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观察1.8%阿维菌素(AVM)乳油对小鼠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 (CYP450)酶系与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影响,初步探讨1.8%AVM在肝脏的可能的代谢过程和毒性机理.方法 40只清洁级昆明种小鼠(雌雄各半)灌胃给予1.8%AVM乳油(70、35、17.5 mg/kg),连续7d,以0.9%氯化钠溶液作对照.末次给药后处死小鼠,采用差速离心法制备大鼠肝微粒体,Brandford法测定微粒体蛋白浓度,CO还原差示光谱法检测肝微粒体CYP450含量,差示光谱法则定肝微粒体b5 (Cyt-b5)含量,紫外分光光度法则定肝微粒红霉素N-脱甲基酶活性(ERD)和氨基比林-N-脱甲基酶(ADM)和GST的活性.结果 各1.8%AVM乳油染毒剂量组ERD、ADM活性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剂量组小鼠肝脏指数、CYP450与b5的含量及GST的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同剂量组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8%AVM乳油可抑制小鼠肝微粒体ERD(主要反映CYP3A活性)和ADM(主要反映CYP2E1)的活力,而对CYP450和b5含量及GST活性影响小,未观察到1.8%AVM乳油对小鼠肝微粒体重要的Ⅰ相酶CYP450和Ⅱ相酶GST的诱导或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s 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在舒林酸干预治疗大鼠结直肠癌前病变——异型隐窝灶(aberrant crypt foci,ACF)中的作用。方法:选用SPF级SD雄性大鼠64只,观察药物为舒林酸,结直肠肿瘤诱导剂为二甲肼(1,2-dimethylhydrazine,DMH),PPAR-γ激动剂选用吡格列酮,PPAR-γ拮抗剂为GW9662,进行ACF模型诱导。实验共分7组,分别为阴性对照组、DMH组、舒林酸组、舒林酸+GW9662组、吡格列酮组、吡格列酮+GW9662组和GW9662组,其中DMH组10只,余每组9只。阴性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用药,其他各组均用DMH进行ACF诱导,观察12周。结果:(1)舒林酸与PPAR-γ激动剂均可显著抑制DMH诱导的大鼠ACF,从(137.8±59.4)个降低到(73.9±32.1)个和(96.4±32.6)个,分别减少了45.7%和30.0%,P<0.01和P<0.05;PPAR-γ拮抗剂可拮抗舒林酸的这一作用,ACF由(73.9±32.1)个上升至(106.3±33.9)个,P>0.05;(2)在DMH诱导肿瘤的过程中,结直肠黏膜PPAR-γ表达量较正常显著升高,相对灰度值分别为(0.304±0.288)和(2.292±1.380),P<0.01;而舒林酸和吡格列酮则可显著降低PPAR-γ的表达,相对灰度值分别为(1.023±1.115)和(0.352±0.187),与DMH组相比,P<0.01,应用PPAR-γ拮抗剂GW9662后PPAR-γ表达量又有所升高,相对灰度值分别为(1.279±0.303)和(0.998±0.295),与阴性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 PPAR-γ在DMH诱导的大鼠结直肠ACF中出现异常高表达;舒林酸和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可抑制ACF的形成,同时PPAR-γ的表达量也随之下降, PPAR-γ拮抗剂可拮抗舒林酸的这一作用。由此推测PPAR-γ在舒林酸干预治疗大鼠ACF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激活PPAR-γ可抑制DMH诱导的大鼠癌前病变ACF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灯盏生脉胶囊6种有效组分对细胞色素P450酶(CYP450酶)4种主要亚型(同工酶)的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肝微粒体体外孵育的方法和液质联用(LC/MS/MS)技术,通过体外cocktail高通量筛选,选择不同的CYP450酶同工酶特异性探针底物与灯盏生脉有效组分共同孵育,比较灯盏生脉有效组分对大鼠肝微粒体中CYP450酶同工酶抑制作用.结果 五味子甲素对大鼠肝微粒体CYP3A1、2C6及2C11有弱抑制作用,五味子酯甲对CYP3A1及2C11有弱抑制作用,IC50值均在10~50 μmol/L之间.结论 本研究初步界定参与灯盏生脉胶囊有效组分代谢的大鼠CYP450酶同工酶,及其有效组分对大鼠CYP450酶同工酶的抑制作用,为灯盏生脉胶囊与其他药物的联合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肝脏的细胞色素P450(CYP45)的含量,反映CYP2C活性的氨基比林-N-去甲基化酶(ANDM)及谷胱苷肽-S-转移酶(GST)的活性水平在诱导原发性肝癌过程中的变化。