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综合征。糖尿病患者,经常出现虚弱、出冷汗、头晕、饥饿等低血糖症状,进食后可能缓解,药物治疗中的患者尤其如此,低血糖反应是糖尿病治疗不当的并发症之一,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不断上升,药源性低血糖症的发生率亦明显增加,如果不及时诊治,将会危及生命或遗留不同程度的脑损伤,现对本科室2004年1月5日~2004年11月20日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36例、发生低血糖反应15例进行原因分析及观察总结,并提出预防性的护理措施。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5例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7例;年龄最大81岁,最小者35岁,平均年龄为64岁。1.2服药情况服用磺脲类药物6例,磺脲类及双胍类2例,磺脲类及胰岛素5例,单用胰岛素2例。1.3糖尿病认知的调查13例认为吃得越少越好,2例尝试各种各样的偏方以及所谓的秘方,不能接受糖尿病是一种终身的疾病,5例没有信心,对糖尿病知识了解甚少,不能很好地配合治疗。2低血糖症发生的因素2.1在使用降糖药(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时不进食或进食很少,又或进食不规律如忘记或推迟进餐等。本组5例患者是由于饮食减量,热量摄入不足,但降糖药未能及时减量而引起低血糖反应。...  相似文献   

2.
夜间低血糖昏迷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杜彩梅  李丽  刘庆军 《护理学报》2008,15(10):43-44
分析2005年3月—2008年5月9例发生在夜间熟睡后低血糖昏迷的原因有:病理、生理因素,器质性病变,用药不当,饮食、运动不当。护理对策:(1)对生理病理因素引发的夜间低血糖昏迷,掌握低血糖的高危征象,如病程长,伴有较重自主神经病变的老年患者;有高血压、肾功能不全及冠心病者;长期使用胰岛素和降糖药、近期未监测血糖者等,对此类高危人群列入重点交班及观察对象,密切监测夜间血糖。(2)对药物因素引发的夜间低血糖昏迷,指导患者在饭前30 min服用第1代磺脲类降糖药;对于夜间注射中效胰岛素的患者,护士在凌晨6:00左右加强巡视,严密观察;对于自行注射胰岛素的患者,指导患者保证注射剂量准确。(3)对饮食运动因素引发的夜间低血糖昏迷,耐心指导其计算出每日机体所需的热量,每日应最低供给150-250 g主食,在不进食或进食很少的情况下,应减药量;指导患者避免过量运动、空腹运动。(4)对B细胞瘤所致夜间低血糖昏迷,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少量多餐,白天每2~3 h进餐1次,夜间睡眠3-4 h后叫醒患者加餐,以预防低血糖昏迷。  相似文献   

3.
药物性低血糖昏迷的早期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物性低血糖昏迷的早期诊治郑纪红,徐保真,吴仪优降糖为第2代磺脲类口服降糖药,广泛应用于中老年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其作用强而持久,临床应用中最易出现低血糖反应。今报道我院1988~1992年间收治的6例因口服优降糖引起低血糖昏迷并导致死亡的病例...  相似文献   

4.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低血糖4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2006-01/2007-12收治低血糖症52例,其中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低血糖41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均诊断为2型糖尿病,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男13例,女28例,年龄60~91(平均74.73)岁;病程1个月~30 a,平均13.56 a,其中病程10 a以上36例(87.8%)。合并高血压28例,冠心病11例,糖尿病肾病23例,其中慢性肾功能不全12例,脑血管病12例,老年性痴呆5例,急性胃肠炎3例。1.2用药情况口服降糖药共28例。口服磺脲类降糖药8例,口服磺脲类+双胍类或阿卡波糖7例,口服不明成分中成药13例。单纯注射胰岛素9例。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或阿卡波糖4例。1.3诱因9例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后未进食或进食后呕吐,13例进食过少,8例已反复出现心悸、多汗等低血糖症状而未减少降糖药或胰岛素剂量,4例误服降糖药,2例饮酒后,2例注射胰岛素自杀,3例诱因不明。1.4临床表现单纯表现为心悸、多汗、饥饿等交感神经兴奋症状的9例(21.95%);出现嗜睡、抽搐、意识障碍等精神神经症状的32例(78.05%)。1.5血糖测定上述所有患者发生低血糖时血糖1.4~2.8...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我院近3年来20例2型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防措施.方法 针对我院急诊收治的低血糖昏迷患者的发病年龄、临床表现、降糖药物选用方式、发病时间、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同时根据年龄分成两组:≥65岁组(13例)和<65岁组(7例),从中找到引起低血糖昏迷的常见原因,由此探讨预防的措施.结果 我院低血糖昏迷主要发生在高龄糖尿病患者中;与口服磺脲类长效降糖药物和注射预混胰岛素有关;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昏迷发作时间以夜间为主,且与HbA1c较低有关;与<65岁组相比,≥65岁组患者有更低的HbA1 c(5.4±1.2)%vs(7.3±1.6)%(P<0.01),发作时更低血糖(1.58±0.59) mmol/L vs (2.39±0.67)mmol/L(P<0.05)和更长的病程(10.7±3.2)年vs (6.2±2.4)年(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并发低血糖昏迷患者的血糖控制宜个体化.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患因使用药物(如胰岛素、磺脲类)或疾病本身所导致的低血糖,称为糖尿病低血糖。一般以静脉血糖低于2.5mmol/L作为低血糖的标准。低血糖临床表现特点为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及脑功能障碍的症状,早期供糖后症状可迅速缓解。低血糖患常有头晕、饥饿感、出汗、心悸,严重有头痛、烦躁不安、情绪紊乱、呕吐、无法进食,甚至昏迷等。  相似文献   

