际发病与死亡人数必然远大于此。因此第七次世界霍乱大流行,已给全人… 相似文献
13.
陈增荣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1996,19(6):329-330
本文报道了湾仔卫生检疫局在加强检疫查验和传染病监测中,在口岸查验出4例霍乱患者,33例带菌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霍乱传播。 相似文献
14.
加强检验检疫防止人畜共患传染病的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长华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2000,23(6):366-367
近几年,在世界范围内人畜共患传染病的流行和暴发时有发生。防止人畜共患传染病经国境口岸传人或传出,是检验检疫机关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此项工作涉及动物检验检疫、食品卫生等多个部门。根据“六个一”的精神,就卫生检疫如何与各部门密切配合,共同把好国门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5.
刘惠兰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1992,8(2):113-114
1991年1月,在秘鲁发生了流行性霍乱,继而波及厄瓜多尔、哥伦比亚、智利、巴西、墨西哥和危地马拉(见表1)。虽然霍乱是严重而且威胁生命的疾病,但此病可以有效地预防,而且容易治疗。可是,在美国,许多医务保健工作者缺乏鉴别和防治经验。本文提供了西半球霍乱的最新资料,同时提出了美国的霍乱临床诊断和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6.
李春光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1999,22(3):153-155
为防止登革热从国外传人我国,本文从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方面对登革热防制工作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进一步强化防制工作的有效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印度恒河三角洲自古以来是霍乱地方性流行区。19世纪初,由于交通日趋发展,人员、货物等交流逐渐频繁,霍乱也随之向外扩散,传播到世界其他地区。从1817年至1923年的百余年间,先后发生6次世界性大流行。在大流行的间歇期,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也常有霍乱的发生或流行。由于霍乱具有发病急、病情重、病死率高、传播快的特征,因而是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的烈性肠道传染病。1883年Koch在霍乱第5次世界性大流行期间分离到霍乱的病原体霍乱弧菌,这种霍乱病原菌后来被称为古典型霍乱弧菌。1884年,Ferran首次以“减毒”的霍乱弧菌肉汤培养物制备疫苗,在正在发生霍乱流行的西班牙对大约3万人进行胃肠道外接种,以图保护人群。但这种疫苗常引起严重的反应。19世纪90年代以后,学者研制了用酚或热灭活的全菌体霍乱疫苗,以胃肠道外的途径接种,用于霍乱流行的控制和预防。埃尔托霍乱原局限于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岛,1961年5月往外扩散,从而导致第7次霍乱世界大流行。鉴于埃尔托霍乱弧菌和引起前6次大流行的古典型霍乱弧菌的抗原结构、致病机理和临床症状大致相同,因此也广泛使用长期以来用于古典型霍乱预防的全菌灭活疫苗,以胃肠道外的途径对人群进行免疫接种,用于埃尔托霍乱的预防。随后许多学者对霍乱免疫、疫苗的保护效果及新型疫苗的研制等作了大量的工作,本文综述有关的资料。 相似文献
18.
余毓海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1995,18(6):325-327
本文分析了阳江市1994年霍乱流行病学的特点。7月1日发现首例病人至9月9日止,已发病204例,其中死亡2例,健康带菌者l0例,疫情波及2个县2个区26个镇、办事处,是80年代以来阳江地区发病最多、波及面最广、流行时间最长的一次.流行菌株为埃尔托霍乱弧菌,血清分型为小川lb型. 相似文献
19.
丹东口岸地区1994~1995年霍乱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流行病学方法对丹东口岸地区1994-1995年霍乱流行情况作了调查。两年共发病1861例,发病率分别为37.43/10万。41.42/10万。沿海地区发病率明显高于内陆地区,工人高于其他人群。各年龄组都有病例发生,以青壮年居多。本次流行以食用海产品感染为主。流行菌株均为埃尔托霍乱弧菌小川1b型。 相似文献
20.
徐松波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1998,(3):25-26
霍乱是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症状为腹泻、呕吐、大量失水、电解质紊乱和周围循环衰竭,若抢救不及时,常致死亡。由于该病起病急、病死率高,传播快,持续时间长,所以世界卫生组织在“国际卫生条例”中规定,霍乱是必须实施国境卫生检疫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