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采用ERCP联合LC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成功率93.3%(28/30),胆总管结石残留率3.5%(1/28)。十二指肠乳头出血6.7%(2/30),ERCP术后胰腺炎16.7%(5/30)。LC术后无相关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78.1±20.5)min,平均住院时间(11±3)d。结论:ERCP联合LC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路华 《吉林医学》2013,34(15):3001
目的:探讨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采用ERCP治疗的5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治疗组),并与同期30例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同种疾病患者(对照组)做比较。结果:治疗组插管成功率为90%(45/50);一次取石成功率88.89%(40/45),二次取石成功率11.11%(5/45);术后有6例出现并发症。对照组一次取石成功率80%(24/30),二次取石成功率20%(6/30),术后有8例出现并发症。结论: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具有损伤小、取石干净、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临床应用价值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胰管塑料支架结合鼻胆管引流对复杂、难治性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PEP)及高淀粉酶血症的预防作用。 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8年4月于淄博市中心医院消化内镜中心经ERCP治疗的113例复杂、难治性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57例)仅在ERCP胆总管取石术后行鼻胆管引流,支架组(56例)行胰管插管留置导丝后常规胆管插管、胆管取石术后置入胰管支架、鼻胆引流管。比较2组患者在ERCP术后结石清除率、胰腺炎及严重程度、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以及术后患者腹痛评分结果。 结果 对照组57例患者,结石完全清除47例(82.46%),PEP 10例(17.54%),重症PEP2例(3.51%),高淀粉酶血症15例(26.32%),术后患者腹痛评分(4.33±1.09)分;支架组56例患者,结石完全清除45例(80.36%),PEP 3例(5.36%),无重症PEP,高淀粉酶血症6例(10.71%),术后患者腹痛评分为(3.56±1.37)分。支架组ERCP术后PEP、高淀粉酶血症及术后腹痛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结石完全清除率、重症PEP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复杂、难治性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治疗术后可通过放置胰管支架和鼻胆管引流减少术后PEP、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减轻患者腹痛程度,但对结石清除率、重症PEP发生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消炎痛栓预防胆总管结石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6月期间在上我院治疗的5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ERCP术前30 min予以消炎痛栓肛塞,对照组直接进行ERCP术.比较2组淀粉酶水平及术后胰腺炎发生率.结果 术后6 h、24 h对照组淀粉酶水平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胰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胆总管结石患者进行ERCP术前直肠应用消炎痛栓能有效预防术后胰腺炎的发生,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相关并发症。方法严格筛选纳入从2012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行ERCP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归纳评估ERCP手术对胆总管结石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 359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其中行ERCP治疗共347例,其中9例因一般情况差无法耐受手术或无法配合而未予以实施ERCP治疗,其中3例因术中穿孔转为开放手术治疗。1次性取净结石者311例(89.6%),结石2次以上(含2次)取净者27例(7.8%),放置胆道支架者9例(2.6%)。ERCP术后总胆红素(61.7±103.8)μmol/L;直接胆红素(34.7±59.6)μmol/L;谷丙转氨酶(62.8±74.2)U/L;谷草转氨酶(48.3±61)U/L。术后2 h血淀粉酶(115±162)U/L,无统计学差异(P>0.05),24 h血淀粉酶(124.7±215.8)U/L,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寒战、发热、腹痛、黄疸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肝功能术后明显好转(P<0.05);术后平均住院天数4~6 d;出现并发症患者16例,其中急性胰腺炎占6例,急性胆管炎占5例,出血占3例,穿孔占2例,经对症支持治疗后均治愈出院。结论 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临床疗效显著,是胆胰疾病重要的诊治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LCBDE)和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4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74例患者中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LCBDE组)33例,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ST组)4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结石残留率、急性胰腺炎发生率及结石复发率。结果 LCBDE组有1例患者中转开腹,手术成功率为97.0%,EST组有2例患者插管失败,转LCBDE治疗,手术成功率为92.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CBDE组中有2例患者术中未取净结石,结石残留率为6.1%;EST组中有10例患者术中未取净结石,结石残留率为24.4%,组间比较LCBDE组的结石残留率显著低于EST组(P<0.05)。LCBDE组术后2例患者于24 h内出现血淀粉酶轻度升高(>100 U/L,<500 U/L),48 h后恢复至正常;EST组中有15例患者于术后1~3 d内出现血淀粉酶升高,其中7例达胰腺炎诊断标准(>500 U/L),发生率为17.1%,组间比较EST组术后急性胰腺炎发生率显著高于LCBD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所有病例随访6~36个月,LCBDE组未见结石复发;EST组有8例(19.5%)结石复发,其中5例再次行十二指肠镜治疗,5例转行LCBDE治疗。组间比较LCBDE组的结石复发率显著低于EST组(P<0.05)。结论与EST相比,LCBDE在治疗胆总管结石上具有较低的结石残留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结石复发率,可作为治疗胆总管结石的首选微创疗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诊断明确为胆总管结石的50例患者进行ERCP+EST+取石术,必要时行鼻胆管引流(ENBD)。结果内镜下顺利插管并取石40例,插管困难而行针状刀切开后顺利插管并取石10例,一次取石成功率为96%(48/50),术后并发症:出血2例(4%),急性胰腺炎1例(2%)。