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掌握本地区白纹伊蚊自然种群幼虫密度指数变动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白纹伊蚊自然种群变动的预测预报提供依据.方法 对广州市不同生境的白纹伊蚊幼虫密度进行全年监测及调查,对幼虫密度变动规律及其与气候、环境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在广州地区,白纹伊蚊幼虫在全年各月份均发育繁殖,幼虫密度高峰主要分布于5~8月份,其密度变动与气温、雨量和孳生地环境状况有关,气温是影响白纹伊蚊种群密度变动的主要因素.而雨量对白纹伊蚊幼虫密度消长的影响程度取决于白纹伊蚊孳生地在不同环境分布.结论 广州地区白纹伊蚊自然种群幼虫密度变动规律与气候因素和孳生地分布环境有关.分析白纹伊蚊幼虫密度的变动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对建立白纹伊蚊种群预测预报模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根据气温、降雨等气象资料预测白纹伊蚊种群密度的方法。方法寻找气温、降雨量等气象参数与白纹伊蚊幼虫种群密度指数之间的关系,采用SPSS软件对其进行分析并建立回归方程。根据回归方程推算白纹伊蚊种群密度并与实际监测数据进行比较,验证其准确性。结果根据月均气温及降水量推算的蚊虫密度值与实际监测数据十分接近。结论根据月平均气温和月降水量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白纹伊蚊幼虫密度,从而为登革热等虫媒传染病疫情的预警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广州农村登革热旧疫点白纹伊蚊密度特点及消长规律。方法在农村设立监测点对自然环境中白纹伊蚊幼虫及成蚊密度进行长期连续监测。结果农村中白纹伊蚊幼虫孳生地以室外环境为主,全年皆可在积水容器中检出幼虫,白纹伊蚊幼虫和成蚊密度消长与季节密切相关。结论以室外孳生地为主的农村地区白纹伊蚊种群易受气候因素影响,幼虫密度高峰与成蚊密度高峰之间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其规律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伊蚊诱捕器监测指标与传统蚊媒监测指标之间的关系,并分析气候因素对伊蚊密度的影响.方法 利用伊蚊诱捕器在广州市海珠区某社区对蚊媒密度进行为期11个月的常规监测.对伊蚊诱捕器监测指标与传统指标进行相关回归分析,并对气候因素(温度、湿度)与伊蚊密度进行回归分析.结果 伊蚊诱捕器监测指标诱蚊指数、诱卵指数、诱蚊诱卵指数与传统指标(布雷图指数)之间具有相关性(r=0.758,P=0.007;r=0.667,P=0.025;r=0.758,P=0.007),并得回归方程Y=1.045+0.677a-0.590b(Y:布雷图指数,a:诱蚊指数,b:诱卵指数);对气候因素与伊蚊密度进行回归分析,得到:Y=-18.358+ 1.297a(Y:白纹伊蚊总数,a:温度);Y=-702.837+47.035a(Y:蚊卵总数,a:温度).结论 伊蚊诱捕器监测指标与传统指标之间具有相关性,伊蚊诱捕器监测法的可信性较强,同时,气候因素是影响伊蚊密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佛山市白纹伊蚊孳生习性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掌握白纹伊蚊 (Ae.albopictus)的孳生习性 ,抓住时机 ,做好白纹伊蚊的防治 ,预防登革热流行。方法 :在佛山市区按东西南北的不同方位 ,选择容器积水较集中 ,容易孳生白纹伊蚊的场所六个 ,同时选择不同方位的住户 2 5户 ,每户设引诱盆 5个 ,定点定人定期观察。结果 :白纹伊蚊成蚊高峰期出现在 7月份 ,平均 2 5只 /人工小时。 4~ 9月是白纹伊蚊幼虫密度较高的季节 ,室外容器指数平均在 11~ 18之间 ,最高是 5月、 8月 ,分别为 18.2 2、 17.73。引诱盆容器指数最高是 7、 8月份 ,分别为 4 2 .87、 4 1.18。结论 :4~ 9月是白纹伊蚊幼虫密度较高的季节 ,从 4月份开始落实清除小积水措施 ,可有效控制白纹伊蚊密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以武汉市某区域居民的健康档案数据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通过数据分析建立基于BP神经网络的高血压预测模型,进而预测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值,为高血压诊断和决策提供支持和依据.方法 获取数据并对其进行预处理,经过统计分析选取了影响高血压患病的7个显著因素: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体质指数、腰臀比、饮酒年限和日平均运动时间,建立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测试和学习.结果 模型预测误差为6.4%,DBP预测平均误差为-0.849,SBP平均误差为1.201.结论 该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能够对正常数据的SBP和DBP值进行预测,为临床诊断及预防高血压提供了参考和支持,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重庆市"十二五"期间中医药类卫生专业技术人才需求进行科学预测,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为加快该市中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预测模型,对该市中医药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需求进行预测。