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青年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将病理组织学确诊的96例青年女性(年龄<35岁)乳腺癌患者设为青年组,将90例中老年(年龄≥35岁)乳腺癌患者设为中老年组,对两组患者的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青年组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为64例,所占比例为66.67%,中老年组患者为39例,所占比例为43.33%,两者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原发肿瘤-淋巴转移-原发肿瘤(TNM)分期(Ⅲ~Ⅳ)发生率,青年组患者为43.75%,中老年组患者为21.11%,两组患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患者的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阳性率低于中老年组(P<0.05);两组患者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和P5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年女性乳腺癌患者相对于老年女性患者具有误诊高、进展快、预后差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不同年龄段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方面的特点,以探讨各年龄段之间的病理差异。方法将454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分为青年组(≤35岁),中年组(36-59岁),老年组(≥60岁),比较不同年龄段患者的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及雌、孕激素受体(ER、PR)表达等临床病理特点。结果3组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率青年组明显高于中老年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病理分期青年组乳腺癌Ⅲ期病例明显高于中老年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激素受体方面,青年组ER、PR阳性率明显低于中老年组,而Cer-b-2表达明显高于中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年组和老年组间的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青年乳腺癌具有侵袭性强、生长快、恶性度高、易转移、病期晚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不同年龄保乳手术患者的中长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接受保乳治疗的年轻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7月~2008年12月在我院接受保乳治疗的78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年龄将其分为青年组(确诊时年龄≤35岁)和中老年组(确诊时年龄〉35岁)。将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复发、转移和生存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青年组患者中1例(7.14%)死亡,中老年组2例(3.13%)死亡。青年组和中老年组的总五年生存率分别为92.86%和93.75%(χ2=0.69,P=0.4066)。青年组有2例(14.29%)出现了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中老年组有3例(4.69%)出现了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青年组和中老年组的五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8.57%和95.31%(χ2=4.02,P=0.0451)。淋巴结情况和年龄(大于或小于35岁)是影响接受保乳治疗的乳腺癌患者无病生存率的预后因素(OR=3.467,95%CI为1.048~11.472,P〈0.05;OR=0.245,95%CI为0.069~0.863,P〈0.05)。淋巴结情况是影响青年组无病生存率的唯一因素(OR=7.357,95%CI为1.030~52.563,P〈0.05)。结论:虽然青年组和中老年组有同样的中长期生存率,但是青年组比中老年组更可能出现复发或转移。对年轻的患者尤其是对淋巴结阳性的年轻患者实施保乳手术应谨慎考虑。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35 岁以下青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辽宁省人民医院1998年1月至2002年12月收治的28 例青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与同期中老年乳腺癌病例作对照分析.结果 青年乳腺癌患者治疗后5 年生存率为39.0%;中老年乳腺癌患者治疗后5 年生存率为73.0%,2 组在肿瘤直径、肿瘤分期、组织学分型、腋淋巴结转移数及5 年生存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 本组青年乳腺癌患者与中老年乳腺癌患者比较,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青年乳腺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情况以及与临床特点和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67例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青年乳腺癌病例(年龄在35岁以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癌组织中VEGF及EGFR的表达情况,并与患者TNM分期、腋淋巴结转移状况进行比较分析,选取同期35岁以上中老年妇女乳腺癌患者410例进行对照.结果 青年组乳腺癌VEGF及EGF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19%及64.18%,中老年组分别为41.46%及40.24%.青年组VEGF阳性率显著高于中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GFR阳性率也显著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EGF、EGFR与TNM分期、腋淋巴结转移数目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TNM分期增加及腋淋巴结转移数目的 增多,二者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结论 青年乳腺癌侵袭性强、预后差可能与癌组织中VEGF及EGFR的高表达有关;测量乳腺癌组织中VEGF及EGFR的表达情况对判断乳腺癌预后及指导治疗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年轻妇女宫颈癌的临床病理因素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2月-2005年4月收治的≤35岁的118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随机选择同期收治的>35岁的20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对照,并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两组Survivin、P27蛋白表达的差异,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病理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青年组早期宫颈癌(Ⅰa~Ⅱa)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青年组瘤体≥4 