结论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具有独特的优势,临床疗效满意,创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直径≥10mm的胆总管结石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0年12月于笔者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的胆总管结石直径≥10mm的患者152例,其中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组(EST组)51例、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术组(EPBD组)51例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组(ESBD组)50例。对3组的一次性结石清除率、机械碎石使用率、ERCP插管后手术时间、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52例患者中,133例(87.5%)一次性取尽结石,17例二次ERCP取尽结石,1例残留结石较小(直径4mm)术后自行排出,1例结石巨大(直径23mm)转外科手术取石。ESBD组一次性结石清除率优于EST组和EPBD组(P=0.013);机械碎石使用率与ES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4),低于EPBD组(P=0.041);ERCP插管后手术时间,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5)。术后早期并发症方面,ESBD组胰腺炎和胆管炎的发生率低于EST组和EPBD组(P值分别为0.044、0.032);EST组出血和穿孔发生率分别为2.0%和3.9%,高于EPBD组和ESBD组(均为0),无法进行统计比较。结论 胆总管较大结石(直径≥10mm)ERCP手术方式中,ESBD较EST和EPBD,有较高的一次性结石清除率和较低的机械碎石使用率,且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低,在临床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镜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155例临床诊断胆总管结石者行ERCP检查,全部造影成功,确诊为胆总管结石153例,并经内镜行乳头括约肌切开术.结果 胆总管结石153例,取石成功148例,成功率96.7%;EST术后发生急性胰腺炎3例,高淀粉酶血症6例,EST术后并发症为5.9%(9/153),无肠穿孔、大出血及死亡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十二指肠镜是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鼻胆管冲洗对胆总管结石复发的预防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在武汉市蔡甸区人民医院行ERCP取石的胆总管结石患者13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RCP+鼻胆管冲洗组(69例)和ERCP组(69例)。两组患者均行ERCP取石,ERCP+鼻胆管冲洗组在此基础上于术后行鼻胆管冲洗1周。比较两组患者的结石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3年后患者结石复发率和2次手术取石成功率。结果 ERCP+鼻胆管冲洗组患者血清淀粉酶高于ERCP组[(131±13)U/L比(81±8)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主要有胰腺炎、胆管炎、出血等,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CP+鼻胆管冲洗组患者3年结石复发率低于ERCP组[13.0%(9/69)比29.0%(20/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胆管冲洗能显著降低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取石后结石的复发率,且操作安全,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其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7年6月在海军安庆医院行ERCP治疗的226例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一次性取石成功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并发症的高危因素.结果 226例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经ERCP治疗后,一次性取石成功215例(95.13%),术后发生并发症30例(13.27%),其中15例术后并发胰腺炎、13例并发胆道感染、1例出现消化道出血、1例并发急性心肌梗塞.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SOD)病史(OR=1.432,95%CI:1.104~4.832)、体质指数≥30 kg/m2(OR=1.349,95%CI:1.108~3.687)、多次插管(OR=1.115,95%CI:1.023~3.698)及胰管反复显影(OR=1.205,95%CI:1.046~2.684)为ERCP术后并发胰腺炎的主要危险因素;胆管结石病史(OR=1.253,95%CI:1.118~3.742)、胆管手术治疗史(OR=1.456,95%CI:1.246~2.766)及胆管中上段梗阻(OR=1.595,95%CI:1.082~4.884)为ERCP术后并发胆道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绪论ERCP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主要为胰腺炎及胆道感染,其危险因素包括SOD病史、体质指数≥30 kg/m2、胆管结石病史、胆管手术治疗史、多次插管、胰管反复显影及胆管中上段梗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和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治疗经验和价值。方法:用ERCP+EST取石对74例确诊为胆总管结石的患者进行内镜下治疗,必要时行内镜鼻胆管引流。结果:一次取石成功率为94.6%(70/74)。术后并发胰腺炎5.4%(4/74),一过性高淀粉酶血症10.8%(8/74),消化道出血2例。结论:ERCP和EST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是一种疗效确切、安全系数较高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超声和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病人的胆总管形态学所见进行对照研究.方法:共选45例病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诊断是根据典型的腹痛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来确定.所有病人都进行超声检查,随后立即进行ERCP检查并行内窥镜胆总管括约肌切开术.将超声结果与ERCP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超声显示33例有胆结石,7例有胆泥.胆总管内,25例有胆总管泥,2例有结石.ERCP发现8例有胆总管结石,32例有胆总管泥.在胆总管泥和结石的发现上,有27例(60%)超声与ERCP相同.由超声测得的胆总管直径明显比ERCP的测径小(P<0.001),这个测值显示两种测量方法的相关性很好(P<0.001).结论:超声是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首选检查手段,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直肠应用消炎痛栓预防胆总管结石病人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的效果。方法将符合标准的胆总管结石病人113例随机分为2组,预防组60例,对照组53例。预防组术前1h给予消炎痛栓100mg塞肛,对照组不给予消炎痛栓。测定两组病人术前及术后6、24h血清淀粉酶水平,观察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结果预防组ERCP术后6、24h血清淀粉酶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2.31、-2.20,P<0.05)。预防组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3.902、5.316,P<0.05)。结论直肠应用消炎痛栓可以预防胆总管结石病人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胰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JPD)对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插管成功率的影响及其对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胆总管取石成功率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择282例ERCP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合并憩室患者与未合并憩室患者ERCP插管成功率、EST胆总管取石成功率以及发生并发症的差异.结果 有憩室组患者ERCP插管成功率与无憩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胆总管结石合并憩室组取石成功率明显高于胆总管结石未合并憩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胆总管结石合并憩室组并发症的发生与胆总管结石未合并憩室组比较,EST创口出血者增多,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间其它并发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管结石经内镜下取石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0):5-9