采用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评价模型预测效果。结果 BP人工神经网络对该市2011~2013年中医药类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需求总数预测结果分别为:28 864、30 373、30 400人。结论 BP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研究数据具有较高的逼近能力及预测精度,采用人工神经网络预测该市中医药类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需求总数可以达到较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用于肺结核发病率预测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预测肺结核疫情发生发展趋势,为肺结核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肺结核2000~2014年发病率数据,采用改进的误差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算法建立预测模型。其中以2000~2013年的发病率数据作为训练样本,以2014 年的发病率数据来检验模型的有效性。并对2015~2019 年肺结核的发病率进行预测。结果采用单隐层神经网络模型,输入层节点数为3,隐含层节点数为7,输出层节点数为1。建立的肺结核发病率预测模型在仿真预测样本处的平均相对误差为0.7597%,在检验样本处的相对误差为0.2649%。经预测,2015~2019 年肺结核的发病率分别为69.33/10 万、71.16/10万、64.49/10 万、62.41/10 万和72.78/10 万。结论采用改进的BP神经网络算法建立的肺结核发病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及较低的预测相对误差,为肺结核疫情预测提供一种新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小波神经网络在梅毒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2004~2008年四川省梅毒月发病率数据为例,分别构建误差逆传播(BP)神经网络和小波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并对两种模型进行预测效果评价.结果 在组内回代中小波神经网络的平均绝对误差(MAE)、均方误差平方根(RMSE)和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分别为:0...  相似文献   

10.
基于小波神经网络的饮用水水质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饮用水水质预测提供方法学参考.方法:采用小波神经网络(Wavelet neural network,WNN)方法建立水质预测模型,对重庆市某主城区饮用水水质参数高锰酸钾月平均浓度进行预测,并同BP神经网络的预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采用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和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MAPE)来评价模型预测效果.预测实例表明WNN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并且预测精度高于BP神经网络.结论:利用WNN对水质参数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掌握南宁市登革热媒介季节消长及其影响因素,为防控登革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伊蚊种群、密度监测采用布雷图指数法、标准间指数法、诱蚊诱卵器指数法、栖息蚊虫捕捉法、人诱停落法、双层叠帐法;伊蚊携带病毒监测采用RT-PCR分型方法检测病毒核酸和登革热病毒分离方法气候、环境等因素监测采用定期收集气象部门的观测数据和实时现场记录的气候、环境数据。结果 南宁市2015年5月—2018年4月捕获的伊蚊均为白纹伊蚊,未发现埃及伊蚊,均未检出登革热病毒。常年有伊蚊活动,密度随季节消长,高峰期为5—9月;与气温、日照时间、相对湿度、降雨量存在正相关关系,与平均气压存在负相关关系,回归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伊蚊密度较高的场所是废品收购站、花鸟市场、公园、工地,密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伊蚊孳生地类型主要是小型积水容器,孳生繁育的适宜小气候环境和栖息条件为丘陵地形、毗邻水系、有废弃物或有植被覆盖。结论 南宁市白纹伊蚊分布广泛,常年有活动,5—9月存在登革热输入和本地传播风险,应加强登革热监测预警,防止疫情发生流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掌握东莞市蚊媒的种类、不同生境密度分布、季节消长及携带病毒情况,为本市蚊及蚊媒传染病的有效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每月定时、定点选定1个生境进行为期两年的调查,采用成蚊诱蚊灯收集法监测蚊媒种类密度及伊蚊成蚊,蚊诱卵器调查法监测伊蚊幼蚊,采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检测伊蚊携带登革热病毒情况,利用Excell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东莞市2016—2017年蚊媒种类以致倦库蚊为优势种,共捕获415只,占捕获总数的79.35%,捕获白纹伊蚊95只(18.16%),三带喙库蚊6只(1.15%),微小按蚊7只(1.34%),蚊媒密度2.51只/灯。