cm者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青年组腺癌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青年组的淋巴结转移率、深间质浸润和人乳头瘤病毒感染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Survivin的表达量青年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两组以上指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病理分级和脉管累及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27表达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病例和中晚期病例中,青年组的5年生存率和2年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临床分期、宫颈间质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累及脉管、Survivin表达为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 35岁以下宫颈癌患者具有临床期别早、病理恶性程度低、瘤体大、腺癌比例高及易转移浸润的相对高危临床病理因素.临床分期、宫颈间质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脉管累及和Survivin免疫表达是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35岁以下女性乳腺癌(B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1 200例女性BC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35岁以下与≥35岁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进行影响35岁以下女性BC患者5 a生存率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35岁组与≥35岁组诊断延迟、肿瘤直径、手术方式、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双侧乳腺癌、分子分型、组织学分级、ER、Pg R及TNM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随访时间31个月,1 a、3 a、5 a生存率分别为95.31%、88.02%、81.25%,5 a无病生存率为71.88%;35岁以下女性BC患者的5 a生存率与妊娠哺乳期、流产史、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术后化疗显著相关(P<0.05),与年龄、分子分型无关(P>0.05);妊娠哺乳期、流产史、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术后化疗是影响35岁以下女性B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35岁以下女性BC具有独... 更多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分析青老年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情况。方法:整理2008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167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8例青年乳腺癌(≤35岁,青年组)和89例老年乳腺癌(≥60岁,老年组),将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病理学特点、治疗方案和随访等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在临床分期、病理类型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和手术方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较老年组,青年组肿瘤直径较大,组织分级差,腋窝淋巴结癌转移率高,行化疗和辅助放疗患者多(P<0.05),青年组中Ki67、P53高表达而E-cadherin低表达(P<0.05)。随访期间两组的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老年组中复发转移率低于青年组(P<0.05)。结论:青年三阴性乳腺癌患者较老年三阴性患者具有组织病理学分级差、侵袭性强、易发生复发转移、预后差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280 例宫颈癌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追踪目前宫颈癌发病的相关因素、临床特征、病理特征以及预后的相互关系.方法 对本院2006年12月~2011年12月的280例宫颈癌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分为青年组(年龄≤35 岁)40 例,中老年组(年龄>35 岁)240例,并且对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青年组与中老年组的构成比在2006~2008年为19.33%(23/139),2009~2011年为12.06(17/14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怀孕次数的调查发现,中老年宫颈癌中孕次>3次占53.75%(129/240),产次>3次占55.42%(133/240),与青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表现青年组中主要为接触性阴道出血67.50%(54/80),较中老年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青年组中原位癌占10%(4/40),Ⅰ期占40%(16/40),两者的比例达50%与中老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病理学类型、组织学分级、宫颈形态、统计学分析青年组和中老年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总生存率低于中老年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临床表现年轻宫颈癌患者的特点主要为接触性阴道出血,临床分期以早期为主.而中老年宫颈癌患者则以孕次和产次为特异性的发病因素.分析比较年轻宫颈癌总生存率无明显下降,年轻并不是宫颈癌预后恢复的不良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青年患者乳腺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情况以及与临床特点和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63例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青年乳腺癌病例(年龄在35岁以下) ,采用Envision试剂盒行免疫组化两步法检测癌组织中ER、PR、HER-2及VEGF表达情况,并与患者TNM分期、腋淋巴结转移状况进行比较分析,选取同期35岁以上中老年妇女乳腺癌患者390例进行对照。