目的 探讨应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LC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胆源性轻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我院2015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276例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胆源性轻症急性胰腺炎的患者按治疗方案随机分为两组:LCBDE+LC组及ERCP/EST+LC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完全取石率、中转开腹率、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时间、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总胆红素、丙氨酰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淀粉酶的变化趋势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与LCBDE+LC组相比,ERCP/EST+LC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时间和胆瘘发生率显著性减少;而住院费用和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生率显著性增加;两组住院时间、完全取石率、中转开腹率、术后总胆红素、丙氨酰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淀粉酶、消化道穿孔和腹腔感染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应用LCBDE+LC组与ERCP/EST+LC组均能有效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胆源性轻症急性胰腺炎,具体实施应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及医院条件,个性化选择最合适的微创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同期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根据是否同期行ERCP联合LC治疗,将153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分为同期组38例和常规组11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胆道造影结石阳性率、胆总管取石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失血量、胆道造影结石阳性率、胆总管取石率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同期组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少于常规组(P<0.05).结论 同期ERCP联合LC可有效、安全地治疗胆总管结石,并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及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 plus cholecystectomy,LCBDE+ LC)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ERCP/EST+ LC)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 浙江省人民医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对210例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进行微创治疗.其中98例采用LCBDE +LC治疗,112例采用ERCP/EST+ LC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结石残余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并随访两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LCBDE+ LC组:手术成功率96.93%,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3.06%,结石残留率2.04%,远期结石复发率1.02%,反流性胆管炎发生率0%,乳头狭窄发生率1.02%.ERCP/EST+LC组:手术成功率91.96%,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10.71%,结石残留率7.14%;远期并发症:结石复发率7.14%,反流性胆管炎发生率4.46%,乳头狭窄发生率2.67%.两组手术成功率、结石残留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术后排便时间、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CBDE +LC组结石复发率、反流性胆管炎发生率显著低于ERCP/EST+ LC组(P<0.05),乳头狭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BDE+ LC是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更安全、有效、可行的微创术式,对于适宜的患者行胆囊管取石或胆总管Ⅰ期缝合更能体现微创的优势.但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术后胆瘘、残余结石等情况下,ERCP+ EST仍有不可替代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回顾分析2001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6例胆总管结石内镜治疗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116例ERCP全部成功.所有病人均显示有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16例).其中单发结石76例(65.5%),2枚结石34例(29.3%),3枚以上结石6例(6.2%).取石网篮直接取石61例(52.6%),碎石后取石55例(47.4%).一次取尽结石113例(97.4%),放置鼻导管引流后二取石3例(2.6%).结论 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通过直肠给药的方式应用吲哚美辛预防老年胆总管结石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70例需行ERCP的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吲哚美辛组和安慰剂组,每组35例.吲哚美辛组患者ERCP术前30min直肠内给予吲哚美辛栓剂,安慰剂组患者ERCP术前30min直肠内给予安慰剂栓剂.分别于术前,术后3h、术后24h检测患者血清淀粉酶,并判定患者是否出现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结果:吲哚美辛组患者术后3h、24h的血清淀粉酶水平均明显低于安慰剂组(P<0.05).吲哚美辛组患者术后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分别为5.71%(2/35)和17.14%(9/35),均明显低于安慰剂组(P<0.05).结论:ERCP术前直肠应用吲哚美辛能够显著降低老年患者急性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