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临床上,大约60%~70%甚至更多的2型糖尿病患者都有肥胖或超重史,因而肥胖可视为糖尿病的首要诱因。在治疗肥胖型糖尿病时.减体重也成了饮食治疗的核心内容.这是因为减体重后不仅能降低病人对胰岛素的需求量,还可以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所以能达到从根本上控制血糖水平、稳定病情和预防相关并发症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是一组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在治疗上缺乏针对病因的特效手段。目前饮食治疗是所有糖尿病病人的基础治疗,通过科学合理的饮食安排和饮食结构达到治疗糟尿病的目的。不论糖尿病类型和病情轻重或有无井发症,也不论是否应用药物治疗,都应长期坚持饮食治疗。近年来随着对此病研究的深入提出了不少新的观点和要求,现作一简要叙述。  相似文献   

3.
肥胖型糖友应实施减重饮食 临床上,大约60~70%甚至更多的2型糖尿病患者都有肥胖或超重史,因而肥胖可视为糖尿病的首要诱因。在治疗肥胖型糖尿病时,减体重成了饮食治疗的核心内容。这是因为减体重后不仅能降低病人对胰岛素的需求量,还可以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所以能达到从根本上控制血糖水平、稳定病情和预防相关并发症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一种急性并发症,接诊病人后要配合医生做好护理评估工作,采取积极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患者病情稳定后,要开展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皮肤护理和口腔护理等基础护理活动,针对患者具体情况采取感染的预防性护理、药物治疗期间合理用药护理和补液护理措施,强化病情的自我监护,为患者提供整体性护理服务,正确应用胰岛素,不断提高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效果,维持血糖在合理范围内,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5.
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时,两种疾病可相互加重彼此的病情,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临床护理过程中,要采取心理护理和病情观察等基础护理措施,注重降糖药物和胰岛素应用的护理,预防低血糖反应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采取适当的饮食护理措施,即要重视脑损伤的治疗和护理,又要合理应用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控制血糖在适当范围,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合理运用有效的护理措施,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促使患者早日回归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相似文献   

6.
计算机参与糖尿病治疗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使糖尿病病人的血糖得到切实的控制,是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关键。利用计算机指导病人科学地调整饮食和药物以达到血糖稳定的方法早在0年代就出现并逐渐成熟。从个人计算器发展到目前的糖尿病治疗微机网络,从简单的饮食指导软件发展到集饮食,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治疗于一体的综合软件。  相似文献   

7.
从事内分泌工作已经有六年之久了,糖尿病治疗是内分泌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被这种可怕的疾病困扰的病人越来越多,很多患者的病情都得不到理想的控制,导致并发症频发,患者的生活质量得不到保障。几年前.在糖尿病治疗中,只要一提到注射胰岛素,患者就会找各种各样的借口推辞,很难接受胰岛素治疗.导致病情很难控制,而后各种各样的烦恼就接踵而至。  相似文献   

8.
对1型糖尿病患儿,社区医生在做好非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胰岛素治疗,并做好病情监测工作。应根据患儿实际病情,制定个体化的饮食和运动等非药物治疗措施;应根据患儿残余胰岛β细胞的功能不同,合理应用胰岛素进行药物治疗,做到合理应用、分配和调整剂量,必要时应用短效和中效胰岛素联合应用的治疗方法。应遵医嘱通过尿糖、尿酮体和尿蛋白等尿液检查项目,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和血气分析等血生化检查项目,也可测定反映胰岛细胞自身抗体的检测,并根据病情要常规定期随访,监测血压、检查眼底、尿微量白蛋白和β_2微球蛋白等,以早期发现和治疗1型糖尿病并发症,达到降低血糖、消除症状,预防和延缓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的目的,不断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老年性糖尿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老年病人可能表出为无症状性糖尿病,许多因素都可能对老年人的营养,饮食和生理状况造成损害,药物治疗方面,无论是使用口服磺脲类降糖药还是注射胰岛素,都必须特别警惕发生低血糖的危险性,老年性糖尿病病人容易发生低血糖反应,而且多数表现为神经精神症状。Ⅱ型糖尿病的老年患者中发生糖尿病性高渗性昏迷的机率很高,治疗的关键是补液和胰岛素治疗。大血管病变(冠心病和周围血管功能病变)是老年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和引起死亡  相似文献   

10.
如果把糖尿病的治疗比作是5匹马拉1套车的话,那这5匹马必然有主有次,其中必有1匹是驾辕之马,其余为拉套之马,糖尿病的饮食治疗就应该是这套车的驾辕之马。任何一种糖尿病类型,任何一位糖尿病病人,在任何时间内都需要进行糖尿病的饮食治疗。有的病人可能不需要药物治疗,个别病人可能无法进行体育锻炼,但对任何一个糖尿病病人来说,没有饮食治疗,就没有糖尿病的满意控制。糖尿病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胰岛素合成和分泌能力的下降,如果摄取热量过多,餐后血糖就可能升得很高,以至达到严重危害健康的水平。另外饮  相似文献   