结果 青年组乳腺癌ER、PR、HER-2及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1.27%、39.68%、68.25%、61.90%,中老年组分别为63.08%、52.31%、42.56%、43.33%,青年组ER阳性率低于中老年组(χ2=10.751,P<0.01),HER-2及VEGF阳性率高于后者(χ2=14.404,P<0.01;χ2=7.533,P<0.01);青年组ER、PR与TNM病理分期、腋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0.05),HER-2、VEGF与TNM分期、腋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0.421,P<0.01;r=0.368,P<0.01),随着TNM分期增加及淋巴结转移数目的增多,二者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结论 青年乳腺癌较中老年乳腺癌侵袭性强、预后差;乳腺癌组织中HER-2、VEGF表达与乳腺癌的TNM分期、腋淋巴结转移情况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乳腺癌风险评估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年轻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115例年轻(≤35岁)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选取同期老年(≥60岁)女性乳腺癌患者115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病理类型、免疫组化指标、分子分型、手术方式等。结果年轻组中晚期乳腺癌患者比例高于老年组(P<0.05)。年轻组淋巴结转移75例(65.2%),老年组淋巴结转移43例(42.6%),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理类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轻组ER阳性率低于老年组(P<0.05),PR、HER2阳性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轻组中Luminal A型乳腺癌患者所占比例低于老年组,但三阴性乳腺癌所占比例高于老年组(P<0.05)。年轻组患者保乳手术率高于老年组(P<0.05)。结论年轻乳腺癌分期晚、淋巴结转移多见;ER阳性率高;Luminal A型及三阴性乳腺癌所占比例较高。年轻患者更倾向于保乳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宁夏地区回汉族青年女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00年1月1日-2011年12月1日收治的经手术治疗证实的147例回汉族青年(年龄≤35岁)女性乳腺癌病理资料。并随机抽取同期收治的35岁以上中老年妇女乳腺癌患者147例进行对照。结果青年女性乳腺癌与中老年组比较,其在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及免疫组化(ER、PR、Her2、Ki67)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TNM分期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女性乳腺癌回、汉族间在病理类型、肿瘤大小、组织分级、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ER、PR、Her2、Ki67等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年女性乳腺癌侵袭性强,病理类型以浸润性癌为主,原发肿瘤直径大,腋窝淋巴结转移多,pTNM分期晚。ER、PR、Her2、Ki67在青年和中老年组阳性表达率均较高,联合检测ER、PR、Her2、Ki67可为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对于乳腺癌的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张建红  化静 《当代医学》2021,27(25):71-73
目的 探究煤工尘肺合并肺癌患者中P53基因蛋白的表达.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煤工尘肺合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4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时期本院收治的按确诊时间顺序符合入组条件的前64例非职业病相关的男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P53基因蛋白表达结果,P53基因蛋白表达结果与淋巴结转移及生存期的关系.结果 研究组P53基因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鳞状细胞癌的P53基因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研究组腺癌P53基因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淋巴结转移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无淋巴结转移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淋巴结转移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阳性率(P<0.05);研究组生存时间≤18个月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生存时间>18个月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生存时间≤18个月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生存时间>18个月的阳性率(P<0.05).结论 煤工尘肺合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机体内的P53基因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能清晰反映机体内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以及术后生存期,为煤工尘肺合并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综合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青年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及长期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06年12月因胃癌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197例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197例胃癌患者中,年龄≤40岁的患者有15例(青年组),年龄>40岁的患者有182例(中老年组).