方法:用观察肝脏的CYP450的含量,二甲基氨基偶氮苯(DAB)作为诱导剂,喂养Wistar雄性大鼠,ANDM和GST的活性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诱癌组CYP450含量及GST,ANDM的活性在2周时无显性差异,CYP450含量及ANDM的活性在第12,30周时明显降低,GST在12周时明显增高,而在30周时与对照组无差别,在形成肝癌的大鼠肝脏中,肝组织中的CYP450含量水平依次是: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组织。结论:DAB诱导的原发性大鼠肝癌形成过程中肝脏的CYP450的含量有下降的趋势,DAB不能诱导ANDN活性,但能诱导增强GST的活性水平。  相似文献   

5.
葛根素对鼠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紫阳 《河北医学》2007,13(9):1057-1060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鼠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CYP)的影响.方法:实验动物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苯巴比妥(40mg/kg.d)、葛根素(100和200 mg/kg.d),给药7d后,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肝微粒体CYP和细胞色素b5(Cytb5)的含量,以及苯胺羟化酶(ANH)和氨基比林N-脱甲基酶(ADM)的活性.结果:苯巴比妥和葛根素均能显著缩短戊巴比妥钠对小鼠的催眠时间,显著提高小鼠肝脏指数、CYP含量,以及大鼠CYP和Cytb5含量,且以苯巴比妥组更为显著.苯巴比妥能非常显著地提高大鼠ANH和ADM活性,葛根素仅提高ADM活性,对ANH无明显影响.结论:葛根素对小鼠和大鼠肝微粒体CYP有诱导作用,但诱导能力显著弱于苯巴比妥.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3种诱导[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苯巴比妥钠(Phenobarbital sodium,PB)、β-奈黄酮(β-naphthoflavone,β-NF)]和丝裂霉素C(Mitomycin,MMC)对雄性SD大鼠细胞色素P450含量、CYP281活性的影响,以及普罗地芬(Proadifen,SKF525A)对不同活性CYP281的抑制作用。方法连续3d给大鼠腹腔注射各种诱导剂和MMC,另设空白对照和溶剂对照,处理结束后制备肝微粒体,测P450含量和CYP281活性;取各诱导组微粒体,用1.25mmol/L SKF525A处理,测CYP281活性。结果PB作用后使P450含量上升(P〈0.05),CYP281活性明显增大(P〈0.01);DEX、β-NF、MMC作用后,P450含量、CYP281活性变化无统计意义(P〉0.05),但与空白对照组相比,β-NF组的CYP281活性增加显著(P〈0.05);用SKF525A处理不同组别的微粒体后,CYP281活性均下降(P〈0.05或P〈0.01)。结论在体内一定条件下,PB能够诱导P450含量、CYP281活性,而DEX、β-NF、MMC对它们的作用不显著;1.25mmol/L的SKF525A在体外能够抑制不同水平的CYP281活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雷诺嗪对大鼠肝重、肝微粒体蛋白质及细胞色素P450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分成空白对照组和雷诺嗪组各8只,雷诺嗪组连续给予雷诺嗪为50 mg·kg-1·d-1,连续灌胃给药7 d后,测定大鼠的肝重、肝微粒体蛋白质及细胞色素P450含量,氨基比林-N-脱甲基酶、红霉素脱甲基转移酶和7-乙氧基-3-异吩噁唑酮脱烃酶的活性.结果 雷诺嗪灌胃7 d后,大鼠肝重、肝微粒体蛋白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雷诺嗪组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P<0.01).雷诺嗪对大鼠肝微粒体中红霉素脱甲基酶和7-乙氧基-3-异吩噁唑酮脱烃酶的活性基本无影响,对氨基比林-N-脱甲基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 雷诺嗪可能引起肝药酶对某些药物代谢的改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雷公藤醇提物对大鼠CYP450亚型酶CYP2C19活性的影响。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P450诱导组、P450抑制组。正常组与模型组灌服生理盐水,P450诱导组腹腔注射地塞米松,P450抑制组腹腔注射酮康唑(80 mg/kg),连续4 d后,除正常组外其他组再以雷公藤醇提物(3.25 mg/kg)灌胃3 d。