7.
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昏迷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昏迷的相关危险因素,从而做到早期预防、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随机选取60例同期住院治疗的无低血糖昏迷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28例低血糖患者中,年龄、应用降糖中药、治疗方案改变、合并肾功能不全、不规律饮食及缺乏糖尿病教育经历的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的病程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在使用降糖药治疗过程中,老龄、不合理用药、肾功能不全、食物摄取不足及缺乏糖尿病教育经历等是低血糖昏迷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磺脲类降糖药致严重低血糖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及诊断率的提高,目前糖尿病已成为我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因磺脲类口服降糖药对2型糖尿病具有确切的降糖效果,某些品种有胰外降糖和降低胆固醇等优点,而且价格低廉,在基层医院使用广泛。但在使用过程中若不注意其特性,易致医源性低血糖,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现将本院2004-2007年收治的磺脲类降糖药致严重低血糖30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掌握低血糖昏迷病因、症状及预防和治疗。方法:对18例低血糖昏迷患者病因及症状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低血糖昏迷病因以降糖药应用不合理最多,症状复杂以意识障碍为主。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应合理应用降糖药,同时注意监测血糖,防止低血糖发生。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并发低血糖的预防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目标是使血糖正常,从而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而阻碍血糖达标的最大障碍就是低血糖症.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之一.一次严重的医源性低血糖或由此诱发的心血管事件可能会抵消一生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内所带来的益处[1].由此可见低血糖的预防及处理至关重要. 1低血糖发生的原因及诱因 正常人血糖的昼夜变化虽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机体可通过神经、内分泌、肝脏等的调节,使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如果血糖来源不足和(或)利用过度均可导致血糖过低.低血糖发生的诱因有很多,包括胰岛素使用不当或过量、口服降糖药使用不当或过量、食物摄入不足、过量运动(时间过长、突然)、肾功能减退,导致对胰岛素和降糖药清除率降低、糖尿病妊娠妇女在分娩结束后及在进行哺乳时、饮酒过量、肾上腺或垂体功能衰竭等.  相似文献   

11.
优降糖治疗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时,如应用不当,可引起低血糖反应。护理:1、严密观察病情.优降糖系第二代磺脲类降糖药,服后2~6h血浓度达高峰值,持续作用为10~24h,注意听取服用优降糖患者主诉,密切观察临床表现,尤其对高龄及合并肾脏疾病患者,更需特别注意。优降糖对机体的敏感性因人而异,故对初用者,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在调整剂量过程中,患者出现精神失常,应考虑发生低血糖昏迷之可能。警惕高龄患者发生有非典型急性低血糖症。2、避免可能导致低血糖的因素:鼓励患者按规定进食,如病情所致纳食差,一时不能纠正时,应及时调整药量或暂停使用。3、对急性患者,立即留取血、尿标本,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危险因素,针对危险因素提出解决策略。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9月在本院就诊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288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危险因素。结果67例患者发生低血糖,多因素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中,病程>10年的患者发生低血糖的风险较病程≤10年患者高(P<0.05);未进行自我血糖监测的患者发生低血糖的风险较自我监测血糖的患者高(P<0.05);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发生低血糖的风险较不使用胰岛素的患者高(P<0.05);使用磺脲类药物的患者发生低血糖的风险较不用磺脲类药物的患者高(P<0.05);联合使用降糖药的患者发生低血糖的风险较不联合应用降糖药的患者高(P<0.05)。结论对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加强血糖的自我监测,掌握患者血糖基本情况,注意根据患者情况调整用药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3.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内分泌科口服磺脲类降糖药控制血糖效果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50例,在予以最大耐受剂量磺脲类降糖药治疗2个月后加用艾塞那肽,继续治疗2个月,比较分析加药前后血糖控制情况、体重变化情况和低血糖发生率。结果加用艾塞那肽治疗前后患者血糖控制情况、体重变化情况和低血糖发生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塞那肽应用于2型糖尿病能较好控制血糖,同时降低低血糖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62例2型糖尿病患者强化治疗中低血糖发生的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强化治疗过程中低血糖发生的特征。方法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胰岛素治疗组(37例)、磺脲类治疗组(8例)和诺和龙治疗组(17例)。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进行72h血糖监测,根据血糖测定图谱观察各组低血糖发生的特征。结果各组低血糖多于(24h制)11:00~12:00、21:00~5:00发生,最多见于凌晨2:00。餐后3h血糖较餐后2h能更好地预测低血糖的发生。磺脲类治疗组较胰岛素治疗组、诺和龙治疗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升高(χ2=9.139,P=0.003)。结论CGMS能及时准确地发现低血糖,了解低血糖的影响因素及低血糖后的反应,可以指导临床,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及护理方案。  相似文献   

