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胆总管结石病人经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后结石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将行ERCP取石术的256例胆总管结石病人纳入研究,随访6个月以上。将复发的17例作为复发组,其余239例作为非复发组,回顾性分析2组病人在一般情况、胆道情况、结石情况、实验室检查、手术方式等方面的差异。 结果2组病人在年龄、胆囊切除术史、胆总管直径、结石大小、结石数量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胆囊切除术史、最大结石直径越大、结石数量≥2是ERCP术后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P < 0.01)。 结论对于年龄大、有胆囊切除术史、胆总管直径较宽、结石直径大、数量多的病人一定要做好术前评估,术中规范,术后预防,加强随访来减少结石复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多学科协作模式(MDT)在高龄胆总管结石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围手术期全程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于西部战区总医院行ERCP手术的80岁以上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以MDT团队正式实施时间2018年1月1日为界分为传统诊疗组59例和MDT组33例,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住院相关指标、围手术期并发症、医护满意度等。结果 MDT组住院时间(7.97±3.06)d,较传统诊疗组时间(10.13±3.54)d更短(P<0.01);诊疗费用(30 084.03±5714.09)元,较传统诊疗组(34 252.76±10 474.79)元更低(P<0.05);围手术期出血发生率[3.03%(1/33)]及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6.06%(2/33)]明显低于传统诊疗组[13.60%(8/59)、22.03%(13/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DT模式应用于高龄胆总管结石ERCP围手术期的全程管理,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诊疗费用,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等方面均取得明显进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术中配合及护理。方法经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成功后,再行十二指肠乳头切开(EST)及取石。结果61例患者一次取净结石,10例患者经两次取净结石,失败1例。结论熟练的操作技术、默契的配合、术前充分的准备及术后精心的护理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潘燕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9):1126-1127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胆总管取石的手术配合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总结20例ERCP取石患者的术前护理、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结果手术过程均顺利,术后11例发生并发症经及时治疗痊愈出院。结论术前良好的心理指导、术中熟练配合、术后精心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十二指肠乳头及周围病变与胆总管结石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及周围病变与胆总管结石形成的关系,为胆总管结石的发生提供有效合理的预防措施。方法:500余例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病例,确诊为胆总管结石并伴有十二指肠乳头及周围病变的病人共107例,统计各种病变所占比例。结果:107例胆总管结石病人,其中伴十二指肠降段憩室为49例(占45.79%),乳头及周围炎31例(占28.97%),乳头及周围癌17例(占15.89%),胆道畸形6例(占5.61%),Oddi括约肌功能异常4例(占3.74%)。结论:十二指肠降段憩室与胆总管结石的形成密切相关,十二指肠镜检查是确诊憩室最有效的方法。对十二指肠乳头及周围病变的及时处理是预防胆总管结石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ERCP技术应用在高龄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提供建议。方法回顾分析自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高龄胆总管结石患者90例。根据手术方法将90例患者分组,50例患者行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分为观察组;40例患者行传统外科手术治疗,分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1次取石成功的有32例,2次取石成功的有14例,4例取石失败的患者行PTCD手术。对照组40例患者行传统的外科手术治疗均获得成功。观察组患者的平均黄疸消退时间为(8.91±2.55)d,平均住院时间为(10.34±3.53)d,对照组患者的平均黄疸消退时间为(13.91±4.15)d,平均住院时间为(15.34±4.59)d,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2例胆管炎、2例胆道出血和1例胆瘘,并发症发生率为10.0%,对照组出现4例胆管炎,4例胆道出血,2例胆瘘和1例胆管狭窄,并发症发生率为27.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CP技术能有效治疗胆总管结石,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更加适宜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超声内镜(EUS)同台或分期操作与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在胆总管结石(CBDS)患者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术前诊断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我院208例可疑CBDS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ERCP术前检查方法将患者分为3组,分别为同台EUS组61例,分期EUS组79例及MRCP组68例,以ERCP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三种检查方法对CBDS诊断价值。