2016—2017年伊蚊成虫平均密度指数为2.78,平均密度为0.03(只/灯),每年5—9月伊蚊诱蚊指数较高。伊蚊幼虫监测平均布雷图指数(BI)为2.73,每月的BI<5,不具备登革热在城市流行传播的条件。平均容器指数(CI)为3.88,最高峰为6.83,超出了安全警戒线。结论 本次调查获得较为详细的东莞市蚊媒本底资料及伊蚊季节消长规律,伊蚊核酸检测未检出登革热病毒不代表东莞市伊蚊没有传播登革热疾病的可能,今后应建立东莞市蚊媒监测常态化,更科学地做好防蚊灭蚊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北方边界及密度,了解登革热传播危险程度及白纹伊蚊孳生习性,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7-9月依据《全国埃及伊蚊、白纹伊蚊分布边界专项调查方案》,对县内城市居民区、农村居民区、旅游景区、养殖耕种区、特殊场所等五种生态环境分别以诱蚊诱卵器、诱蚊灯、容器法及吸蚊器、人工捕捉方法进行调查监测;结果涉县境内的北纬36°17′至36°55′,东经113°26′至114°之间存在白纹伊蚊,这是涉县首次发现白纹伊蚊,且布雷图指数、容器指数均超过20%;结论涉县及周边区域未来对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防控形势严峻,同时对白蚊伊蚊河北省分布情况确定提供重要依据,也对河北省相关蚊媒传染病防控有着警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掌握海南省2017—2021年白纹伊蚊幼虫和成蚊的密度变化和季节性消长规律,为当地登革热等虫媒传染病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布雷图指数法监测伊蚊幼虫,检查记录室内外所有小型积水容器及其幼蚊孳生情况;采用双层叠帐法和诱蚊灯法监测成蚊。 结果 海南省2017—2021年共捕获白纹伊蚊雌蚊成蚊1 962只,占捕获蚊虫总数的2.17%。不同年份不同生境蚊种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2.258,P<0.01)。2017年牲畜棚的蚊密度最高,平均为9.71只/(灯·夜),但白纹伊蚊的构成比最低,为1.29%;2020年医院的蚊密度最低,为2.22只/(灯·夜),2019年居民区和医院的白纹伊蚊占全部蚊虫构成比最高,平均为3.27%。不同生境下蚊密度均在2020年最低;2017—2021年居民区和牲畜棚的白纹伊蚊构成比呈上升趋势,其余生境呈现明显的波动性,其中医院的构成比在2020年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2017—2021年监测的平均蚊密度分别为5.97、4.26、3.82、3.39、3.68只/(灯·夜),除2021年外,呈逐年递减趋势;帐诱指数除2019年外,也呈递减趋势,平均值为1.5只/(小时·顶),呈逐年递减趋势;2017—2021年海南省白纹伊蚊年平均密度为0.09只/(灯·夜),呈现较为明显的季节性波动;2017—2021年的布雷图指数整体上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较为缓慢,且每年的高峰在6—8月之间,均比成蚊密度高峰晚1~2个月。结论 海南省白纹伊蚊种群密度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应根据蚊虫季节性特点开展蚊虫防治活动,以降低登革热等传染病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探索快速有效控制白纹伊蚊成虫的药物,为化学防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居民小区使用ULV喷洒技术喷洒10%"卫豹"胺.氯菊微乳剂和4.5%杀虫悬浮剂,采用叮人法、孳生地阳性率考核控制白纹伊蚊的效果。结果10%"卫豹"胺.氯菊微乳剂(应用剂量0.33~0.34ml/m2)4.5%杀虫悬浮剂(应用剂量0.12~0.30ml/m2)喷洒后2h、1d、4d、7d后,叮人率指标相关密度指数值均小于40,该药对白纹伊蚊幼虫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2种药物喷药后1d和7d,RPI值均50。结论在居民小区,10%"卫豹"胺.氯菊微乳剂和4.5%杀虫悬浮剂2种药物均能取得较满意的控制白纹伊蚊成虫效果并维持7d的控制效果,对孳生地幼虫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湖北省郧县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幼虫和成蚊季节性消长规律,为登革热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每月下旬对监测点进行现场调查,监测白纹伊蚊的幼虫指数(BI、CI、HI)和成蚊密度。结果最早监测到白纹伊蚊幼虫为4月,最晚为11月,4~6月幼虫指数逐月长升,6月最高(BI=84、CI=56、HI=50),后逐月下降。5~11月监测到白纹伊蚊成蚊,5~8月成蚊密度逐月上升,8月最高(20只/人工.h),后逐月下降。结论郧县白纹伊蚊幼虫和成蚊密度消长季节性明显,且5~9月幼虫指数较高,输入性登革热病例引起疫情暴发的风险较大,应加强环境整治和疾病监测。  相似文献   

17.