采用HPLC法,以S-美芬妥英为探针药物,测定雷公藤醇提物对大鼠肝微粒体CYP2C19酶活性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P450诱导组比较,模型组大鼠CYP2C19活性明显降低(P<0.05)。结论:雷公藤醇提物对大鼠体内CYP2C19酶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西咪替丁对大鼠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CYP450)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高脂饲料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模型,给予3种不同剂量的两咪替丁灌胃,紫外分光光度计测量CYP450及同工酶CYP2E1含量,放免法测定血清透明质酸(HA)含量,生化分析仪测定转氨酶等指标,观察肝组织学特点。结果:与NASH组比较,高、中剂量西咪替丁组大鼠的CYP450及同工酶CYP2E1含量均下降,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HA水平也下降,低剂量西咪替丁组各指标略有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西咪替丁能抑制NASH大鼠肝微粒体CYP450、CYP2E1表达,降低血清中HA含量,改善肝功能,减轻肝损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反式白藜芦醇及反式白藜芦醇苷对大鼠肝质量、肝微粒体蛋白质及细胞色素P450的影响。方法: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反式白藜芦醇组及反式白藜芦醇苷组,分别连续给予等摩尔量的反式白藜芦醇、反式白藜芦醇苷(116.69、200 mg/(kg.d)),连续灌胃给药7 d后,分光光度法测定大鼠肝质量、肝微粒体蛋白质浓度及细胞色素P450质量分数,氨基比林-N-脱甲基酶、红霉素脱甲基酶和7-乙氧基-3-异吩哐恶唑酮脱烃酶的活性。结果:反式白藜芦醇组及反式白藜芦醇苷组大鼠肝质量、肝微粒体蛋白浓度与空白对照组比无统计学意义;而2个剂量组大鼠肝微粒体中细胞色素P450、氨基比林-N-脱甲基酶、红霉素-N-脱甲基酶和7-乙氧基-3-异吩哐恶唑酮脱烃酶的活性与空白对照组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细胞色素P450酶有抑制作用,但剂量组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反式白藜芦醇与反式白藜芦醇苷可引起肝药酶对某些药物代谢的改变。  相似文献   

11.
黄芪注射液对大鼠急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量效关系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黄芪注射液对硫代乙酰胺(TAA)所致大鼠急性肝损伤的影响。方法将5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给药后测定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取肝组织作病理学检查。结果不同剂量组的黄芪注射液均可明显降低TAA所致大鼠血清中ALT和AST活性升高,并呈明显的量效关系。黄芪注射液组肝组织变性、坏死的程度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轻(P<0.001)。结论黄芪注射液对TAA所致大鼠急性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所致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肠缺血再灌注组、黄芪组。夹闭肠系膜上动脉1h,再灌注3h后分别测定各组血清丙氨酸转移酶(ALT)、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肝组织MDA含量和SOD活性,并观察各组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大鼠肠缺血1h再灌注3h后,血清ALT、GST活性、肝组织MDA含量明显升高、肝组织SOD活性明显降低。黄芪注射液能明显改善肠缺血再灌注肝损伤大鼠血清ALT和GST的活性、肝组织的SOD活性和MDA含量。肝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也表明,黄芪注射液对肠血再灌注肝损伤大鼠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结论 黄芪注射液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肝损伤的保护作用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3.