结果同台EUS组61例患者确诊为CBDS者47例,分期EUS组79例患者确诊61例,MRCP组68例患者确诊54例,三种检查方法诊断价值从高到低分别为同台EUS、分期EUS和MRCP,且McNemar检验结果显示同台EUS对CBDS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MRCP(P<0.05);完成EUS检查的140例患者中确诊108例,其中结石直径<5mm者46例(42.59%),MRCP检查显示68例患者确诊54例,其中直径<5mm者19例(35.19%),EUS诊断灵敏度和准确度较MRCP具有明显优势(P<0.05);完成EUS检查的140例患者中确诊108例,其中结石直径>5mm者62例(57.41%),MRCP检查显示68例患者确诊54例,其中直径>5mm者35例(64.81%),EUS和MRCP诊断价值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同台EUS对CBDS诊断价值优于分期EUS和MRCP,且EUS对直径<5mm的结石诊断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十二味疏肝利胆冲剂联合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胆总管结石的患者采用随机按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0例,对照组予以ERCP治疗,术后常规抑酶、抑酸、抗感染;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十二味疏肝利胆冲剂口服。观察比较2组患者右上腹部疼痛、发热和黄疸的临床症状积分的改善情况及治疗前后血常规指标(白细胞、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AKP)、血淀粉酶(AMY)、血清胆石形成生化指标(总胆汁酸、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鼻胆管引流量的变化。结果2组的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好转(P<0.05),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能降低血常规指标、肝功能指标、血清胆汁生化指标和提高胆汁引流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疏肝利胆冲剂联合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可以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控制术后胆总管炎症、促进肝功能早日恢复、降低术后淀粉酶和增加胆汁引流量,防治术后结石再生。  相似文献   

9.
王奕 《浙江医学》2003,25(1):36-37
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和经十二指肠乳头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成熟 ,两者联合使用已能使多数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免行开腹手术。近年来 ,我们对24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进行了LC和ERCP联合治疗 ,取得良好效果 ,报道如下。1.1一般资料本组24例均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 ,其中女性14例 ,男性10例 ;年龄25~70岁 ,平均52岁。均有反复右上腹疼痛史 ,部分病例有黄疸史。B超诊断为胆囊炎、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 ,提示胆总管内有直径0.6~1.2cm的结石 ,胆总管直径…  相似文献   

10.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十二脂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对胆总管结石及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等优点[1].但ERCP及EST作为一种侵袭性操作,具有一定的风险,可发生相关并发症,根据Cotton等[2]对11 497例ERCP的总结,ERCP的相关并发症为4.0%.因此,切实有效的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严密观察有无并发症的发生并及时处理,是确保手术成功及防止并发症的关键.本院2005年1月至2009年5月行ERCP及EST治疗胆总管结石110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我院2004年3月至2012年6月采用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其相关技术[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及取石、鼻胆管引流(ENBD)]诊治胆总管结石105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超声诊断胆总管结石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8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给予超声检查,与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取石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8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均给予ERCP取石证实,梗阻性结石68例(79.1%),非梗阻性结石18例(20.9%),术前经超声证实为结石患者81例,检出率为94.2%,漏诊5例,漏诊率为5.8%。定位诊断:超声检查结果胆总管上段结石患者60例,胰腺段16例,壶腹段5例,ERCP证实胆总管上段结石患者57例,胰腺段20例,壶腹段9例。超声定位诊断与ERCP检查符合75例,符合率为87.2%。结论:超声检查对胆总管结石定位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临床应用价值高,可作为进行ERCP取石术前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后胆总管结石的复发情况,评价胆管塑料支架对胆总管结石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1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式分为胆管支架组和鼻胆管组,比较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结石数量等指标有无统计学差异,通过电话随访、制订问卷等方式了解患者结石首次复发情况.结果 2组患者在性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视频健康教育在行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胆总管结石病人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ERCP术的胆总管结石病人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在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基础上,采用视频健康教育循环播放,制作胆总管结石及ERCP术等专科疾病相关的音频,如入院宣教、胆总管结石的相关知识、ERCP术前宣教、ERCP术后观察及宣教、出院指导等。