结果 青年组患者女性比例较中老年组为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老年胃癌患者相比,青年胃癌患者表现为病情较为恶化,具体体现在浸润较深(pT4者较中老年比例为高)、分化较差、弥漫型多见(按芬兰Lauren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治性手术后,青年组3年生存率、5年生存率类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姑息性手术后,青年组和中老年组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中老年胃癌患者相比,青年胃癌患者以女性为多,病情较为恶化,但长期生存率类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保乳手术对≤35岁三阴性乳腺癌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6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35岁三阴性乳腺癌者作为研究对象,作为观察组,另选择2011年7月~2016年7月同期行改良根治术的三阴性乳腺癌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手术观察指标及并发症及局部复发、远处转移、1年生存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6.67%vs 20.00%,P0.05)。其中,观察组术后发生皮下积液2例,皮瓣缺血2例,对照组术后发生皮下积液3例,皮瓣缺血3例,患侧上肢肿胀6例。随访1年,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98.33%vs 83.33%,P0.05)。其中观察组死亡1例,术后11个月死于脑转移:对照组2例患者术后6个、12个月分别出现肝转移死亡。结论对≤35岁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采取保乳手术效果确切,能显著减少术后复发及远处转移,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刘红芳  张娟 《河北医学》2012,18(3):380-382
目的 研究三阴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1月诊治的385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ER、PR和HER-2表达分为为三阴性乳腺癌组(TNBC组)和非三阴性乳腺癌组(nTNBC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差异,分析TNBC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三阴性乳腺癌57例(14.8%),年龄较轻,平均44.3±6.1岁;以绝经前多见(50.9%);肿瘤直径较大,平均4.1±0.8cm;有乳腺癌家族史、临床分期Ⅲ+Ⅳ期、淋巴结转移较多,组织学分级较差,临床病理类型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两组患者在发病年龄、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和组织学分级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绝经状态、家族史和病理类型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三阴性乳腺癌总生存率的因素为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和病理类型(P<0.05),而年龄、绝经状态和家族史与总生存率无关(P>0.05).结论 三阴性乳腺癌多为年轻女性,恶性程度高,易发生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免疫组织化学法在乳腺癌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江油市人民医院病理科2006年1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852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标本进行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法检测。比较不同年龄(≤50岁359例、>50岁493例),不同肿瘤最大直径(T)(T≤2 cm 395例、2 cm5 cm 56例),不同临床分期(Ⅰ期251例、Ⅱ期346例、Ⅲ期158例、Ⅳ期97例)的孕激素受体(PR)、雌激素受体(ER)、C-erb B-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p53和Ki-67的阳性率。结果PR阳性率在低年龄组(58.77%)、肿瘤T≤2 cm(60.00%)、临床分期早较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T≤2 cm,ER阳性率(68.35%)显著高于其他肿瘤大小组(P<0.01),不同年龄、临床分期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erb B-2在肿瘤大小、临床分期的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p53和Ki-67在不同年龄组、肿瘤体积组、临床分期的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免疫组织化学指标中PR、ER、C-erb B-2在乳腺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可用于临床上鉴别诊断乳腺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青年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与中老年AP发病原因和临床特点。方法分析我院收治AP患者95例的临床资料,以年龄≤40岁患者43例为青年组,以年龄40岁患者52例为中老年组;分析两组患者发病原因,并比较临床症状、体征及化验结果。结果青年组发病原因中暴饮暴食、酗酒因素所占比例高于中老年组(P0.01),胆道疾病所占比例低于中老年组(P0.01);青年组患者放射痛、反跳痛、腹肌紧张发生率低于中老年组(P0.05或P0.01);青年组患者ALT、血清TBIL及空腹血糖升高发生率低于中老年组(P0.01)。结论青年AP患者主要发病原因为暴饮暴食及酗酒,临床症状及体征较轻,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青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外科治疗方法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至2009年大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40例青年乳腺癌和326例中老年乳腺癌的临床资料。结果2组在肿瘤大小及病理类型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腋窝淋巴结的转移率明显高于中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主要采取改良根治术和保乳手术;青年组晚期(Ⅲ、Ⅳ期)病例数比例较中老年组高;青年组ER、PR阳性率低,而HER-2阳性率高,与中老年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年乳腺癌具有临床分期晚,淋巴结转移率高,激素受体阳性率低、HER-2阳性率高,复发转移率高,预后差等特点;本病的治疗原则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疗法。  相似文献   

20.
作者分析了1988年-2005年间216例胃癌病例的组织学分化程度及随访结果,将其中年龄≤35周岁的青年组胃癌19例与年龄>35周岁的197例中老年组胃癌比较,分析结果:1.青年组W癌男、女比例为1:1.4,而中老年组男、女比例为2.6:1;2.青年组胃癌组织学分比较差者占84.2%.高于中老年组的71.6%;3.青年组胃癌TNM分期偏晚,Ⅲ、Ⅳ期者占78.%,高于中老年组的72.6%.作者认为:青年组与中老年组在手术切除率与术后5年生存率方面无明显差异,多数青年患者确诊较晚,争取早期发现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