11.
<正>妊娠糖尿病是糖尿病的一种特殊类型。指确定妊娠后,若发现有各种程度的糖耐量减低或明显的糖尿病,不论是否需用胰岛素或仅使用饮食治疗,也不论分娩后这一情况是否持续,均可认为是妊娠糖尿病。  相似文献   

12.
小贴士     
《糖尿病新世界》2006,(1):17-18
按糖尿病类型选药 1型糖尿病患者必须终生使用胰岛素;2型糖尿病患者在饮食、运动治疗及口服降糖药物效果不好、出现急性并发症或严重慢性并发症、严重应激状态(急性心肌梗死等)、大中型手术围手术期及围产期也必须使用胰岛素治疗;除上述情况外,2型糖尿病患者才可考虑使用口服降糖药物。  相似文献   

13.
护士应对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健康教育和指导,不断提高糖尿病教育和护理水平,在患者住院和居家治疗期间,要对影响胰岛素治疗效果的因素进行健康教育指导,严格按照医嘱和使用说明使用胰岛素,教会病人注射的基本技能和药物应用护理知识,使之按照正确的注射方法和技术去操作,掌握自己病情变化和治疗规律以及胰岛素注射知识和注意事项,不断提高患者自我防治和自我护理的能力,教会患者自己或家属注射胰岛素,掌握影响胰岛素治疗效果的因素,使患者不论何时何地都能得到正确有效的治疗,有效地控制糖尿病病情的进展,充分发挥胰岛素的治疗作用,控制血糖在理想范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回归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相似文献   

14.
“生命在于运动”。适当的运动对于所有人都是有益的。运动对于糖尿病病友来讲更加重要,运动和饮食治疗并称糖尿病治疗的两大基础治疗,只有在这二大基础治疗合适的情况下,药物治疗才会发挥最大效果。而且很多病情较轻,尤其是初期的糖尿病病友,仅仅通过饮食控制和合适的运动就可以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而不需使用任何降糖药物。  相似文献   

15.
多数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NIDDM)的病人,有胰岛素不足和拮抗。在糖尿病早期,口服磺脲类药物至少可部分改善胰岛素不足与拮抗。随着病情进展,很多病人对药物的效应降低。此时,通常都停用磺脲类药物而改用胰岛素。然而,由于肥胖病人及对胰岛素拮抗者,常需要大剂量的胰岛素并且往往有进一步的体重增长。故胰岛素与磺脲类药物联合使用疗效会更好一些。该疗法虽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其疗效尚未经临床对照试验确立。 本文研究的目的,对用中量或大量胰岛素不能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是机体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而导致血液中葡萄糖水平高于正常状态,引起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的一种常见内分泌代谢疾病。糖尿病治疗需要综合治疗,饮食治疗、运动疗法、药物治疗、血糖监测及糖尿病教育缺一不可,除采取合理治疗措施外,对糖尿病病人实施合理的护理也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正>妊娠期糖尿病是糖尿病的一种特殊类型。确定妊娠后,若发现有各种程度的糖耐量减低或明显的糖尿病,不论是否需用胰岛素或仅使用饮食治疗,也不论分娩后这一情况是否持续,均可认为是妊娠期糖尿病。妊娠糖尿病世界各国报道为1%~14%。  相似文献   

18.
积极治疗糖尿病和高血压有利于延缓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展,一般主张糖尿病一旦伴有高血压应早期治疗,首先应注意非药物疗法,其次是药物治疗。一、非药物治疗 一是饮食控制,肥胖病人降低体重,减轻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的利用,有利于控制血糖及  相似文献   

19.
张宝珠  江蓓 《山东医药》1995,35(12):36-37
为配合全国糖尿病强化治疗多中心研究的开展和规模化,1995年2月中国糖尿病防治研究协作中心提出了中国糖尿病治疗模式,其目的主要是控制血糖尽可能正常,以达到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预防和治疗急慢性并发症,减少病死率。现对其主要内容浅述如下。1 糖尿病教育和精神心理治疗 主要针对病人的病情及思想情况,向其或其家属介绍糖尿病有关防治知识,使病人自觉控制饮食,并配合运动疗法及各种药物治疗,以控制糖尿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指在妊娠阶段首次发生或发现的任何程度的糖耐量异常,GDM可导致母体及婴儿一系列产前、产时和产后并发症。早期诊断及正确治疗对孕母及胎儿的预后有重要意义。GDM的治疗主要包括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药物治疗首选人胰岛素治疗,慎用胰岛素类似物和口服降糖药。治疗的关键在于严格控制GDM患者血糖,减少围产期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就GDM药物治疗的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