比较2组病人治疗的依从性、对健康教育掌握情况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围手术期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1)。除药物指导外,观察组病人在入院介绍、疾病指导、术前准备、术前指导和出院指导方面的健康教育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 < 0.05~P < 0.01)。观察组病人对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1)。结论视频健康教育应用于行ERCP术胆总管结石病人护理中,可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及病人依从性,并提高病人满意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其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7年6月在海军安庆医院行ERCP治疗的226例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一次性取石成功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并发症的高危因素.结果 226例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经ERCP治疗后,一次性取石成功215例(95.13%),术后发生并发症30例(13.27%),其中15例术后并发胰腺炎、13例并发胆道感染、1例出现消化道出血、1例并发急性心肌梗塞.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SOD)病史(OR=1.432,95%CI:1.104~4.832)、体质指数≥30 kg/m2(OR=1.349,95%CI:1.108~3.687)、多次插管(OR=1.115,95%CI:1.023~3.698)及胰管反复显影(OR=1.205,95%CI:1.046~2.684)为ERCP术后并发胰腺炎的主要危险因素;胆管结石病史(OR=1.253,95%CI:1.118~3.742)、胆管手术治疗史(OR=1.456,95%CI:1.246~2.766)及胆管中上段梗阻(OR=1.595,95%CI:1.082~4.884)为ERCP术后并发胆道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绪论ERCP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主要为胰腺炎及胆道感染,其危险因素包括SOD病史、体质指数≥30 kg/m2、胆管结石病史、胆管手术治疗史、多次插管、胰管反复显影及胆管中上段梗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研究胆总管结石采取ERCP(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配合PTCS(新型经皮经肝胆道镜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患有胆总管结石的患者78例,对78例患者采取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联合新型经皮经肝胆道镜术共同治疗,对其手术治疗效果给予分析研究.结果 本组78例患者中手术成功73例,成功率为93.59%;结石完全取净率为100.00%,无1例患者出现肠穿孔、大出血以及胆瘘等相关并发症出现.结论 对胆总管结石采取新型经皮经肝胆道镜术联合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共同治疗,可以使手术成功率明显提高,使结石复发率明显降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CP)是一种新兴的将疾病的临床诊疗过程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模式,上世纪80年代初首先在美国开展,目前已经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应用[1-2]。1996年,鱼敏[3]第一次将这种管理模式引入我国。它可以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服务质量,减少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18.
内镜治疗198例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报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内镜诊断、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价值。方法19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在行ERCP检查后,189例经内镜行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结果198例患者中,ERCP显示明确为胆总管结石181例,诊断准确率为91.41%(181/198)。行EST并取石者189例,取石成功185例,成功率为97.88%(185/189)。EST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32%(8/189)。结论ERCP对胆总管结石有较高的诊断及治疗价值,同时也是一种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安全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70岁以上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内镜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镜治疗高龄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的71例70岁以上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1例患者中内镜下结石取尽62例,9例取石失败;成功率87.32%(62/71),其中一次性结石取尽56例,放置鼻胆管引流后分次取石成功6例。术后发生6例一过性高淀粉酶血症,3例胆管炎,1例出血,均保守治疗好转。失败病例除1例自动出院外,余均手术治疗。结论在术前准备、术中操作、术后处理做好充分准备的前提下,内镜治疗对高龄胆总管结石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胆道塑料支架在胆总管巨大结石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15例高龄、胆总管结石直径大于20mm以上的患者,分两步行取石术,第一步行内镜下胆道塑料支架置入(endoscopic retregrade bilioduodenal drainage,ERBD)术,3个月后再行取石术。结果:15例患者在3个月后第2次行取石术,造影显示结石有不同程度缩小,且均顺利完成取石术,成功率100%。术后发生急性胰腺炎1例,高淀粉酶血症2例,无肠穿孔、大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高龄、胆总管巨大结石患者,可先行ERBD,3个月后再进行胆管取石,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