湛江民航机场白纹伊蚊幼虫季节性消长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湛江民航机场白纹伊蚊幼虫季节消长情况,为防止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传播提供依据。方法:用容器指数法。结果:共捕获白纹伊蚊幼虫536条,平均密度为3条每/勺;季节消长以5月为最高峰(容器指数为30%),9月出现一小高峰(容器指数为21%),最低为8月(容器指数为6%)。每季度均有一个月的空器指数高达或超过20%。一年四季都有白纹伊蚊生长繁殖。结论:湛江民航机场所属范围可能有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传播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自贡市媒介蚊虫的种群构成、密度及季节变化规律,并对自贡市致倦库蚊和白纹伊蚊对常见杀虫剂的抗药性测定,为科学选择和使用杀虫剂,防控蚊媒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全市范围内采集致倦库蚊和白纹伊蚊,经实验室饲养后,采用成蚊接触筒法分别测定试虫对几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利用Excel 2010软件对2018—2020年自贡市媒介蚊虫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8—2020年自贡市监测点年均蚊密度分别为1.11、10.71、4.81只/(灯·h),2018—2020年自贡市全年蚊密度季节消长趋势均呈现单峰型,7月最高,不同生境间蚊密度差异明显,牲畜棚蚊密度最高。白纹伊蚊和致倦库蚊对高效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氯菊酯、马拉硫磷、杀螟硫磷、毒死蜱、残杀威、噁虫威24 h致死率分别为70.71%和3.85%、26.53%和1.68%、19.79%和1.94%、40.80%和0.81%、97.98%和3.85%、100.00%和7.52%、100.00%和66.34%、96.15%和33.60%、100.00%和71.43%。白纹伊蚊对高效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氯菊酯产生抗药性,对马拉硫磷、残杀威产生可疑抗性,对毒死蜱、杀螟硫磷、噁虫威敏感;致倦库蚊对所有杀虫剂均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结论 白纹伊蚊、致倦库蚊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均产生较高抗药性。应加强爱国卫生运动,减少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使用,轮换使用不同类型的杀虫剂,以延缓抗药性的产生,提高蚊密度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Northern blotting方法验证白纹伊蚊microRNA的存在并分析其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谱.方法 根据miRBase中冈比亚按蚊的已知miRNA序列设计合成6条特异的LNA反义寡核苷酸探针,并用地高辛标记.用mirVanaTM miRNA Isolation Kit分别提取白纹伊蚊卵、一二期幼虫、三四期幼虫、蛹、雄蚊、雌蚊等六个不同发育阶段的Total RNA,15%的尿素变性PAGE电泳分离小RNA,转膜、交联、杂交、检测.结果 共检测到5种miRNA的表达,其中包括3种保守的miRNA,2种蚊虫特异的miRNA,其表达方式既有组成型表达又有期特异性表达,如miR-184在各个阶段均有表达,let-7在幼虫后期才开始有表达,miR-9a主要在卵及幼虫阶段表达,miR-M1只在蚊虫卵期有表达,miR-1175在除卵期之外的其他阶段有表达而miR-1174未检测到有表达.结论 首次验证了白纹伊蚊中miRNA的存在,初步证明了miRNA在白纹伊蚊发育过程中的保守性和特异性,为白纹伊蚊胚胎生长、变态发育等生命进程的研究以及新的杀虫剂的研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蝙蝠乙脑病毒分离株GD1和HN2株对白纹伊蚊和致倦库蚊的易感性。方法通过病毒液饲喂法使白纹伊蚊和致倦库蚊经口感染蝙蝠乙脑病毒GD1株和HN2株,采用TaqMan 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GD1株和HN2株感染白纹伊蚊及致倦库蚊后第4、6、8、10、12、14、16、18、20天病毒存在情况与病毒载量的动态变化。结果两株蝙蝠乙脑病毒在感染白纹伊蚊、致倦库蚊后4~20 d内均能被检测到。Ct值的动态变化规律显示白纹伊蚊和致倦库蚊均能感染乙脑病毒GD1株和HN2株,但致倦库蚊的易感性高于白纹伊蚊;两株毒株的毒力可能不同,HN2株毒力大于GD1株。结论白纹伊蚊和致倦库蚊均能感染蝙蝠乙脑病毒分离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