黄芪多糖和黄芪总甙调控LX-2细胞因子分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用黄芪多糖和黄芪总甙对LX-2细胞分泌的与纤维化相关的主要细胞因子进行研究,以探讨黄芪抗纤维化的确切分子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黄芪多糖和黄芪甙作用于LX-2细胞,以Real Time Cell Electronics Sensing技术实时检测细胞增殖状态;分别再以25μg/ml和300μg/ml的黄芪多糖和黄芪总甙作用LX-2细胞24 h,提取细胞mRNA,以荧光定量PCR测定转化生长因子1(TGF-β1)、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mRNA的变化。结果:300μg/ml的黄芪多糖可抑制LX-2的增殖(P<0.05,94.7 h),但不同浓度的黄芪总甙对LX-2细胞均有促进增殖的作用(P<0.05);25μg/ml的黄芪多糖和黄芪总甙在TGF-β1促进分泌的同时,也上调其它抗纤维化因子,其中黄芪多糖对MMP2的上调(104.9倍)、黄芪总甙对IL-10的上调(550.65倍)最为显著;300μg/ml的黄芪多糖可抑制TGF-β1及HGF、MMP9、IL-10的表达,但仍然上调MMP2的表达,300μg/ml的黄芪总甙也可抑制TGF-β1的表达,但对抗纤维化因子MMP2、MMP9及IL-10仍有明显的上调作用。结论:低浓度(25μg/ml)和高浓度(300μg/ml)的黄芪多糖和黄芪总甙可通过不同的分子机制调控肝星状细胞因子的分泌而发挥抗纤维化作用;黄芪多糖主要以促进MMP2分泌为主,而黄芪总甙则主要通过上调MMP2、MMP9及IL-10的分泌而发挥作用。高剂量的黄芪多糖和总甙抗纤维化效果优于低剂量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黄芪注射液在大鼠肠缺血再灌注肝损伤(intestinal ischemia-reperfusion,IIR)中的应用情况及对Bcl-2 相关X 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ax)、B 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Bcl-2)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 只成年健康雄性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3 组,分别为假手术组(Sham 组)、模型组(IIR 组)和黄芪注射液组(黄芪组),每组3 只大鼠,3 组按照再灌注时间(1、3、6 h)划分为3 个不同时相(每一个时相均为1只大鼠),实验结束后取大鼠肝左叶作为实验标本,利用MIAS-2000 医学图像分析系统及免疫组化法检测全部标本Bax、Bcl-2 表达水平,利用缺口末端标注技术(TUNEL)检测肝组织中肝细胞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AI)。结果:与Sham 组相比,IIR 组与黄芪组3 个不同时相Bax、Bcl-2 表达水平均明显提高(P<0.05),IIR 组3个不同时相Bcl-2/Bax 降低,黄芪组3 个不同时相Bcl-2/Bax 水平均降低(P<0.05)。与IIR 组对比,黄芪组再灌注1、3、6 h 3 个不同时相Bcl-2/Bax、Bcl-2 都显著提高,Bax 水平降低(P<0.05)。同组中不同时相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与Sham 组相比,IIR 组与黄芪组再灌注1、3、6 h 3 个不同时相AI 均显著提高(P<0.05)。与IIR组对比,黄芪组3 个不同时相AI 都显著降低(P<0.05)。IIR 组与黄芪组同组中不同时相间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而且再灌注6 h 最高。结论:大鼠发生IIR 后可导致肝损伤,而且Bcl-2、Bax 表达水平提高,黄芪注射液的作用机制可能在于调节两种表达,缓解肝细胞凋亡,具有肝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四神丸对小鼠结肠炎性病变后诱发结肠癌化学预防作用。方法:4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四神丸口服给药组和四神丸灌肠给药组4组。以40mg/g 1,2-二甲肼(DMH)腹腔注射、20g/L右旋葡聚糖苷钠(DSS)饮用水诱导小鼠结肠炎性病变后诱发结肠癌模型。口服和灌肠四神丸组分别给予0.2mL四神丸浸膏剂(生药浓度2g/mL),共21周后,观察小鼠脾脏、胸腺、结肠质量,结肠组织病理变化和四神丸对小鼠结肠炎性病变后诱发结肠癌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四神丸可以明显改善小鼠DMH+DSS诱癌过程中胸腺等组织的改变和恶病质状态,同时四神丸明显抑制小鼠结肠炎性病变后诱发结肠癌,并降低成癌率。但口服和灌肠两种给药方式对结果没有影响。结论:四神丸能抑制小鼠结肠炎性病变后诱发结肠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黄芪对肠缺血再灌注所致肝损伤后大鼠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肠缺血再灌注组、黄芪小剂量组、黄芪大剂量组。