15.
低血糖昏迷是糖尿病患者服用降糖药的严重副反应,老年糖尿病患者因身体各方面功能减退尤易发生。而且老年糖尿病患者多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肝肾肺功能不全,发生低血糖昏迷时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造成误诊甚至危及生命。现将11例资料较完整的老年糖尿病发生低血糖昏迷的病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优降糖致低血糖昏迷14例临床分析沈鲜安优降糖是目前被广泛使用的降糖作用最强的第二代磺脲类降糖药,但使用不当可引起严重的低血糖反应。现将我院近10年来收治的14例优降糖所致严重低血糖昏迷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全部患者均系我院1984年~...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低血糖患者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糖尿病低血糖患者的病因、临床治疗和护理体会.方法 对68例糖尿病低血糖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病因和临床护理体会.结果 通过临床观察,2型糖尿病低血糖发病原因主要为未按时进食、胰岛素过量使用、感染、腹泻及大量饮酒等.68例中有59例占86.8%经过治疗很快恢复,7例占10.3%于2~3 d后恢复正常,治愈率为97.1%;2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死亡率为2.9%.结论 医务人员应该全面掌握糖尿病低血糖的临床知识和护理要点,从临床用药、患者心理、饮食和健康教育等不同角度进行全方位护理,以便减少和预防糖尿病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糖尿病低血糖患者的病因、临床治疗和护理体会.方法 对68例糖尿病低血糖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病因和临床护理体会.结果 通过临床观察,2型糖尿病低血糖发病原因主要为未按时进食、胰岛素过量使用、感染、腹泻及大量饮酒等.68例中有59例占86.8%经过治疗很快恢复,7例占10.3%于2~3 d后恢复正常,治愈率为97.1%;2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死亡率为2.9%.结论 医务人员应该全面掌握糖尿病低血糖的临床知识和护理要点,从临床用药、患者心理、饮食和健康教育等不同角度进行全方位护理,以便减少和预防糖尿病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胰岛素低血糖昏迷搪尿病酮中毒昏迷突然糖尿病者在注射过量的胰岛素后或注射胰岛素未来及时进食,或活动过多与睡眠时相同天湿润湿润,苍白正常正常阴性阴性低于60毫克%可呈阳性逐渐巾断胰岛素洽疗,并发感染等酸中毒大呼吸&干燥而有苔干燥而有潮红、失水低低阳性阳性显著增高阴性糖尿病酮中毒昏迷与胰岛素低血糖昏迷的鉴别@春培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口服降糖药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服降糖药物是糖尿病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实践证明 :单纯饮食和运动疗法仅对少部分的 2型糖尿病患者发病初期有效。大部分 (约占 90 %以上 )的 2型糖尿病患者是需用药物治疗的。口服降糖药的作用不同 ,主要分为两大类 ,即磺脲类和双胍类。近年来 ,一些新型口服降糖药已在临床开始应用 :如α -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餐时血糖调节剂等。现将五类糖尿病口服降糖药的临床应用进展介绍如下。1 磺脲类口服降糖药1 1 药物种类。磺脲类口服降糖药物自 5 0年代中期开始应用以来 ,已在临床广泛使用。第一代主要有甲苯磺丁脲(D860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