夹闭肠系膜上动脉1h,再灌注3h后分别测定各组血清、肝组织NO和MDA含量。结果大鼠肠缺血1h、再灌注3h,血清、肝组织MDA、NO合量明显升高,不同剂量的黄芪注射液能使肠缺血再灌注肝损伤大鼠血清、肝组织的M、MDA合量明显降低。结论 黄芪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损伤,降低NO及自由基损伤代谢产物MDA的合量,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黄芪对肝纤维化大鼠NF-κB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NF-κB表达情况,探讨黄芪抗肝纤维化机制。方法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Cl_4诱导肝纤维化模型组和黄芪干预组。HE染色评价各组肝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方法检测NF -κB在肝组织中表达,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研究其表达水平与肝纤维化关系。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肝纤维化模型组的肝纤维化分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黄芪组肝纤维化分级与肝纤维化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P<0.01);肝纤维化模型组大鼠肝组织NF-κB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黄芪组NF-κB表达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黄芪可以显著抑制CCl_4诱导的肝纤维化,对NF-κB信号转导通路相关分子的调控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陈剑  武华  陈春华 《中国医药导报》2010,7(26):26-27,30
目的:寻找一种构建动物大肠癌模型成功率高、周期短的方法,为大肠癌实验研究提供可靠的动物模型。方法: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成三组,二甲基肼组23只,环磷酰胺组23只,对照组14只。二甲基肼组在大鼠皮下注射二甲基肼,8周后直肠黏膜下注射大肠癌细胞;对照组仅皮下注射二甲基肼8周;环磷酰胺组直肠黏膜下注射癌细胞前24h,腹腔内注射环磷酰胺。结果:直肠黏膜下注射癌细胞2周后,共52只大鼠完成实验,二甲基肼组有10只(50.0%)大鼠直肠黏膜可见癌结节形成;环磷酰胺组6只(30.0%)大鼠形成癌结节;对照组有4只(33.3%)大鼠直肠黏膜可见结节,其中,3只(25.0%)为不典型增生,1只(8.3%)为癌结节。二甲基肼组成功率较环磷酰胺组及对照组高(均P〈0.01),环磷酰胺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应用二甲基肼的基础上,直肠黏膜下注射大肠癌细胞可成功诱发大鼠大肠癌,并优于免疫抑制为基础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丹参注射液和黄芪注射液联合治疗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及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 16 9例肝硬化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 4组 ,对照组静滴甘利欣注射液 ,丹参组、黄芪组、联合组分别给予丹参注射液、黄芪注射液及丹参、黄芪注射液联合治疗 ,均以2 8d为 1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肝功能丙氨酸转移酶、血浆白蛋白、血清总胆红素等指标和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肽、Ⅳ型胶原、层黏蛋白的含量。结果 :丹参组、黄芪组、联合组患者的肝功能改善均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其中黄芪组和联合组血浆白蛋白明显高于丹参组(P <0 .0 5 ) ;丹参组、黄芪组、联合组患者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均明显降低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其中联合组降低的程度大于丹参组和黄芪组 (P <0 .0 5 )。结论 :丹参注射液和黄芪注射液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及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联合使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